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河故城,新疆交河故城在哪里,新疆交河故城在哪個省
新疆交河故城在哪里?新疆交河故城屬于哪個省?新疆交河故城在哪個省?
新疆交河故城旅游,新疆交河故城在哪里,怎么走?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
新疆交河故城簡介
新疆交河故城位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西郊約十二公里的亞爾乃孜溝西河床之間的一個呈柳葉型的河心洲上。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交河故城址,位于新疆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
新疆交河故城圖片
新疆交河故城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交河城是車師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漢,毀于十四世紀前半葉元代的連綿戰火。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圾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里。后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曲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該城經過2300年風風雨雨的考驗,至今城內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
新疆交河故城圖片
吐魯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新疆交河故城圖片
新疆交河故城所處地域屬大陸性溫暖帶干旱沙漠氣候,陽光充足,造成低凹的盆地干旱和酷熱。春季多風,夏季氣溫干燥,冬季干冷。每年只有冷暖兩季,溫差極大,最高可達47.4℃,最低為-7.28℃,年平均氣溫35℃,40℃以上高溫可達36天。平均降水量16.2mm,年蒸發2787.1mm。8-10級大風年均36.2天,風暴年均11.2天,大風持續時間最長為8天,為強風沙暴主要災害區。
新疆交河故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墻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后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制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
新疆交河故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筑。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新疆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新疆交河故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余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獨具特色。新疆交河故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筑特點,交河礦城在十五世紀中葉被廢棄。
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疆交河故城歷史發展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于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臺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于被棄。
新疆交河故城衰敗
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于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
新疆交河故城現狀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余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筑特點 。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墻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后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
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制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筑。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新疆交河故城建筑布局
交河故城在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之后,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體結構依然奇跡般的保存下來。這些都 得益于吐魯番得天獨厚的干燥少雨氣候。現在的交河故城的規模,大體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臺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范圍內。古城四央臨崖,在東、西、南側的懸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門。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明顯可見的三個部分組成:貫穿南北的一條中心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以它為中心構成了北部的寺院區,這一區的建筑面積約為9萬平方米。建筑多是長方形院落,院落門向著所臨街巷。從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來看當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個方土柱,應是神壇或塔柱;
大道東區南部為大型民居區,建筑面積約為78000平方米,北部為小型居民區,中部為官署區;大道西區除大部分為民居外,還分布有許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兩旁皆是高厚的街墻,臨街不設門窗。大體南北、東西向垂直交叉、縱橫相連的街巷把36萬平方米的建筑群分為若干小 區,頗似中國內地古代城市的坊、曲。這種建筑布局足以說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經進行過一次有規劃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舊城痕跡則早已面目全非了。從城市布局來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傳統城市建筑規制的影響,又獨具地方特征。以街巷為骨架的交通網絡、城門及其它建筑,在營建時,無不把軍事防御作為其建筑時的指導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反映出了歷史上這一地區激烈的民族和社會矛盾。
另外令人騅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沒有城墻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論大小基本上是用“減地留墻”的方法,從高聳的臺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墻體基本為生土墻,特別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戰壕。可以說,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之獨特,不僅國內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出古代勞動者的聰敏才智和巨大的創造力。
新疆交河故城歷史價值
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20.html
新疆交河故城在哪里?新疆交河故城屬于哪個省?新疆交河故城在哪個省?
相關新疆交河故城,新疆交河故城在哪里,新疆交河故城屬于哪個省?新疆交河故城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