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鏡泊湖在哪里,鏡泊湖在哪個省
鏡泊湖在哪里?鏡泊湖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鏡泊湖在哪個省?
鏡泊湖旅游,鏡泊湖在哪里,怎么走?
鏡泊湖,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境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寧安市50公里,海拔351米。湖水深度平均為40米。常年一般水位最高353.65米,最低345.61米,年平均流量每秒9.2立方米至10立方米,蓄水量16.25億立方米。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干流外,還有大梨樹溝河、爾站西溝河等小河流。
鏡泊湖簡介
鏡泊湖門票價格參考:80元/人
鏡泊湖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即寧安市西南50公里處,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鏡泊湖是五千年前歷經五次火山噴發,熔巖阻塞牡丹江古河道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湖面海拔350米,湖長45公里,水域面積約80平方公里。
鏡泊湖圖片
鏡泊湖景區總體規劃面積為1726平方公里,由百里長湖景區、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景區三部分組成。以湖光山色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巖隧道等地質奇觀,及唐代渤海國遺址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覽、觀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動的綜合性景區。
鏡泊湖圖片
純樸自然的鏡泊湖,島灣錯落,峰巒疊翠,景色清秀,古跡隱約,盡攬春花、夏水、秋葉、冬雪于一湖。春游鏡泊湖,滿山達子香,滿湖杏花水。夏游鏡泊湖,綠蔭遮湖畔,輕舟逐浪歡。秋游鏡泊湖,五花山色美,果甜魚更肥。冬游鏡泊湖,萬樹銀花開,晶瑩透瓊臺。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名震中外,是國內流量最大的瀑布,汛期最大幅寬達400多米,每秒流量為4000立方米,從南西北三個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勢從熔巖壁頂直灌黑龍潭。奔騰咆哮、氣勢磅礴、聲如奔雷,可震十里之外。
鏡泊湖圖片
鏡泊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由西南向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狀。吊水樓瀑布、珍珠門、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墻砬子、道士山和老鴰砬子是鏡泊湖中著名的八大景觀,八大景觀猶如八顆光彩照人的珍珠鑲嵌在萬綠叢中。在八大景觀中,以吊水樓瀑布最為著名,它酷似聞名世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一般幅寬40余米,落差為12米。雨季或汛期,瀑布呈現兩股或數股迭落,總幅寬達200余米,有著“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氣勢。
鏡泊湖圖片
在瀑布旁邊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巖而立,人稱“觀瀑亭”,一條經人工鑿成的石頭階梯蜿蜒盤伸。每逢晴天麗日,光照瀑布,則有色彩斑斕的彩虹出現,凡到此游覽者,無不驚嘆其壯美的景色。冬季枯水期,瀑布不見了,卻可以觀看到另一番景致。在熔巖床上,游人可發現許多被常年流水沖擊的熔巖塊因磨蝕而形成的大小深淺不等的熔洞,這些熔洞,猶如人工鑿琢般光滑圓潤十分別致。環潭的黑古壁,是一個天然的回音壁,可與北京天壇公園的“回音壁”相媲美,游人的輕歌笑語經圓形石壁折射,清晰地傳到自己的耳邊。
鏡泊湖圖片
火山口地下森林神奇壯闊,奇峰險峻,怪巖迷離,古樹參天,12個火山口千姿百態,國內罕見。2006年世界教科文組織的德國專家來鏡泊湖景區驗收地質公園,當他們登上火山口的齊天亭,俯瞰壯觀的火山口原始森林,脫口說到:“從來沒見過這么美的景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渤海國遺址,透過它現存的殘垣斷壁,追溯它斑駁的興衰史,便可深切地感受到鏡泊湖景區厚重的歷史文化。
鏡泊湖圖片
近年來鏡泊湖景區旅游建設、開發長足發展,鏡泊湖景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不斷得到挖掘和開發,一大批長久以來隱蔽在閨中的秀美景觀陸續展現給世人,它們正以新鮮的姿態準備迎接各方游客。比如酷似毛澤東同志仰臥在《紀念堂》的形象的毛公山,是1993年7月18日哈爾濱“友誼宮”總經理畢德昌同志來湖,在1號元首樓別墅平臺上,扶欄遠眺,欣賞鏡泊湖的湖光山色時發現的。它鴻姿巨相,雄偉壯觀,不僅在游人心中留下了深奧莫測的玄念,也為秀山麗水平添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生命造型。
近幾年發現的琉璃世界,俗稱佛像砬子,經考證,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當時的居民當作是朝拜的圣地,現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釋一誠大和尚認定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的天然道場,不僅在佛教界,而且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了轟動效應。鏡泊湖諸如此類的優秀景觀不勝枚舉。目前已開發和發現的景觀132處,其中百里長湖景區96處,火山口地下森林景觀29處,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景區7處。
鏡泊湖以其天然無飾的獨特風姿,竣奇秀美的神迷景觀而聞名于世。她不但風光秀雅宜人,而且物產富饒。這里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生長期在150天左右,生長迅速。風景區內植被覆蓋率在90%以上。主要樹種有紅松、落葉松、水曲柳、杜松、蒙古櫟等,這里盛產人參、猴頭蘑、木耳、細辛、天麻等名貴山珍。鏡泊湖廣袤的森林地帶有野生動物四十余種,包括梅花鹿、金錢豹、馬鹿、黑熊、猞猁、狍子等。有鴛鴦、野雞、野鴨、蒼鷺等鳥類四十余種。國家一類保護珍禽中國秋沙鴨每年也來鏡泊湖歇息。在鏡泊湖遼闊的水域盛產紅尾魚、鰲花魚、大白魚、湖鯽、鯉魚等四十多種魚類。其中的鏡泊湖鯽魚,早在清朝時期就已成為宮廷貢品。
作為國際避暑休閑度假勝地,鏡泊湖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鏡泊湖風景區位于中緯度亞洲大陸東岸,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因其群山環繞,森林密布,水域遼闊,自成體系,形成了小氣候特征。5月—9月份平均氣溫為10攝氏度至20攝氏度,是度假避暑的最佳溫度,受鏡泊湖水域、森林的影響,這里的空氣特別潔凈,負離子含量高。所以人們常以“冬有三亞灣、夏有鏡泊湖”來形容鏡泊湖獨特的不可比擬的避暑環境。也正因為此,鏡泊湖管委會決定從今年起把每年的八月定為鏡泊湖避暑節,歡迎廣大中外游客到鏡泊湖避暑度假,品山水文化,游鏡泊勝景。
鏡泊湖的秀美風光引起世人的矚目,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對鏡泊湖格外關注、惜愛有加。自60年代起相繼有劉少奇、朱德、葉劍英、董必武、賀龍、鄧 小 平、李瑞環、喬石、李先念等百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光臨鏡泊湖檢查指導工作。1964年葉劍英曾給予鏡泊湖“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國風光勝江南”的贊譽。1983年鄧 小 平同志親臨鏡泊湖視察,親筆提寫了“鏡泊勝景”四個大字。
鏡泊湖景區交通便捷,東接國家一類口岸綏芬河市,南通吉林省長白山天池風景名勝區,西靠省會哈爾濱市,北連牡丹江,距牡丹江市僅80公里。景區依托城市牡丹江市,民航已開通北京、上海、大連、青島、廣州及韓國首爾和俄羅斯海參崴等7條航線;鐵路有通往北京、天津、哈爾濱、濟南、沈陽、大連、圖門、長春等直達列車;高速公路201、301國道貫通鏡泊湖景區。鏡泊湖旅游區位優勢明顯,處于東北東游線的黃金地段,與吉林長白山,俄羅斯的海參崴形成東北東游線的“名山、名湖、名城”金三角。來鏡泊湖旅游,不僅可以游覽“名山名湖”,還可以體驗便捷的名城出境游,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的最佳組合。
新開辟的鏡泊湖夜游航線和近期通航的高檔豪華游輪為鏡泊湖憑添了新的靚麗風景。核心景區現有賓館、休(療)養院所77家,其中三星級以上標準的十余家,有床位10000余張,一次性就餐人數可達萬人。大小旅游船艇有150余艘,旅游觀光車60余輛。安置就業職工7000多人。近三年來,景區年均接待中外游客60萬人次。鏡泊湖景區已經成為東北旅游的熱點,成為黑龍江省的龍頭景區和重要的接待基地。
鏡泊湖于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審定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被國際休閑產業協會、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中國國際名牌協會評為中國十佳休閑旅游勝地。
鏡泊湖地理成因
鏡泊湖是歷經五次火山爆發,由熔巖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以天然無飾的獨特風姿和峻奇神秘的景觀而聞名于世,是國家著名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約在第四紀的中晚期火山爆發,玄武巖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泊。湖深平均為40米,由南向北逐漸加深,最深處達62米,湖身縱長50公里,最寬處9公里,最窄處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總面積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灣,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卻猶如八顆光彩照人的明珠鑲嵌在這條飄在萬綠叢中的緞帶上。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墻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鴣砬子。鏡泊湖原始天然,風韻奇秀。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動人的傳說,更為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中國最大的堰塞湖。在黑龍江省寧安西南50公里的牡丹江上游。由玄武巖溢流堰塞而成。湖面海拔351公尺,面積95平方公里。北部水深40~50公尺,最深62公尺,湖水呈綠色;南部水深僅數公尺,湖水呈黃色。冬季封凍,平均冰厚0.7公尺,最厚1.01公尺。湖的北部有兩個出口,各有高約20~25公尺、寬約40~45公尺的瀑布。吊水樓瀑布落差約20公尺,已建有水電站。盛產魚類。湖區兩側山地森林茂密,湖光山色,景色宜人,為旅游勝地。沿湖還盛產鹿茸、鹿胎、蜂蜜、人參、貂皮等。
鏡泊湖位于我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南部,藏身于崇山峻嶺之中。唐代稱為“忽汗海”,明、清時叫“畢爾騰湖”,意思就是“平如鏡面的湖”,和如今所稱的鏡泊湖的含義是相同的。鏡泊湖形狀狹長,南北長約45公里,最寬處只有6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南淺北深,北部最深處達60米,而南部最淺處只有1米左右。 鏡泊湖是火山創造的奇跡。火山爆發噴出的熔巖流入牡丹江的河道,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湖泊。
因為熔巖凝固成的巖岸有裂縫、缺口,湖水就從缺口處流下,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瀑布。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落差高達20米,水簾橫空,飛珠碎玉,景色十分宜人。除吊水樓瀑布外,還有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門等八景,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鏡泊湖主要景區介紹
大孤山
由山莊乘游艇向東南逆流而上,約行十分鐘便可看到高出水面六十五米的“大孤山”。這座面積僅一萬平方米的圓型山峰聳立于湖中,實為湖中一大島嶼, 主要是花崗巖,露出水面約150米,是地殼斷裂后遺留下來的殘塊。它狀似一頭水牛橫臥湖上,埋頭飲水,生氣盎然。春暖花開時節,大孤山上開滿了杏花、李花、玫瑰花和興安杜鵑花等五顏六色的野花,絢麗多彩,故亦稱“花山”。 島上森林茂密,針闊葉混交林濃蔭蔽日,岸邊灌木叢生。森森古樹的須根因常年被湖水沖擊,已袒露在外,攀緣于巖石裂縫之間,顯示出它頑強的生命力。大孤山北側不知何時何人鋪就一條山徑,已無從考證。沿著山徑登臨峰巔,極目遠眺,真是滿目錦鄉。遠看重巒迭翠,天水一色;湖上流光溢彩,煙波浩渺;近觀云靄浮漾,湖光波影盡收眼底。小島的靜謐一環境的幽雅使人頓生愛慕之情。 大孤山也曾為我國的革命戰爭記載了一段光輝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它是周保中將軍率領的抗日聯軍的革命根地。
珍珠門
位于中湖南最狹窄之外,離城墻砬子不遠。因是兩個小島分立左右,高出水面十五米,遠望宛若珍珠對峙湖中,相距只10米,仿佛一道天然門戶,故稱“珍珠門”。傳說它們是紅羅女擾富商的求婚,將其兩顆求婚的珍珠拋于湖中,遂衍化成兩座精巧的小山。 兩島間的航道只有十多米,歷來是湖中的交通要道。枯水期限湖中沙灘裸露,小島與湖西岸接壤,渤海時期湖州城遺址即在珍珠門西岸。珍珠門風景如現,景色迷人,兩座小山宛若荷葉上浮動的晶瑩露珠,熠熠發光。
道士山
位于鏡泊湖的南部。駛過珍珠門,遙望湖之兩岸,有一山巒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七十八米,這就是“道士山”,實際上是一座島嶼。它左右各有一山環抱,猶如“二龍戲珠”。 島上古木蓊郁,寂靜幽深,曲徑盡頭,濃蔭掩耳盜鈴映一座古廟,據說于清朝咸豐年建成,人們叫它“三清廟”。因當時廟中有一位道士,后來修行成仙,便起名為“道士山”。道士山名為山,實為一大島嶼。傳說中道士山廟里曾有口“九龍探母”的大鐵鐘,鐘聲宏亮,聲振大湖,回聲經久不絕。當今古廟已不復存在。古廟廢墟前庭寬敞,綠草如茵,幽雅清靜。
熔巖隧道
在地下森林東南方約13千米的地方,有幾處國內外罕見的“熔巖隧道”,給鏡泊湖又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據科學家推測,“熔巖隧道”是距今4000-8000年前一次火山噴發時形成的,其面貌很像廣西桂林石灰巖地區的喀斯特“溶洞”,但與溶洞有本質區別。當火山爆發時,洶涌熾熱的熔巖流沿河谷低地奔騰而下,其表層先冷卻凝成硬殼,而內部仍處于高溫流動狀態,形成地下熔巖河,當巖漿源枯竭時,便在熔巖流內部留下巨大的地下空洞,即“熔巖隧道”。
已發現的熔巖隧道短的幾十米,長的在500米以上,一般寬5米余,高3米。隧道頂呈拱形,內表面全都是黑紫色,如同涂上一層“彩釉”,頂部密布下垂欲滴的熔巖乳。各種奇幻形成,猶如人工雕琢,圖案精美,分布井然有序。隧道中還可見到直立的石柱以及天然的石床、石階等等。
地下森林
即火山口原始森林,位于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處,坐落在張廣才嶺東南坡的深山內,海拔1000米左右。當游人踏上張廣才嶺東南坡,沿著山路上行,登上火山頂時,眼前會突然出現一個個碩大的火山口。據科學家考察得知,這些火山口由東北向西南分布,在長40公里、寬5公里的狹長形地帶上,共有10個。它們的直徑在400米至550米之間,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間。其中以3號火山口為最大,直徑達550米,深達200米。 游人站在火山口頂向下一望,只見陡峭的內壁上,林木郁郁蔥蔥,青翠欲滴,這便是舉世聞名的地下森林。如今,游人不只可以站在火山口頂,俯視地下森林所構成的奇觀,還可以踩著峭壁間的人造石階小心翼翼地進入地下森林,親身體驗一下它的神奇。 地下森林中蘊藏著豐富資源,有紅松、黃花落葉松、紫椴、水曲柳、黃菠蘿等名貴木材;有人參、黃芪、三七、五味子等名貴藥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貴山珍。同時也不乏小動物,游人拾級而下時,常見林間有鳥兒飛行、蛇兒爬行、兔兒跳行、鼠兒穿行,一片生機盎然。據科學家考察得知,這里不僅有上述小動物出沒,而且有馬鹿、野豬、黑熊等大動物出沒,甚至還有世所罕見的國家保護動物青羊出沒,堪稱“地下動物園”。
鏡泊山莊
湖北岸的半島上,有一幢幢建筑別致的小別墅,掩映在萬綠叢中,這就是鏡泊山莊。整個湖區峰巒疊翠,湖水碧澄如鏡。湖光山色與附近的熔巖隧道、地下森林構成奇妙幽邃的鏡泊風光,文物古跡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鏡泊湖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批前來游覽、避暑和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們。從鏡泊山莊乘游艇沿湖上溯,一路可以飽覽湖中風光。湖中有著名的八大景觀: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老鴰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城墻砬子。山水含情,各具風姿。 白石砬子位于鏡泊湖邊,有兩座陡峭的石壁,突出湖岸,直插水中,高聳云天,威武雄壯,青山綠水相襯,頗像一幅山水畫。
城墻砬子
位于寧安市鏡泊湖中部西岸山頂。為唐代渤海時期的山城遺址。是鏡泊湖八大景。乘舟游覽到此,仰望城墻山城高聳入云,站在山城之上可向北遠眺小孤山;向南俯視珍珠門,山城與碧波相映,文物古跡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山城依山勢走向,用石塊筑就。城的北和東側為峭壁,借助天險為屏,低矮地段間以石砌城墻銜接,城的西和南側為陡坡,順勢筑墻。周長四里許,呈不規則方形,城南與東北各有一甕門,可與山下相通。城垣除部分塌陷,大部完好。城墻疊砌清晰,雖時越千年,猶巍然屹立保持著當年挺拔峻偉的歷史風貌。該城為渤海時代屯兵重地,地勢險要,可扼控整個湖區。據初步考證,當為渤海上京路湖州故城。
小孤山
位于中湖,距北湖頭六十余華里,也是地殼斷裂后留下的殘塊。小孤山高出水面十九米,小巧玲瓏,面積為大孤山的五分之一。山形似雄獅,斜臥湖心,崖岸陡峭,孤懸湖面。島上各種樹木蔥郁,幽曲小徑數條。山巒東部有棵古老的紅松,高達二十余米,直徑約為三十厘米。崖上布滿瓦松、卷柏等耐旱樹木,還有崩松和櫟樹。島上以山楊、白樺等闊葉林居多,還有山梨、李子、山丁子、元棗等果樹。春深時節,棗樹映紅,梨花帶雨,點綴著小小孤島,使小島流滿無限生機。 孤島石壁上一處種著一種苔蘚類植物,冬夏常青,稱為“石花”。游人多采集置于魚缸中,留做紀念。它比水草別致,既有草的嫩綠,又有花的姿容。
老鴰砬子
位于鏡泊湖南,是湖中的一個島嶼。因狀如一只老鴰靜臥,故稱“老鴰砬子”。 島上樹高林密,樹叉上老鴰巢穴星羅棋布。附近水域里還有鷺鷥、水雞、鴛鴦等水禽,所以此地又是水鳥的樂園。老鴰砬子孤立湖中,呈灰褐色,奇巖怪石堆積的巖崖,險峻陡峭。乘船繞到山背面,再遠望此山,老鴰山竟又變成了駝山。山前首,光光的砬子恰似光禿禿的駱駝脖子;山后首,駱駝身負重載地在水里行走,形象逼真,饒有趣味。
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古時土著人名曰“發庫”,位于湖之北端,距“鏡泊山莊”僅三公里。從“鏡泊山莊”乘車,沿著一條山路,便可抵達龍泉山腳下的冷食店“湖光閣”。由“湖光閣”向左轉,駛進盤山曲徑,通過急流上懸架的“飛虹橋”,再穿越一段枝葉交錯的綠色長廊,一座古樸雅致的六角亭臺便出如今眼前。此時,瀑布瀉落的轟鳴之聲不絕于耳,撲面的微風夾雜著一股股沁人的清新與甘甜。游人至此多于亭中小憩,然后步行穿過一片闊葉林,呼嘯奔騰、氣勢磅礴的“吊水樓瀑布”便映入眼簾。吊水樓瀑布酷似聞名世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湖水在熔巖床面翻滾、泡哮,如千軍萬馬之勢向深潭沖來,然后從斷巖峭壁之上飛瀉直下,撲進圓型甌穴之中。潭水浪花四濺,如浮云堆雪,白霧彌漫;又似銀河倒瀉,白練懸空。水聲震耳如有雷鳴。瀑布一般幅寬四十余米落差為十二米。雨季或汛期,瀑布呈現兩股或數股迭落,總幅寬達二百余米。
瀑布兩側懸崖巍峨陡峭,怪巖崢嶸。站在崖邊向深潭望去,如臨萬丈深淵,令人頭暈目眩。一棵高大遮天的古榆枝繁葉密酷似一把天然的巨傘,踞險挺立于峭崖亂石之間。斑駁的樹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巖而立,人稱“觀瀑亭”。亭臺至瀑布流口及北沿筑有鐵環鎖鏈護欄。古榆下尚有一條經人工鑿成的石頭階梯蜿蜒伸向崖底的黑石潭邊,枯水期間,潭水波平如鏡。據測黑石潭深達六十米,直徑也有一百余米。每逢晴天麗日,光照相瀑布,則有色彩斑斕的彩虹出現。凡到此游覽者,無不驚嘆其壯美的景色。詩人曾為它留下“飛落千堆雪,雷鳴百里秋。深潭霞飛霧漫,更有露浸岸秀”的優美詩篇。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750.html
鏡泊湖在哪里?鏡泊湖屬于哪個省?鏡泊湖在哪個省?
相關鏡泊湖,鏡泊湖在哪里,鏡泊湖屬于哪個省?鏡泊湖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