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安順在哪里,安順在哪個省
安順在哪里?安順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安順在哪個省?
安順旅游,安順在哪里,怎么走?
安順市,貴州省轄地級市,位于貴州中西部,距貴州省省會貴陽90公里。總面積9267平方公里,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
安順簡介
安順位于貴州省中西部,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之一和貴州省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及西線旅游中心,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是貴州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安順是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全國唯一的“深化改革,促進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加快發展”改革試驗區。
安順
安順區域概況
安順地處東經105° 13′ ~ 106°34 ′,北緯25°21′~ 26°38′之間,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東鄰省會貴陽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盤水市,南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畢節市。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39%。
自古安順就是貴州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于全省”,曾經是古代西南地區夜郎、牂牁的首邑。安順文化底蘊深厚,是貴州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是貴州省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三國文化、攀巖文化、三線文化等獨特的文化優勢。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中國古代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關嶺“紅崖天書”世稱“千古之謎”;明代軍事遺存屯堡村落和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堪稱“世界唯一”;安順蠟染被譽為“東方第一染”; 安順地戲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安順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全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飛同志的故鄉;也是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谷氏三兄弟”谷正倫、谷正剛、谷正鼎的故地。
境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3.9℃,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并保持穩定。全市風景區面積占幅員面積的12%以上,遠高于全國1%和貴州省4.2%的比例。境內有四個國家AAAA級以上風景區,其中世界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和龍宮風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格凸河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夜郎洞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古生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花江大峽谷、夜郎湖、斯拉河等省級風景名勝區。安順歷來得改革開放之先,是“定產到組”聯產承包責任制“頂云經驗”的發源地,有“北鳳陽,南頂云”之稱;是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親自指導創建的“深化改革,促進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加快發展”改革試驗區;是“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貴州加快發展的經濟特區”。
安順自然氣候
安順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間,屬典型的高原型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氣溫14℃,歷史最高氣溫34.3度,最低氣溫-7.6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風速2.4m/s,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宜人,是避暑休閑的天堂!
安順風景名勝資源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1.80%,遠高于1%的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4.2%的全省平均水平,是貴州省西線旅游中心。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米,立體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森林覆蓋率達36%,按照旅游氣候學劃分,具有山岳氣候的典型特征。 安順氣候的主要特點是:涼爽、濕潤、清新、太陽輻射低。 安順氣候的最大優勢是:舒適期長,適宜居住、避暑和旅游。
一、冬暖夏涼
以平均氣溫<10℃定為冬季,則安順一年有九個月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以日最高氣溫≥35.0℃ 的時段稱為酷暑期,安順沒有35℃以上的高溫記錄。安順是貴州省夏季氣候涼爽的一個中心,又是貴州省西線旅游的一個中心。兩個中心,兩大優勢,得天獨厚。 安順夏季的平均日照每天只有4~5小時,而廬山、哈爾濱、承德等地達7小時左右。安順雖然地處云貴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擋了太陽輻射及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所以安順人比其他高原地(如昆明)的居民顯得皮膚白皙。
二、多風多夜雨
安順的夏季,還有兩個氣候特點:一是常有山谷風和夏季風,二是云多雨多。如同兩套巨大的天然空調設備,時刻調節著氣溫和空氣,使安順的夏天始終保持著涼爽、舒適和清新。 安順地處貴州高原苗嶺山脊線上,山谷風特別明顯,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使安順夏季風多,無悶熱感,夏季平均風速2.5~3.0米/秒,習習涼風,使你感到心涼身爽。
三、舒適期8個月
影響人體舒適感最主要的氣象要素是氣溫、濕度、風力、日照、氣壓,它們直接影響到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熱量與水分交換。安順年舒適期長達8個月(3-11月),與全國主要旅游城市比較,安順和昆明舒適期相同,比“避暑之都”貴陽多1個月,比“東方休閑之都”杭州多3個月,比“西部休閑之都”成都多4個月,比三亞、青島等旅游度假勝地多3個月
四、海拔高度位置最佳
據生理衛生實驗研究表明,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拔是500~2000m。安順的海拔在560~1500m,屬于人體心臟對大氣壓感覺最佳的位置,所以從海拔條件看安順的地理位置比較理想,特別有利于人體健康,適宜居住和旅游。
安順旅游觀光
“中國最美的地方”——安順擁有兩個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和龍宮風景區、兩個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鎮寧夜郎洞風景區和紅楓湖風景區(南湖部分,其他部分屬貴陽市清鎮市)、兩個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紫云格凸河穿洞風景區和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優選地區,全國六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游中心。
在安順市100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有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城西45公里,有舉世聞名、磅礴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及瀑布群。瀑布上游,為神奇壯觀,景色各異的喀斯特“中國第一水旱溶洞”溶洞群——鎮寧夜郎洞。距城南27公里,有引人入勝的巖溶奇觀——安順龍宮,以南22公里,有群山連綿起伏,幽深碧綠,清澈寧靜的綠色世界——九龍山。距城南100公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境內,集山、水、洞、石、林、木組合之精髓,渾然一體,雄奇險峻,相得益彰,是名副其實的“喀斯特天然公園”——紫云格凸河。距城北100公里,有罕見的大型地下公園——織金洞。距城東70公里,有風光秀麗、煙波浩渺的高原湖泊——紅楓湖。
安順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游開放城市之一,2007年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殊榮。2009年11月6日獲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2009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稱號。風景名勝資源面積達950.9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0.26%,遠遠高于全國1%、全省4.2%的平均水平。旅游資源不僅面積大、類型多、品位高,而且分布成片成線,相對集中,保護、開發、利用條件極為優越。由于地處中國華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帶,江河峽谷縱橫交錯,峰叢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羅棋布,100多個瀑布、1200多個地表溶洞密布,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立體畫卷。境內高密度聚集了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龍宮、夜郎洞、格凸河、紅楓湖<南>),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關嶺花江大峽谷、普定梭篩、平壩天臺山——斯拉河)和3個市級風景名勝區(安順屯堡、安順寧谷天落灣、鎮寧普里山)以及眾多的尚未納入規劃的景觀多處。有國家級重點民族村寨3個,省級重點民族村寨300個;省級藝術之鄉5個。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而且,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有著絕對的原始性,不斷的保護建設不斷賦予新的內容,充分展現出自然景觀的原始美、自然美、整體美和形象美。
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安順的人文資源也極為豐富。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達115處,有震驚中外考古學界的“亞洲文明之燈”普定穿洞古人類遺址,有中國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千古之謎”關嶺紅巖天書,有遺存完整的明代屯堡村落群云峰屯堡、有古寺廟建筑奇跡平壩天臺山,還有石雕藝術瑰寶安順府文廟等等,安順又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的故鄉……,百余處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巖壁畫、摩崖石刻等,形成了眾多的人文景觀。
游覽點一覽:黃果樹風景區、龍宮風景區、夜郎洞風景區、格凸河風景區、安順云峰八寨屯堡(明代朱元璋遠征滇黔屯墾戍邊所形成,主要景點有安順云峰、平壩天龍)、九龍山森林公園、天星橋景區、普定梭篩風景區、關嶺關索嶺、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館、“千古之謎”紅崖天書、馬馬巖壁畫、關嶺花江大峽谷、平壩天臺山、安順府文廟、華嚴洞南郊摩崖、王若飛烈士故居、穿洞舊石器遺址。 特別提醒:黃果樹風景區除了觀賞黃果樹瀑布外,其景區瀑布群組成的其他現已開發的瀑布和天星橋都是不容錯過的絕佳景區。龍宮輻射全國最低,具有極高療養閑居價值。安順府文廟是貴州四大古建筑群落之一,大成殿前的一對透雕盤龍石柱為世界僅有。
安順自然景觀
黃果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區。以瀑布、喀斯特巖溶地文景觀為主的自然風景區。含六大景區:大瀑布中心景區、天星橋景區、石頭寨景區、郎弓景區、滴水潭景區和灞陵河仿古景區。其核心景觀黃果樹大瀑布寬101米,高77.8米。景區精華在于瀑布、溶洞、潭、喀斯特地質結構、天然盆景、石林、古跡連掇一體,高山流水、星峽飛瀑,婀娜多姿,氣象萬千。
龍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區。屬典型喀斯特巖溶地貌為特征的自然溶洞型景區。景區富含負氧離子,天然輻射率為世界最低。景區水旱溶洞群眾多,被列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尤以中心景區水溶洞全國最長、洞中瀑布全國最大、洞內天然輻射率全國最低之“三最”和漩塘漩水之奇、短河之多、洞中佛堂之大之“三絕”而聞名。
格凸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為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集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為主、生態保護、科考探險、懸棺洞葬及民族風情組合的景區。主要景觀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燕王宮、古樸的民族懸棺洞葬、巨大幽深又氣勢恢弘的世界第二大洞穴苗廳、壯麗的星星峽谷、世界最高古河道遺跡盲谷、國內最深的豎井通天洞、人類穴居的最后部落中洞苗寨等。
夜郎洞風景區:國家4A級旅游區。全長6000米,高63米,寬48米。第一層為水洞,第二層和第三層為旱洞,是目前已探明的全國最長的水旱溶洞。洞內密布大大小小的石幔、石花、石筍、石柱,有天然形成的萬里長城、中國地形圖等。
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化石種類多而且數量大,體形完整,形態精美,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龍化石經專家研究,首次用“中國龍”、“關嶺魚龍”、“瓦窯龍”、“新鋪魚龍”、“貴州魚龍”等地名命名龍的種數。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茂密的森林植被、浩翰的林海為主體,以天然海子和人工湖泊為依托,集林、山、水、洞為一體。以四季常綠的針葉樹為主體,分布常綠、落葉喬灌。有靈貓、穿山甲、野兔、山雞等鳥獸。溶洞分布其間,湖光山色溶為一體。 斯拉河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斯拉河峽谷、多繽洞、苗族棺葬洞、穿青人文化、桃花苗族風情村、天然溫泉等景點。其中桃花歪梳苗民族村以自己獨特的習俗如服飾、婚嫁、歌舞、喪葬等原生態文化吸引著四方游客,是全省著名的歪梳苗文化保護區。
夜郎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夜郎湖、火焰山原始植物保護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穿洞古人類遺址、蓮花古洞等景點構成。夜郎湖中心景區三灣圍著島,碧水擁群山,日出日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花江大峽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集巖溶、山、洞、奇石、歷史文化、科普組合之精髓。是我國唯一以“地球裂縫”著稱的大峽谷。主要景點有“觀山海”、“觀景臺”、“古驛道”、“飛水崖瀑布”、“花江鐵索橋”、“亞洲第一高橋”以及摩崖石刻等。
虹山湖:虹山湖(虹山水庫)始建于1958年,是安順市區重要的防洪、灌溉、工業和生活用水的綜合性蓄水工程。于貫城河東首,依城筑壩,攔水成湖,水面遼闊,環境優美,近年修建環湖路、九孔橋及仿古亭榭,是市民休息、游覽之地。
貫城河:城中貫城河水自東、西二水關入城,流經合和橋匯為一水南轉經東門橋、太和橋、南水關出城,為安順城之“母親河”。舊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曲波瀉月”。貫城河兩岸垂柳依依,石欄斑炳,彎曲委婉,波光溯洄,是市民休憩、游玩、散步、賞景的地方。
安順人文景觀
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普定縣城關鎮西南約5千米處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孤峰的山腰上。洞南北對穿。該洞出土了史前人類頭蓋骨及骨器、石器等重要文物,經測定距今已16000年左右,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時期時代早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超過穿洞這樣文化內涵豐富、新穎、突出的歷史遺跡,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順文廟:位于安順市城區篁學壩,是貴州省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約875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距今約615年。現存建筑為明清兩代遺物,共五進四院,建筑群以石雕精美而聞名遐邇,有“石雕藝術殿堂”美譽。大成殿前的一對透雕云龍石柱,堪稱國寶。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屯堡古建筑群:屯堡民居古建筑是屯堡文化的集中表現之一。在安順市境內,分布有大大小小共300多個屯堡村寨,最為典型的代表有天龍屯堡、安順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舊州古鎮、九溪、鮑屯等。屯堡建筑,兼具了江淮民居與軍事防御的特點,云山屯、本寨體現尤為明顯,以街巷為軸,通向各家各戶。屯墻隨山形地勢蜿蜒,把守村落,形成封閉結構。同時,每一組建筑依山就勢修建,筑碉樓,設射擊孔,融防御、守衛、居住為一體,成為一個個封閉的軍事單元,建筑裝飾也極為精美,尤其在垂花門、格扇門窗、柱礎等部位。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其中天龍古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順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州古鎮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
天臺山伍龍寺:位于平壩縣縣城南13千米的天龍屯堡文化旅游區。始建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距今421年,占地1200平方米。現存古建筑40余間,皆建在危巖絕壁之上,依山就勢,迂回曲折,是貴州僅有的一組仿宋古建筑群,被譽為“石頭建筑的絕唱”。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谷遺址:位于安順城區以南6公里的寧谷鎮,為漢代古牂牁郡治所,年代為西漢至東漢。遺址分建筑、陶窯和墓群三個部分。占地約10萬平方米,出土了木櫝、長樂未央瓦當等重要文物,對于西漢中央在西南地區統治權轄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06年6月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崖古跡:位于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壩陵村東3公里曬甲山崖壁上。年代不詳。崖上有一些形似古文字的赭紅色遺跡,由于自然風化及人為干擾,現已模糊不清。被譽為“上儕禹碑,下陋秦石”的“南中第一奇跡”。 紅崖古跡,因其詭異難釋被人們稱為“天書”,又被稱為“中國八大神秘文字”。九十年代,原地區行署曾懸賞100萬,至今未破譯。1982年2月公布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王若飛故居:是我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王若飛幼年生活、學習的地方,始建于清代,距今約300余年。坐落在安順市北街202號,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由朝門、過道、門樓、正房、南北廂、對廳房等構成。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民國防教育基地”。1982年2月,被貴州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順武廟:坐落于中華東路首端北側。始建于明代,距今約600余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現存泮池、大殿、東西廂房、觀音樓。1999年12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修復了文武官廳、影壁、牌樓式大門,形成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
西秀山石塔:坐落于安順城區西南隅西順城街城垣處西秀山上,舊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筆峰聳翠”。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距今685年。塔分九級,高可五丈,塔身六面,是安順重要地標性元代三大古建筑之一。1985年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街區(儒林路):俗稱“大箭道”,為清初提督綠營兵演武之地,后漸為郡人擇居建房之用,遂成街道。街道兩邊建筑頗具中國南方民居建筑特色,大多為四合院多進式樣,臨街均為一樓一底,宅間以封火山墻相隔,磚、石、木結構,小青瓦底。該地段解放前住過多個安順名人,“一門三中委”的谷氏三兄弟老宅即建在此街,現此街已經市政府明確為“歷史文化街區”。
谷氏舊居:是國民黨中常委谷正倫、谷正剛、谷正鼎三兄弟幼年、青年時居住、生活的地方。位于安順城區儒林路中段東側,始建于清代,距今100余年。分南、北兩個院落,占地1770平方米。具有濃厚的中國南方民居建筑風格,2004年公布為安順市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崇真寺:坐落于安順城區縣府路東側。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初名崇真觀,崇禎五年(1632)重修并改名崇真寺,距今615年,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現存門樓、三清殿、肖曹祠、肖曹廟、古戲臺及部分臺基。2006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鐘山寺遺址:位于城東金鐘山山頂上。始建于清初。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舊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金鐘樸地”。現有殘缺山門、捐資碑、殘墻屋基、臺階、兩顆百年古杏樹等。
華嚴洞:位于西秀區華西辦事處華嚴村,華嚴洞洞外崖上及附近山崖上有“飛巖”“天地妙蘊”“幽邃”等摩崖石刻,舊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山洞讀書”。在抗戰初期,故宮南遷文物曾在華嚴洞內存放長達6年之久。1987年華嚴洞被原安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順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距今630年,為安順城規坐標唯一重要古跡。現存30余米,占地面積60平方米,位于安順塔山東路中段北面,為2007年修復。2007年5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順鳳儀書院:位于安順二小校園內。始建于清代,距今300余年。占地面積165.5平方米。舊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文苑秋陰”。現存講堂,面闊五間。2004年5月安順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位于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館內收藏了數萬件古生物化石及奇石,館內配套建有石文化藝術館、地質科學博物館,是安順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壩陵河大橋:大橋規模身兼5個“第一”,建造技術采用了5個“首次”。 壩陵河大橋跨越壩陵河峽谷,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鋼桁加勁梁懸索橋。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536.html
安順在哪里?安順屬于哪個省?安順在哪個省?
相關安順,安順在哪里,安順屬于哪個省?安順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