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山西旅游景點 >> 太原

太原,太原在哪里,太原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17 09:30  瀏覽次數:

太原在哪里?太原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太原在哪個省?

太原旅游,太原在哪里,怎么走?

太原市,簡稱“并(bīng)”,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山西省轄地級市、省會、Ⅰ型大城市,二線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以能源、重化工為主的工業基地。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部地區,介于北緯37°27′~38°25′,東經111°30′~113°09′,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太原市常住人口為543.50萬人。截至2021年末,太原市轄6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人民政府駐杏花嶺區。

太原簡介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簡稱并,別稱并州,古稱晉陽。北接忻州,東連陽泉,西交呂梁,南界晉中。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晉中盆地,是太原經濟圈和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國際交流中心。也是中國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亦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背靠二龍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余年歷史的歷史名城,薈萃了自中華民族誕生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太原

太原

太原(英語:Municipality of Taiyuan)簡稱并,別稱為并州,古稱晉陽,同時也稱“龍城”,九朝之都。市中心位于北緯37度54分,東經112度33分。太原市共轄6個市轄區、3個縣、1個縣級市。太原市政府位于杏花嶺區新建路。

全市面積6988 平方千米(中國地級行政區第207名)。其中市區面積146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012年)438平方千米(中國城市第9名)。 所用時間為中國標準時間(UTC+8)。

太原有著4770余年的建城史。自商周以來太原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中心,被稱為唐、晉、晉陽、并州、北京、北都、龍城、太原等。方言為太原話(Taiyuan dialect)。有著四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太原是龍潛之地。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系,因此被稱為龍城。大禹曾建都在晉陽。周成王桐葉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2]三家分晉趙國定都于晉陽。前秦、東魏、北齊、北晉、后唐、后晉、后漢、北漢曾定都于太原(晉陽)或以太原為政治中心。[3]隋朝太原是北都,也稱北京。晉朝,唐朝起源于晉陽。從商周至今太原和北平一直華北最大兩座城市。 地區生產總值:2012年2311.43億元人民幣。市區生產總值:2012年2190億元人民幣(華北第3名,次于北京,天津)。人類發展指數為0.800(高,2008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16名,高于武漢重慶、西安)。

根據太原市規劃,太原市將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文化休閑之都、副省級城市、華北第一大城市。到2020年,太原市常住人口將達到800萬,城鎮化水平達到87%,同時全面實現建設國家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太原市市徽

太原市市徽圖案內容為雙塔、并字、煤層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煤炭資源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如今位于省城迎澤大街上的湖濱會堂上方懸掛著這枚市徽,從中也可以一睹市徽的風采。

太原稱謂由來

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 差異,太者大加一點,猶言比大還大,表示大之不盡,或謂很大、極大。 原,指寬廣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中國最早詮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說:“廣平曰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皆“原”之妙用。

太原,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而聞名天下。太原文化淵源淳厚,與全國任何一個歷史古城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開封洛陽在內,都毫不遜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盛贊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鎮,非賢莫居”。歷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里……“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只要來過太原的人,都會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之中。

太原歷史沿革

古代 “古交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義井和東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又進一步證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殷商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商代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史傳太原的肇始者臺駘,因治理汾水、開拓了太原盆地,被尊為“汾水之神”。

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是歷史上有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叔虞施政有方,國富民強。叔虞傳位于其子燮夫,燮夫見晉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國號為“晉”,這便是晉國的由來。

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的無終及赤狄別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區始入于晉國版圖。春秋末期,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顯赫于世的晉陽古城問世于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志,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之后,趙國定都晉陽(太原)。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36郡,設置太原郡,郡治晉陽。

漢代全國設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設治晉陽,這也是太原稱并州之始,太原簡稱“并”來源于此。是時,太原為全國十三州部治所之一,聞名遐邇。

南北朝時,晉陽又是東魏和北齊的別都,始終保持著“霸府”的地位,高歡、高洋父子坐鎮太原、遙控朝政。

隋代,太原,長安并列全國兩大城市。

李淵,李世明駐守太原,因晉陽古有唐國之稱,李淵父子定都長安后,遂以“唐”為國號。因此,唐文化的發源于太原。唐朝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晉陽城,并相繼封其為“北都”、“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并稱“三都”、“三京”。

五代十國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北漢,或發跡于晉陽,或以此為國都,一時間太原名聲顯赫于舉國,傳為“龍城”。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滅掉了以太原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于憎恨太原軍民對宋軍的頑強抵抗及恐懼太原“龍城”的美譽,遂下令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一座歷經1476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晉陽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鎮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設太原府治。

金時代,宋欽宗趙恒下詔將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

元代時,蒙古大汗國改名元朝。元朝時的太原稱為太原路。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于此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為晉王于太原,遂因此擴建太原城,成為明代九邊重鎮之首。

清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陽曲縣。

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后,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中國,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搜集中國情報,進行文化侵略。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慈禧路經太原,見當地晉商云集,便大肆搜刮捐稅。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1912年民國建立后廢府,存陽 曲縣,山西省省會設在陽曲縣。

1911年辛亥革命后,閻錫山被舉為山西都督,于太原建立晉系軍閥,經營山西長達38年,期間韜光養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為全國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陽曲縣城區,單獨設置太原市,實行閭鄰制,全市分為內八區和外八區,作為山西省省會。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占太原。

建國后

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省會。

1951年原屬汾陽專區的晉源縣撤銷,并入太原市。

1958年原屬忻縣專區的陽曲縣和原屬榆次專區的清徐、交城兩縣撤銷,并入太原市。

1960年復設陽曲(駐黃寨鎮)、清徐(駐清源鎮)兩縣。

1972年將呂梁地區所屬婁煩縣劃歸太原市。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清徐、陽曲、婁煩三個縣,市區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區。

1997年5月8日,太原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至此,太原轄六區三縣一市,延續至今。

太原氣候環境

太原市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氣溫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8℃;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5℃。全年日照時數2808小時。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距東部海岸線較遠,其西北部為廣闊的歐亞大陸腹地。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環境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太原地區所處的北半球中緯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環境,使之能夠接受較強的太陽輻射,光能熱量比較豐富,在農業光能利用劃分上屬于高照率范疇;同時,受西風環流的控制及較高的太陽輻射的影響,又使其氣候干燥,降雨偏少,晝夜溫差大,是典型的的大陸性氣候。

太原交通

太原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網狀為主。最外有環狀高速路。截至2008年,全市公路里程603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1776公里。全市立交橋數共有23座,太原環城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長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在建)等多條高速公路途經太原。汽車站有太原長途汽車站、太原客運西站、太原迎賓汽車站、太原建南汽車站、太原客運北站,太原客運南站(在建)、太原客運東南站(在建)。

太原鐵路局鐵路總里程2800公里,太中銀鐵路,北同蒲鐵路,南同蒲鐵路,太焦鐵路,石太鐵路,太興鐵路,上蘭村鐵路,環城鐵路,石太高鐵,大西高鐵(在建),太青高鐵(在建),太鄭高鐵(規劃),太呼高鐵(規劃),京太高鐵(規劃)京昆高鐵(規劃)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于此。交通樞紐有太原站、太原南站(在建)太原新西站(規劃)為主要的客運火車站,其中太原南站為華北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此外規劃了太原新西站。太原東站是山西最大貨運樞紐、太原北站是華北最大編組站、汾河站、晉祠站、太原西站等為市內環城鐵路樞紐。

太原軌道交通已經開工勘探。2007年太原機動車保有量突破73.6萬輛,2012年逼近80萬輛,城市交通面臨更大考驗。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華北第二大國際機場,已開通5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2005年吞吐旅客更超過200萬人次。規劃了太原清源國際機場。太原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國內直撥電話可達所有城市,國際直撥電話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太原旅游景點

太原是中國優秀的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度臻選旅游城市,其中,太原市A級旅游景區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3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8處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43處 [85]文物古跡有晉祠園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龍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廟、晉陽古城遺址、晉商博物院(督軍府舊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龍山石窟等名勝古跡。

全市已建成綜合性公園51個,專類公園11個,帶狀公園6個,社區游園53個,街頭游園273個,街旁綠地194塊,初步形成了“一軸雙區三楔多廊多園”的綠地系統。綜合性公園有迎澤公園、晉陽湖景區、雙塔公園、汾東公園、華夏公園、汾河市民公園、汾東中央公園、北張公園、和諧公園、和平公園、龍城公園、龍城東街公園、武宿公園、晉商公園、古城東濱河公園、金橋公園、汾西公園、攝樂公園、金橋公園 [90]等,專業類公園有植物園、徐顯秀公園、太白鐵路遺址公園、工業遺址公園、稻田公園、汾河濕地公園、太原動物園等。

古晉陽八景

汾河晚渡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輕,沙際紛紛雁行起。

烈石寒泉

烈石山下有泉,大小側正不一,匯而為潭,方廣數丈,清澈異常。

雙塔凌霄

被譽為“晉陽奇觀”,太原地標之一

巽水煙波

文瀛湖,就是晉陽八景之一的“巽水煙波”。

崛圍紅葉

太原市古八景之一,也是全國十大紅葉景區之一。

土堂怪柏

土堂怪柏,歷歷崖巔,殊不怪也。

天門積雪

天門關千峰雪飄,高山雪色,萬壑冰封。

蒙山曉月

此山最高,與懸甕、方山鼎足而峙,每當清曉,月掛峰頂,清寒徹骨。

太原市旅游景點(部分)

晉祠

晉水源頭,是集自然山水、古建園林、雕塑碑刻、山水人文于一體的名勝景區,面積達10萬余平方米。這里匯集了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有“國之瑰寶”的美譽。

蒙山大佛

太原西南約15公里處,海拔1325米,與晉祠景區、天龍山景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史籍明確記載蒙山大佛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年),至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比知名的四川樂山大佛建造時間還要早162年,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太山

距離晉祠5公里,緊臨太原市植物園、蒙山大佛。太山景區內,

雙塔寺

永祚寺俗稱雙塔寺,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部由無梁建筑組成的寺院。其中“昌文運,祈福愿”而建造的雙塔是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形制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是魅力太原的標志性建筑。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開鑿歷經東魏、北齊、隋、唐、后晉各代,前后共400余年,反映了我國南北朝至五代時期石窟藝術的不同風格。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創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曾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龍城之譽”。

純陽宮

始建于宋末元初,明萬歷年間重修和改建,原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的祠廟,因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故稱純陽宮。太原純陽宮,是山西三大純陽宮的“中宮”,“南宮”是芮城永樂宮,“北宮”是大同純陽宮。

竇大夫祠

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竇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歷代地方守臣及民間百姓的祈雨場所。

王家峰墓群

位于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據調查,共有三座北齊時期墓葬,徐顯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崇善寺

太原市五路東側的崇善寺街,大悲殿中雍容華貴的明代塑像和琳瑯滿目的歷代藏經都是我國佛教文化史上久負盛名的文化瑰寶。自明代設僧綱司以來,又是掌管山西省佛教事務的機關,至今仍是山西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故崇善寺有著“三晉名剎”、“晉源神景”、“會城第一叢林”等美譽。

多福寺

崛圍山之巔小峪之中,始建于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1398年)重建。

太原古縣城

太原古縣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由當時的知縣潘原英復建在已有近1700多年文化積淀的晉陽古城遺址之上(距今約645年前)作為古晉陽的縮影,太原古縣城與晉陽城一脈相承。

督軍府舊址

北宋以前,這里是晉文公(重耳)廟。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改建為潘美的帥府衙門,元為中書省,明清為撫署,至辛亥革命前,這里一直是明、清兩代山西撫衙門所在地。辛亥革命以后,為山西都督府。山西督軍府是在原清代衙門的基礎上,從民國七年(1918年)開始陸續改建的。1916年閻錫山任山西省督軍,以此作為督軍衙門,故名督軍府。

唱經樓

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布政司前,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左布政劉魯重修,相傳前明秋榜揭曉,唱五經魁首于此,故名“唱經樓”。

童子寺遺址

北朝至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創建于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現存遺址位于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龍山之北峰,屬于晉陽古城的西山宗教區范圍。

太原文廟

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位于上官巷東端,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太原文廟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10日,在此成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館,直屬于山西省文物局。

白云寺

創建年代不詳,舊稱凈業庵,清康熙時擴建為清涼寺,后改名白云寺,俗稱南十方院。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

太原大關帝廟

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關帝廟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其中,大關帝廟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2013年,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里茶道”的遺產提名點之一。

太原皇廟

太原皇廟是明、清兩代帝王、皇族和文武-祭祀先祖和慶典的場所。太原皇廟比北京的太廟早建48年。它的建筑特點采用黃琉璃瓦頂及龍形裝飾,是人世間最高的等級,在山西也僅此一例。

中華傅山園

為紀念十七世紀明末清初百科全書式人物傅山先生而修建的。占地109畝,于2007年8月正式向游人開放。

山西博物院

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傳承中華文明和山西歷史文化的職責使命。2008年3月起免費向公眾開放,

山西地質博物館

山西省唯一一家普及礦產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的專業科技類博物館。博物館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巖石、礦產、古生物化石珍品及世界各地礦物珍品瑰寶。

太原解放紀念館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啟迪后人,褒揚攻打東山四大要塞戰斗中犧牲的烈士,1959年11月,中共太原市委、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府)在牛駝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園。1989年又在牛駝寨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太原解放紀念館。

汾河公園

汾河公園,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是有著北方園林風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曾榮獲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

汾河二庫風景區

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供水、發電、旅游、養殖五大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庫。

太原動物園

動物園占地面積達135.48公頃,占地規模已成為華北地區第二大的城市動物園。

中國煤炭博物館

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是全國煤炭行業歷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業的科普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和宣傳教育機構,是崇尚科學和文明的象征。

太原森林公園

太原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題特色,輔以動植物科普游覽園區、環路有氧運動、水上娛樂項目等休閑度假場所的綜合型公園,是太原市市區內占地面積最大的AAAA級城市森林公園

太原方特東方神畫

太原方特東方神畫以中華歷史文化傳承為主題,通過全新的內容創意、技術創新和精妙布局,融合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俗風情和太原特色文化,讓游客感受科技與文化交融碰撞的無限魅力。

太原植物園

太原植物園位于晉源區太山腳下,全園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由展覽溫室、盆景館、科研中心等建筑及藥茶園、月季園等25個專類園構成。

青龍古鎮

青龍古鎮被評為全國傳統古村落,并成為山西省十大新銳景區之一。

太原食品街

太原食品街始建于宋代,清朝時叫“院門前”。新中國成立后,又名“帽兒巷”,1986年更名為“食品街”,期間幾經興衰。

太原博物館

太原市唯一一座綜合類博物館,位于長風商務區中央文化島,是太原市的文化地標建筑之一。

太原晉商博物館

太原晉商博物館是一座立體展示晉商文化的大型博物館,位于太原迎澤公園東南側,總占地面積7850平方米。博物館集收藏、展覽、議事、接待、外聯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展示內容以晉商歷史以及晉商創造的商業文化為主。

晉商博物院

晉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晉商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古建、園林景觀、展覽展示于一體的人文歷史性質的博物館。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文廟即孔廟,現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太原文廟原在城西偏北。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因汾水成災,文廟被毀,遂移建于崇善寺被焚的廢墟上,就是現的文廟。

山西醋文化博物館 山西醋文化博物館始建于1998年,建在"中國老陳醋之鄉"清徐縣的東湖之濱原水閣樓舊址上。

東湖醋園

東湖醋園形成一個以“美和居醋坊”為載體的山西老陳醋文化歷史博物館,以及獨具特色的以醋為主題的工業旅游園區。2004年“東湖醋園”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2010年由國家旅游局頒發“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迎澤公園

太原市內最大的公園,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澤門外而得名。迎澤公園總面積666900平方米,迎澤湖水面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有科普區、風景區以及游樂區域。

文瀛公園

太原最古老的公園,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雙塔公園

雙塔作為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筑,本身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公園開園,這里成為海內外游客了解和感受太原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會客廳。圍繞著雙塔,一幅生態建設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鐘樓街

鐘樓街位于太原市迎澤區,因鐘樓而得名,始于宋元、盛于明清、興于民國,是太原市地標性商業文化街。鐘樓街片區由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及周邊25條小街巷組成。鐘樓街片區一期項目運營面積9.35萬平方米,兼有老字號、城市首店、旗艦店等店鋪類型,業態布局涵蓋餐飲、娛樂、文創等多個方面。二期項目運營面積5.5萬平方米,聚焦“夜經濟”主題,擬引入特色民宿、時尚酒吧、格調餐飲等 。

雁丘園

公元1205年,當時年僅16歲的秀容(今忻州)才子元好問,前往并州參加科舉考試,途經汾河時,一位捕雁的農夫告訴他,這天早晨在河灘上網到兩只大雁,殺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脫網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鳴哀叫,始終不愿離去,最后竟一頭撞向地面殉情而死。聽完農夫的訴說,元好問懷著難言的感慨買下了兩只死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岸邊,稱之為“雁丘”,并即興寫下“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絕唱,廣為流傳。太原汾河四期雁丘園景點項目選址在汾河北側,契合元好問由忻州赴并州趕考之路,周邊山勢起伏、水岸景色迷人,暗合“萬里層云、千山暮雪”的詞意,每年冬春該處多有野雁過境、棲息,能更好地情景再現。另一方面,園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元好問趕考之路長廊、好問堂、雙飛亭、只影軒、千山亭、狂歌廳等建筑小品及景觀綠化、景觀鋪裝等,都是仿金元時期風貌,一步一景,結合詞意徐徐展開 。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983.html

太原在哪里?太原屬于哪個省?太原在哪個省?

上一篇:北岳恒山
下一篇:中國煤炭博物館

相關太原,太原在哪里,太原屬于哪個省?太原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