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云南旅游景點 >> 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國殤墓園在哪里,國殤墓園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09-03 17:31  瀏覽次數:

國殤墓園在哪里?國殤墓園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國殤墓園在哪個省?

國殤墓園旅游,國殤墓園在哪里,怎么走?

國殤墓園簡介

云南騰沖縣城西南1千米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建有滇西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騰沖收復戰陣亡將士的紀念陵園,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辭“國殤”之篇名,題為“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建成于1945年7月7日,占地88畝,主體建筑以中軸對稱、臺階遞進形式,由大門經長甬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再循石級而上,至嵌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級臺階擋土墻,沿墻分兩側上至第二臺階,建有莊嚴肅穆的忠烈祠。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祠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

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外立柱懸掛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軍、師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有蔣中正簽署的保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記。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墻體嵌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后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小團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墓園大門一側筑有“倭冢”一座,埋有四具日軍尸骨于其中。

國殤墓園空地遍植松、柏、竹,林下綠草如茵,階沿多置盆花,環境清幽肅穆,今又在每一臺階兩側新建民族風格濃郁的展廳,展出了珍貴的騰沖抗戰照片百幅及實物數十件,更豐富了其文化內涵,加強了啟迪教育功能,國殤墓園是云南僅有、國內少見的大型抗日戰爭紀念陵園,在海內外廣有影響,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殤墓園歷史沿革

滇西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慘烈的一頁。為了切斷當時國際援華物資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日本法西斯從東南亞反抄中國的大后方,企圖攻占云南、威脅重慶,迫使中國就范。1942年5月,日寇的鐵蹄踏上了滇西的土地,騰沖就此淪陷。5月5日,中國軍隊及時炸毀了怒江上的惠通橋,才將沿滇緬公路進犯的日軍阻擊在了怒江西岸,從此兩軍在怒江東西兩岸對峙長達兩年之久。

1944年5月,為策應中、英、印聯軍對緬北日軍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緬公路,收復怒江以西的失地,據守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征軍發動了滇西反攻戰役。1944年5月,遠征軍便以二十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實施騰沖反攻戰。騰沖城是滇西最堅固的城池,兼有來鳳山作為屏障,兩地互為依托。日軍經過兩年多的據守,在兩地筑有堅固工事及堡壘群,準備了充足的糧彈。據統計,從1944年5月11日遠征軍20集團軍強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騰沖城,歷時127天,所歷大小戰役達40余次,斃敵6000余名,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共陣亡9168人,最終收復了騰沖,使騰沖成為滇西最早光復的縣城。

在戰役結束后,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云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 此后在印度華僑的援助下開始修建墓園,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據《楚辭》中的“國殤”一篇,為之起名為“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建筑布局

國殤墓園按中軸對稱進行布局,墓園西南角的小團坡是全園最高處。以小團坡為起點,沿東北向軸線,依次建有烈士紀念塔、烈士墓冢、忠烈祠、墓園大門等建筑,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9826平方米。

墓園的大門為八字形古式門樓,門額鑲有李根源所書“國殤墓園”四個大字,大門右側掛有“滇西抗戰紀念館”的牌子。兩側粉墻上,分別繪有表狀烈士精神的龍騰、虎躍形象,旁邊有一方國務院頒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碑。門后為一條長甬道,甬道兩側有近年來新建的民族風格濃郁的陳列館,分為兩個展廳,展出反映騰沖抗戰的實物100余件,紀實照片274張。陳列分“太平洋戰爭”、“騰沖抗戰”、“騰沖人民對抗戰的貢獻”、“中印公路的建筑”、“騰沖戰役中部分抗日將士事跡介紹”五個部分。

主體建筑忠烈祠坐落在甬道盡頭的高臺上,臺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個大字,為蔣中正所題,李根源書寫。忠烈祠具有古代祠廟建筑的風格,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四周設回廊。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堂中央高懸孫中山先生的畫像及“總理遺囑”,左右分佩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兩側墻壁上鑲嵌抗日陣亡將士名錄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兩側的廂房現辟為展廳,陳列著反映當時戰況的照片。祠內外立柱懸掛國民黨高級軍政要員何應欽、衛立煌、孫科、陳誠、龍云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軍師將領霍揆彰、周福成、闕漢騫、顧葆裕等人的題聯、挽詩、悼詞,祠前立有數通石碑,主要有蔣中正簽署的保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碑、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的記述騰沖作戰經過的《忠烈祠》碑和《騰沖會戰概要》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書》碑、張問德的《答田島書》碑等。

忠烈祠的背后是相對高度31米的小團坡,坡頂立有高10米的紀念塔,外形為方形柱式,系用騰沖特有的火山巖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鐫刻著霍揆彰的題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光復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民族英雄”四個藍色大字,其余三面為騰沖抗戰紀要銘文。以塔為中心,輻射狀地把坡體分為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密布著墓碑。墓碑上書陣亡將士的姓名和軍銜,碑下葬有該人的骨灰。整個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塊,其中包括戰死的援華美軍人員。此外,在墓門左側的角落里還筑有埋了四具日軍尸骸的土墳,立有黑色“倭冢”二字,也是李根源手書。

國殤墓園修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墓園得以完好的保存。但在文革期間,國殤墓園作為“反動四舊”,遭到 了嚴重破壞,大量墓碑、墓穴被搗毀。

文革結束后,于1984年10月組建了國殤墓園復修委員會及規劃施工小組,同年12月動工,恢復了忠烈祠及墓園大門的原貌,騰沖市民杜茂盛自愿到山坡處收集被鑿毀的碑文,逐一辯認,并查找資料核對,使烈士英名重得昭于天下,整理出了部分烈士資料及名錄,并對公眾開放。 后來,國家文物局又多次撥款對國殤墓園內忠烈祠等建筑物進一步修繕。目前園內廣植松柏栗竹,郁郁蔥蔥,一派清幽肅穆的景象。

國殤墓園歷史意義

國殤墓園可說是騰沖軍民以鮮血寫成的一部活的史書,9168名犧牲者,以可貴的性命譜成了書內的愛國篇章。可是,這部歷史的血書,不單單屬于騰沖的。它是屬于全世界、全人類的。

歷史的錯誤,不能重犯;民族的恥辱,不能忘記。國殤墓園應該被當作一個露天的課室。讓老師帶領學生來此上課,坐在一個個墓碑中間,對著來鳳山、對著大盈江,講述歷史。講騰沖戰役,包括淪陷的那場可悲的戰役和光復的那場壯烈的戰役,都要講,詳細地講、深入地講;而騰沖淪陷敵手那兩年余“喪失一切民族尊嚴、人人性命朝不保夕”的悲慘日子,更要講。讓學生在一個個墓碑當中感受烈士崇高的愛國精神、讓學生了解拼死以捍衛國土的完整和全力保護民族尊嚴的必要性。國殤墓園,是一個培養愛國情操的、活的課室。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501.html

國殤墓園在哪里?國殤墓園屬于哪個省?國殤墓園在哪個省?

上一篇:天涯地角
下一篇:拉市海

相關國殤墓園,國殤墓園在哪里,國殤墓園屬于哪個省?國殤墓園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