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云南旅游景點 >> 雞足山

雞足山,雞足山在哪里,雞足山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4-02-19 10:38  瀏覽次數:

雞足山在哪里?雞足山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雞足山在哪個省?

雞足山旅游,雞足山在哪里,怎么走?

雞足山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圣地,中國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景點、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態景觀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學研究、觀光旅游、科普科考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景區。雞足山雄踞于云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賓川雞足山中東南亞著名佛教圣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游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于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雞足山
雞足山

雞足山簡介

雞足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干燥,少雨干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溫度季節為“冬短夏長,春秋相當”,四季均可旅游。雞足山氣勢磅礴,方圓百里,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臨其山,可東觀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人稱“絕頂四觀”。山上松林茂密,修竹叢生,蜀漢時始建小庵,唐代擴建,興盛于明清。有大小寺宇百余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鐘寺、昆明金殿搬遷到此改稱金頂寺。后來多數寺宇被毀,現僅存清代的祝圣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塔。山間云霧縹緲,溪水琮琮,為中國佛教名山之一。雞足山頂海拔3320米,賓川壩子海拔1440米,相對高差約1900米,氣候立體多樣,植被多為亞熱帶、溫帶常綠針、闊葉林和灌叢林。春夏季登山旅游,植物生長茂盛,繁花似錦。每當一場山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

雞足山風景區山中云霧繚繞,氣象萬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冬旅游紅葉滿山,蒼松挺拔,另有一番景致。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茫茫云嶺高原之顛,在紅土藍天間悠悠飄蕩的白云之外,矗立著一座伴日月、擎青天的巍峨清峰。他就是響譽南亞、東南亞的自古與五臺、峨眉、普陀、華山齊名的佛教圣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南雞足山。

雞足山雄峙于云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距古城大理86公里,距昆明410公里,最高峰天柱峰3248米。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險峰13,巖壁34,幽洞45,溪泉100余;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種;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數十種。古人用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來概括雞足山的自然美景。

雞足山 像一位進入永恒寂靜的覺悟者,雞足山跌跏坐在賓川境內西北,雞足山蒼崖萬仞,猿踞猱攀,翠微千里,高峻險拔,廣闊無際。如前人所繪“山勢壯高,高插云漢;古木參天,綠蔭生寒;幽谷陰沉、深不見底;壁峭懸崖,望之股栗;瀑布飛濺,白聯懸空;萬壑松濤,狂風突起。登天柱峰睹佛光,使人入虹云仙境;站華首門聽晴雷,震聲只隔半溪云”。是造化鐘靈秀毓之地,令人震驚,令人留戀。

明代,為我國地理學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并編撰第一部《雞足山志》。他登臨天柱峰絕頂,東觀日出,西望蒼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龍,不禁驚呼:“東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云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淀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圣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啟超、袁嘉谷、趙藩、趙樸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作為旅游勝地、佛教圣地"靈岳重輝"的雞足山正"飲光儼然",企盼并歡迎您"靈山一會"![2]2歷史沿革編輯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抱金襤袈裟, 攜舍利佛牙入定雞足山。主峰南側有天然巨型石門,相傳即是迦葉守衣入定處。前面有密檐方塔兩座,名飲光雙塔,高4米,是明萬歷年間建造的,現保存完好。

唐朝時,這里梵剎林立,靜室遍布。元明時期,山上建成以寂光寺為主的8寺71叢林。清代光緒年間,雞足山更發展成以祝圣寺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宏大建筑規模,僧尼多達二三千人。雞足山的風景,可與峨嵋、九華、五臺、雁蕩山相媲美,古人用“四觀八景”盛稱。雞足山不僅風光優美,而且是滇西著名的的佛教圣地,山上已修建了索道,方便游客游覽。

雞足山佛教傳播

據考,蜀漢時佛教已傳入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 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迦葉是釋迦牟尼 十大 弟子之一,最后入滅于雞足山。又相傳,迦葉至雞足山后,進入禪定,奉持如來附囑之金衤闌衣,以待彌勒出世而授之。顯然迦葉入 定的雞足山是在印度境內的摩揭陀國,中國之雞足山由僧人附會、仿造而來,同時也作為迦葉道場載入中國釋史。至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為鼎盛。“琳宮紺宇 不知數,浮圖寶剎凌蒼蒼。”據統計,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規天矩地,制度虛敞 ”、“院宇壯麗”。另外還有許多“靜室精舍”。至清代,這里還有寺36所,庵72所,盛時 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開有關志書,可見這里歷史上幾乎無山不寺。

佛教在雞足山的發展,其一可能與南方的開發有關。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雞足山漸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這里就更加著名了。其二,許多僧人奔迦葉道場而來。其三,這里的自然環境幽偏僻而美,適宜靜修。其四,這里是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薈萃之所 。這些 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這里佛教文化的興盛。歷代在此活動的高僧很多,惜無詳細的記載。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護日,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錯,清以后的虛云、自性等。許多僧人遠道而來在此結茅修行,于是在這些高僧大德修行處,一座座寺廟建立起來。雞足山是僧人向往的一塊凈地,明代僧人靜聞的事跡具有一定的典 型意義。據馮志《仙釋傳》,靜聞原為江蘇迎福寺蓮舟法師的法嗣,他禪誦達二十年,剌血寫成《法華經》,發愿將此經供于雞足山。崇禎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結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盜墮水,但將寫經舉在頭頂,獨不遺失。后創病死于途中。臨終前囑徐霞客將其骨灰帶至雞足山 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愿。徐霞客帶著靜聞的骨灰和血寫的經書,展轉數千里來到雞足山 ,將其經供之于悉檀寺,并在山上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詩《哭靜聞禪侶》六首以悼念。其中云:曉共云關暮共龕, 梵音燈影對偏安。禪銷白骨空余夢, 瘦比黃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 東瞻無侶去來難。故鄉只道登臨少, 魂斷天涯只獨看。

雞足山寺院

雞足山歷史上留有著名的寺院很多,這里只就其中一些資料較豐富者作簡單的列舉。迦葉殿,又名金衤闌寺,位于插屏峰麓絕 頂懸巖之畔,創始年代不詳,奉迦葉為尊者,據傳唐天寶時,刻迦葉像于此,后屢遭焚毀。殿中藏有書板經數十函。寺古有銅塔,后毀。所倚插屏峰,壁立千仞,其東羅漢壁也是懸崖萬仞。

放光寺,位于絕頂下山壑中,明代嘉靖年間無窮禪師創建。寺南向,后倚絕壁,前臨盤 壑 。由此上眺華首門,則見一削萬仞,雄奇無比。寺門下有石金剛二座,雕刻甚精,翊翊如生,寺內巨石上還建有小亭。萬歷年間,寺曾毀而復興。李元陽有碑,“范銅而鐫之”。其后建有毗盧閣,藏經一部。石鐘寺,位于仙鶴峰下,寺創于唐代,明朝永樂正統間,敕賜大少林寺,康熙年間重修。 此處風景優美,寺東南方有茶房瀑布,北有小龍潭,東有大龍潭。“閣之左有澄潭,上懸巖 石,扣之如鐘鳴,故名”。還有一說,因寺樓下掘出鐘形石而名,這些都已無確鑿證據可考,系傳說。

悉檀寺,位于滿月峰,明代萬歷年間僧本無與麗江土府建。天啟年間,請得嘉興本藏經 一部。明代寺中還設有浴池,“池以磚秋瓦,長丈五,闊八尺,湯深四尺,灶從隔壁釜中,競日乃溫”,徐霞客曾在此沐浴。

寂光寺,倚旃檀嶺,明代嘉靖年間定堂禪師創建,處萬松林中。

華嚴寺,在雞足山中峰,背倚熊羆崗,面向九重巖,明代嘉靖年間月堂禪師創建。

尊勝塔院,位于文筆山前、悉檀寺東,明代崇禎年間麗江府與僧道源建。塔高六丈六尺, 四 周有禪房40余間。院內還有巨鐘一口,清代順治年間鑄就,重約2000余斤,“晨夕鐘聲, 響震山谷”。山后有靜聞和尚骨塔。大士閣,位于象頭山前,明代創建。傳說有敵襲大理,見一老婦人背巨石而行,十分驚愕 ,上前打問,老婦人說,我老且病,不能背重的了。敵人見狀,驚懼而退。當地人認為這位老婦人是觀音化身,非常感激他退敵之恩,故就石建閣。其前有坊有樓,登上陡峭的臺階, 可見主建筑大士閣,上供大士像。左右各有樓。大士閣又名三摩寺。

其他如圣峰寺、龍華寺、大覺寺、幻住庵、那蘭陀寺、西竺寺、會燈寺、傳衣寺、大鍋寺 、銅瓦殿等均為著名寺院。

雞足山佛教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寺廟僅余十余座,且已破敗。雞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復 興,當首推虛云法師之功。虛云法師,俗姓肖,初名古巖,字德清,別號幻游,原藉湖南湘鄉,生于福建泉州。幼習儒學。清光緒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云游天下參學訪道。曾謁五臺山、峨嵋山、天臺山、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終南山,并準備在 那里結茅修行。還長途跋涉至西藏拉薩,參拜布達拉宮。他的足跡遠至東南亞的緬甸、錫蘭、泰國、檳榔嶼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當地高僧大德研習經典,切磋學問,影響漸大。虛 云法師對雞足山情有獨鐘,數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雞足山時,決定重興迎祥寺。1904年 ,將在泰國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帶回雞足山。1906年,他爭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當時撥巨款在迎祥寺舊址上重建新寺,光緒皇帝賜新寺名為“護國祝圣禪寺”,封虛云為“佛慈洪法大師”稱號,并賜以紫衣、玉 印、金缽等物,頒賜《龍藏》一部。從此,雞足山以祝圣寺為中心,形成龐大的寺廟群,佛教在此再度興盛。保存至今的寺院主要有祝圣寺、金頂寺、華嚴寺、慧燈寺等。

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創建于明代,位于缽盂峰下,處全山中心位置。經虛云法師努力, 歷 十余年修成。寺內最主要的建筑是宏偉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如來佛,兩旁為五百羅漢,全貼有金泊,望之光彩奪目。其他建筑有天王殿、藏經樓、藏珍樓、鐘樓、鼓樓、禪堂、僧舍 等。藏經樓藏經四十一函,舊刻藏經三十七函。藏珍樓藏有紫衣、缽具、錫杖、如意、緬玉臥佛 、碧玉觀音、名人字畫等。寺內還有一青銅巨鼎,重3000余斤,豎立在月臺上。寺內有池塘 、石橋、八角亭。天王殿前兩株云杉,高達三、四十米,挺拔蓊郁。風景十分幽美。金頂寺,位于天柱山峰上,為雞足山最高寺廟。明代弘治年間建庵,后人建普光殿、天 長閣(一曰方長閣)、觀風閣、善雨亭,殿亭四周,筑城環之,城四面架樓為門:南云觀、北 雪觀、東日觀、西海觀。崇禎年間黔國公沐天波移中和山銅殿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殿 閣俱焚 毀,只留銅殿獨存。次年總督范公、提督諾公及姚安土官與僧人重建。頭山門彌勒殿,二門 護法殿,院內有銅殿,中奉迦葉尊者,最后為佛殿,兩廂為僧人寮房。寺內原有光明塔一座,1929 (一說1927)年重修,易名為楞嚴塔,塔高41米,加之高聳于海拔3220米的金頂上,更為壯 觀。如登塔遠望,可將四方美景盡收眼底,向東可觀日出,向西可觀蒼山洱海,向南可觀云海,向北可觀玉龍雪山。建國后屢有修葺,金頂寺更為壯美。

其他寺院也各分布于深山幽谷之中,景色宜人。每年春節前后,香客游人如織。這里同東 南亞佛教聯系較密切,開香寺還建有緬塔。由于宗派等原因,形成這樣的格局:華嚴寺接待南 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處。據說每到雞年,西藏喇嘛要馱經文、佛像到雞足山朝拜。雞足山成為佛教文化薈萃和交流之地。[4]3

雞足山自然地理

雞足山被三條較大的斷裂所切割,中部地區屬斷裂形成的山間凹陷地帶,悉 檀河縱貫其中,沿河兩岸的尊勝塔院、悉檀寺、祝圣寺、寂光寺、石鐘寺、大覺寺等大型寺院建筑群以及無數的庵、閣、亭、樓、堂自下而上,像佛線穿珠,一直延伸到天柱峰腳的慧燈庵,為游覽雞足山的主游道。山中寺廟多依山臨巖而筑,高下布置,錯落有致,隱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有涵有露的建筑布局手法,形成獨特的景觀。游覽雞足山,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從賓川縣城有旅游公路直抵祝圣寺,游客到祝圣寺后可騎馬4公里左右到雞足山索道,在全長1811米的索道運行15分鐘,就可直達天柱峰巔的金頂寺。

雞足山主要景觀

雞足山相傳為釋迦牟尼大弟子迦葉尊者守衣入定處,歷史上梵剎林列,靜 室遍布,被尊為佛教圣地。這里山勢雄偉,古木參天,山巒疊翠,鳥語花香,有蒼峰巖壁、玉龍瀑布及溪、泉、洞、石等奇觀,可算“山距三州之勝,峰秀數郡之間”。景區內有金頂寺、楞嚴塔、銅佛殿、太子閣、迦葉殿、祝圣寺等寺廟。頂蜂天柱山孤聳擎天。華首門絕壁千尺,絕頂有“四觀”,主要景色有“八景”。四觀為:東觀日出、南瞰彩云、西望洱海、北眺雪山。八景為:天柱佛光、華首晴雷、太子玄關、古洞別天、飛瀑穿云、萬壑松濤、壁絕夕照、塔院月。

祝圣寺

為雞足山最大古剎,初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光緒年間,由著名禪宗大師虛云和尚 募金修建而成。寺門左側的高大照壁上繪有《雞足山全景圖》。門前有半圓形的放生池,池中有八角橋亭,名“鎮寶亭”。大雄寶殿匾的左側有孫中山所題的“飲光儼然”匾,右側有梁啟超所題的“靈岳重輝”匾。整個寺院規模宏大、建筑莊嚴,富有民族和宗教特色。

金頂寺

處于雞足山的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原有金殿,是明崇禎年間(1637年)由昆明鳴鳳山移到此處,“文革”期間被毀。天柱峰頂有一空心方形密檐磚塔——楞嚴塔。塔高42米,13級,登至第二層,就可眺望“四觀”壯麗景色。所謂四觀即:東看日出,南觀祥云,西望洱海,北眺玉龍(麗江玉龍雪山)。

雞足山風景區

雞足山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和植被垂直分布的特點,海拔為1780米~3240米,分為干熱河谷氣候、溫暖濕潤山地氣候與溫涼潮濕亞高山氣候。當山麓為灼熱的酷夏時,山頂則有冬令現象。植被分布,海拔1800米~2300米為亞熱帶山地常綠針葉林,以身態特殊的扭曲云南松為主,形成雞足山八景之一的“萬壑松濤”;海拔2300米以上為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合林,有栲、櫟、楠、楸、楊等種類;海拔2400米以上為亞熱帶丘陵、山地竹林,是著名的特產“香筍竹”產區;海拔2700米以上為元江栲林,是滇中高原特有的植被類型;再上為亞熱帶、亞高山帶綠闊葉林蒼山冷杉,徐霞客稱之為“平頂松”、“彈指松”。通往金頂寺一帶山脊上以矮高山櫟杜鵑為主,有紅棕杜鵑、云南杜鵑、露珠杜鵑、絨毛葉黃花木等,春風送暖時,杜鵑花開如霞,長達數里,為雞足山一景,被稱為“杜鵑長廊”。

雞足山旅游特色

雞足山前臨蒼山洱海,后靠金沙江,全山共有四十座奇嶺,十三座險峰,三十四 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泉潭百余處。崗嶺壑澗林谷峽,構成雞足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登山覽勝,贊嘆雞足山“奇觀盡收古今勝”。雞足山主峰天柱峰,海拔為3240米,登上山頂可東看日出,南觀祥云,西望蒼洱,北眺玉龍雪山,徐霞客為一座峰頂而集中了日、海、云、雪“四觀”而感嘆不已,認為,這四觀,得其中之一便可算奇絕,天柱峰四觀全備,不但可以為雞足山之首,也可算海內之冠。

除了“四觀”外,雞足山還有“天柱佛光”、“華首晴雷”、“洱海回嵐”、“蒼山積雪”、“萬壑松濤”、“飛瀑穿云”、“懸巖夕照”、“塔院秋月”等八景,為歷代騷人墨客所吟詠。 雞足山不僅風景奇秀,而且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相傳,這里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抱金縷袈裟、攜舍利佛牙,來這里設置宣講佛法的“道場”,并守衣入定于雞足山華首門。雞足山上的佛教建筑,始于唐,繼于宋、元,盛于明、清,直至民國仍有增修。清康熙時雞足山有大小寺42座,庵院65個,靜室170余所,寺僧5000余人。雞足山寺廟中最負盛名、保存最好的寺是祝圣寺,它是清代高僧虛云和尚得到慈禧資助而建蓋的,光緒皇帝賜名為“護國祝圣禪寺”。雞足山海拔最高的寺是金頂寺,位于雞足山主峰天柱峰頂,寺內楞嚴塔,是公元1929年云南省主席龍云登山游覽時應僧人請求,撥巨資興建的,龍云為楞嚴塔題詞:“法相莊嚴”。雞足山目前修復規模最大的寺是迦葉殿,它是由四川文殊院寬霖會長發起,由大弟子宏道法師主持重建的,于1994年竣工,殿有四重,迦葉殿中供奉香檀木雕迦葉坐像,高3.3米,重1.6噸。

雞足山旅游指南

雞足山景區榮譽:國家AAAA級旅游區(點)

雞足山門票價格:80元,學生票、兒童票40元,持老年證者免票。

雞足山節慶活動:雞足山朝山節日期一般在農歷臘、正月間,朝山信徒甚眾,來自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節日期間,民族文化活動比較豐富,如耍龍、舞獅、狩獵、賽馬、打歌、鬧花燈、猜燈謎等,獨具特色。住宿金頂寺有金頂賓館可以住宿,能看日出。另外祝圣寺、九蓮寺、慧燈庵、雞足山賓館都可以住宿,宿費40-50元/人。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946.html

雞足山在哪里?雞足山屬于哪個省?雞足山在哪個省?

上一篇:大理沙溪古鎮
下一篇:喜洲

相關雞足山,雞足山在哪里,雞足山屬于哪個省?雞足山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