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地區,那曲地區在哪里,那曲地區在哪個省
那曲地區在哪里?那曲地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那曲地區在哪個省?
那曲地區旅游,那曲地區在哪里,怎么走?
那曲市 ,別稱黑河,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怒江、拉薩河、易貢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頭。截至2020年6月,那曲市下轄1個區、10個縣,總面積35.300萬平方千米,市政府駐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 截至2020年11月,那曲市常住人口50.48萬人。
那曲地區簡介
那曲地區地處西藏自治區北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下轄11個縣,地區行政公署駐那曲縣。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這里海拔較高,熱量不足,氣候嚴寒干旱,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限制了農業的發展,但廣闊的天然草原,可供家畜放牧采食,是自治區主要發展畜牧業的地區。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內陸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并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區
那曲地區位于藏北高原,是西藏氣候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是典型的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均降雨量僅在100-200毫米之間,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氣候干冷,無絕對無霜期。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風期,一旦下雪又很容易成為雪災,這期間氣候干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 全地區總面積42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39萬(其中藏族326920人占總人口的98.86%)。全地區共轄11個縣,114個鄉鎮,14個居委會,1283個村民委員會。 全地區除東部少量的半農半牧區外(耕地面積約8萬畝),基本上是一個純牧區,擁有草地面積5億多畝,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3.8億畝。2004年底各類牲畜存欄年底各類牲畜存欄為786.77萬頭(只、匹),草地面積、牲畜存欄數量、畜產品產值均占整個西藏的三分之一。
那曲地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是一塊待開發的寶地。那曲有豐富的蟲草、貝母、人參果和黃金、石油、鉻礦、銻礦等資源。擁有植物種類402種以上和動物種類508種以上,野牦牛、藏羚羊、黑頸鶴、獐子等100多種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在藏北這片土地上棲息,形成了高原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藏北草原美麗壯闊,山水險峻多姿。格拉丹東如玉劍直刺青天,念青唐古拉銀裝素裹,
西亞爾和達爾果儀態萬千。星羅棋布的湖泊如顆顆明珠鑲嵌在草原上,縱橫交錯的河流如條條彩帶飄逸在藍天下,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就源于這片土地。舉世無雙的高原雪域風光、眾多的神山圣湖、神秘的無人區、誘人的自然溶洞馳名中外,一年一度的恰青賽馬藝術節,白天賽馬,夜晚歌舞,吸引著區內外眾多的游客,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往返。別具一格的宗教建筑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驚嘆不已。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在西藏這塊土地上的藏民族勤勞、勇敢、智慧、樸實,他們在開闊的藏北高原,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和人類的文明;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俗習慣、節日、喜慶儀式,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衣、食、住、行等,這些向世人昭示著藏北永恒的魅力和神秘的誘惑。近年來,在中央的特殊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浙江、遼寧對口援藏省市和五大國有企業的大力支援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過全地區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經過“一個轉折點,兩個里程碑”的光輝歷程和偉大實踐,那曲地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3億元,同比增長19.3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500萬元,同比增長19.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03元,同比增長14.83%。
那曲地區名稱起源
“那曲”之名,因境內有條那曲河(怒江上游)得來。舊譯“黑河”,明末清初和碩特蒙古稱喀喇烏蘇,清代作哈拉烏蘇、喀拉烏蘇,為“那曲”這一藏語地名的滿語義譯。今既為地區名,又為縣名、鎮名、區名、河名。
那曲歷史悠久,從20世紀50年代起,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就在藏北高原發現許多打制石器,其形狀和制造工藝,普遍帶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基本上屬于舊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遺物,距今大約1~5萬年。那曲地區明確見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權,在漢文史籍中稱之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將這一地區稱作“卓岱”,意為“牧業部落”,稱這里的居民為“卓巴”,意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時期,象雄人將其地域劃分為內、外、中三部。現在的那曲地區,大致屬于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當惹瓊宗”,就在那曲地區西南隅的當惹雍錯湖畔一帶。象雄勢力衰微后,地域西縮。在7世紀前后,這一地區的東部地域歸屬于蘇毗部落統治。后來,吐蕃部落逐漸強盛,統一了全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納入其統治之下。
那曲地區旅游
那曲鎮地處西藏中偏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是西藏北部最大的城鎮,總人口6.7萬。那曲藏語意為“黑河”,當地人現在還經常稱這里為黑河,黑河為怒江的上游,河水呈黑色。那曲是從元朝蒙古軍隊的駐地發展起來的。這里的居民有不少人具有蒙古血統,卷發寬額 ,蒙古人種特有的眼褶十分明顯。那曲最美麗、最熱鬧的時候要數每年8月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就在這里舉行,除了牧民和商販云集外,國內外的旅行客紛致沓來,陳運和等作家、詩人也到此采風。賽馬場就在那曲鎮南部。賽馬會期間,既能一睹藏北粗獷奔放的騎士風采 ,又能享受獨特的民俗旅游服務,還可參與各項民間歌舞活動。
古代象雄遺址
那曲文部地區據說有一古代象雄遺址,建于山腰,石頭建筑,規模宏大。遺址距今約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苯教就形成于此時。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并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吊和觀光。 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對后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迷。難怪今天有許多人煞費苦心仍找不到有關象雄文化遺址的蛛絲馬跡,這也許正如一位作家所說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屬于土地的文明。
象雄的都城據苯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隆銀城的地方,瓊隆在今阿里扎達境內。扎達土林中確實有不少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和巖畫。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所在。窮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苯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于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苯教最古老的寺廟,香火尤盛。
象雄信奉苯教。史載苯教的締造者辛繞是象雄第一代王。窮宗地方達果山脈中段以西處,規模可觀的遺址群背依達果雪山,西臨當惹雍錯,地勢雄奇,富有王國都城之氣勢。遺址總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似一扼險而踞的大石堡山寨。由于臨近大湖,遺址附近草場小氣候特征明顯,降水量多,牧草豐美,盛產優質的克什米爾小山羊,在這里時可發現藏北牧人的圍帳。
江孜宗山遺址
江孜宗山遺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懸崖峭壁上,海拔4020米,相對高度125米,在年楚河平原中央顯得非常雄峻。
宗山面白居寺方向是大面絕壁。沿絕壁右側的山脊往北,山勢陡緩,但絕少植物,山巖皆裸露,呈麻紋,形似馬背脊般光溜。往北約六百余米左右,山脊分東西兩支,較長的西支山脊的環抱處即白居寺。而白居寺老城就散落在宗山的周圍。
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軍600人占領崗巴宗,同時從亞東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軍民的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臺,用土炮、土槍、“古朵”、刀劍、梭標和弓箭與入侵之敵展開了英勇的血戰,戰斗持續了8個月之久。1904年5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千余軍民偷襲英軍將其全殲。6月,英軍派來了用大炮狂轟宗山炮臺,堡壘中庫為英軍炮火擊中爆炸。江孜軍最后關頭,仍用石頭拼死抵抗了3天3夜。最后所有勇士寧死跳崖殉國,寫下了光輝而悲壯的一頁。宗山上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抗英炮臺和宗土崖殉國紀念碑。
宗山還是西藏舊政府江孜地,清朝乾隆年間大臣巡邊的碑仍保存完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29.html
那曲地區在哪里?那曲地區屬于哪個省?那曲地區在哪個省?
相關那曲地區,那曲地區在哪里,那曲地區屬于哪個省?那曲地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