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湖南旅游景點 >> 湖南鳳凰縣

湖南鳳凰縣,湖南鳳凰縣在哪里,湖南鳳凰縣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09-10 11:30  瀏覽次數:

湖南鳳凰縣在哪里?湖南鳳凰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湖南鳳凰縣在哪個省?

湖南鳳凰縣旅游,湖南鳳凰縣在哪里,怎么走?

鳳凰縣,隸屬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市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銅仁市的松桃苗族自治縣。介于東經109°18′—109°48′,北緯27°44′—28°19′之間,南北長66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1745平方千米。

湖南鳳凰縣簡介

鳳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游強縣,國家4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托云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鳳凰古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一代文學巨匠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涉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鳳凰縣
鳳凰縣

鳳凰鐘靈毓秀,自然資源豐富。1998年末有耕地面積349.45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19.96%,人均耕地約1畝。林牧用地面積大,有林地998.67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7.03%,宜牧草場113.8萬畝,理論載畜量近10萬個黃牛單位。縣境內水能蘊藏量3.64萬千瓦,有大小溪河156條,總長709公里,最大的河流沱江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533米。縣內有長潭崗中 型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1.2萬千瓦,有中小型水庫92座。

境域地貌西北高,東南低,以山地和中山臺地為主體,間有山中盆地。最高海拔1120米,最低海拔170米。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但因地勢差異,氣候差異明顯,高寒山區與較暖區氣溫相差5~6℃,季節氣候相差15天左右。年平均氣溫在15.9℃≥35 ℃之間。無霜期277天,日照時間1,266.3小期。年均降雨量1,308.1毫米,是全州最少的縣,也是全省少雨區。境內大小溪河156條,總長709公里,均系長江水系。土壤有水稻土、紅壤土、黃壤土、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和菜園土7類。

1995年末總人口7.79萬戶、348,155人。其中農業戶6.88萬戶,農業人口314,972人。在總人口中土家族41,822人,苗族186,737人,回族730人,侗族152人,其他民族203人。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3.64%。

鳳凰縣縣級建置始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始獨立設廳(故廳),并于康熙四十三年設置通判(流官),與土司并存,至康熙四十六年土司田宏天被裁革,土司制度被廢除。嘉慶二年(1797)散廳升為直隸廳,通判升為同知,民國2年(1913)改鳳凰廳為鳳凰縣。初為二等縣,民國8年,改為三等縣,知事公署改為縣公署,設縣長。民國29年,復升為二等一級縣,屬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7日和平解放,1950年4月21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沅陵專區。1952年屬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屬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1995年,全縣轄9鎮22鄉,16個居委會,343個村,1.907個村民小組。9鎮:沱江、吉信、禾庫、山江、廖家橋、茶田、阿拉營、木江坪、臘爾山,22鄉:落潮井、三拱橋、千工坪、黃合、茨巖、新場、齊良橋、竿子坪、橋溪口、官莊、林峰、木里、兩頭羊、水打田、火爐坪、麻沖、板畔、兩林、柳薄、米良、斗力、大田。縣治沱江鎮。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境內物候資源豐富。全縣樹種325種,其中有子遺樹種銀杏、鵝掌楸;珍貴樹種杜仲、香果;水杉、珙桐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主要用材林有杉、松、柏、椿、柳杉、樟等。主要經濟林有油桐、油茶、漆樹、核桃、板栗、山蒼子、柑桔等。藥用植物有680種,如首烏、黃梔子、益母草、金銀花、八角楓等。野生動物有狼、虎、豹、野豬、獐、娃娃魚(大鯢)、烏鴉、錦雞、野雞等。已發現的礦藏35種。其中汞礦儲量居全國第四位。

鳳凰縣是湘西州西南邊境苗族集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人民倍受階級壓迫,民族壓迫、土匪地霸欺詐以及自然災害。經濟發展緩慢,百業蕭條。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同心建設,經濟迅速發展,百業俱興。

鳳凰縣礦藏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可供開采的有天然金剛石、汞、鉛鋅、水泥灰巖、無煙煤、石煤、大理石、硅石、銻等35種礦藏,其中汞的儲量居全國第四位,鉛鋅儲量居全省第二位。縣城內盛產江竹豆、玉米、茶葉、油桐茶、生漆、椪柑、板栗、獼猴桃、黃柏、杜仲、紅曬煙以及系列山野。境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四處,即建于唐代垂拱年間的黃絲橋古城、被譽為溶洞奇觀的奇梁洞、飛檐斗拱的古建筑朝陽宮、沈從文故居。自然保護區3處,即國家級的南華山森林公園、省級的兩頭羊自然保護區和九重巖自然保護區。縣城建設古樸典雅,北門、東門古城樓,沱江河畔的吊腳樓別具一格,還有那飛檐斗角的萬壽宮、大成殿、天王廟、遐昌閣、萬名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和“畫鄉”之稱。

鳳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靈。據不完全統計,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緒元(1875年)短短的36年間,這里就涌現出提督20人,總兵21人,副將43人,參將31人,游擊73人等三品以上軍官。民國時,鳳凰出中將7人、少將27人。當代以來,鳳凰更是人才輩出,涌現出一批將軍、高級領導干部、作家、書畫家、工藝美術家。特別是隨著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出現,鳳凰不僅聞名全國,而且蜚聲世界。

湖南鳳凰縣自然地理

鳳凰縣北部地形為山區丘陵間雜著兩片盆地,南部白泥江兩岸是一片開闊谷地。 鳳凰縣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余為谷底、盆地。

峽谷

鳳凰縣有三大峽谷群:北部兩頭羊峽谷群、南部茶田峽谷群及東部木江坪峽谷群。其中最長峽谷是烏巢河大峽谷。

丘陵

地貌較為破碎,丘陵分布比較分散。縣境中部為主要丘陵區,南部河谷區內也分散著一些孤丘。

盆地

較大的盆地有鳳凰盆地和歸湖盆地。

鳳凰地處武陵山脈南部,云貴高原東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山巒重疊,林谷深幽,溝壑縱橫,溪河交錯。鳳凰山多,境內有臘爾山、青龍山、南華山、巴斗山、九重巖等47座山峰。 沱江河是鳳凰縣的母親河,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 鳳凰縣風光(20張)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于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干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湖南鳳凰縣歷史沿革

古稱:鎮竿城

鳳凰縣歷史悠久。《鳳凰廳志》記載,夏、商、殷、周以前,這里即為“武山苗蠻”之地。戰國時期,屬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建黔中郡。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后,把其所轄的廣大地域劃分為36郡,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后幾經變革,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西晉歸鐔成縣,東晉改歸舞陽縣,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 《元和郡縣志》記載, 唐垂拱二年(686年)“在坡山西址設渭陽縣”,并載“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鳳凰山,坡山西設縣城,據考,古縣城址就是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址屬錦州盧陽郡。元時,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在渭陽境內設五寨司,五寨長官司駐鎮竿(今鳳凰縣城。明隆慶三年(1569 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正德八年(1513年)設鎮竿守備。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移麻陽參將駐鎮竿城。清順治三年(1646年)設鎮竿協副將,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升協為鎮,鎮竿成為清朝全國六十二鎮之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廢土司,置鳳凰營于今縣城,移辰沅靖道駐鎮竿。鎮竿成為全國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1729年),于湘西北設永順府,辰沅靖道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鎮、道員均住鳳凰、治轄范圍覆蓋整個大湘西二十余州縣廳,據載,為全國八大兵備道之一。清乾隆五十三年(1791年)改鳳凰營為廳(散廳),升通判為同知;嘉慶二年(1797年) 升散廳為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 歷史演遞,云卷云舒,悠悠數千年。鳳凰的區位日顯突出,古城鎮竿的地位日顯重要,最終成為統轄

“大湘西”二十余州、縣(廳),輻射影響至湘鄂川(渝)黔四省(市)邊區的一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種中心位置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夕。

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漢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

漢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

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后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

隋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

唐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后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

元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

明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

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清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采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

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

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

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于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

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

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

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

旅游業

旅游主導更為突出,繼續實施以“三項”申報創建為目標,以鄉村旅游資源整合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瞄準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標,努力打造“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00.1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31億元,分別增長15.4%和47.01%。門票收入達1150.38萬元,同比增長2.65%。 隨著鳳凰縣先后被列入“中國旅游強縣”,鳳凰古城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鳳凰縣成為省旅游十佳縣,中韓圍棋賽成功舉辦,鳳凰古城特種郵票申報成功,榮登“國家名片”,“天下鳳凰”影響日益擴大,旅游品牌日益唱響。市場主體加快發展。

鳳凰縣加快文化旅游拓展升級,打造“大鳳凰、夜鳳凰、金鳳凰”。《時代周報》發表一篇新聞:“鳳凰古城推薦沈從文《邊城》競選文化旅游發展貢獻獎”。報道說:“游中國品華夏”——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節正式拉開序幕。其中,在“影響中國旅游的一篇文章/作品”的競選名單中,鳳凰旅游局推薦的沈從文作品《邊城》被寄予厚望,兩天之內被網友點擊評論上千次。沈從文把家鄉鳳凰的鄉土氣息通過一篇作品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萬千讀者心中刻下了一幅幅美麗的邊城畫卷,具有永不褪色的價值。鳳凰古城、鎮遠、烏鎮麗江古城、長汀、平遙、敦煌新疆布爾津白哈巴村共同評為蜜月必去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 全縣有星級飯店12家,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3家。旅行社8家。

湖南鳳凰縣氣候氣象

鳳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但西北中山山原卻有北亞熱帶的性質。由于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差異,氣候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型是西北高寒山區(臘爾山區和山江區的北半部),海拔700米以上;第二類型是較暖區(吉信區和城郊區的南部地區)其余地區是第三類型,界于兩類之間。高寒山區和較暖區氣溫一般相差5-6攝氏度,節氣相差15天左右。

全縣處于全國多云中心區的邊緣,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平均霧日達35天,因此日照偏少,處于全國低照度中心區及湘西北低值中心區,但仍足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全縣處于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于等于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

鳳凰縣位于云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但由于山區陰地形對暖溫氣流的阻滯和抬升作用。臘爾山區的旱情往往比城郊區為輕。全縣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所以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

湖南鳳凰縣特產

漫步在鳳凰古城青青石板街,各種特產及民族工藝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這里的織錦、蠟染、扎染、銀飾等做工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還有一些民間工藝品,如民間剪紙(虹橋旁邊有一位剪紙老藝人)作品,按圖案的復雜程度來定價格(2元、3元、5元等)。編織花帶,較窄的機械編織的5-7元,手工編織15-20元;較寬的機械編織10-15元,手工編織25-40元。 逛遍古城,似乎進入了藝術的殿堂,不光是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筑、獨特的民俗風情,也由于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很高欣賞價值的民族工藝而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塊土地的神奇。

特產——蠟染和苗族銀飾,蠟染可以到鳳凰老街去看看,那有很多,但全手工的可以到熊老師的蠟染作坊去看看。關于苗族銀飾可以到老街的三個店看看,一個是扎染坊,大多數是新銀制品,二是張桂英扎染坊,主要是扎染和收購來的苗族銀飾,第三是六色坊,主要經營老銀飾物,這三家是都可以保證銀飾品質的。土特產品有松菌油,和罐罐菌。

湖南鳳凰縣特色活動

“社巴節”為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每年正月的初三到十七舉行。在節日里,姑娘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小伙子背起鳥槍大刀,老人們帶著孩子,背著水酒、獵物,紛紛擁向擺手堂,這時奏起深沉的鼓樂,燃起三堆篝火,放三眼炮與鳥銃,吹起冬冬喹,熱熱鬧鬧,翩翩起舞。“社巴節”即是土家人男女老少的全民節日,又是青年戀愛的良好機會,他們對歌,跳舞,成雙成對,各擇伴侶,巧配佳偶。

擺手舞是土家人喜愛的傳統大型舞蹈,具有濃烈的祭祀色彩,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三至十七,土家山寨的男女老幼齊集擺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舉掃帚,唱起掃邪歌,然后擺手隊伍舉著龍鳳大旗,打著鎦子、圍鼓,吹著牛角、土號、嗩吶,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著西蘭卡譜,頭包花巾,扛著神棍,在一聲“喂嗬”中入場,翩翩起舞,熱鬧非凡。舞姿有單擺、雙擺、回旋擺,粗獷豪放,生活氣息濃烈。

湖南鳳凰縣旅游景點

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沱江泛舟、萬壽宮、崇德堂陳寶箴博物館、虹橋藝術樓,鳳凰古城吊腳樓,中國南方長城沱江跳巖,虹橋,舒家堂,鳳凰南華山,鳳凰北門城樓,沱江古街,萬名塔, 朝陽宮,沈從文墓,奇梁洞,鳳凰古城夜景,準提庵,山江苗寨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是我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城歷史悠久、風景秀美、歷代名人輩出。古城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古跡星羅棋布,建筑古樸典雅,人文和民族氣息濃郁。小城石板鋪成的街道縱橫交錯,飛檐翹角的吊腳樓遍布沱江兩岸,素有“畫中長廊、夢里水鄉”之稱,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城”。近年來,鳳凰古城成為旅游、民族采風、調研、寫生、影視拍攝等必選之地,許多作家、詩人到此釆風,陳運和又寫散文又寫詩,“一只飛落在湘西的縣名 一篇轟動文壇的《邊城》 一處建筑夠品味的老區 一座土家族聚居的古鎮 一條并不好尋覓的小巷 一位定然要拜訪的故人”,一首《鳳凰》詩味濃。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53.html

湖南鳳凰縣在哪里?湖南鳳凰縣屬于哪個省?湖南鳳凰縣在哪個省?

相關湖南鳳凰縣,湖南鳳凰縣在哪里,湖南鳳凰縣屬于哪個省?湖南鳳凰縣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