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閬中古城在哪里,閬中古城在哪個省
閬中古城在哪里?閬中古城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閬中古城在哪個省?
閬中古城旅游,閬中古城在哪里,怎么走?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閬水中路33號,地處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有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稱號。閬(làng)中古城景區總面積4.59平方千米,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千米,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閬中文廟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古城簡介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向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豐富。閬中漢屬巴郡,隋時改稱閬內縣,宋以后稱閬中,歷代多為州、郡、府治所。古城閬中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于一體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范例。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歷史文化厚重。周朝時,閬中為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置縣,迄今2300多年。歷代均在此設立郡、州、府、道治所,并一直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風水、科舉為主的天文、三國、宗教等文化在閬中衍生繁榮,和諧發展。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旅游資源豐富。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佛塔等4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清代四川貢院、華光樓、巴巴寺等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僅地面文物就有200余處;閬中生態幽雅,風光綺麗,城南嘉陵江風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詩圣杜甫更有“閬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贊嘆;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閬中古城融山、水、城為一體,燦爛的歷史人文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風水景觀獨特。閬中奇特的風水格局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唯一性。古城山鎖四周,水繞三面,契合中國傳統的風水格局,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當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風水古城”。風水寶地孕育出伏羲之母華胥、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尹陳二氏兄弟狀元等本籍俊彥;還吸引了杜甫、懷馬光、陸游等文人墨客流連其間,滕王元嬰、張飛等王公重臣鎮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風等名人大師寓居其地。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中國春節源頭。西漢天文學家、歷算學家閬中人落下閎編制《太初歷》,把正月定為歲首,確定正月初一為新年的第一天,從此有了現在的“春節”,落下閎被尊稱為“中國春節老人”,閬中也成為中國春節的源頭。閬中春節文化氛圍濃厚,整個春節從前一年的臘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新年的二月二,“臘八粥”、“燃天煜”、“搶銀(寅)水”、“亮花鞋”、“燒火舞龍”、“游百病”等民俗流傳至今,獨具特色。2009年,閬中被評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四川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基礎設施完善。國道212線和省道302線輻射全市;嘉陵江上連廣元,下接重慶;高坪機場、廣元機場毗鄰相連;在建中的蘭(州)渝(重慶)鐵路、南(充)廣(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星級賓館8家、古民居客棧100余家、社會賓館200家、A級購物占2家。全市已發展旅行社12家,導游和講解員150名,餐館名店50家,數十家旅游產品經銷點,另有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各10余種。
閬中古城地理概括
閬中市位于四川東北部,重慶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號稱“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古城位于閬中市城區南側,是閬中的歷史城區,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而非古鎮)。閬中古城和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山西的平遙古城、云南的麗江古城、安徽的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閬中,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中國AAAAA風景旅游區。1985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縣建市,為四川省直轄市;1992年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6年閬中市被聯合國地名研究機構正式命名為“世界千年古縣”。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論壇”上閬中被聯合國摯友理事會和國際旅游營銷協會授予“國際最佳旅游度假勝地”榮譽稱號。2010年閬中再次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古城悠久歷史
閬中歷史悠久,戰國時為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歷代王朝都閬中古城全景在這里設置郡、州、府、道、治所。漢唐時期,閬中是中國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學家落下閎創制了《太初歷》和世界第一臺渾天儀;蜀漢名將張飛鎮守閬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吳前夕在閬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將張憲為岳飛女婿,出生于錦屏山麓張家灣;張飛與張憲,并稱“二張”,一為“武圣”之弟,一為“武穆”女婿,一個生于閬中,一個死于閬中,都在金戈鐵馬的戰場上馳騁無敵,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殺,是兩個重量級的悲劇人物;明、清時期,閬中一度成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9年。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閬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閬中古城名勝古跡
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天造地設,風景優美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蘇軾曾贊道“閬苑千葩映玉寰,人間只有此花新”,陸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的佳句。閬中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韻味橫溢多珍貴的文化遺跡。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燦若群星的眾多文物遺跡,構成了閬中古城在發展旅游中的獨特優勢。
“秦磚漢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蘇園韻,渝川靈性巴閬風。”這幅對聯完整地概括了閬中古城的特點和歷史風韻。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近20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
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樓閣、摩巖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氣勢輝宏的張飛廟、張飛墓冢以及蜀漢遺址文物,更是三國旅游熱線重要的組成部分。閬中滕王閣和杜甫《滕王亭子詩》,可以跟南昌的滕王閣和王勃的《滕王閣序》相映成趣。“狀元洞”“狀元街”“狀元頂”“三陳街”“狀元牌坊”“魁星樓”“清代考棚”等遺跡,又讓閬中擁有了完備而豐富的科舉文化旅游遺跡。“云臺觀”“大佛寺”“永安寺”“天宮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遺跡,涵蓋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其中,道觀的歷史在兩千年以上,佛寺歷史有一千年,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歷史超過500年,天主教歷史也有百余年。
目前,以古城為中心,已經形成“古城南區”“張飛廟旅游區”“東山園林”“錦屏山旅游區”“滕王閣旅游區”“古城科舉文化旅游區”“天宮院旅游區”等多處成片的旅游區。
閬中古城多元文化
本源文化
閬中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稱)之地。”華胥是伏羲的母親,伏羲的母親在閬中,由是閬中與甘肅成紀、河南陳州就構成了伏羲文化的鏈條。
巴人文化
閬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國國都在江州(今重慶),后期戰亂曾遷都于閬中,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于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風水文化
閬中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總體規劃中,已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游觀光目的地”。
三國文化
閬中是三國文化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這里他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張飛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于閬中,后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國蜀漢名仕周群、譙周、程畿,鎮北將軍黃權,鎮南大將軍馬忠等都是閬中人。
科舉文化
閬中科舉文化底蘊深厚。閬中在唐代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貢院,現仍完好地坐落于閬中古城的學道街,順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臨時省會設于閬中,在此舉行四川省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志》列名,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
天文文化
閬中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歷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渾天說是我園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也是閬中人,他們在閬中城內自己的府院中建樓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資料,他們給風測向定級定向,預測旱澇災害,很有成就。東漢的張道陵在閬中“云臺山”、“文成山”的“元臺”觀測天象,后來“飛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后來同葬于閬中的天宮院,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宗教文化
閬中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后傳入閬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里建寺廟、修教堂,構成了閬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風景線。伊斯蘭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遺跡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閬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臺觀、呂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觀音寺、永安寺、五龍廟、圓覺寺、千佛寺、長青寺、凈圣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一縣之地,匯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遺跡,全國罕見。
民俗文化
閬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樸實酣暢的花燈戲、太平牛燈,風情萬種的剪紙、川北皮影,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閬中儺戲,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抑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
飲食文化
閬中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保寧壓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面(牛肉涼面)、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面、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紅色文化
閬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揮下,轉戰閬中三年之久。全縣共有1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組織,紅軍撤離川陜蘇區時,有11000多人隨隊長征,其中女紅軍500余人。解放后,他們有的成為共和國將軍,有的在黨政軍部門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據統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閬中籍紅軍戰士共7500多人,其中紅軍女戰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跡。
閬中古城景區特色
古街巷
古街巷:巴蜀古建筑的實物寶庫 徜徉在閬中古城,最令游客稱奇的是那些縱橫勾連的肥肥瘦瘦、長長短短,猶如長短句一般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點綴著滄桑之意的古樹,繁復中見別致,玲瓏中顯精巧,堪稱中國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閬中山、水、城如唇齒般相襯相倚,人居環境妙趣天成,堪稱典范。自戰國中期巴國由于戰亂遷都于閬中以來,歷代帝王都將其視為轄治西南的重鎮,競相在此設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經營。三國時期,閬中便是聲名遠播的古城了。尤其是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相繼鎮守閬中時,按宮苑格局大興土木、廣建殿堂,使閬中的建筑格調驟然上品位、成規模,始有閬苑之稱。此后歷代王子皇孫,朝廷命官在羈留這塊風水寶地期間,也紛紛廣聘能工巧匠,或興土木以建府第,或擇佳處以修別殿,逐漸使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街巷達61條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數以千計,總面積達2.1平方公里。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原汁原味的古城風貌,已成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不可多見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專家學者譽之為“巴蜀古建筑的實物寶庫”。
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挺有歷史文化底蘊: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樹街、古蓮池街、槐樹街;有以名人、重大歷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狀元街、三陳街、良牧街;以商貿命名的廣東會館、浙江會館、陜西會館;有以地理風水命名的管星街、筆向街;有以手工業發展內涵命名的機坊街、醋坊街、蒸饃巷……它們各有風貌特點和悠久的歷史。
古院落
閬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筑的特點,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門式”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這些建筑和諧相處,相得益彰,為古城營造了渾厚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圍。
叩開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雙扉獸環木門,無論是張家大院、馬家大院、蒲家大院,還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孫的孔家大院,那恬淡雅靜的亭臺樓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幾枝素竹,那幾峰假山襯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臺、花園和蔥蘢的古樹名木,以及回廊和畫宇下的籠中畫眉,青石階沿下花缸中的嬉戲游魚,組成了一幅幅聲色俱佳、動靜和諧的立體圖畫,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審美愉悅。在這樣的人居環境里,古院人家盡情享受著一份生活的恬美和藝術文化的滋養。
古窗花
古窗花:民間建筑的一大奇觀
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雕飾鏤刻,是閬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頭、門窗、門楣,大多有雕飾。這些雕刻圖案質樸,做工精細,恰到好處地點綴在構件的某些部位,在整體結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四合院中千奇百怪的鏤空窗花,是這些古民居的精華和靈魂之所在,它使深宅大院顯得敞亮、剔透,具有延伸建筑空間、擴大視野的功能,美學原理和實用價值在這里展示得十分酣暢。閬中古民居的窗花達百多種以上,有中國民間建筑的一大奇觀之譽。有描繪自然景物的奇花佳卉,有反映市井生活的琴棋書畫,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異獸,有表現古代人民不懈追求的“福、祿、壽、喜”之圖案。其技法有浮雕、鏤空、圓雕、多層雕。林林總總,生動、靈性,匯成一部再現唐宋以來民間藝術的“百科全書”。
閬中古城主要景點
閬中共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其數量居全省縣級政區之首。分布在古城區內的重要歷史遺跡有漢桓侯祠(張飛廟)、華光樓、貢院、清真寺、文廟、凈圣庵、天主堂、火神樓、柳樹井、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以及正在修復或重建中的道臺衙門、學署、武廟、中天樓等。這些歷史遺跡是閬中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的具體體現,如果說閬中古城是一幅畫,那么這些歷史遺跡則是畫中的“點晴之筆”,沒有它們,古城將立即變得平庸起來。
漢桓侯祠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明代又稱雄威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國文化旅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張飛為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劉備攻取四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在鎮守閬中7年間,張飛保境安民,發展農桑。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張飛被屬下張達、范強所害,謚為桓侯,葬于閬中。張飛遇害后人們敬其忠勇,為他筑冢建祠,以示紀念,從初建時算起漢桓侯祠已有1700多年歷史。據閬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張桓侯祠記》,張飛死后即建起桓侯祠,雖歷遭兵火毀壞,但累毀累建,“土宇幾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圍墻47丈。此后還有多次續修。現在的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筑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三國文化的一大勝跡。
唐代佛塔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北玉臺山半腰,現滕王閣景區內,唐滕王元嬰鎮守閬中時 所建。佛塔高8.25米,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形,正中開一船形龕,內刻一佛結跏跌坐于蓮臺,上裝塔剎,剎基兩層,下層有石雕八力士舉托剎身,上層為六方柱,各方開一昆門,門內刻一座佛,剎為火焰紋狀。石質細膩,古樸秀美。此塔為七級浮屠,原為三座,僅存一座。其視覺效應奇特,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去,石塔均向一旁傾斜。
五龍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占地4畝,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原有山門、戲樓、左右廂房及文昌閣等,“文革” 被毀,現僅存元代文化遺址文昌閣,屬全木結構,其建筑風格為布筒瓦覆蓋的單檐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檐柱側腳明顯,前檐下施六鋪作斗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為別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舉折小,屋面平緩。四根檐柱用料較大。整個建筑,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筑所罕見,左右次間還保持“草袱”及圓木椽子。建筑造型優美,大式作法,與山西五龍廟型制相似。雖僅存后殿,但卻是現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
永安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水觀鎮東北5公里群山環抱的黃泥崗上,距閬中城約40公里。建于唐代,宋治平年間,元至正年間,明嘉靖年間,屢為培修。占地4000平方米。占地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現存為元代和清代建筑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懸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飾、石雕、木雕、泥塑、繪畫六種技藝,均臻上乘,構成整體,優勝陜西之永樂宮、峨嵋之飛來殿。現觀音樓、大殿、西廂側殿、天王殿、古永安禪院山門等古建筑尚存。
清代四川貢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考棚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現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至今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明清時,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7年,在這里共舉行鄉試四科。省會遷徙后,閬中貢院考棚又作縣試、府試場所至廢除科舉制度。
華光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光樓又名南樓,鎮江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屢遭火焚,歷代復修,現存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建筑面積150平方米,是閬中古城區的標志性建筑。該樓為過街樓,樓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臺基上,通高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頂,挺拔壯麗,精致典雅,唐風清韻,特色獨具,有“閬苑第一樓”之譽。登斯樓“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丹青城廓、嘉陵山水盡收眼底。
天宮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宮院位于閬中城南20公里的天宮鄉。始建于唐,明天順三年重建。 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后來閬定居,在此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后都埋藏于此,天宮院為紀念他倆而建。原有萬年臺、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筑,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臺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筑。現兩殿均保存完好,占地6畝,建筑面積684平方米。這里地形像一頂王冠,四周有九條山脈朝向,叫做“九龍捧圣”。袁天罡墓所在的觀稼山,據說像一只麒麟,前面的圓形山崗即是太陽,叫做“麒麟奔太陽”,李淳風墓所在地方是一個圓形山包,像一顆珍珠,兩邊山脈則似兩條飛龍,叫做“二龍戲珠”。
滕王閣
嘉陵第一江山景區--- 滕王閣在閬中城北的玉臺山,同南昌 滕王閣一樣,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元嬰建 造。滕王于公元679年由壽州調隆州(閬中), 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 時改“閬苑”)又在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 亭,供其游樂,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滕王閣下臺基上有唐代佛一座。塔身為上大下小長圓球體,正中開一船龕,內刻一佛結跏跌坐 于蓮臺。上裝塔剎,有石雕8力士舉剎身。剎身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剎頂為一焰紋狀圓石。石 塔通高8.25米。
錦屏山
嘉陵第一江山景區---閬中錦屏山系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于閬中古城南郊,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曾以錦屏山為軸心,描繪三百里《嘉陵江山圖》,杜甫詩云“閬州城南天下稀”為之贊美。經千余年裝點潤飾,錦屏更加絢麗多姿,素有“閬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其海拔 480米,面積20多平方公里,東有狀元山,西有馬家山,北有牛家山,眾山相連形成閬中古城的天然屏障。唐朝以前曾在此建有瑪瑙寺、杜陵祠、錦屏書院;明代又增建了望江樓等7座樓閣以及呂祖殿、觀音殿、武侯祠、飛仙洞等廟宇僧舍,匯儒、釋、道于一山。杜甫、李商隱、吳道子、陸游等詩人畫家相繼到錦屏寫詩作畫,抒發情懷。
巴巴寺
巴巴寺是伊斯蘭教嘎德耶教門穆斯林的圣地,位于閬中市城區東北郊蟠龍山南麓。巴巴 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語“祖先”之意。康熙年間,沙特阿拉伯麥加城穆斯林華哲·阿卜杜拉希在閬中傳授伊斯蘭教時,去世而安葬于此并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巴巴寺由山門、照壁 、牌坊、大殿、花廳、井亭和園林組成,為國內少有的伊斯蘭建筑群。其寺門輝煌肅穆,亭角翹舉,赭柱青門。進寺門便見建于清乾隆年間磚雕水磨照壁,長約10米,高約6米,上為歇山式屋頂,檐下為磚仿木斗拱,壁身飾有浮雕、圓雕、鏤空雕等技法的花卉、林木、竹菊和山水亭閣,堪稱一絕,雖歷經300余年風風雨雨,仍完好無損。大殿為寺內主體建筑,便是阿卜杜拉希的墓室。墓室非常特別,墓棺懸于室內水井(泉眼)之上。寺頂為四脊攢尖頭盔式圓頂建筑,如若蒼穹。門窗、棟壁、頂楣雕琢精美、彩繪貼金。大殿后為花廳,辟有畫堂,古樸明潔,藏有許多碑匾字畫,多為明清大家書畫。寺院內外綠樹環繞,古木參天,竹、柏、楹、桂將寺院掩映在翠綠之中。每年多有陜、甘、寧夏等地穆斯林群眾抬羊前來朝圣。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絕、精工富麗的建筑藝術,吸引著四方游客。
東山園林
嘉陵第一江山景區---東山園林。東山園林位于閬中七里經濟開發區, 與閬中主城區僅一江之隔。景區占地面積200余畝,現有省級文物單位兩處(唐代大佛、北宋狀元洞),市級文物單位一處(明代白塔)。其間林木幽深、高山飛瀑、小橋流水,是人們游覽休憩的好去處。
唐代大佛寺位于東山園林的半山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摩巖大佛為彌勒坐像,高約10米,是四川十大座像之一。摩巖大佛由三重檐樓遮護,稱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 在大佛身后有4700多個10厘米高的小佛,排列整齊,刻工精細,全國罕見。此外,摩巖尚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30余處,石刻造像5尊,石刻經幢1處。 據崖龕內壁刻記的《東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記》記載:大佛像是唐代一名姓何名壽松的居士,花了20多年功夫鑿成的,鑿成的時間在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落下閎故居(星座苑)
中國春節老人——落下閎故居(星座苑)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春節文化之鄉四川省閬中市古城核心保護區內,是為紀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中國春節老人落下閎而復建的一座串珠式二進民居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房屋16間,為木質穿斗結構,雕花門窗,青瓦屋面。2006年1月29日(農歷丙戌年正月初一)正式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瞻仰。
清真寺
閬中市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系由陜甘土木專家仿西安華覺寺設計建造,占地3畝多。寺門門樓為亭閣式,寺內庭院占地面積2.4畝,3條石板小徑直達禮拜大殿。大殿為傳統宮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無中梁,俗稱“二郎擔山”,面積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樸莊重,氣勢雄偉,整個大殿雕梁畫棟,古雅清凈,是全國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古城歷史沿革
閬中縣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國戰亂遷都閬中),巴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救巴、苴,遂伐蜀。蜀滅后,張儀貪巴、苴之富,順手牽羊,滅了巴國,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閬中縣。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楊忠諱,有35年改閬中縣為閬內縣外,閬中縣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變。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說:“閬,門高也。”意思說:“閬”是高門的意思。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閬中。”意思說: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山得名。
《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時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一段,古稱“閬水”。意思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水得名。
兩種說法看似不一,實際并不矛盾。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流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
閬中是根據縣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閬中別名閬苑(yuàn)。《辭海》解釋“閬苑”一詞說:閬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據《輿地紀勝·利東路閬州》記載:“唐初魯王靈夔(kuí)、滕王元嬰,以衙宇卑陋,乃修飾宏大之,擬于宮苑,由是謂之隆苑;后避明皇諱,改為閬苑”。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古城的別名。
閬中商屬巴方,周屬巴國。
戰國中期,巴國屢為楚國侵逼,約在公元前330年由江州(今重慶)遷都閬中,公元前325年后稱巴王。
秦滅巴后,置閬中縣(前314),疆域大致包括今閬中、蒼溪、南部、儀隴、蓬安、西充、南充等縣及巴中市恩陽,岳池縣西部、北部,劍閣縣東南部。
東漢獻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漢嘉寧二年(347),閬中為巴西郡治,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等8縣。
東晉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監七年(508),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轄閬中、蒼溪、安漢、南國、西國、平周等縣。
天監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閬中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轄北巴西、白馬義陽、南部、木蘭、金遷、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統元年(535),為魏所據。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開皇三年(583),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隋改閬中為閬內,開皇三年(583)至大業三年(607),為隆州治,轄閬內、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大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10縣。大業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轄區未變。 唐仍名閬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為隆州治。開元元年(713)改隆州為閬州,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晉安、新政、奉國、歧坪9縣。
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其中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為閬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年,閬中一直為保寧府治。其間,清順治時,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余年。
1912年在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蓬安、鄰水、岳池、廣安、南充、西充、三臺、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岳、樂至、潼南26縣。
抗日戰爭時期,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巴山警備司令部設于閬中。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曾在閬中相繼建立閬南縣、蒼溪縣、閬中縣、忠發市4個縣級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1991年1月1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閬中縣,設立閬中市。1986年因閬中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2年被辟為對外開放城市,
1997年,閬中市面積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萬,轄23鎮36鄉,市政府駐七里街道辦。
2000年,閬中市轄23個鎮、47個鄉、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87809人。
2003年8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6號)批復同意閬中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閬中市區內東街7號遷至市區長公大道66號。
2004年,閬中市轄3個街道(保寧、東苑、沙溪)、22個鎮(江南、河溪、老觀、柏埡、飛鳳、雙龍、妙高、金埡、千佛、水觀、思依、洪山、石龍、文成、二龍、石灘、龍泉、望埡、七里、彭城、寶馬、玉臺)、47個鄉(石子、埡口、裕華、高觀、北門、河樓、五馬、朱鎮、福星、寶臺、大埡、共和、治平、東興、清泉、紅土、金城、土埡、西山、護埡、金魚、天林、雙廟、裕農、井溪、天宮、涼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廟、鶴豐、木蘭、橋樓、棗碧、小埡、田公、扶農、元山、盤馬、云臺、解元、護山、龍坪、獅子、大慶、構溪)、1個民族鄉(博樹回族)。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012.html
閬中古城在哪里?閬中古城屬于哪個省?閬中古城在哪個省?
相關閬中古城,閬中古城在哪里,閬中古城屬于哪個省?閬中古城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