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西山大佛),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里,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個省
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里?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屬于哪個省哪個市?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個省?
蒙山大佛(西山大佛)旅游,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里,怎么走?
西山大佛一般指蒙山大佛。蒙山大佛,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中國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 [26] 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目前世界上有確切紀年、開鑿年代最早、體態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釋迦牟尼佛像。
蒙山大佛簡介
蒙山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始鑿,經五個皇帝,二十余年,后主高緯時鑿成。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處的蒙山,像高約66米。2006年開始修復,2008年向世人開放。
太原西山大佛
西山大佛,又名蒙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于年久風雨剝蝕,巖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已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于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于“三至七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我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于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于“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于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晉陽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為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高洋賜額“開化”,又稱開化寺,并依山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稱“大莊嚴石窟二寺”,可見“西山大佛”當初是稱“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凈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淵留守晉陽,復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來幸并州,瞻仰開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長史竇軌“速莊嚴備飾圣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后,經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做了兩件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并州,給這兩寺大佛像賜披袈裟。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了并州。
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計口隨錢,不可勝計”,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了大佛閣。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智遠留守北京(晉陽),又修佛閣。這次重修的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于內,可見閣之大。元末(1368),寺毀閣傾,火佛頭部掉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顯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從此埋沒六百余年。
自北齊鑿佛,歷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重修、擴建、瞻游、紀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遺有五代后晉和元、明的幾通碑刻已移置太原雙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運,當仍在其處,共處當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還需清理發掘。
蒙山大佛歷史
晉陽西山大佛,經五任皇帝,歷26個春秋之后,自北齊全國的工匠們終于大佛建成了。從那個時候起的800年間,這尊大佛便屹立在那里,默默注視著人類的繁衍發展。它目睹了隋唐的盛世,經歷了五代的紛爭,度過了宋金的劫難,到了元代的時候,這尊飽經滄桑的大佛終于抵抗不住歷史給它帶來的一次次磨難,大佛的頭部頹然墜落,它的身軀便又一次淪入大自然的風雨中。
公元68年→公元1363年→公元2007年
68年,古并州大巖寺建成。
551年,文宣帝高洋鑿大佛。
1363年,寺毀閣傾,大佛頭部脫落。
1980年,王劍霓老先生查明大佛遺跡在蒙山北峰,稱“大肚崖”。
2003年10月24日,本報特稿《太原何日觀大佛》關注大佛命運。 ……
大佛所在之處的蒙山開化寺則是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隋唐時的晉陽佛教文化更盛,可謂中原地區重要的佛都。
從隋代到后漢的400多年間,歷任太原官吏都在不斷維護晉陽西山大佛。在百姓眼中,大佛極具靈氣,地位非常高,而在皇家的眼中,此處形同國廟。 翻開歷史,我們會驚人地發現:蒙山開化寺的興衰,是和晉陽城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隋唐時代,太原在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蒙山開化寺大佛更是聲名遠揚。 隋文帝楊堅曾令皇子楊廣、楊俊等駐守太原。隋文帝楊堅出生在寺廟,并且在寺廟中度過青少年時代,故而對佛廟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隋煬帝為晉王時改開化寺為凈明寺,秦王楊俊為并州總管時,修建蒙山開化寺大佛閣。
傳說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時,常來拜大佛。傳說當初李世民慫恿其父李淵起兵時,李淵開始猶豫不決,一次他參拜過大佛的當晚夢見佛光普照,以為祥瑞,李世民乘機說這是天降吉祥,李淵這才痛下決心,晉陽起兵。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基業。故而,開化寺與李淵父子有著不解的淵源。唐武德三年,李淵來游,復改名“開化”。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于顯慶末年(公元660年)巡幸并州,來瞻禮開化寺、童子寺兩大佛,兩年后又派專使賜二佛袈裟,披袈裟時,‘五色光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轟動并州。后晉開運二年,時任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委托當時著名的文人蘇禹圭寫了《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文中提到了當年唐高宗和武則天朝拜蒙山大佛的盛況:“顯慶二年,高宗駕至,出左右行藏,資緡寶玉,崇嚴飾之。”
唐代高僧道世《法苑珠林》卷14所引《冥報拾遺》也記載:“顯慶末年(公元660年),(皇帝)巡幸并州共皇后……幸北谷開化寺。大像高二百尺,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并諸妃嬪內宮之人并各捐舍,并敕州官長史竇軌等,令速莊嚴備飾圣容,并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 由此可見,在唐高宗和武則天主政期間,尤其是女皇武則天,本身就是并州人,因此對故鄉對蒙山開化寺大佛極為尊崇。她上了大量的布施,專門派人給大佛披袈裟,讓當地的守吏拆除了破爛陳舊的閣樓,將大佛真容完全暴露出來,并且拓寬了大佛腳下周邊狹窄的地方,便于人們朝圣。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講,隋唐時期,晉陽佛法頗盛,梵剎林立,高僧云集,是為中原北方重要的佛教都市。而開化寺為晉陽著名佛剎,聲名遠播。
隋著名禪僧慧瓚即在此寺行道。《續高僧傳》卷18《慧瓚傳》記載:釋慧瓚,俗姓王氏,滄州人,……朔代晉名行師尋,譽滿二河,道俗傾望。秦王俊作鎮并部,弘尚釋門,于太原蒙山置開化寺,承斯道行,延請居之。……及獻后云崩,禪定初構,下敕追詔入京傳化,自并至雍,千里欽風。道次逢迎,禮謁修敬。慧瓚弟子眾多,門庭擁盛,高足有志超、道亮、智滿、曇韻、慧進等,皆師從瓚禪師,于開化寺潛修定學,名顯一時。凈土大師道綽亦“晚事瓚禪師,修涉空理”。
由此看來,凈土宗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并州文水人道綽,曾經在蒙山開化寺追隨彗瓚學佛,故而,蒙山開化寺也是當之無愧的凈土宗祖庭之一。
唐末,蒙山開化寺大佛歷經百年滄桑,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坐鎮太原的晉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深感佛祖之庇蔭,太原百姓之厚擁,決定重修開化寺。“乾寧二年,武皇虎鋸并州,龍潛晉水,遙奉擎天之業,克安在鎬之君……首尾五年,蓋成大閣,兼妝佛像,厥功三十萬,使所聚財盡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這次修建,規模最大,幾乎耗盡了晉王李克用的所有財力。新近出版的《晉陽文史資料.第四集》也記載:“晚唐李克用再建大閣,五年用工三十萬。”說來也巧,大佛修葺一新不久,年事已高的李克用就去世了。可是,新晉王位的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竟然在佛祖的庇護下,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出兵洛陽,消滅了老對手后梁皇帝朱溫,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重新立國號為“大唐”,這就是史稱“后唐”的新王朝。
五十年以后,后晉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重建莊嚴閣(又名寶嚴閣),高五層一百三十間。大像處為后寺,南二里的中峰前寺是遠瞻大像之所……(見《晉陽文史資料.第四集》)這一次修繕的結果,再次促進了改朝換代。不久,劉知遠率兵南下占領后晉都城汴梁,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立國號為“大漢”,這個王朝史家稱為“后漢”。
以后歷任太原守吏都在布施維護大佛。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當地守吏又在大佛前院修建釋迦如來舍利連理塔兩座,宋代又在后寺北半里許蒙山北峰建“杭州天目山祖師峰徹禪師塔”,其塔距大佛約200米,高大巍峨,稱“雁塔峰臺”,俗稱“千層塔”,民諺有“倒了千層塔,砸了后寺院”之說。
元世祖忽必烈封輦真八匝赤為國師于開化寺,國師尊為帝師,如此顯赫幾百年。元末,一場浩劫,使大佛閣化為灰燼,佛頭也不知所蹤…
元末1363年左右,一場浩劫,因戰火寺毀閣傾,日久之后大佛頭部也因風吹雨蝕而風化脫落,顯赫了800年的大佛就此湮沒600余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也許有人要問,面對那么大一尊佛,人們怎么就視而不見呢?
大佛依山而鑿,經過年久風雨剝蝕,巖石表層風化嚴重,又長出小樹蒿草,漸漸失去了原有的風采,且胸以下埋于崖下沙石斜坡中,致使人們無法辨清大佛,就是站在佛身上也渾然不知,難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已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
蒙山大佛特色
一談到摩崖石刻大佛,人們就會想到享譽海內外的四川樂山大佛。2001年3月發生在阿富汗塔利班的一場暴行,也使長久以來被西方世界公認為“世界第一大佛”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不僅毀于一旦,而且名揚世界。毋庸置疑,這兩處摩崖石刻大佛在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然而,在中國山西太原還有一尊世界級的摩崖石刻大佛——中國蒙山大佛(即西山大佛),至今鮮為世人所知!
縱橫兩種元素,筑就其世界級文化瑰寶地位
據史籍載:太原蒙山大佛始鑿于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經五個皇帝、歷時25年之久,到北齊后主高緯時鑿成。《北齊書》記載有,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所以“蒙山大佛”也稱為“西山大佛”,“宮”就是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唐有記載說佛像“高二百尺”,按唐時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于我國四川的樂山大佛(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米揚大佛”考查不清,只是認為可能鑿于“三至七世紀”之間,是一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
中國蒙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于公元551年,比四川樂山大佛(公元713年)早162年。按此,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有確切記年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論高度,蒙山大佛比巴米揚大佛高,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佛。因此,在寥若晨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佛像中,中國蒙山大佛無疑地位顯赫!
歷蒙皇家賜建,禮佛披裟一時竟如國廟
史書有載:“北齊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余年,緯時造成”。可見中國蒙山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隋時,文帝楊堅于公元602年為大佛修建佛閣,名曰“凈明”。唐時,李淵常來蒙山拜佛,復名為“開化”;特別是唐顯慶五年,唐高宗與武則天夫婦巡幸晉陽故地,親來瞻禮蒙山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回到長安后,還令宮內專門為大佛制作了一件碩大無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至晉陽,并在晉陽百萬僧俗的矚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靈異!
弘顯八百余年,神奇的傳說故事歷久彌新
從佛教文化來說,隋唐時代,晉陽佛教文化頗盛,高僧云集,曾為中原地區重要的佛教中心。早在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二年便開始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晉南北朝時期,山西涌現出了法顯、慧遠、曇鸞等一代高僧。隨著幾大佛教宗派的確立,山西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則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在***,特別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將蒙山大佛稱為“交城蒙山大佛”,因為位于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凈土宗心目中公認的祖庭。其實,佛教凈土宗的早期道場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因為年代久遠,才有了***佛教界所稱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誤說。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相傳唐高祖李淵在做太原留守時,一日參拜蒙山大佛后,當晚即得一夢,夢中竟見佛光普照,醒后以為祥瑞,從而更加堅定了起兵的決心。遂兵興晉陽,終成大業。這些無疑又為蒙山大佛披上了一層絕世神秘的面紗。
一朝就地遁形,從此隱世600年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倍受皇家關寵,僧眾喜愛,為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后,終于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后人所知。
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發現了大佛的遺跡。蒙山大佛一經發現就引起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也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快有關蒙山大佛的勘察發掘工作及蒙山景區的整體開發建設工作就被列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文化強市、文化強省工作的一個嶄新亮點,很快聚焦世界的目光!
社會各界推崇,打造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通過各種渠道為大佛的修復保護和開發鼓與呼。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田東輝所長認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跡,他說,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國務院津貼工程技術專家馬啟元先生認為,蒙山大佛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文物學會李瑞森副會長被大佛的恢弘氣勢所震撼,說蒙山大佛不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類的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
太原市委、市政府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打造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鑄造城市靈魂與神韻的角度,對修復和保護開發蒙山大佛,給予了充分肯定。幾年來,省市政府和晉源區政府都十分重視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也必將轟動世界。一個既能體現當地地理文化特征,又能滿足信眾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游勝地即將面世,蒙山大佛也必將成為太原、山西甚至中國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991.html
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里?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屬于哪個省?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個省?
相關蒙山大佛(西山大佛),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里,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屬于哪個省?蒙山大佛(西山大佛)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