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市,青銅峽市在哪里,青銅峽市在哪個省
青銅峽市在哪里?青銅峽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青銅峽市在哪個省?
青銅峽市旅游,青銅峽市在哪里,怎么走?
青銅峽市,寧夏回族自治區轄縣級市,由吳忠市代管,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吳忠市北部,地處黃河中上游、寧夏平原中部,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毗鄰6個區、縣(市),總面積2324.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青銅峽市轄1個街道、8個鎮,另轄1個鄉級單位。
青銅峽市簡介
青銅峽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銀川平原之南。地處東經105°37′ 至106°21′,北緯37°16′至38°15′之間,南北長60多公里,東西寬30多公里,。總面積2424平方公里,轄七鎮一個街道辦事處三個農林場,總人口26萬。九曲黃河穿境北流,舉世聞名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坐落于境內。2003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80位,被譽為“塞上明珠”。
青銅峽市
青銅峽拼音:Qing tong xia “塞上明珠”青銅峽市,位于東經105°21′至106°21′,北緯37°36′至38°15′,平均海拔1120-1700米。位于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總面積 2525平方公里,轄8個鎮、1個辦事處、2 個農林場、82個行政村、18個居委會,總人口 26.8萬,城市人口 7.97萬,城市建成區面積 15.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 41%。牛首、峽口兩山對峙,黃河穿峽而過,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青銅峽歷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屬北地郡富平縣地;清雍正二年設寧朔縣。現有漢、回、滿、蒙等16個民族,總人口24萬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2011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29位,被譽為“塞上明珠”。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小壩鎮,郵政編碼:751600 代碼:640381 電話 區號:0953
青銅峽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豐富的土地、水利、電力、礦產、旅游等資源。自然景觀、工程景觀和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獨具特色,遠近聞名。主要景點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和廣武口子門溝巖畫,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牛首山寺廟群、古渠首、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諸多美麗景點,吸引著萬千游人爭相觀賞、流連忘返。
青銅峽市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氣候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優勢,農業歷來是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排在全區第一位,產量約占全區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糧約占全區的六分之一,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縣之一和自治區科技興農試點市,獲“全國林業百強縣”殊榮。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類農副產品。2010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32位 超額完成新建改造農房7753戶,獲全區考核第一名;黃河金岸綠化被自治區評為特等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已通過技術評估。
全市四縱(109國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橫(吳青公路、小大公路、葉甘公路)7條主要公路已形成網絡,包蘭鐵路穿境而過,并設有青銅峽、大壩、玉泉營三個火車站。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鄉村道路硬化率達90%,村村通上了班車。
青銅峽市三維地圖是青銅峽現實世界的縮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青銅峽市蒞臨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省會城市銀川。青銅峽市三維地圖平臺——“在寧夏”由寧夏多聞網絡制作,該地圖以其實時性強、信息量大、功能齊全成為傳統地圖的延伸,在該平臺上人們可以清晰的了解青銅峽市的地質、水文、水系、人文等內容。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寧夏電子地圖正改變著大眾的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之一。
青銅峽市歷史沿革
秦統一中國后,市境屬北地郡富平縣。西漢、東漢時仍屬富平縣。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鎮為靈州,青銅峽市屬其管轄。北周屬回樂縣。隋屬靈武郡。唐為回樂、靈武兩縣屬地。宋初屬靈州,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黨項,西夏置為順州。元屬寧夏府路靈州,隸甘肅行中書省。明屬寧夏衛,隸陜西都指揮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寧夏府今市境分屬寧朔縣和靈州。同治十一年(1827年)設置寧靈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靈廳為金積縣,轄黃河東及中灘。中華民國改寧夏府為朔方道(亦稱寧夏道),仍屬甘肅省。1929年寧夏道改建為寧夏省,青銅峽市屬其管轄。1945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現市境屬第一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寧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市轄金積縣部分屬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秋,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甘肅省銀川專區建立,市轄寧朔縣部分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專區撤銷,市轄地均直屬寧夏回族自治區。1960年,寧朔、金積兩縣撤銷,設置青銅峽市,駐青銅峽。1963年青銅峽市改為青銅峽縣,駐小壩。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成立,青銅峽歸屬其管轄。1984年,撤銷青銅峽縣,恢復青銅峽市。
1994年6月,峽口鄉改為峽口鎮。至此,青銅峽市轄小壩、瞿靖、葉升、峽口、青銅峽、大壩等6鎮和邵剛、蔣鼎、小壩、大壩、立新、廣武、中灘等7鄉。 (*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2000年,青銅峽市轄6個鎮、8個鄉。總人口248640人,各鄉鎮人口: 小壩鎮 38910 大壩鎮 28040 青銅峽鎮 17405 葉升鎮 18281 瞿靖鎮 17226 峽口鎮 23851 小壩鄉 19351 大壩鄉 14937 蔣頂鄉 17518 邵剛鄉 16643 中灘鄉 16130 廣武鄉 5202 立新鄉 7308 甘城子鄉 2961 連湖農場虛擬鄉 487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4年12月,將利通區的陳袁灘鄉劃歸青銅峽市管轄。并撤銷陳袁灘鄉,設立陳袁灘鎮。
2005年,青銅峽市轄8個鎮:小壩鎮、青銅峽鎮、瞿靖鎮、葉盛鎮、大壩鎮、峽口鎮、邵崗鎮、陳袁灘鎮。
青銅峽市旅游資源
境內有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線條清晰、寫意逼真的廣武口子門巖畫;有號稱“寧夏小八達嶺”之稱的北岔口明長城;有西北最大最多的佛教廟群牛首山寺廟和始建于西夏時期排列奇特的青銅峽108塔;有氣勢雄偉,蔚為壯觀,集發電、灌溉、防洪于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攔河大壩;有風光旖旎的庫區鳥島、金沙灣、黃河風情園;有頗具民族特色的回鄉民俗風情園等眾多旅游觀光勝景。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景區面積126平方千米,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黃河中上游最后一道峽谷,由寧夏引黃古灌區、寧夏水利博覽館、青銅峽水利樞紐、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庫區鳥島六大景觀組成。
黃河壇
黃河壇,全稱是“中華黃河壇”,也稱為“中華黃河圣壇”,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黃河金岸的標志性建筑,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為了禮敬黃河、祭拜黃河、感恩黃河,黃河壇于2010年5月開工建設,于2011年4月底建成,黃河壇長999米,寬200米,建筑面積是6.5萬平方米,背靠賀蘭山山脈,隔河屹立牛首山。
青銅峽水庫
青銅峽水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建于黃河上游的最后一道峽谷青銅峽上,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是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防凌等多種效益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 [35]
黃河生態園
黃河生態園,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位于青銅峽市陳袁灘鎮境內,和吳忠市隔河相望,距吳忠市區3.5千米,距青銅峽市區3千米,京藏高速公路臨空而過,東臨吳忠市濱河公園,西靠濱河大道,由黃河多年沖積泥砂形成的三個島嶼組成,南島、中島和北島,用浮橋將三島連為一體,總面積6300畝。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929.html
青銅峽市在哪里?青銅峽市屬于哪個省?青銅峽市在哪個省?
相關青銅峽市,青銅峽市在哪里,青銅峽市屬于哪個省?青銅峽市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