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江西旅游景點 >> 浮梁縣

浮梁縣,浮梁縣在哪里,浮梁縣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09-14 13:59  瀏覽次數:

浮梁縣在哪里?浮梁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浮梁縣在哪個省?

浮梁縣旅游,浮梁縣在哪里,怎么走?

浮梁縣,隸屬于江西景德鎮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贛、皖二省交界處,介于東經117°01′-117°42′,北緯29°09′-29°56′之間,總面積2851平方千米。浮梁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截至2019年,浮梁縣轄10個鎮、8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縣政府駐浮梁鎮。

浮梁縣簡介

浮梁縣位于贛東北,公元621年建縣,初名新平,公元742年更名為浮梁。地靈人杰的浮梁縣自然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近80%,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且歷代人才輩出,涌現過“一王二侯三尚書,六位宰相七侍郎”。當地特產是“一瓷二茶”:舉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在歷史上長期隸屬于浮梁縣管轄,因而浮梁被譽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聞名天下,在敦煌遺書之《茶酒論》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別留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與“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美名,于是又被人們贊為“中國名茶之鄉”。

浮梁縣

浮梁縣

浮梁縣位于江西省北部,東西與上饒市的婺源縣、鄱陽縣相接,南連景德鎮市所轄的珠山區、昌江區以及樂平市,北與安徽黃山市所轄的祁門縣、東至縣、休寧縣毗鄰,是六山三湖(黃山、廬山龍虎山三清山華山武夷山鄱陽湖千島湖平湖)的地理中心。縣城距景德鎮市中心城區僅6公里。全縣南北長約88千米,東西寬約67千米,總面積286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30萬人(2010年),其中非農業人口約6萬人。

全縣轄9個鎮、8個鄉:浮梁鎮、鵝湖鎮、經公橋鎮、蛟潭鎮、湘湖鎮、瑤里鎮、洪源鎮、壽安鎮、三龍鎮、王港鄉、臧灣鄉、黃壇鄉、興田鄉、江村鄉、峙灘鄉、勒功鄉、西湖鄉。共有4個居委會、15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浮梁鎮向陽大道,距景德鎮市中央6千米。

浮梁縣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浮梁鎮。郵編:333400。代碼:360222。區號:0798。拼音:Fuliang Xian

全縣轄8個鎮、9個鄉:浮梁鎮、鵝湖鎮、經公橋鎮、蛟潭鎮、湘湖鎮、瑤里鎮、洪源鎮、壽安鎮、王港鄉、莊灣鄉、三龍鄉、黃壇鄉、興田鄉、江村鄉、峙灘鄉、勒功鄉、西湖鄉。共有4個居委會、158個村委會。

浮梁鎮(駐地 大石口 郵編333400) 居委會3:城南、城北、萬平 村委會9:舊城、洋湖、教場、大洲、金竹、茶培、查大、韓源、新平經

經公橋鎮(郵編333423) 村委會11:鴉橋、歧田、源港、經公橋、港北、港口、金家、新田、

新源、儲田、柳溪瑤里鎮(郵編333411) 居委會 1:瑤里 村委會10:白石塔、長明、新屋下、羅源、寺前、五華、東埠、高嶺、南泊、查坑

蛟潭鎮(郵編333416) 村委會16:胡宅、梅源、南村、禮芳、勤坑、洪村、蛟潭、外蔣、光明、石鼓、浯溪、建溪、官中、芳村、洛溪、舍埠

鵝湖鎮(郵編333409) 村委會15:鵝湖、橋溪、京山、朱錦、創業、小源、桃嶺、曹村、楚崗、集源、柳溪、鄧村、張村、盛家墩、潘村

洪源鎮(駐地 羅家灘 郵編333406) 村委會15:高墩廟、鐵爐、程家、洗馬、洪源、方家、鳴山、李家、桂花、大垅、羅家、寶石、康樂山、茶龍、石新

湘湖鎮(駐地 蕎麥嶺 郵編333403) 村委會12:陳家畈、北安、蘭田、前程、西安、湘湖、古田、雙鳳、進坑、東安、靈安、洞口

壽安鎮(駐地 柳家灣 郵編333401) 村委會8:柳溪、朱溪、鴻興、豐旺、寧廠、仙槎、靈珠、月山三龍鎮(郵編333414) 村委會5:楊家、楊村、蘆田、三龍、雙蓬

西湖鄉(郵編333424) 村委會7:桃墅、茶寶、西湖、柘坪、磻溪、西溪、合源興田鄉(郵編333421) 村委會7:興田、城門、方家塢、朱家、程家山、潭口、錦里

峙灘鄉(郵編333419) 村委會9:峙灘、流口、龍潭、清溪、英溪、大河里、明溪、梅湖、侈溪

黃壇鄉(郵編333434) 村委會6:東港、港口、黃壇、七甲、南溪、吳家臧灣鄉(郵編

333408) 村委會8:施家、倉下、馬家、臧灣、午項、古銅橋、壽溪、寒溪

王港鄉(駐地 童家畈 郵編333432) 村委會7:高沙、王港、金山、坑口、河源、港口、墩口

勒功鄉(駐地 楊家畈 郵編333425) 村委會6:勒功、查村、滄溪、石溪、楊家坂、白茅

江村鄉(郵編333422) 村委會7:江村、嚴臺、誥峰、中洲、沽演、溠口、柏林

浮梁縣歷史沿革

概述

浮梁縣在歷史上曾兩撤兩立,三易縣名,五遷縣治。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浮梁縣的前身新平鄉從鄱陽縣東界析出,置新平縣 浮梁縣 ,由于當時的新平縣包括了現在的祁門縣和婺源縣的一部分,版圖是現在的兩倍多,因此當時縣域的地理中心——現在的江村鄉沽演村就成了新平縣縣治。新平縣的歷史很短,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新平縣撤銷,重新并入鄱陽縣。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在原新平縣范圍內置新昌縣,縣治設在昌江與其支流東河交匯處的南城里。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東南游金鄉與休寧縣西南合置婺源縣,版圖縮減四分之一以上。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新昌縣更名為浮梁縣。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分出浮梁縣東北部與歙州黟縣西南部合置祁門縣,版圖再次縮減三分之一以上。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因水患,縣治遷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鎮舊城村,從此歷1100年不變。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浮梁縣縣治遷往景德鎮,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為景德市,后恢復為浮梁縣。1949年解放后市縣分離,景德鎮單獨劃出建立景德鎮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由景德鎮市直轄。1988年重置浮梁縣,縣政府駐浮梁鎮大石口,至今不變。

大事年表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新平鄉從鄱陽東界析出置新平縣。

開元四年(716年)置新昌縣。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東南游金鄉與休寧縣西南合置婺源縣。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為浮梁,為上縣。關于縣名的來源,《唐書*地理志》 曰:“本新平也。”《郡縣釋名》曰:“以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也”。 縣屬鄱陽郡。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縣南置祁門縣。

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由景德鎮市直轄。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

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號)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設置浮梁縣,縣政府駐舊城鄉。

1985年6月21日,蛟潭區設置勒功鄉、羅家橋鄉、蛟潭鄉;鵝湖區設置臧灣鄉(贛府廳字[1985]333號)。

1988年12月10日,浮梁縣撤銷蛟潭鄉、經公橋鄉,分別設立蛟潭鎮、經公橋 浮梁縣 鎮 (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1989年1月9日,撤銷鵝湖鄉,設立鵝湖鎮 (贛民字[1989]06號批復)。

1989年7月20日,撤銷昌江區舊城鄉,改設為浮梁鎮(現屬浮梁縣)(贛民字[1989]102號批復)。1990年2月17日,將昌江區竟成鄉洋湖村委會、青塘村委會的河北村民小組劃歸浮梁縣浮梁鎮。(贛民字[1990]29號批復)。

1994年8月26日,撤銷瑤里鄉、湘湖鄉、洪源鄉,設立瑤里鎮、湘湖鎮、洪源鎮(贛民字[1994]137號批復)。

1996年10月18日,撤銷壽安鄉,設立壽安鎮。 (贛民字[1996]226號批復)。 1999年,全縣轄8個鎮、15個鄉:浮梁鎮、經公橋鎮、蛟潭鎮、湘湖鎮、瑤里鎮、鵝湖鎮、洪源鎮、壽安鎮、勒功鄉、興田鄉、金竹山鄉、福港鄉、臧灣鄉、王港鄉、羅家橋鄉、西湖鄉、江村鄉、儲田鄉、峙灘鄉、黃壇鄉、天保鄉、三龍鄉、新平鄉。

2000年,全縣轄8個鎮、1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9008人;其中: 浮梁鎮 17375 、瑤里鎮 8235 、鵝湖鎮 20759、 湘湖鎮 27023、 壽安鎮 35923、 洪源鎮 15962 、蛟潭鎮 12961 、經公橋鎮 8186 、西湖鄉 8070 、勒功鄉 7057 、儲田鄉 6267 、江村鄉 9829 、興田鄉 8693 、峙灘鄉 12338、 福港鄉9010、 三龍鄉 10434 、黃壇鄉 10853 、羅家橋鄉 7258 、金竹山鄉 5188 、天保鄉 5976 、莊灣鄉 12846 、王港鄉 8352、 新平鄉 10413(人)。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0年12月8日,浮梁縣撤銷儲田鄉,劃歸經公橋鎮;撤銷天保鄉、金竹山鄉,劃歸鵝湖鎮;撤銷羅家橋鄉,劃歸洪源鎮;撤銷福港鄉,劃歸蛟潭鎮;撤銷新平鄉,劃歸浮梁鎮(贛民字[2000]373號批復)。2002年末,浮梁縣總人口27.96萬人。2003年8月19日,將鵝湖鎮的東埠(竹嶺、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蓮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嶺、南泊、查坑村委會劃歸瑤里鎮管轄(贛民字[2003]188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7.5萬人。

浮梁縣旅游資源

概況

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遍布全縣各地。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處——“高嶺土”古礦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古縣衙、紅塔、瑤里改編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雙峰寺塔、蜚英坊等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主要旅游景點(區)有:紅塔古縣衙文化博覽區、高嶺古陶瓷旅游風景區、省級瑤里自然生態旅游區、金竹山寨風景區、南泊雙龍溪風景區、玉田湖風景區、程家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

景點介紹

高嶺土——1712年,法國傳教士昂特雷柯萊曾以“驚奇的發現”向國外介紹高 高嶺土 嶺土。1869年,德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國》第三卷中對高嶺土作了詳細介紹,并根據“高嶺”的漢語讀音,創造了“Ka — olin”這個英語單詞,從而使世界上的這種瓷土統稱為高嶺土。 高嶺古礦遺址——被世人稱為國際陶瓷文化圣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紅塔——江西第一塔,1959年列為江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浮梁古縣衙景區

浮梁古縣衙——江南第一五品縣衙,1987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浮梁古縣衙旅游風景區位于瓷都景德鎮市郊區 8公里,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金三角”,長江中游經濟區和京九鐵路經濟帶結合部中心地區,其區位優勢相當明顯。以景德鎮作為圓心點,向周邊輻射250公里,則包含了廬山、黃山、武夷山、九華山、三清山、龍虎山、鄱陽湖、千島湖等“六山兩湖”,構成了旅游熱點薈萃區和“世界遺產”密集區。形成一個以瓷都景德鎮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旅游黃金圈。

歷史上,瓷都景德鎮一直隸屬于浮梁縣管轄。而浮梁縣舊縣城(即:浮梁古縣衙景區)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浮梁縣治所在。是浮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浮梁自古以來一直是“望縣”,其縣署品級為五品,高出一般縣署 2級(一般縣為七品)。較高的政治地位是因為其重要的經濟地位,原由便是當地燦爛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中國古代的三大國際貿易為:瓷器、茶葉和絲綢。)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詩句曾嘆:“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根據《新唐書·食物志》記載:“浮梁每歲產茶七百萬馱,稅十五萬貫”(這個數字相當于當時朝庭茶葉稅的八分之三,為全國之首)。

唐代,浮梁縣(當時還沒有景德鎮,景德鎮稱為昌南鎮)的制瓷業工匠霍仲初、陶玉所制的陶瓷精美絕侖,有假玉器之稱,被時人稱為“霍窯瓷”和“陶窯瓷”。據傳說,中國的英文名( China)便是“昌南”(ChangNan)的音譯。宋代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1007年),真宗皇帝因欣賞浮梁縣昌南鎮所產的瓷器,將其年號賜給了這里當地名,易昌南鎮為景德鎮,從此景德鎮之名便譽滿天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皇帝將其年號賜給一個地方當地名。歷史上只有兩座城市的名稱是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另一座是浙江省的紹興市,但比景德鎮晚一百多年)。元代,朝庭在景德鎮設置“浮梁瓷局”,專門燒造宮廷用瓷,開創了景德鎮“官窯瓷”的燒造歷史。明代,沿襲元代建制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清代,在景德鎮設置“御窯瓷廠”,將景德鎮的制瓷業推向了極致!

現在古縣衙景區內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五品縣衙(這是全國唯一的五品縣衙,也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縣衙)和宋代佛塔——紅塔(始建于公元 961年,距今1043年,為江西省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塔,譽為“江西第一塔”);有氣勢宏偉的古縣衙門樓、堪稱世界一絕的歷史文化長廊、正在申報世界紀錄的千年瓷壇、體現喜慶浪漫的千禧良緣廣場;凸顯陶瓷文化的魁星閣——陶瓷藝術珍品館; 為了 傾力打造古縣衙文化和官文化,融歷史性、文化性、觀賞性、參與性為一體,開發了獨具特色的升堂審案表演和古代武士巡游等儀式。 使古縣衙景區的游覽內容不斷推陳出新!

瑤里

瑤里鎮——原新四軍改編所在地。2003年7月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瑤里自然保護區2000年經江西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瑤里古鎮地處皖、贛兩省、四縣(安徽祁門、休寧、江西婺源、浮梁)交界處,距景德鎮市區 50公里。瑤里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瑤里,古名“窯里”, 遠在唐代中葉,這里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業作坊,因瓷窯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紀初,瓷窯外遷,“窯里”才改名為瑤里。

瑤里,古名“窯里”,因是景德鎮陶瓷發祥地而得名,遠在唐代中葉,這里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作坊。瑤里位于舉世聞名的瓷都東北端,地處三大世界文化遺產(黃山、廬山、西遞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礦山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目前規劃面積195平方公里。景區四季氣候宜人,森林茂密,覆蓋率達94%以上。區內有南方紅豆杉、銀杏樹、香榧樹、金錢豹、娃娃魚等國家珍稀動植物180多種。境內最高峰五華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鎮昌江的東河源頭。

瑤里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西漢長沙王吳芮、南宋開國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員外侍郎吳從至等歷史名人的故里和鄰里。開國元帥陳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過,并領導了新四軍改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又是人們享受大自然的綠色仙境。她集自然與人文為一體,融歷史與民俗為一身,是旅游休閑、訪古修學、尋幽探奇的絕佳之地。 建于西漢末年的瑤里古鎮,群峰環抱,如畫如屏,南踞象山,北臥獅山,瑤河穿鎮而過。數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風格,飛檐翹角,粉墻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藝術的獅岡勝覽、程氏宗祠;有展現封建家族禮儀思想的進士第;有再現革命斗爭歷史的陳毅舊居、抗日動員大會會場、紅軍游擊隊駐址;有印證往日繁華景象的明清商業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瑤里風土人情的燈彩、地戲,等等。 明清商業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為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全長一千多米,分為上街頭、中街頭、下街頭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鋪鱗次櫛比地分布在街道兩旁,至今仍保存較好,其中以景德鎮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東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橋、古碼頭等組成,是明清之際裝運高嶺土之地,因運輸繁忙而成街。街道兩旁林立的店鋪和青石板上獨輪車輾出的凹痕,是古代東埠碼頭裝運高嶺土繁忙景象的真實記錄。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46.html

浮梁縣在哪里?浮梁縣屬于哪個省?浮梁縣在哪個省?

上一篇:湖口石鐘山
下一篇:景德鎮御窯廠遺址

相關浮梁縣,浮梁縣在哪里,浮梁縣屬于哪個省?浮梁縣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