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芋頭侗寨,湘西芋頭侗寨在哪里,湘西芋頭侗寨在哪個省
湘西芋頭侗寨在哪里?湘西芋頭侗寨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湘西芋頭侗寨在哪個省?
湘西芋頭侗寨旅游,湘西芋頭侗寨在哪里,怎么走?
芋頭侗寨簡介
芋頭侗寨芋頭侗寨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的侗族村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9000米處。全寨182戶,該建筑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其中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建筑沿山谷布局,既與環境融于一體,又形成了獨特的“山脊型”與“山谷型”民居模式 。
芋頭侗寨
芋頭侗寨位置
芋頭侗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距縣城9km,處于東經109°42’,北緯26°54’。 芋頭侗寨位于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百里侗文化走廊的西北部,是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一處重要旅游景點,是百里侗文化走廊中重要的村寨示范點,是展示風景名勝區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芋頭侗寨歷史沿革
芋頭侗寨在行政區劃上隸屬于雙江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寨;明嘉靖三年(1508年)戶增人旺,建筑規模擴大,形成村落;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遭火災,復建后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側分叉布置的7個聚落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腳橋及龍氏鼓樓、牙上鼓樓;清嘉慶五年(1800年)建塘頭橋。清光緒7年建塘坪橋。清道光、光緒年間分別維修驛道和牙上鼓樓。
芋頭侗寨歷史背景
明洪武元年至三十一年(1368—1398)間始建寨;嘉靖三年(1508)戶增人旺,建筑規模擴大,形成村落。清順治年間遭火災,復建后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分叉坐落的7個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寨腳橋及龍氏鼓樓,牙上鼓樓。清嘉慶五年(1800)建中步和塘坪橋。清道光、光緒年間分別維修驛道和牙上鼓樓。 芋頭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侗族樓層及青石板驛道等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有很高的歷史、人文及藝術價值。
芋頭侗寨歷史傳說
相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一侗族姓楊的青年帶著獵狗趕山,當趕山至芋頭界一帶時,獵狗在一塊草坪上趴下,就是不肯走。主人萬般無奈,只好說,我向空中拋食三次,你能接住,我們就留下來住家。結果獵狗無一落空,青年人信守諾言,在芋頭砍樹搭棚,住了下來。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青年人與逃難躲進山里的女子結了婚,這位姑娘能歌善舞,相傳蘆笙表演技藝就是由她帶來的。夫妻兩人生兒育女,繁衍楊姓宗室。現遺存寨中的“薩歲壇”,就是為祭祀這位祖母而建。
芋頭侗寨景點介紹
芋頭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后遭大火,寨內現有建筑大部分為清中期、末期的建筑。
村寨現有鼓樓4個:寨中鼓樓簡樸地立于田中;龍氏鼓樓昂然立于山上最高處;蘆笙鼓樓雕梁畫棟最漂亮,為九層密檐攢尖蘆笙頂木樓,下五層為四角,上四層為八角,翹檐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金光閃亮;牙上鼓樓最為奇險,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懸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撐,最長的一根有9.1米高。
風雨橋2座:分別為塘頭橋和塘坪橋:塘頭橋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塘坪風雨橋建于清光緒7年,上團三進堂營建,民國十年修復,建筑面積約10㎡。
門樓1座:位于村寨出入口塘坪橋東部。
龍門1座:位于龍氏鼓樓以北半山腰。
古井3口:其中位于村寨西北部山腳乾隆古井為乾隆50年建,旁邊有井碑,自建井以來井水常年不涸,井水清涼可口。
薩歲壇1個:始建于明代,分薩瑪壇和薩壇兩部分,薩瑪壇呈扇行,闊4.5米,進深4.1米,石臺構架,內設高祭臺。薩壇植有三棵松柏,并呈三角行分布,正面兩棵,后面一棵,進深6米,土筑臺基,拜臺高1.5米。
古驛道1.6公里:明萬歷年間修建,全部用勘筑打制成型的青石板鋪成,當年西蜀丞相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曾走過這條驛道。中國工農紅軍過草地由此西進,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著這條古驛道上的青石板翻過芋頭界走進貴州。
芋頭侗寨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芋頭侗寨游覽線路
對外交通停車場、綜合服務中心——達摩師祖——塘頭橋——寨門、塘坪橋——寨門、塘坪橋——芋頭侗寨歷史展示館、蘆笙鼓樓、戲臺中心公共空間——侗民俗特色街、爬山廊、繡樓——薩壇——新建龍門一——觀景平臺、新建龍門二、學館碑記——牙上鼓樓——山腰服務點——觀景平臺——龍氏鼓樓、古井、山頂服務點——龍門——乾隆古井、井水碑記——涼亭——景亭——寨民民居——芋頭侗寨歷史展示館、蘆笙鼓樓、戲臺中心公共空間——休息涼亭、井亭——田中鼓樓、休閑廊——新建龍門一——臨溪石板路——寨門——對外交通停車場、綜合服務中心。
芋頭侗寨詩文
敬酒歌———情哥哥你慢慢喝,喝到太陽落山坡,喝到月亮升起來,留在侗家歇歇腳……
艷梁歌———此雞不是非凡雞,身穿毛皮五色衣。天上金雞叫,地下吾雞啼。得聽此雞叫,正是東方戶主艷梁時。艷梁頭,代代兒孫出公侯。艷梁中,一路求財百事通。艷梁尾,兒孫代代出秀才。
芋頭侗寨食俗
生魚片:過去吃酸魚片只在中秋節放塘取魚那一天,宴請親朋好友。把活草魚洗凈去鱗,破去內臟,用胡須夾去魚刺,切成薄片,平放于簸箕或竹篩里,放在太陽下晾曬十余分鐘。備好一碗酸水,另用一個小盤子裝黃豆粉。食用時,取生魚片在酸水碗中浸泡片刻,取出在黃豆粉里打個滾即可入口食用。
合攏飯:侗家寨子來了貴客,每戶來一成年男子,各家出一個菜,共同招待客人。席間,各家的菜碗須依次遞傳,使客人嘗到。若人數在20人以上,則在風雨橋上,飯菜成一線置其上。酒宴快結束時,要飲轉轉酒,主人中的長者把自己的杯遞給身邊的人,依次相遞,最后形成一個大圈,大家一飲而盡。
芋頭侗寨婚俗
戀愛:侗族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雙方情投意合即交換信物,沒有訂婚禮儀。
引妻:侗語稱迎親為引妻。由男方邀一兩個平時要好的伙伴,提一個燈籠去接,不帶任何禮物。女方出嫁時亦邀請平日好友作伴,深夜離開娘家。到夫家后,消夜完畢,引新娘進入碓房舂米。次日清早,全寨姑嫂少婦齊來吃新娘茶。
過門:兒子告知母親接親日期,母親則在大門外邊放一籮谷或禾把,讓新娘提進門,新娘進門后,用一竹釘釘在堂屋中柱上,表示穩扎不動。新娘坐至火堂為炊的一邊,象征定根。然后生火發爆茶,象征人丁興旺。 居家:結婚后,侗家姑娘在夫家住三五夜,不圓房,仍與伴娘回娘家,只在春插秋收時,夫家接去幫忙,三五夜即回。其間,第一次由男方去接,以后由公婆去接,接三接四。侗歌中唱道:“第一次三夜轉,第二次五夜回,去到三次四次娘家住少夫家多。”直到懷有身孕,才長居夫家。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287.html
湘西芋頭侗寨在哪里?湘西芋頭侗寨屬于哪個?湘西芋頭侗寨在哪個省?
相關湘西芋頭侗寨,湘西芋頭侗寨在哪里,湘西芋頭侗寨屬于哪個省?湘西芋頭侗寨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