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古鎮,南潯古鎮在哪里,南潯古鎮在哪個省
南潯古鎮在哪里?南潯古鎮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南潯古鎮在哪個?
南潯古鎮旅游,南潯古鎮在哪里,怎么走?
南潯古鎮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 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古鎮保護范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 旅游景區共分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游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堂、文園等景點組成的中心景區。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
南潯古鎮簡介
南潯古鎮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東部,東北部與江蘇省蘇州市毗鄰,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屬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腹地。南潯鎮是千年文化古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浙江省百強鎮,全國工業千強鎮之一。 南潯鎮是南潯區政府的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滬、寧、蘇、杭經濟圈中心,是浙江湖州接軌上海的東大門。南潯鎮是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南潯鎮名勝古跡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
南潯古鎮
南潯鎮是南潯區城關鎮、南潯區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滬、寧、蘇、杭經濟中心,與上海、杭州、蘇州均在1小時左右路程。區內水陸交通便利,318國道和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及湖嘉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具有“東方萊茵河”之美稱的長湖申航道貫穿全區,800噸以下船舶可直航上海等港口。
重要榮譽:全國文明鎮 / 國家級衛生鎮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魅力名鎮 / 中國十佳古鎮/ 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 全國千強鎮 / 浙江省百強鎮 / 浙江省教育強鎮 / 浙江省科普示范鎮 / 浙江省生態鎮 / 浙江省首批體育強鎮。
南潯鎮是歷史悠久的文化重鎮。南潯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南宋時起,南潯鎮就商賈云集,經濟繁榮。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上,原產地南潯的湖絲作為代表中國參展的唯一產品一舉摘得金銀獎牌各一枚。1915年,南潯的輯里絲曾與貴州的茅臺酒同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近代,鎮上出現了一大批靠經營蠶絲發跡的絲商巨富,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南潯鎮因此成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鎮。南潯鎮歷來名人輩出,從明代時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宋、明、清三代,南潯籍進士41人,F在全國有影響的南潯籍專家、學者有80余人。
南潯鎮是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南潯鎮名勝古跡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既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而歐陸情調與江南古風的意外并處、相得益彰,使古鎮魅力更加引人入勝。保護老鎮區,開拓新鎮區,修復小蓮莊、嘉業堂……,十多年來的悉心呵護,使南潯古鎮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仍得以保有它那份原汁原味。南潯古鎮景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內有聞名遐邇的江南園林——小蓮莊,著名私家藏書樓——嘉業堂,明清水鄉建筑——百間樓,江南第一巨宅——張石銘故居等等。南潯已經成為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園,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療養、觀光游覽的最佳勝地。
南潯鎮是充滿活力的經濟強鎮。擁有規模企業70多家,形成了建材木業、金屬線纜、電梯電機、皮革皮件、毛紡織造等主導產業和建材、地板等五大市場,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F代農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優質稻米、蔬果、特種水產、花卉苗木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格局,全鎮無公害農產品基地9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1個,浙江未來多功能農業示范園區被命名為省級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999元。南潯鎮是和諧平安的生活家園。堅持科教興鎮戰略,目前全鎮有各類學校22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
城鄉一體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心城區9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新社區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全面展開,村級公路全部實現黑色化,自來水普及率100%,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制度實現全覆蓋。全鎮擁有11個省級文明單位(村、社區),31個市級文明單位(村、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全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南潯古鎮旅游指南
南潯古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東與江蘇蘇州(吳江)接壤,西距湖州市區32公里,是湖州市接軌上海浦東的東大門。南潯歷來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為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
南潯鎮歷史悠久,南宋以來已是“水陸沖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濱潯溪河而名潯溪,后又因潯溪之南商賈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鎮,南林、潯溪兩名各取首字,改稱南潯。由于蠶絲業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明萬歷至清中葉南潯經濟空前繁榮鼎盛,清末民初已成為全國蠶絲貿易中心,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由此一躍成為江浙雄鎮,富豪達數百家,民間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墩 南潯鎮是江南水鄉名鎮之一 狗”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
如今水鄉古鎮的景色風韻依舊,鎮北運河東西橫延,鎮中市河南北穿鎮而過,河街相交橋梁通便,黛瓦粉墻綠柳拂水,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圖。南潯古鎮以其格局獨特、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而成為江南水鄉眾多城鎮的典范和代表。南潯鎮政府從1982年開始著手對古鎮進行保護性開發,使大批的古民宅、民居、園林等古建筑得以保存。2003年,古鎮南潯與烏鎮、西塘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已被列入預備清單。
南潯的古鎮旅游區大致可分為三大區塊:第一塊以南市河及其兩岸的南東街、南西街為主的南潯旅游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國家文保單位)、劉氏梯號(市文保單位)、南潯絲業會館(市文保單位)、求恕里、南潯史館(南潯商會舊址)(市文保單位)、江南絲竹館、廣惠橋(市文保單位)等景點分布其中。在這里庭院深深的名人舊宅、古色古香的傳統街巷和風景如畫的市河無一不讓你感受到當年南潯古鎮的繁華和江南水鄉的獨特風情。
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國家文保單位)、嘉業堂(國家文保單位)、文園、江南水鄉一條街等景點組成的中心景區。南潯素以園林和藏書樓聞名天下,小蓮莊和嘉業堂就是其典型代表,小蓮莊位于鷓鴣溪畔,碧水環繞,園內綠木深深,不染一點俗塵,粉墻黛瓦,蓮池曲橋,奇峰怪石,讓人品位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之意境,內有御賜牌坊、匾額、碑廊、家廟、凈香詩窟、叔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等景點;嘉業堂與小蓮莊僅一河之隔,為清末著名藏書家劉承干所建,其園林造法和小蓮莊異曲同工,而園內的藏書樓則聞名天下,內藏有書籍60萬卷,共16萬余冊,其中有不少海內珍本、孤本;文園、江南水鄉一條街和久安老年社會福利中心是久安公司近年開發的景點,文園與小蓮莊和嘉業堂毗鄰,內有文昌閣、徐遲紀念館、吳壽谷藝術館和南潯名人長廊等景點。
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此外還包括尚待開發的龐宅、金紹城故居及東圓、宜圓遺址等。東大街原是南潯古鎮的第一商業街,街南即為市河,街兩側有五福樓、大慶樓、天云樓、長興館、大陸旅館、“野荸薺”茶食南貨店等一大批百年老店。而“民國奇人”張靜江的故居(市文保單位)就坐落在街北,更令人流連的要數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其女眷家仆而建的百間樓(市文保單位)。百間樓沿河而建,既充分利用空間,又富于想象,顯得很有層次,她與不遠處的洪濟(市文保單位)、通津(市文保單位)二橋組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風景。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南潯人質樸善良,具有豁然聰慧、維和積福的性格特點,又具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人才輩出,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明代時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宋、明、清三朝,南潯籍進士41人,宋、元、明、清時期,潯籍京官56人;明、清兩代全國各地州縣官56人。在南潯古鎮上出現了很多歷史人物: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近代著名藏書家、嘉業堂藏書樓的主人劉承干;以經營生絲發家的南潯“四象”,劉鏞、張頌賢、龐云曾,顧福昌;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至今都留下了他們的蹤跡。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092.html
南潯古鎮在哪里?南潯古鎮屬于哪個省?南潯古鎮在哪個。
相關南潯古鎮,南潯古鎮在哪里,南潯古鎮屬于哪個省?南潯古鎮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