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長沙五星級旅行社品牌,品質旅游的倡導者
湖南寶中國際旅行社

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介紹

www.917925.com ? 就去旅游網(wǎng)??更新:2024-10-13 11:45??人氣:209

摘要:桃花源是我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避秦絕境原型,后人所稱“世外桃源”真跡,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游覽價...

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介紹

常德桃花源是我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避秦絕境原型,后人所稱“世外桃源”真跡,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游覽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長沙到常德桃花源旅游:http://www.917925.com/taohuayuanlvyou/

常德桃花源

常德桃花源

桃花源四大景區(qū)各具特色。無論您什么時候來此,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秦人村景區(qū),融古土野奇于一體,在這里您可以穿秦服、用秦幣;參與“打彈弓”、“騎腳馬”、“滾鐵環(huán)”、“打陀螺”“踢趽子”等游戲活動,重溫純真的童年生活;觀賞仙女撫琴、仙人下棋、漁鼓說唱、田間車水、農(nóng)夫耕田、山歌對唱、漁翁捕魚、榨油釀酒等表演。公議堂里桃源地花鼓表演、 秦人婚嫁、篝火晚會、歡舞草把龍等地方特色節(jié)目也將令您歡樂開懷。桃源山景區(qū),是我國古代四大道教勝地之一

常德桃花源圖片 

常德桃花源

 一、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概述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桃源縣城西南部15公里,地處沅水下游。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0°25′—110°27′,北緯28°47′—28°49′。為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詩并序》所述避秦絕境原型,后人所稱“世外桃源”真跡。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qū)15.8平方公里,“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的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qū)96.9平方公里。主體景區(qū)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嶺和靈境湖五個景區(qū)。人文景觀古老神秘,自然景觀豐富多姿。內(nèi)部景界幽奧秀美,外部景界雄渾壯闊。既有以自然山水為基礎的旅游環(huán)境美,也有以神話寓言為主題的“人間仙境”美,還有以社會文明為依托的民俗行為美。其曲峪幽徑之靜,寺觀亭閣之盛,詩聯(lián)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實屬罕見。其風景名勝始于晉,興于唐,盛于宋。千古魅力,永垂不朽。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高日游客量達九萬多人次,成為國內(nèi)外關注的旅游熱點。
    桃花源主景區(qū)距今五、六千年前即有漁民定居,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屬楚國,通夜郎、滇池,流動人口趨眾,過境性觀光旅游初始。秦時屬黔中郡。自楚頃襄王二十年(前279)至秦二世三年(前207)的七十二年中,桃花源及其周遭歷經(jīng)七次戰(zhàn)爭浩劫,“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者當眾不寡。漢時屬武陵郡沅南縣。兩晉時屬荊州武陵郡沅南縣。東晉(317—420)時四川青城山天師道遠播東南地區(qū)。其反映下層民眾要求改革社會不公平狀況的教義,與《桃花源詩并序》厭世避亂以求超脫的思想形成歷史巧合。桃源山首建道壇桃川宮,規(guī)模旅游初興。唐道教宗師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三十五洞桃源山,周圍七十里,名白馬玄光之天,在朗州武陵縣”。唐狄中立《桃源觀山界記》載:“準天寶七年(749)五月十三日制:取近山三十戶免除稅賦,永充灑掃,守備山林。”宋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趙佶題賜《桃川萬壽宮》匾額。自此桃花源名增譽迭,蜚聲天下。崇樓杰閣,道院琳宮,遞建遞增,彌山跨峪。元、明、清、民國時期雖然時興時毀,但仍未失千古魅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傾力開放開發(fā),投入資金2億元,完成各類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首創(chuàng)歷史輝煌,使中華“避秦絕境”、武陵“世外桃源”日趨完善。
    桃花源屬“江南古陸”,歷經(jīng)五次造山運動,升降交替,自然妙造,勝跡天成。沅水風光帶長69公里,匯四十二溪清漳,含九處復水灣洲。其江其岸,艟舫晚渡,綠蘿晴畫,白馬雪濤,楚山春曉,梅溪煙雨,漁村夕照,穿石繚青,水心砥柱,新湘凝綠,仙姑天峽等大尺度景觀逶迤不絕。主體景區(qū)西北部桃源山景區(qū),依山臨水,澗轉峰回,暮鼓晨鐘,猴啼野渡。東南桃花山景區(qū),兩山夾峙,洞天如閉,峪錯林翳,斜陽古道,輾轉通高,懸池落井。東部靈境湖景區(qū),峰上嵌湖,湖畔鑲峰,山水依迭,魚蹤鳥影。正南秦人村景區(qū),十里曲峪,關山塞 水,唯憑三穴古洞通幽。東北桃仙嶺景區(qū),雞鳴峪等峽谷兩端豁然開朗,宛若陰陽兩界交通之處。五個景區(qū)環(huán)拱之中,亦為絕境。其內(nèi)秀美田園兩百多公頃,而出口入口均僅三、四十公尺。唐李白在《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中記評:“三十六洞,別為一天”。
    桃花源春季絲雨迷濛,煙云舒卷,各路花仙薈萃,香風馥雨中唯桃花流水稱勝。目前主景區(qū)共有桃花品種類型63種,栽培10萬多株,時序桃花群落總花期長達43—45天,唐代詩人王維《桃源行》中“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仍為今日桃花勝狀真實寫照。
    桃花源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詩并序》問世,便廣為后人以文就景應證,以至文景聲名兩盛。《桃花源詩并序》所述避秦絕境,恰與沅水之濱武陵郡桃花源吻合,被歷代文人羽士作為“世外桃源”原型或真跡推崇,或吟詩題詠,或撰事紀志,或著文立碑,或揮毫入匾,為文壇史庫留下大量文珍墨寶。存有歷代各類《桃花源集》、《桃花源志》等著作45卷,韻文2000多首,散文13萬余言,楹聯(lián)107副,碑刻108塊,字畫600多幅,民間傳說40多篇。
    桃花源曾為古代苗、瑤族人隱居避亂之地。其秦風楚俗,以其普遍而原始的行為藝術形態(tài),融和滲透于旅游服務和節(jié)日慶典之中,使“世外桃源”內(nèi)部景界生活畫面更為豐美。秦人村景區(qū)居民,至今古冠古服,筒飯魚羹,擂茶臘酒,好客如初。凡有遠客貴客臨村,仍如《桃花源詩并序》所述“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并于席間敬食雞頭為大禮大義。節(jié)日慶典,大興儺戲儺舞、板板龍燈等大型游樂活動,古香古色,別生余韻。

    二、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地理概況

    1、位置
    桃花源,亦稱桃源山,簡稱桃源,雅稱“世外桃源”。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區(qū)先屬楚國黔中地,后屬秦國黔中郡。《后漢書》載:黔中郡于漢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陽南二千一百里”。陶淵明《涂口》詩稱:“遙遙至南荊”,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縣。宋《輿地廣記》云:“乾德元年(963)析武陵縣置桃源縣。有桃源山。明《一統(tǒng)志》載: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辭海》1989年版第1466面載:“桃花源”亦稱“桃源”,參見“世外桃源”。在湖南省桃源縣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風景優(yōu)美。中國科學院、湖南省綜合科學實驗基地縣考察隊,《桃源縣綜合考察報告集》載:桃花源屬于湘贛丘陵的一部分,地處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帶的東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評價報告》載:桃花源主體景區(qū)的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0°25′—27′,北緯28°47′—49′。
    2、景界
    桃源縣為桃花源的當然媒介區(qū)。西與懷化市沅陵縣、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qū)接壤,東與常德市臨澧縣、鼎城區(qū)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門縣,南倚益陽安化縣。桃花源景界呈錘子形,斜置于桃源縣西南。景區(qū)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體景區(qū)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qū)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過區(qū)界。桃花源主體景區(qū),東倚重丘與鼎城區(qū)堯天坪鄉(xiāng)相聞,西枕沅水與桃源縣剪市鎮(zhèn)相望,北觀桃源縣漳江鎮(zhèn),南傍桃源縣桃花源鎮(zhèn)。內(nèi)含國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楊、桃花源鎮(zhèn)桃花源村、三合村、茶莊村、雙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員會。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沿途可觀桃源縣陬市、木塘院、楓樹、車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鄭家驛、寺坪、剪市、凌津灘、興隆街、燕家坪等鄉(xiāng)鎮(zhèn)所屬獨立景點。

    3、區(qū)劃
    憑山水走勢和地貌特征,將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區(qū)劃為5個自然區(qū):避秦處(秦人村)、靈境湖、桃花山、桃源山和桃仙嶺;將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大致區(qū)劃為4個自然段:一線天風光段、夷望溪風光段、凌津灘風光段和武陵川風光段。避秦處景區(qū),位于嶂山西南,含施家沖自然村。靈境湖景區(qū),位于嶂山東南,含江家沖、艾家沖2個自然村。桃花山景區(qū),位于嶂山歸鶴峰正西,含天尊崖、葉家灣2個自然村。桃源山景區(qū),位于黃聞山,含其山主體及八疊坡、白馬渡山、青龍嘴、白虎嘴等尾余部分。桃仙嶺景區(qū),含汪家沖自然村上部紅巖山峪。一線天風光段,位于燕家坪鄉(xiāng)高都驛上下,含一線天和上天龍等山石景觀。夷望溪風光段,位于夷望溪下游,含鯉魚跳龍門和水心巖等山石景觀。凌津灘風光段,位于凌津灘、甕子灘處北岸,含穿石和欽山等山石景觀。武陵川風光段位于白鱗洲至陬市洋洲,含三日同輝、白馬雪濤、綠蘿晴畫、梅溪煙雨、楚山春晚、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艟舫晚渡和“三閣”(白佛閣、文昌閣、漳江閣)、“三塔”(回風塔、楚望塔、文星塔)等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觀。

    三、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地質地貌

    1、地殼巖層
    第一層,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頁巖。為縣內(nèi)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巖。主要出露于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層理發(fā)育。總厚度7100米以上。巖層傾角30°—50°。易滑坡,但利于植物富積。第二層,下第三系紅砂巖。主要出露于嶂山、黃聞山之間的崗地,如華兒臺、白虎嘴、青龍嘴、鐵耳沖和桃仙嶺一帶。總厚度1353米。主要巖相為紫色砂質泥巖、磚紅色塊狀巖和紫紅色塊狀粗礫巖。第三層,第四紀網(wǎng)紋層、砂礫巖。主要出露于綠蘿山以東的梅溪橋、文石山一帶。金剛石、砂金、瑪瑙石富積。

    2、地貌發(fā)育
    10億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qū),均在大海碧波覆蓋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時期(距今約10億年)嶂山、黃聞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區(qū)的烏云界、仙池界,早已陷為海槽,其內(nèi)淺海相泥沙碎屑久為沉積,輕度變質,層理發(fā)育。后經(jīng)強烈的武陵運動,平坦巖層發(fā)生褶皺,進一步變質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紀時期(距今7.5億—5.7億年)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分,隨烏云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時期(距今4.05億—1.37億年)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qū),脫離海洋環(huán)境。燕山——喜山運動時期(距今1.37億—0.15億年)流水搬運山體剝蝕物,陸相堆積運動空前活躍,在炎熱干燥條件下,變成下第三紀紅色巖系。穿石、欽山、綠蘿山等親水陡巖出現(xiàn)雛形。其中,燕山運動晚期,以斷裂為發(fā)育。一線天、鯉魚跳龍門、水心砥柱等地紅色山石開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發(fā)育。第四紀時期(距今250萬年)五強溪地區(qū)隆起之后,即被沅水橫切。上天龍、一線天、穿石等山石景觀日趨完美。沅水下游旁蝕堆積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構成迷津。

    3、山川特征
    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個明顯特征,以致成為內(nèi)有避秦絕境,外有水網(wǎng)迷津的物質基礎。第一特征,山生絕境。主體景區(qū)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與沖積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東南麓多條峽谷,和峽谷之中狀如串珠的山間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狹隘、其勢回迂束逼,遠望則仿佛若有光。內(nèi)中土地平曠,與世隔絕。其中,以青山?jīng)_、施家沖、江家沖、艾家沖和茶莊沖,發(fā)育最為典型,堪稱絕境。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灘以下,河床開闊,河水略淺,不斷旁蝕堆積,形成營盤洲、南陽洲、白鱗洲、關門洲、洞洲、吳家洲、趙家洲、艟舫洲等10個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現(xiàn)幾十公里長的連環(huán)水網(wǎng)。陌生漁舟到此河段,往往難識水道,不知從來,不知所去,故忘路之遠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復。嶂山、黃聞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廝羅溪環(huán)抱,水系往往繞山180°—360°。其間重巒迭嶂,山體發(fā)育反差不足,而律韻有余,自然標志極不明顯,走到哪里都像山重水復。

    四、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水文氣象

    1、水域
    沅水桃源段風光帶水域,約占桃花源景界的三分之二,有41個獨立景點。歷代騷人韻士屈原、陶淵明、李白、劉禹錫、陶弼、袁宏道等,俱曾流連其間。沅水自黔東南云霧山發(fā)源,蜿蜒黔東南5縣市,湘西北10縣市,注入西洞庭湖。全長1050公里,流域面積90000平方公里,其中桃源段長99公里,年平均流量2080立方米/秒,相應逕流量655億立方米。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即《桃花源詩并序》所述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的地方,是沅水桃源段中的一段。自一線天至艟舫洲,長69公里,落差15米有余,高低水位變幅14.38米。水面達43米以上標高時,即發(fā)生倒灌現(xiàn)象,兩岸崇山峻嶺之間,則易為水鄉(xiāng)澤國。平均含沙量0.197公斤/立方米。秋冬水色碧藍。一線天至夷望溪段,河寬約500米,水深4—15米。夷望溪至凌津灘段,兩岸高丘聳峙,河谷較窄,水深8—19米,水面平坦如鏡。凌津灘以下,河寬500—1000米,水深5—10米,河道平均坡降0.185‰。

    2、溪流
    與桃花源風景名勝資源相關的溪流有3條。第一條溪流,夷望溪。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南出重山,遠注沅水。”發(fā)源于桃源縣西安鎮(zhèn)黃牯井,于水心巖峽谷注入沅水。全長70.2公里。流域面積73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5.1‰。其下游鯉魚跳龍門至水心巖,兩岸山勢相逼,山體鬼斧神工;河寬20—30米。水深4—10米,水面與沅水持平,常年通舟。第二條溪流,水溪。發(fā)源于安化縣黃毛尖,于黃聞山南面的喬望嘴注入沅水。桃源段長37.5公里。流域面積2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4.5‰。其下游支流施家溪,發(fā)源于秦人古洞,經(jīng)避秦處自樂橋、唐詩橋峽口與水溪會合。沅水倒灌時,避秦處景區(qū)下段,可與沅水通航,聯(lián)系洞庭湖水系。溪口有桃花源村,戶戶備有漁舟。第三條溪流,廝羅溪,即撕羅溪,乃沖破羅網(wǎng)之意。它源于陶淵明詩“密網(wǎng)裁而魚躍,宏羅制而鳥驚”的反義。唐、宋詩人稱為桃花溪,為嶂山和黃聞山之間的小溪。發(fā)源于嶂山山系最高峰青峰嶺(現(xiàn)有地圖上謂金剛嶺,實誤)西麓,經(jīng)佳致碑、桃花山牌坊和五柳湖于關門洲東注入沅水。全長約4公里。流域面積約1.2平方公里。今五柳湖中下段,原為廝羅溪咽喉地段,有兩個才通人的石峽小口,即陶淵明《桃花源詩并序》所述的“山有小口”。第一個石峽小口叫“黃獺捕魚”,簡稱黃獺口,亦名劉家巷。由嶂山余脈烈馬回頭山和黃聞山余脈巖坡嘴相峙而成。峽口高7—8米,寬不到1米,側著身子方可通人。下臨壩。壩西畔有渡船碼頭。碼頭內(nèi)側有2—3人合抱的古樟。下有土地祠。第二個石峽小口叫“美女現(xiàn)羞”,簡稱美女槽,又名蜈蚣口。由嶂山余脈浸水坡和黃聞山余脈蜈蚣嘴相峙而成。峽口高6—7米,寬約1米,剛可通人。下臨小田茶盤后。上接青山?jīng)_一片眾山環(huán)拱的平疇。平疇中有佳致碑、定風櫧和清風橋。黃獺口和美女槽之間,有段長30—40步、深7—8米的溪溝,兩岸長著彎彎曲曲的鬼柳和一叢叢的桂竹。民國6年(1917)續(xù)修的桃源剪市《仙源陶氏族譜》第二卷第十六頁,有兩首紀事詩描述這兩個石峽小口。一首曰:“一水穿巖走碧沙,沿溪  木臥龍蛇;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見溪中流落花。”另一首曰:“一灣流水出巖泉,前洞沉沉后洞連;可惜秦人不曾到,空留名績在桃川。”然而,近代文明往往是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昂貴代價的。民國22—24年(1933—1935)修建湘黔公路,此處山體受到局部破壞。1963年湘黔公路桃花源段改道傍山,此處的相峙山體余脈全部破壞,唯兩個石峽小口孤立殘存。1974年在黃獺口和美女槽上下,增辟稻田15畝,自此石移溝平,竹樹無存。1992年在黃獺口遺址筑堤蓄水,匯成上面120多畝水域的五柳湖。廝羅溪下游修筑堤垸,出口被堵。原有溪流改直傍山。至此即成今貌。

    3、氣候
    桃花源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其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秋季晝暖夜涼,冬季罕有嚴寒。山水調節(jié),別有洞天。年平均氣溫14.2℃—15.7℃,比桃源縣城低0.8℃—2.3℃,與張家界的12.2℃—15.2℃相似。年極端高溫39.8℃(7月),年極端低溫-11.5℃(1月),均與張家界近似。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以水調溫作用顯著。歷年日照時數(shù)1501.5小時,比桃源縣城少28小時 。歷年霧日37.7天,比桃源縣城多7.6天。晨昏低層淺霧多達130多天。袁宏道說:“丘陵時變海”,乃為真實寫照。
    天氣狀況良好。災害性天氣頻率不大。自唐永貞元年(805)到2002年的近20個世紀中,大旱特旱災害天氣平均約40年一遇,沅水大水、特大水災天氣平均約27年一遇。日降水量100毫米以上暴雨天氣,平均每年0.8次。宋建炎三年(1129)農(nóng)歷四月,“朗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隨流而下。”7級以上大風,每年平均9.3次。冰雹天氣,每年平均2次左右。罕有雪暴。惟明嘉靖二年(1524)農(nóng)歷十二月,“大風雪,死者甚多”。罕有冰凍。1954—2002年的48年中,出現(xiàn)冰凍天氣2次,平均每24年一遇。

    五、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征狀

    1、森林植被
位于中亞熱帶北緣湘鄂川山地植被區(qū)和江漢洞庭湖鄱陽湖平原植被區(qū)的過渡地帶。桃花源主體景區(qū)森林覆被率70%以上。桃花源沅水風光帶兩岸森林覆被率50%以上。森林樹木以松、杉、栲、青岡櫟、檫、楓香、杜英、毛竹、桂竹為主。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嶂山、黃聞山一帶,遺存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天然次生林,頗為典型。其一,樹種結構比較復雜。有木本植物446種,為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62.3%、南岳風景名勝區(qū)的79%、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86.4%、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的145.7%、國有桃源牯牛山林楊的132.3%。自然分布衡山青岡、厚皮香、紅果猴歡喜、大葉櫟、斛櫟等樹種。其二,植物層次比較豐富。從苔蘚到高大喬木,垂直分布達16層以上。其三,熱帶季雨林根象零星出露。冬桃板根高數(shù)十厘米。柳杉氣根長10多厘米。其四,暖生濕生植物充盈山谷。西雙版納代表植物海芋在此有自然分布,高2—3米。石菖蒲、吉祥草、翠云草鋪山卷地。膠股蘭、靈芝菌、方竹生長良好。其五,歷史記錄的古樹根大數(shù)十圍。常德《舊郡志》載:“桃川宮旁有梧桐樹,根大數(shù)十圍,(中空處)可坐十余人”。
    2、古樹名木
    清末以前,桃花源全為古樹名木掩蔽,不見天日。空心杉:位于桃川萬壽宮前。為歷代名家吟唱不絕。陶淵明稱它“獨樹眾乃奇”。宋姜夔《昔游詩》云:古杉晉時物,中空野人住。外圍四十尺,內(nèi)可十客聚。明代中葉,杉毀。明弘治甲子(1504)舉人印偉,《重修桃源萬壽宮記》云:上有空心杉……存之日不知高幾許。明正德至萬歷年間(1506—1620)古杉遺根萌發(fā)新株2本而復榮。明萬歷七年(1562)太學杜維耀《桃源洞說》載:空心杉傳云翠而復榮者。明龍德孚《空心杉》云:翠云還復空心樹。清光緒《桃源縣志》載:桃源之山有杉焉,空心而榮枝。1988年經(jīng)桃源縣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考察,第二代空心杉兩株,相距7.05米,大致符合第一代空心杉根際直徑。其中南株高11.5米,胸徑62厘米。北株高14米,胸徑56厘米。1996年南株枝葉盡萎,失去生機。摩頂松:古摩頂松為檜柏,位于桃川宮中宮遺址。清羅天經(jīng)《摩頂松》詩曰:“百尺干霄頂欲摩,山中甲子歷偏多,柏庭去后無消息,只許清風明月過。”樹空多穴,蛇鳥出沒。1960年8月毀于牧童玩火。今摩頂松為馬尾松,位于歸鶴峰下山肩。樹高20米,胸徑76厘米。樹干上多有雷擊遺痕。羅漢松:兩株,位于桃花觀院內(nèi)。植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稍后,樹齡390余年。南株高12.5米,胸徑64厘米。北株高12.3米,胸徑43厘米。方竹:《湖廣通志》載:武陵桃源山產(chǎn)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可為杖。桃源舊志《桃源山水記》載:桃源洞隴間,盡生方竹,無慮數(shù)千萬竿,亭亭翠郁。今遺數(shù)叢。其中一叢位于方竹亭后,199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手撫摩竹竿,見其角圓而面方,故品評說:“真有那么一點意思”。紫藤:位于漳江鎮(zhèn)甘潭村,距桃花源牌樓約4公里。胸徑50厘米,主干長約40米,兩杈分野處可容人舞,藤上可坐數(shù)十人,為桃花源保護地帶的尤物,1999年枯死,今另植新株于原址。

    3、野生動物
    《宋書·孝武帝紀》載:南朝宋大明七年(463)沅南縣(今桃源縣屬其境)白獐見。唐貞元元年(785)符堅《黃仙師瞿童記》載:洞西行一二里,有巨蛇,威猛甚盛,自道中拖腹橫據(jù),勢不可近。唐元和十四年(817)韋乾度《桃源觀石壇記》載:巨獸有犀、虎、 象。宋姜夔《昔游詩》曰:昔游桃源山……狙猿紛上下。明薛暄《桃花洞》云:巖頭樹掛玄猿嘯,洞底人驚白鹿歸。明嘉靖《常德府志》載:府內(nèi)有虎、鹿、獐、兔、猴、貍、獺、野豬,間有狼、熊。明萬歷進士江盈科《秦人洞說》云:洞水中有龜(鷹嘴龜)鉤吻如鸚鵡。桃源縣舊志均載:南部山區(qū)有猨(即長臂猿)。民國二十年(1931)《湖南各縣物產(chǎn)調查筆記》載:桃源縣常見野獸有狐、兔、貍、獾、鹿、山羊、虎、豹,常見鳥類有雉、鳩、鴉、雀、翠鳥、竹雞、畫眉、貓頭鷹等。1955年,水溪村民在桃川宮遺址捕獲云豹一只。1964—1965年,華南虎為患桃源南鄉(xiāng),死傷10余人。1968—1969年,國有桃花源林場職工燕金枝、鄔昌海,先后發(fā)現(xiàn)桃花觀、水源亭一帶有巨蛇。它戲水時水花高濺數(shù)尺,人莫敢近。1986—1988年,經(jīng)桃源縣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考察,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常見成群野生哺乳動物有黃麂、果子貍、香貍、花面貍、黃鼬、竹鼠、野兔、刺猬、野豬、豬獾、鼠、蝙蝠等15種以上,有錦雞、環(huán)頸雉、竹雞、斑鳩、貓頭鷹、猴頭鷹、紅嘴蘭鵲、大山雀、八哥、烏、畫眉、鳧、烏鴉、喜鵲、麻雀、啄木鳥等30種以上,有龜、蛇等爬蟲類15種以上,有青蛙、雨蛙、蟾蜍等兩棲動物12種以上。1988—2002年,嶂山谷地相繼發(fā)現(xiàn)觀賞價值很高的六眼龜(其中4只假眼突)、小金龜、有新聞見于報端。1990年以來,五柳湖岸、水溪橋頭多次出現(xiàn)娃娃魚,大者10—15公斤。1995—1997年,黃聞山獼猴為患糧果,村民持火槍追嚇不止。1999年,黃聞山奇觀臺下,五步蛇出露。是年,騷人沖(今秦城街內(nèi)西)出露1條兩頭蛇。

    4、大氣質量
    1993年經(jīng)桃源縣環(huán)境保護局監(jiān)測,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含量0.132mg/m3,氮氧化合物含量0.02mg/m3,每平方公里日降塵量4噸,總懸浮微粒含量0.156mg/m3,每立方米負離子濃度平均20500個(其中,秦人古洞15000個/m3,黃聞山莊23500個/m3,遇仙橋25000個/m3,避秦處竹廊21000個/m3,桃花湖18000/m3),為城市綠化街道的50倍以上。

    5、地震影響
    桃源縣屬于弱震、少震區(qū),為湖南省內(nèi)預測近百年非地震危險區(qū)。查西漢建昭二年(前37)至1979年《桃源縣二千年自然災害史稿》得知,省、市、縣范圍內(nèi),影響該區(qū)的有感地震10次。其中烈度在6.5級以上的地震大致為2000年一遇。明崇禎四年(1631)七月已丑(十七日)常德大地震。椐當時奏報稱,“湖廣常德府夜半地震有聲,從西北起,其響如雷。須臾黑氣障天,震撼動地,井泉噴溢,地裂孔隙,漿水涌出,帶有黃沙者6處,倒塌榮府宮殿(明榮定王朱翊珍府第)及城垣房屋無數(shù),壓死男婦六十人”,此次地震,震中在今鼎城區(qū)太陽山帶,最遠的破壞距離達200公里,最大有感范圍達600公里。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2002年,發(fā)生在桃源縣境內(nèi)的有感地震3次,均無破壞性記錄。

97616旅游網(wǎng):www.917925.com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還看了:

  • 常德歡樂水世界“水下接吻大賽”浪漫上演

    常德歡樂水世界“水下接吻大賽”浪漫上演
    常德首個水下接吻大賽在常德歡樂水世界閃亮登場,11對身著清涼泳裝的情侶在水中展開火辣辣的接吻大比拼,最終一對年輕的小情侶以1分17秒的成績榮獲冠軍。同時“風情巡游潑水狂歡”活動升級優(yōu)化,以全新的面貌帶給游客朋...

  • 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團購

    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團購
    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150元,常德歡樂水世界門票團購115元,夜場票100元,兒童及老人80元。...

  • 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介紹

    常德桃花源旅游景區(qū)介紹
    桃花源是我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避秦絕境原型,后人所稱“世外桃源”真跡,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游覽價...

  • 春天何處覓仙蹤 陶令遙指桃花源

    春天何處覓仙蹤 陶令遙指桃花源
    踏著羊年的腳步,大自然一夜間變得綠意濃濃,空氣中已有了春天的味道。桃花源里,草長鶯飛,桃樹新芽舒展著嫩嫩的身姿,粉紅色的桃花、櫻花次第綻放;亭堤邊,楊柳岸,柳絲飛絮,似雪如煙;油菜花是翻滾在大自然泥土上...

品牌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