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陶公廟廟會——中華千年地方廟會
摘要:舊時長沙城鄉的廟會中,陶公廟會是規模大、影響遠的廟會之一。該廟位于長沙縣 榔梨鎮臨湘山上。 據《晉書》和《長沙縣志》記載,陶公廟建于505年(南朝梁天監四年),距今1491年,是當地士民景仰東晉太尉、長沙郡公陶侃的后...
長沙陶公廟廟會——中華千年地方廟會
舊時長沙城鄉的廟會中,陶公廟會是規模大、影響遠的廟會之一。該廟位于長沙縣 榔梨鎮臨湘山上。
據《晉書》和《長沙縣志》記載,陶公廟建于505年(南朝梁天監四年),距今1491年,是當地士民景仰東晉太尉、長沙郡公陶侃的后代陶淡和陶 的清名盛德而興建的。陶淡和陶 是叔侄,兩人棄家修道,結廬修練于 梨臨湘山,后羽化成仙,成為知萬事,醫百病,求晴得晴,祈雨得雨,能退兵災,應萬事的仙人肉身菩薩。陶公廟正因此而聞名于世。歷史上,每次陶公菩薩出巡,都是由官府迎送,其中有4次是由巡撫大人親自迎送。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長沙大旱,湖南巡撫趙申喬親赴 梨陶公廟迎接陶公真身菩薩進城求雨。還真為陶公菩薩碰中了,儀式過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因此,陶公廟從建廟起,就一直受到歷代王朝的重視和保護。清咸豐皇帝還封陶淡和陶 為“孚佑真人”和“福佑真人”,并下旨將陶公廟祀列入禮部春秋祭祀名單。
每逢兩個陶公菩薩生日——農歷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善男信女們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以慶陶公菩薩的壽誕。廟會每次時間長達10天左右。前來趕廟會、朝拜的香客成千上萬,其中有來自川、鄂、豫、浙、閩、贛、粵、桂等地的香客。他們對陶公菩薩虞誠至極,用“朝肉香”的形式(將小香爐用線吊于手肘皮下)頂禮膜拜。每次廟會,古戲樓上照例是好戲連臺,長沙城里的戲曲名角都登臺演出,有湘劇,也有京戲,整天整夜的連演連唱。唱得精彩時,有錢人爭相往臺上拋賞錢,窮人家則為之喝采……。廟坪里,玩龍、舞獅、羅漢舞、竹馬燈等竟相上場,廟會成了百藝匯集之所。
廟會期間,商賈云集,買賣和交換物資的生意十分紅火。一時間,香火鞭炮不絕,香客、戲客人涌如潮,熱鬧非凡。這自然促進了陶公廟四周的經濟繁榮。人們因為廟會的需要,結廬成市,首先形成了“三仙街”,接著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望梨鎮。因此,有民謠云:“望梨街上不作田,兩個生期吃一年”。
長沙地區除陶公廟會外,還有其它許多廟會。這些廟會與陶公廟會比較,只是在內容和規模上有所不同而已。如望城縣沱市鄉以前的轄神廟,清道光、咸豐(1821一1850)年間已具相當規模,廟內戲臺設計巧妙,音響效果好,藝人們的道白、唱腔都非常宏亮。每年農歷7月12日為轄神廟的廟會日。廟會的前兩天,當地百姓要打著旗鑼鼓傘,抬著轄神菩薩在各鄉周游一圈。廟會開始后,按廟規,每個香客朝拜之時,都得先在廟門前殺一只公雞敬神。每逢廟會得連續唱戲10天,白天10臺戲,由廟開支,晚上9臺戲由當地行會開銷。長沙省城的湘劇名角,如小生吳少芝、老生歐云霞、花臉廖松柱、小丑李少成、老旦蓋梅先和花旦“六歲紅”等都是這里的常客,給廟會更添熱鬧氣氛。廟會期間,鎮上小商小販眾多,前來看戲的人山人海,既有農民,也有鄉紳,還有城里來的闊太小姐。
97616旅游網:97616 . net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還看了:
-
長沙民風民俗有哪些?長沙民風民俗“八大怪”
長沙“八大怪”是指在以長沙為中心的湘江兩岸地區出現的八種獨特的民風民俗。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長沙地區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長沙地區,... -
元宵節的來歷與傳說,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后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 -
文藝復興劇場-無懼時間與成本只為一出好戲
文藝復興劇場 文藝復興劇場的場主付忠良是位東北小伙,只身在南方之城筑造著自己的文藝夢。劇場名便是源自劇場創始人的一個夢想:復興長沙的文藝。劇場每年固定排演3-4部原創新戲,在戲劇界,這已是高產,但考慮到劇場運... -
愛劇場-海歸場主實驗愛的聚會
愛劇場《好搶手》劇照 愛劇場的英文名叫“I PLAY HOUSE”,浪漫場主的小心思。“I”既是愛的諧音,又意指場主本人;“PLAY”既表示戲劇又透露出創辦者對藝術的態度,藝術不是做出來,而是玩出來的,藝術沒有固定的形式,而是一... -
果實劇場-汪涵與大學生尋找理想主義的花朵
果實劇場《六十碼頭》中的一幕 果實劇場的發起人是每周五與全國電視觀眾見面的汪涵。不同于傳統劇院,“果實”劇場從成立之初便致力于為民間戲劇愛好者提供平臺,挖掘民間戲劇人才。曾錯過在大舞臺上朗誦莎翁的臺詞,內...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