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扶風縣名字的由來
摘要:陜西扶風縣名字的由來:扶風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為了維護京師的安定,地處京畿之地的關中腹地被一分為三,分別設立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個政區,合稱“關中三輔”。 這是...
陜西扶風縣名字的由來
扶風歷史悠久。民國初,屬陜西關中道。解放后,隸屬寶雞專員公署。1958年并入興平縣,1961年從興平縣分出,今屬寶雞市。全縣轄7鎮1街113個行政村,人口約45萬。先后榮獲中國旅游強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
陜西扶風縣名字的由來
陜西扶風縣的名字來源于古代官職名稱,后用來稱呼其管轄的地區,最終演變成地名。扶風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當時在今天的扶風縣境內北設美陽縣,南設邰縣。到了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天的縣址設置了湋川縣,然后在唐貞觀八年(634年)將湋川縣改為扶風縣,并一直沿用至今。古時,扶風地區屬于“關中三輔”之一,即右扶風,這個名稱來源于扶風地區古代官職的職責,即扶助京師,維護社會風化。
扶風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是西周文化發祥地、法門文化景區所在地,素有“周禮之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縣屬姜氏國(部族)。黃帝時期,屬岐伯國(部落),后稷周國(部落)。西周時,屬岐邑,為京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歸右扶風轄領。新莽時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東漢時,美陽縣轄區未變。南部邰縣改為武功縣。三國時,美陽、武功縣治未變,歸扶風郡轄領。西晉時,美陽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始平郡。
扶風縣位于寶雞市東部,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東北與永壽、乾縣交界,東與武功縣、楊陵區連接,南與周至、眉縣毗鄰,西與岐山縣接壤,北及麟游縣地界。
扶風縣
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為了維護京師的安定,地處京畿之地的關中腹地被一分為三,分別設立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個政區,合稱“關中三輔”。 這是扶風縣地名由來的歷史淵源。 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朝廷改當時的湋川縣為扶風縣。 那時起,扶風的縣名和所轄區域雖然偶有變動,卻幾乎一直沿用了一千余年。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廢美陽縣。在今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設周城縣,美陽縣并入周城縣,治城在今周原遺址,歸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縣,在武功縣治姜塬嘴設美陽縣,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部和太白、駱谷、邰亭等地,歸武功郡轄領。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陽縣治崇正鎮。建德三年(574),移周城縣治于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龍縣;撤美陽縣,縣地歸岐山。置武功縣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鎮)。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改三龍縣為岐山縣,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嶺)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長寧鎮始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太宗貞觀元年(627),撤扶風縣,貞觀八年(634)改湋川縣為扶風縣,在今法門鎮設置岐陽縣。元和三年(808)撤岐陽縣。五代后梁、唐、晉、漢、周時,扶風縣設置未變,歸鳳翔府轄。北宋時,縣置未變。
南宋初(1127),金人統治北方,更名扶興縣。后又復原名,歸鳳翔府轄。元、明、清時,縣名和治城均未變更。元時屬陜西行中省鳳翔府轄,明清歸陜西布政使司鳳翔府轄。民國初,屬陜西關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歸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1949年7月13日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并入興平縣。1961年8月從興平縣分出至今,隸屬寶雞市。
97616旅游網:www.917925.com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還看了:
-
西安大唐芙蓉園門票價格多少錢?大唐芙蓉園門票老人/學生/小孩優惠免票政策
西安大唐芙蓉園門票價格多少錢?西安大唐芙蓉園門票價格120元/張,每月15日為免費開放日,開放時間: 全年 09:00-22:00;21:30停止入場。... -
陜西旅游打卡必去的10個旅游景點,陜西旅游景點十大排行榜
陜西旅游打卡必去的10個旅游景點,陜西旅游景點十大排行榜: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黃帝陵,華山,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寶雞法門寺,太白山,黃河壺口瀑布,商洛金絲峽景區,陜西歷史博物館,安康南宮山... -
陜西旅游年卡一通_陜西旅游年票咨詢問答
惠民工程 本年卡由陜西省二十大景區優惠年票發行辦與山東省齊魯聯合旅游年票辦、河南省旅游局聯合旅游年票辦、河北省邯鄲市旅游局、唐山市旅游局、安徽省亳州市文化旅游局、錦繡江山全國旅游年票網等聯合主辦,經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