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貢文化遺址,曲貢文化遺址在哪里,曲貢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曲貢文化遺址在哪里?曲貢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曲貢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曲貢文化遺址旅游,曲貢文化遺址在哪里,怎么走?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學家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4000年以前的拉薩先民村居遺址,把拉薩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谷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 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多種文化并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
曲貢文化遺址簡介
曲貢,在藏語里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貢”則是堰塘。曲貢村因早先有個大水塘而得名,現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舊。曲貢文化遺址就位于曲貢村一處河谷的邊緣地帶,海拔3690米,比拉薩高出20多米,比昌都的卡若遺址高出500多米。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學家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4000年以前的拉薩先民村居遺址,把拉薩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
曲貢文化遺址
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和軍區總醫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谷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多種文化并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
曲貢文化遺址年代
曲貢文化遺址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至3750年之間。當然這個上限還不是實際上的最早年代,估計還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這是西藏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卡若遺址之后西藏境內的第二個經過科學調查和試掘的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其年代比卡若遺址略晚。
曲貢文化遺址發掘過程
曲貢文化遺址和石室墓墓地最早發現于1984年11月,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普查隊的更堆等人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一次文物調查中發現了散布在地表的一些文化遺物,發現了曲貢文化遺址。當時采集到不少陶片和打制石器,而且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找到了文化堆積層。試掘簡報《拉薩曲貢遺址調查試掘簡報》于次年發表在
1985年第9期的《文物》上,從而使這個發現受到關注。
曲貢文化遺址發掘歷程
1989年7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應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邀請,進藏考察了西藏地區的一些重要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群,多次踏勘曲貢文化遺址,采集到一批文化遺物,確認它是高原一處少見的古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研究價值。鑒于遺址還在繼續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當即與文物管理委員會方面商量了保護措施,并開始計劃搶救性發掘。
1990年8月~9月,由新組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隊與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組成聯合發掘隊,對曲貢文化遺址和墓地進行首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有了重大發現。在第一階段發掘的500平方米,就出土近萬件文物。出土石器大多為打制石器,有石刀、石梳、石磨等農業生產工具陶器有單、雙耳罐,大肚高頸罐和工藝水平極高的棱形紋黑陶罐。還發現墓葬坑和四具完整的人骨架。這次發掘總面積達到2337.5平方米,揭露了一批重要的遺跡,清理了一批石室墓,出土大量文化遺物,基本弄清了遺址的面積、文化堆積的時代和性質。發掘結束后進行了初步整理,并于次年刊出了《西藏拉薩市曲貢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等兩篇發掘簡報,發表于《考古》
1991年第10期。參加第一次發掘的人員有王仁湘、趙慧民、古方、李永憲、姚云書,譯員為次旦格列。
1991年8月,對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規模較小,面積為75平方米。這次發掘,了解到遺址早期自然破壞情況,摸清了洪水形成的沖溝對遺址的破壞性切割狀況。參加發掘的人員有唐際根、張燕、旺堆次仁(兼譯員)、王仁湘。發掘后刊出《西藏拉薩市曲貢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次發掘簡報》。
1992年6月~7月,對遺址又進行了第三次發掘,主要目的是補充采集土樣進行分析,同時對石室墓墓地的分布范圍及破壞情況作進一步的了解。發掘面積為775平方米。參加發掘的人員是趙慧民、古方,譯員為次旦格列。
曲貢文化遺址發掘結果
曲貢文化遺址連續三年的三次發掘,先后進藏參與這項工作的有10多人,取得了重大收獲。發掘分兩個區域進行,對遺址保存較好部分全都進行了發掘。遺址區編為I區,布5米×5米探方23.5個,發掘面積為587.5平方米;石室墓墓地編為Ⅱ區,布10米×10米探方26個,發掘面積為2600平方米。兩區合計,發掘總面積為3187.5平方米。I區清理早期墓葬3座,灰坑22座,晚期石室墓12座。Ⅱ區清理晚期石室墓17座,祭祀遺跡2處,祭祀石臺6座。遺址和墓地出土文化遺物1萬余件,數量最多的是石器,其次是陶器、骨器,還有銅器以及大量動物骨骼。1999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編著的《拉薩曲貢》考古報告,對曲貢文化遺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總結與研究。
1991年,曲貢文化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現在發掘地區的只是曲貢文化遺址的其中一部分,如果全部挖掘,曲貢文化遺址一定會給世人帶來更多的驚喜。
曲貢文化遺址的居住方式
因為曲貢文化遺址已遭嚴重破壞,試掘的面積也很小,所以未能在遺址中發現房屋。但是1991年,考古學家在一處因取土而破壞的地面發現了一處居住遺跡。這是一個方形建筑基址,有石塊砌成的壁面,居住面上散落著大量的木炭與草木灰。從中發現的編號為ZK-2334的木炭標本經碳—14測定,年代測定為距今3115年。
曲貢文化遺址的喪葬制度
曲貢文化遺址有早期石板墓3座,灰坑22個祭祀遺跡2處,祭祀石臺6座和四具完整的人體骨架,祭臺平面呈不規則的橢圓形,由大小不一的礫石塊砌成基本水平的臺面,其長徑在1米左右,一般都建在主墓東北方向1—3米處。。而在曲貢文化遺址的晚期文化遺存的西北方向約300米處,發現一處石室墓墓地,總面積為6500平方米,發掘出土坑石室墓29座,墓葬形制為豎穴土坑式,平面形狀有長方形和方形兩種,墓坑內一般用礫石塊堆壘成壁,墓葬中有石槨,葬式主要是二次葬和屈肢葬。經測定,曲貢土坑石室墓的年代當在公元前8世紀前后,最晚不會晚于公元初年。
曲貢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人祭和牲祭遺跡。曲貢人有牲祭習俗,以動物作犧牲,祭祀神靈。發掘時在灰坑和地層中,發現了完整的狗骨架和禿鷲骨架,這應當是牲祭遺存。在兩座灰坑中還發現了完整的人骨架和環切的顱蓋骨,這可以認定為人祭遺存。我們不能確知的是:這樣的人祭與牲祭是基于什么動機,當時祭祀的對象究竟是什么。對于一些重要的神靈,古代人類常用貢獻生命的方式來表明虔誠,人祭正是這種虔誠最高的體現。
曲貢文化遺址的居民
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現代藏族中至少存在可以辨識的兩個基本的人類類型,概括稱為長顱型和短顱型,前者分布于西藏東部,后者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東部類型形體高大,我們熟知的康巴人就是典型的代表。曲貢文化遺址的墓葬內出土的一具人的完整頭顱骨,人類學家鑒定認為屬中長顱型,頭骨指數接近于藏族B型(卡姆型),與現代西藏東部的居民體質特征相近。可以確定曲貢人是拉薩河谷地帶的土著居民,他們創造的文化為高原腹地的古代土著文化。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917.html
曲貢文化遺址在哪里?曲貢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曲貢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相關曲貢文化遺址,曲貢文化遺址在哪里,曲貢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曲貢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