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上海旅游景點 >> 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上海動物園在哪里,上海動物園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03 17:52  瀏覽次數:

上海動物園在哪里?上海動物園屬于哪個省哪個市?上海動物園在哪個省?

上海動物園旅游,上海動物園在哪里,怎么走?

上海動物園(Shanghai Zoo),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381號,緊鄰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于1954年,前身為西郊公園。上海動物園占地面積743000平方米,飼養展出動物的館舍面積有47237平方米。自建園以來,已累計接待近1億6000萬游客,是集娛樂休閑、動物知識普及、科學技術研究及野生動物保護的四大職能兼具的綜合性公園。

上海動物園簡介

上海動物園(Shanghai Zoo)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381號,緊鄰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于1954年,原名西郊公園。上海動物園屬于國家級大型動物園,占地面積74.3萬平方米,飼養展出動物400余種,飼養展出動物的館舍面積有47237平方米。是全國十佳動物園之一,中國第二大城市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

伴隨著半個世紀的建設,上海動物園已成為上海市區最佳的生態園林之一。現飼養展出珍稀野生動物600余種6000 多只(頭),包括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等我國特產珍稀野生動物,以及黑猩猩、長頸鹿、北極熊、袋鼠等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動物。順應世代的發展,上海動物園逐年改造和新建視覺無障礙的生態化動物展區,使游客仿佛置身與大自然之中,盡情欣賞野趣之美。

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園內種植樹木近600種、10萬余株,特別有10萬平方米清新開闊的草坪,基本保持著50年前高爾夫球場地形。園內的每一處綠化造景都與動物的生態環境相結合。尤其是在天鵝湖,湖區內外蘆葦叢叢,綠樹成蔭,成群的鵜鶘、大雁等時常列隊在藍天盤旋,姿態優美而剛健。單純的參觀游覽場所演變成具有娛樂休閑、動物知識普及,科學技術研究及野生動物保護的四大職能的綜合性公園,上海動物園現已接待近一億五千萬游客。優美的園林景觀、精彩的野生動物世界、生態化的野生動物展區、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上海動物園將會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上海動物園地處上海市西郊,毗鄰虹橋國際機場,原名西郊公園,1980年改名為上海動物園,是上海市區最佳的生態園林之一。上海動物園內有珍稀動物近600種、6000余只,其中有我國珍貴動物麋鹿、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東北虎、揚子鱷等,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長頸鹿、袋鼠、企鵝、河馬、海獅、鴕鳥、美州獅、非洲獅等。上海的鳥類資源豐富,有40多種留鳥常年在上海留居,夏、秋兩季還有150余種候鳥在上海停留,其中有美麗的黃鸝、藍翅八色鶇、三寶鳥、云雀、畫眉、八哥和人們熟悉的天鵝、杜鵑、鴛鴦等等。此外,上海動物園內有中國大陸動物園中第一座科學教育館。園內定期舉辦馴獸表演。

上海動物園歷史沿革

上海動物園園址原為高爾夫球場。據該場幾個老工人的回憶,約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國僑民在此開設老裕泰馬房,占地20余畝(1.33公頃),宣統年間(1909—1911年)擴大到約100畝(6.67公頃)。民國3年(1914年),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匯豐銀行等8家英商購買了這塊土地,民國5年成立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又名虹橋杓球俱樂部球場)。用地擴展至約150畝(10公頃),民國19年增至417畝(27.8公頃)。

1953年3月20日,外交部批準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處關于收回新涇區高爾夫球場的報告。同年6月12日,市外事處與市工務局、市房地產管理局、市勞動局、市總工會新涇區辦事處會商收回虹橋高爾夫球場的有關事宜。同年7月,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在依法收回高爾夫球場土地的同時,以1.7萬元收購該處的建筑及其他設施。同年10月,市政建設委員會決定在此地辟建一座文化休息公園。建園工程由園場管理處造園科徐景猷負責總體規劃,1953年10月由該處負責組織施工,至次年5月已完成綠化種植、道路、上下水道、照明及其他配套工程,建成竹結構大門、五曲長廊、八角環廊、雙檐氣樓、六角亭、小方亭等建筑,還辟建了溜冰場、兒童園等。投資額85.33萬元。

1954年5月25日,面積為421畝(28.07公頃)的公園對外開放,定名西郊公園。開放頭十天,日游人量高達3—15萬人次,園外交通堵塞,園內花木損壞,遂于6月5日緊急決定暫停開放。在此期間,市工務局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在園東南建12米寬園門和8米寬木橋各一座;園外增辟面積21畝(1.4公頃)的非機動車停車場一處;對售票辦法、交通管理、飲食供應、園內設施作適當改進。公園于6月21日重新開放。

195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通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將云南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獻給毛澤東主席的一頭大象交給上海飼養展出。于是把西郊公園建設為動物園的設想提上議事日程。7月,市工務局派出以園場管理處副處長程緒珂為首的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動物園管理人員到北京動物園學習,并約請在京的莫斯科動物園主任薩斯諾夫斯基商議建園規劃及有關事宜。8月,薩斯諾夫斯基與莫斯科動物園獸醫主任麗安德諾娃來滬,協助踏勘了西郊公園、龍華苗圃、華涇長橋鎮等三地,最后決定將西郊公園擴建為動物園。規劃中的動物園將展覽、生產、科研、科普合為一體,總面積為2000畝(133.33公頃)。動物園建設采取全面規劃、分期建設的方針,在動物園未建成前,原文化休息公園保留,但不再建造新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設施。

1954年12月,經過“反浪費”批判后,公園規劃面積壓縮,最后決定在原有421畝土地的基礎上再征用西郊公園北部的土地373畝共754畝(50.27公頃),由造園科吳振千負責總體規劃,參加設計的主要人員虞頌華、顧正、徐景猷、洪偉烈、嚴德慶等以及華東建筑設計院和上海民用建筑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隨即動工建設。動物籠舍建筑面積為1857平方米,除象房為鋼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均屬簡易設施。1955年夏,市園場管理處把中山公園動物園和復興公園動物園的部分動物轉移到西郊公園展出。

在興建動物園的同時,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派西郊公園副主任陳克立率領6名技術、飼養人員去云南西雙版納接運大象。當時西南地區不僅不通鐵路,不少地方甚至無公路,接運人員克服生活、語言、運輸等種種困難,歷時7個多月,于1955年6月12日把大象安全運抵上海。在此期間,接運人員同時在云南、貴州等地收集到猴、虎、熊、金貓、馬鹿、紅狼、娃娃魚等動物20余種,并與大象一起運回上海。7月9日,取名為“南嬌”的大象正式展出。是年,西郊公園展出動物共31種46只,展出面積約4萬平方米。

1955年春夏之交,北京報刊以三里河辦公樓、友誼賓館為重點,批判建筑設計的“復古主義”,并掀起了一股反浪費之風。上海報刊也以西郊公園象房為重點,批判“追求形式,不計實用,鋪張浪費”的設計思想。為此,對動物園的建設規劃重新審查,面積壓縮為279畝(18.6萬平方米),包括公園在內共為645畝(43萬平方米)。

1956年春末夏初,中國科學院建議除北京已有動物園以外,上海等10個大城市也應建動物園。這一建議得到國家和省、市的一些領導人的支持,于是上海動物園規劃面積又改為990畝(66公頃),原文化休息公園不再保留,把全園作為一個完整的動物園重新布局,籠舍按照動物進化的規律,由低等到高等依次分區設置,并使之與參觀路線相一致。1956—1957年間,拆除了大部分簡易籠舍,新建大游禽池、涉禽池、鳴禽籠、猛禽籠、犬科籠、小雜食獸籠、獅虎房、熊山、猴山。1959年3月續征土地319畝(21.27公頃),公園面積擴大至1055.7畝(70.38公頃)。是年在園中建成天鵝湖、獅虎山、熊貓嶺、野牛山、鹿苑和百花廳,初步形成大型綜合性動物園的面貌。

1960年后,陸續興建長頸鹿館、海獅池、雉雞園、小獸籠。1970年后又建斑馬房、金魚廊、鳴禽館、企鵝房、鴕鳥房、猩猩館、河馬館、袋鼠房。1978年,在哈密路中新涇另辟面積為3.7萬平方米的動物繁殖場。1980年以后,建犀牛房、小獸園、擴建長頸鹿館等。到1989年,動物籠舍建筑面積已達1.14多萬平方米。鑒于早期建造的籠舍大多陳舊破損,是年經市建設委員會批準進行較大規模的改建。局部改建工程由上海市園林設計院梁友松等負責規劃參加設計的有上海民用建筑設計院章明、上海市園林設計院章怡維、胡宏等,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負責施工,至1994年已新建、改建靈長一館、二館、三館、獼猴山、海獸區、兩棲爬蟲館、獅虎山、中型猛獸籠舍、大猩猩館、食草區、進入式鳥園、熱帶鳥館以及小吃部、攝影部等生活服務設施,建筑面積共1.28萬平方米,投資3942萬元。

上海動物園代表動物

上海動物園飼養展出的珍稀野生動物共計620多個種類,數量超過6000只,其中不光有中國特產的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白頭葉猴等動物,還匯集了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動物,如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長頸鹿,澳大利亞的袋鼠,北極的北極熊,南美的企鵝。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上海動物園共擁有6只大猩猩,是國內擁有大猩猩最多的動物園。上海動物園共飼養25只華南虎,是飼養華南虎數量最多的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主要景區

科教館位于大門西側。原為磚木結構的百花廳,1992年9月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環形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該館由上海市民用設計院設計,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馬賽克墻面為白綠兩色相間,南面墻上有一幅綠色大樹圖案,以示保護生態的主題。正面墻上嵌有談家禎題寫的“科學教育館”五個金色大字。

進館迎面有一幅世界區系動物圖,高1米、寬2米、以504塊瓷磚拼就,圖上標出7個系61種代表動物所在的位置。館中間圓形天井內,聳立一座動物進化示意模型,顯示從原始形態的厭氧異養生物,逐漸進化到人的全過程。該館有三個各具特色的展覽室。蝴蝶館有1000多只標本,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5種蝴蝶及其他400種珍貴蝴蝶。

自然保護展覽一室以模型展示地面植被被破壞后造成的水土流失,農田、草地沙漠化,洪水、干旱、風沙肆虐的情景。自然保護展覽二室以圖片及文字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動物滅絕的原因和滅絕速度等內容。館外沿墻基設帶狀花壇,上植紅楓、垂絲海棠、黃楊等。館南為大片草坪,周邊種植高大的懸鈴木、廣玉蘭、烏桕、枸骨,樹蔭下設石桌石凳。右側草坪上有一座置于不銹鋼架上的太陽能大鐘。

九曲長廊

位于科教館以西,原為1954年建的竹結構五曲長廊,1972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九曲長廊。廊平頂,北面廊墻置漏窗,南面為廊柱,總長70余米,建筑面積320平方米。廊前保留原高爾夫球場一塊略有起伏的草坪,1966年于草坪上建混凝土“草原英雄***妹”雕塑一座,底座高1.1米,像高3.5米,占地20余平方米。草坪間栽有高大成蔭的雪松、龍柏、懸鈴木、香樟、枸骨等大樹和花灌木,大樹下設石桌、石凳或木椅。廊后錯落有致地散點山石,小溪蜿蜒其間,旁植臘梅、桂花、石榴、南天竹、紫薇、郁李、黃金條等花灌木。

松鼠猴生態園

松鼠猴生態園是一座觀賞視覺無障礙的生態化展區,于2000年國慶節落成。該園總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室外活動場700平方米。園內用落葉喬木合歡為骨架樹種,符合松鼠猴生活在熱帶原始森林的習性。在背景樹種上選擇了珊瑚和女貞這兩種常綠樹種,以及刺梨、火棘等植物為松鼠猴提供可食用的果實。在整個松鼠猴生態園的設計中,始終遵循“生態”二字,把人、動物、自然三者有機地結合,創造一種人和動物在自然中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

節尾狐猴園

位于猴山北面,通過仿真塑山與猴山相連。園內種植草皮和各種灌木,供節尾狐猴嬉戲。游客既可以站在節尾狐猴園一條空中廊道俯視觀賞動物打鬧,也可在動物園主干道邊通過約一米高的鋼化玻璃無障礙地平視參觀狐猴的活動。

猛獸生態園

2001年元旦前建成開放的無視線障礙的獅虎豹生態展區。猛獸生態園面積700㎡,由拆除部分舊豹舍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條件,從人·動物·自然的生態關系出發,依據展出動物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將整個園子依次分隔成三個不同的小生態園,分別飼養展出孟加拉虎、美洲虎和豹。 設計者在生態園內堆土造地形,選擇一些胸徑0.4~0.5米的香樟、懸鈴木等大樹支托環境。針對不同動物的習性,配置小喬木和花灌木,并自然組群種植,在草地上布置枯樹段,以滿足猛獸的捕食、磨爪的要求,也可避免猛獸對大樹的損壞。另外還大量運用藤本植物如爬山虎、西番蓮、南蛇藤、雞血藤、紫藤等綠化。生態園外圍的參觀面安裝了大面積的鋼化玻璃,游客參觀時基本沒有視覺障礙,提高觀賞效果,有了一種可與動物親近的感覺。

兩棲爬行動物館

室內面積3180平方米,部分為二層建筑,室外面積200平方米,于1994年建成開放。本館主要由序言廳、水族廳、兩棲動物廳、蜥蜴廳、無毒蛇廳、毒蛇廳和生態廳七部分組成。水族廳展出海洋珊瑚魚類、熱帶觀賞魚類和淡水經濟魚類,包括中國特產的保護魚類中華鱘、胭脂魚,以及蠵龜、玳瑁、海龜等大型海產爬行動物。 兩棲廳有中國特產的大鯢(娃娃魚)、樹蛙,以及古時用于檢測婦女懷孕與否的滑爪蟾等。蜥蜴廳內的6米巨蟒、“五爪金龍”——巨蜥、陸龜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蛇類廳也有網紋蟒、各種有毒和無毒蛇。 生態廳模擬亞熱帶動物生態環境,種植了幾十種熱帶植物。游客可以俯視飼養在其中的中國特產揚子鱷、長3米多的灣鱷、超過10公斤的馬來西亞巨龜和中國目前最大的、體重達140公斤的黿。

黑猩猩生態展區

猩猩館建于1977年,總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共有6個室內展廳組合成二幢相連的建筑,主要飼養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等類人猿。 類人猿展覽廳寬敞,每個室內展廳有43平方米,南向與東向都有長窗采光,通風良好,室內展廳局部為三層。室內展廳有4間,合用二個敞開式室外活動場。室外活動場成園形半島式,三面環水,游人在抬高后地坪上觀察動物的日常活動。每到天氣晴朗的時候,黑猩猩便跑到室外活動場戲耍、打鬧。黑猩猩是地球上除人類外智慧最高的動物,動物園為黑猩猩提供了一些玩具,在豐富它們的日常活動之余,也增添了游客的樂趣。1991年又建筑了大猩猩館,建筑面積共515平方米,有二間室內展廳和2個室外活動場。

亞洲象展區

上海動物園飼養有國內動物園少有的三代同堂的亞洲象家族。象展區包括象宮和象室外活動場兩部分。象宮建成于1955年,是上海動物園第一幢永久性的動物館舍,總建筑面積1550平方米,主要包括500平方米室內活動場、620平方米參觀廳和100余平方米的4個門廳。室內活動場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寬9米的參觀廳,參觀廳進出口的門廳東、西各有一個,南面分左右二個,南面二門廳間外有紫藤棚架相連。整個建筑的門窗都用杉木拼雕成具有民族風格的圖形裝飾。 象室外活動場設在象房建筑的東北面,占地4000平方米,內設240平方米的浴池和大遮陰棚架,四周用干溝與游人隔離。活動場地坪主要為略有起伏的泥地,并栽有樹木,更適宜象泥浴、運動等活動。上海動物園的亞洲象一直是小朋友們的最喜愛的動物之一。

長頸鹿館

上海動物園長頸鹿館始建于1965年,至今總建筑面積712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個獨立的籠舍。每個籠舍都有單獨的小間,以備有小崽出生時用。由于長頸鹿身高腿長,為了滿足它們基本活動的需要,室外活動場面積達2180平方米,場內種植草地和大樹。由于圍欄網高度1.20米,游人參觀時視線不受阻擋,可直接觀察長頸鹿的一舉一動。

熱帶食草動物生態園

又稱生態羊苑,位于長頸鹿館的東面,占地6000多平方米,于2003年3月建成。該生態園模擬熱帶食草動物原生環境,以視覺無障礙的方式展示動物。游客在參觀完高大碩壯的長頸鹿后,沿蜿蜒的仿石小道信步而上架空的木棧道。憑欄眺望,羚羊在起伏的草地上歡奔,駝羊在枯池邊散步,斑馬掩映在灌木叢中。游客仿佛置身于非洲動物世界中,與動物親密接觸。

食草動物區

建成于1959年,在海獸池前主干道兩側,其中主干道西側的鹿苑于1993年改擴建為鹿科展區和牛科展區。 鹿科展區又分大鹿科和小鹿科兩個小區。大鹿科區籠舍采用前臺結合后臺形式,前臺展出區分7個展區,每一展區面積400-700平方米,區內布置樹木、山石、流水、遮陰棚、食槽,兩展區間有300-500平方米的綠化隔離帶,每一展區后有兩間獸舍作為后院。前臺控制展出頭數和種數,多數飼養于后院,輪流在前臺展出,避免因展出頭數太多而破壞環境。展區與游人用干溝和矮墻隔離。小鹿科區4間籠舍有保溫設施,飼養南方的種類。牛科展區有7間籠舍室內,每處室外活動場有700平方米左右,內植樹木、草地,也用矮墻、干溝與游人隔離,沒有過多柵欄對觀賞效果的影響。在食草動物區有二座用真石疊起、高2—5米的假山,適合棲息于石山環境的羚牛。

獅虎山

分為東山、中山和西山三個各自獨立的部分,展出東北虎、非洲獅和華南虎。 獅虎山的室外活動場是敞頂的,每座面積300平方米左右,與游人用水溝隔離。游人通過垂直的混凝土墻從遠處觀察動物。其中一處用瓷磚燒制壁畫做背景,壁畫長達60米,高約6米,上繪草原、疏林、流水、野生動物等,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游客可在獅虎山欣賞猛虎矯健的身影,聆聽虎嘯之聲。

熊貓嶺

展出大熊貓和小熊貓兩種可愛動物,兩種動物的展區中間由木香花架相連,北毛竹園,水杉林,東南西三面有慈孝竹叢點綴,使熊貓嶺掩映在翠竹樹叢間,既反映出熊貓嶺棲息地的生景,又提高了展出環境。

大熊貓館為一扇形建筑,即參觀廓,中間為室內展廳,南面為室外活動場。參觀廓寬4米,室內展廳面積120平方米,用玻璃分隔兩部分。室內活動場采用仿木框架與雙層防彈玻璃相接,玻璃上部外傾5°,減少了反光,拉近了人與動物間距離。游客可以透過玻璃細心觀察大熊貓的一舉一動。大熊貓半圓形的室外活動場面積600平方米,用圍墻隔離,場內有樹木、草地、山石、水池,游人可側坐圍墻頂端觀看熊貓活動。大熊貓戶外運動場做了棲架,滿足了大熊貓爬樹的愛好。小熊貓展區也包括內外兩個部分。小熊貓館為園形建筑總面積82平方米,其中參觀廳50平方米,室內展廳82平方米,內設臥床,便于小熊貓進行“隱秘”活動。南面室外活動場為270平方米,內種植樹木、草地,小熊貓可終日呆在幾棵高樹上曬太陽或休息,或者笑迎遠道而來的游客。

北極熊展區

在模仿北極冰山的環境中,利用循環水給北極熊提供了一個大游泳池。在參觀地坪做成一個下沉式廣場。游客透過厚達8厘米、重達2.6噸的有機玻璃可對北極熊的活動一覽無遺;玻璃幕墻形成了一個寬10米的大展面,參觀大視角,讓游客仿佛置身于北極境地。飼養的北極熊是捷克一家動物園贈送給上海動物園的。每天早晨,北極熊便在水池中盡情玩耍,有時會將粗大的前肢放在玻璃上,讓游客與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面對面。

巴西狼生態展區

因巴西鈮公司與中國鋼鐵界有長期業務聯系,故贈送1對巴西狼給原上海市市長徐匡迪院士。 上海動物園巴西狼展區是一座模擬自然生態配置的動物展示場。整個籠舍占地3150平方米,建筑面積95平方米。游人可站在一米多高的仿造大石塊護欄前,俯瞰動物在地勢起伏、長滿灌木草叢的室外運動場中活動,一種貼近自然可與動物互相交流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室內展示廳,巴西狼的行為通過大玻璃窗近收眼底。這一展區也是一座南美巴西隨哈圖地區喬灌木、草叢地帶的居民小屋在上海的再現。奶黃色的外壁鑲嵌著乳白色的框邊,上面點綴著垂直條狀的水晶玻璃石;窗前火紅的雞冠花與門廳前色彩艷麗、波浪造型的花壇相呼應,充滿著休閑別墅的情調。30-45度大斜面的屋檐上鋪置著帶樹皮的圓木,映托著種滿常綠灌木和攀緣植物的屋頂,從一股洋味中透出了原始古樸的氣息。

涉禽生態園

涉禽生態展示區毗鄰天鵝湖,2000年春節開放。占地3400平方米,打破了鳥類一貫籠養的格局,全部敞開式,以微縮景觀的方式體現動物的生態環境,環境配置反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追求動物與環境的和諧,人、動物與自然的和諧。涉禽生態園主要展出各種鶴以及黑鸛等涉禽。幾只戴冕鶴平時總是形影不離;丹頂鶴一向清高自傲,昂首漫步于山坡、草地之間,體態優美;夜鷺、小白鷺,個小體單,高居枝頭。此外還常有喜鵲、灰喜鵲等野生鳥類駐足。涉禽生態園外圍有一個寬約3米,水深近1米,內低外高的自然隔離帶;人工堆砌成高差4米的山坡,沿坡建成了一條長20多米、使用循環水的溪流。通過各種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搭配,使整個展區與周圍環境有機的融為一體,呈現湖岸沼澤的景觀效果,溪流蜿蜒、溪水叮咚,一年四季唱著和諧悅耳的歌曲,溫柔而歡快的流著,使動物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溪潺潺流淌的聲音,使靜靜的生態園產生了一絲動感,更增添一縷生機。

天鵝湖

建于1954年的上海動物園天鵝湖面積近3.3公頃(近50畝),是由幾個天然水塘開挖連成的,因首先飼養天鵝而得名,一座三孔橋南北橫跨。湖東一座琉璃綠瓦的四角亭,與西面鴛鴦榭遙遙相對,臨水倚欄,觀賞水禽、飛鳥,尤其每天鵜鶘在上空盤旋,令人迷離神往。 湖中五個小島均栽植黑松、柳樹、桑樹、水杉、池杉等供游禽棲息、產卵,湖的四周密布荻草、花蘆、倭竹、紫穗槐、麻葉繡球、紫微等植物繁密昌盛。站在三孔橋上眺望遠處,水杉、香樟、雪松、柳樹形成了優美樹線,幽邃深遠、野味無窮。冬夏春秋景色多變,耐人尋味。天鵝湖開闊、水清、千鳥棲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聲、色、影、光溶為一體,不僅使人流連忘返,而且把野鳥留住。如作為遷徙鳥類的夜鷺在經過上海動物園天鵝湖時,感覺這里環境特佳就決定留下來,如今已在此定居多年并繁殖后代。天鵝湖東南面為一鴛鴦生態展區,數十對鴛鴦在此形影不離,雙宿雙飛。

鸚鵡展區

于 2000年建成,位于大轉盤下,是用木制的圍欄圈起來,面積大約有100平方米。設計建造時,利用了周圍的自然環境,特別是高大、挺拔的大樹,可以為鳥類遮蔭,充分體現了人、動物、自然三者的有機結合。由于坐落在主干道旁,游客從旁邊經過時,就會被這些鳥類吸引過來。 整個展區置于自然環境之中,配以南美特色的遮蔭架和樹枝搭建的棲架,各種顏色各異的鸚鵡佇立樹枝上,如緋胸鸚鵡、鳳頭鸚鵡、紅綠金剛鸚鵡等。通過低矮的木欄桿將展區內外象征性地分隔,形成人-動物-自然和諧的微縮景觀。

火烈鳥展區

于2002年建成的,坐落于天鵝湖的東邊,面積有200多平方米。這個展區完全采用了流行的視覺無障礙設計理念,游客可以近距離地參觀可愛的火烈鳥。 火烈鳥生態展區內種植了高大樹木和草本植被,茂密的枝葉為它們遮擋夏日酷熱的陽光。展區中有一大水池,平如鏡面的水面倒映著火烈鳥美麗的身影,十分美麗。火烈鳥可在其間覓食、漫步,最有趣味的是它們采用“金雞獨立”式休息時的群體景觀。

進入式鳥園

建成于1998年,位于企鵝池的北面,總建筑面積有500平方米。整個展區分為東西兩個獨立的部分,分別飼養不同類別鳥類。展區的設計完全采用生態化方法和理念,體現了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氛圍。 在進入式鳥園高達10米的網籠中,數十種鳥類自由生活在其中,如各種噪鹛、八哥、灰椋鳥等鳴鳥,以及白鷺、牛背鷺、美洲紅鹮、原雞等。鳥園種植豐富的植物,造就移步換景的景觀。腳邊溪流中潺潺的流水,身邊鷺鸛或岸然佇立,或引吭高歌,樹叢中小鳥歡呼雀躍。

企鵝池

建于1996年6月。以通過玻璃與游客隔離的室外活動場為主,展面長12米,寬7米,總面積180平方米;16平方米的室內展覽場地用于抵御惡劣天氣對適應地溫的企鵝的不利影響。模仿企鵝自然生態環境,室外活動場由水池、活動地坪、巖山組成。水面高處參觀地坪1米,展面為玻璃,游人能觀察到企鵝水下活動時英姿。展出活潑可愛的小型斑嘴環企鵝。

孔雀苑

建成于2001年,位于天鵝湖的東側,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展區。面積有900平方米,苑內種植了高大的樹木,并且鋪上了草坪,為整個環境創造出了和諧、自然的生態氛圍。 在具有亞熱帶風光、完全開放式的孔雀苑內,藍孔雀和白孔雀每天早晨步出小木屋,沐浴在陽光下,漫步于竹林中,與游客共度美好時光。游客可以進入其內,近距離觀賞鳥類,也可親手飼喂這些鳥類。每到春季,雄孔雀不時展開它們美麗的尾屏,讓小朋友們大飽眼福。

鴯鹋展區

2002年建成,位于愛心亭的對面,面積大約400平方米,是進入鳥類展區參觀的第一站。 整個展區采用視覺無障礙設計的新理念和技術,建成后為完全開放式動物生態展區,沒有冰冷的鐵欄桿,代之以綠籬分隔。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的欣賞鴯鹋的活動,而且可進入鴯鹋活動區,拉近了人與動物的距離。游客還可以親手飼喂鴯鹋,陪同鴯鴯在面積達10萬平方米草坪上自由地散步。

金魚廊

金魚廊始建于1972年,前半部為回形廊,廊東面緊靠水池并接一水榭,中間天井有一大型水石盆景,西面是弧形廊,向北凸出有三個展館,館間有假山、修竹,山石瀑布相隔,具一館一景的情趣,弧形廊的南面為一噴水池,末端接一園形廊,廊中間為一園形展箱。該廊的形式、色彩、層高的變化使之活潑而和諧,建成之后曾獲得特色建筑獎勵。 為了配合園容整改,上海動物園于2003年3月對金魚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游客在參觀新金魚廊展區時,首先由4只新穎別致的卡通魚缸迎客,隨后一幅大型砂巖浮雕展現眼前。踏上建筑臺階時,游客會不經意間發現腳下有波光流轉,原來這是一組地埋魚缸,朵朵鮮活的動物之花在腳下游動。廊內有長達4米的巨幕墻缸、形態各異的轉角缸、凹凸缸和柱形缸,而假山瀑布與扇形魚池通過由魚眼石飾面的小溪相連。小溪流水潺潺、錦鱗悠悠,游客可卻步俯身與小魚同樂。游客步出室內魚缸,可欣賞由一個直接3米的特大魚缸和9個小圓柱缸組成的一組大型室外魚缸群。

蝴蝶館

1999年4月建成,為大陸動物園中首座開放式活體蝴蝶館。總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以通道與兩棲爬行動物館生態廳連接。本館包括放飛廳和飼養室,其中放飛廳近300平方米,屋面與南北墻上半部采用真空玻璃結構,廳內為立體綠化,種植熱帶植物,并與假山、瀑布、溪流、小橋巧妙組合,地面主要種植蜜源植物,滿足放飛蝴蝶的取食需要。除了放飛蝴蝶,該館還展出智利毒蛛、巨型蟑螂、竹節蟲、巨型鍬甲等活體昆蟲。

月季園

上海動物園月季園,位于長頸鹿展區,雖面積不大,但小巧玲瓏。花壇中央是一個花瓣型的杯狀大理石涌泉,中心的三個球狀體表示花心。每年的五月與十月是月季盛開的主要季節,此時,展區的品種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同時競相開放,黃色系、紅色系的各種不同花色、不同花形的美麗月季,花香四溢、艷麗繽紛。

大草坪

這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代高爾夫球場的草坪,聞名遐邇。這里綠草如茵、大樹參天、地勢起伏。由于面積大達萬余平米,因此草坪上視野開闊遼遠;由于樹木年代久遠,因此林蔭下通透清亮。每年夏季,這里濃蔭重翠,天高云淡,時不時有鵜鶘展翅翱翔、大雁盤旋,飛鳥掠過的美妙觀感令人回味無窮。每年寒冬,雪后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雪中王國的別樣景致令人贊嘆不已。

上海動物園所獲榮譽

長期以來上海動物園一直把開展科學研究以不斷地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水平作為自身的重要責任之一。從動物的飼養、繁殖、營養、疾病 防治、風土馴化等多個方面,上海動物園開展的研究課題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并有7個課題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十余項獲上海市綠化局科技進步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僅解決了園內在野生動物飼養管理中遇到的難題、提高了動物園飼養繁殖及保護國內外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水平,同時促進了國內動物園的野生動物飼養管理水平的提高。 為順應時代的發展,上海動物園逐年改造和新建視覺無障礙的生態化動物展區,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盡情欣賞野趣之美。

上海動物園保護宣傳

上海動物園結合動物展出,從多方面宣傳動物知識,引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展出的每種動物都設置一塊說明牌,介紹動物的名稱、產地、特點、生活習性。園內外共有大型動物宣傳畫5塊,全國各地野生動物分布地圖一塊。園中的科學教育館是系統宣傳動物科普知識的主要場地。動物園還經常組織小型動物流動展出,展出地點近至郊縣城鎮,遠至長春哈爾濱桂林貴陽重慶鄭州等地。

1978年以后,上海動物園曾和電視臺、少年報、少年科技站、少年宮等單位聯合舉辦過兩次動物知識競賽、少年杯和普光杯動物攝影展、動物工藝美術攝影展、“少年宮生物大世界”、“春游愛鳥”、夏令營等活動。

上海動物園科技、飼養人員為全國報刊撰寫動物科普稿件共計1000余篇。1978年后出版動物科普知識小報4期,印數100萬份。出版的專著有《上海動物園畫冊》、《觀賞鳥的飼育》、《金魚圖譜》、《金魚及熱帶魚飼養》、《金魚飼養》、《動物畫資料》、《鳥類攝影》、《鳥類世界》、《熱帶魚飼養》、《實用養鴿》、《觀賞經濟動物的養殖》、《鳥類飼養技術問答》、《上海動物園》等13種。動物園和上海教育學院、江蘇農學院合作拍攝了《鳥類》、《鳥類分類》、《獸類分類》等科教電視片。

上海動物園綠化種植

上海動物園除了展出大量名貴動物以外,為了營造與動物相適應的生態環境還種植了大片植物。上海動物園共有綠化面積49.82萬平方米,擁有10萬平方米的開闊大草坪,園內種植600多種10萬余株樹木。園內還有大面積的天鵝湖,碧波粼粼美化了周圍地區的自然環境。 上海動物園建園至今已有近50年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指導思想。追求動物與環境的和諧、人與動物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世界動物園發展的總趨勢,也是動物園發展的指導思想。

為使公園景觀更符合自然和諧的生態動物園,有質有量地進行公園綠化建設,做到綠化設計理念先進,追求“現代、開放、自然、親切”的設計理念,布局科學合理,功能特色鮮明。堅持不斷為游客創造新的視覺感受,滿足人們求新、獵奇的欲望,最大程度做到綠化景觀與動物展區內外環境的相互協調,形成“精、特、野”的自然生態動物園特色景觀。

上海動物園有著良好的綠化大環境,園藝基礎好,景觀特色是大草坪和大喬木。陸續改建的綠化景觀主要有:公園大門景觀、立體花壇、兩棲爬蟲館室外活動場、溜冰場裸露地、綠野館正面景觀、熊貓嶺西南面綠地改造等。

為突出上海動物園的園藝個性化創造,融動物生態于公園的大綠化中:動物展出區域結合動物生態;主要道路兩旁根據不同的景觀需要,引進新優適生植物,體現植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使植物群落有層次、有季相、有景觀。

上海動物園結合公園改建,新建了一些花境景觀區,另外在公園河道兩岸種植一些姿態優美、色彩豐富的岸邊植物,如黃馨、紫藤、紅花繼木、黃菖蒲等,以豐富整個景觀層次增添景觀效果。 多年來,因地制宜地在樹壇、林緣選用多年生花卉,陸續開辟了各種類型的花境,使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季相分明,即精細又野而不亂,生態自然,極大的豐富了公園的景觀面貌。

花境形式繽紛多彩,有結合水體布置造景的——綠野館親水平臺花境;有以草本花卉為主突出花卉艷麗色彩的——門口大道花境;有以木本花卉為主突出花卉群體效果和季相變化的——靈長館一線景觀道,兩爬館前綠地,航天飛機木本花境等;有以蔭生植物為主配置的——主干道棕櫚林下、水杉林下,長頸鹿館花壇等花境;有采用喬灌草等多層次配置的混合花境——滑道花境等。

在這些花境中大量引用了新優花卉植物,木本花卉:錦帶花、傘房決明、雙莢決明、金焰繡線菊、金山繡線菊、粉花繡線菊、矮紫薇、紅果金絲桃、醉魚草等。地被類:花葉吳風草、花葉活血丹、花葉美人蕉、富貴草、火星花、玉簪、大花萱草、斑葉芒、玉帶草、多花筋骨草等。

濕生類:黃菖蒲、千屈菜、水燭、水蔥、慈姑、芋艿等。還有首次來滬的奇花異草:宛如成百上千只飛鳥在花叢中嬉戲的奇特花型的大花飛燕草,花序別致的蛇鞭菊、火炬花,有紅粉美人之稱的美麗月見草,花色繽紛葉型奇特的蓍草及冰清玉潔的喇叭水仙等。這些野趣的多年生花卉和色彩明快、形態各異的一、二年生草花混合配置,營造出絢麗多彩,溫馨而雅致的氛圍。多年生花卉給人們帶來季節變化的信息,把景致裝點得明快活潑,使人流連往返。

采取多個品種混種的自然化配置手法,并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蜜源型花卉,以招引昆蟲、蝴蝶采蜜,構成自然的野生景觀。而花朵淡雅的芳香、各異的形態都會給人帶來嗅覺和視覺上的享受和樂趣。各種花卉高低錯落就如跳動的音符,競相開放的各式花朵不僅吸引了辛勤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引來了愛好攝影的游客。

由多年生花卉所組成的花境綠地景觀豐富多彩,生態自然,體現“返樸歸真”的意境,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滿足各種不同的觀賞需要,滿足人們多角度觀賞的需要,創造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形成趨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觀。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470.html

上海動物園在哪里?上海動物園屬于哪個省?上海動物園在哪個省?

上一篇:上海世紀公園
下一篇:上海野生動物園

相關上海動物園,上海動物園在哪里,上海動物園屬于哪個省?上海動物園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