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居延海,東居延海在哪里,東居延海在哪個省
東居延海在哪里?東居延海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東居延海在哪個省?
東居延海旅游,東居延海在哪里,怎么走?
東居延海又稱索果諾爾(東海),蘇泊淖爾。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額濟納旗境內。地勢平坦,為額濟納旗僅次于西居延海(嘎順諾爾,蒙語意“苦海”),地勢最低的內陸盆地,屬于國家水利風景區。
東居延海簡介
東居延海又稱索果諾爾(東海),蘇泊淖爾。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額濟納旗境內。地勢平坦,為額濟納旗僅次于西居延海(嘎順諾爾,蒙語意“苦海”),地勢最低的內陸盆地。
東居延海
水源由額濟納河供給。該河由甘肅省流入額濟納旗后,分為兩支,東河(納林河)和西河(穆林河),由南向北分別注入索果諾爾和嘎順諾爾。水的源頭系祁連山的融雪、雨季山洪和泉水匯集而來。東居延海蒙語名蘇古淖爾,是今日黑河下游的終端湖。1927年中瑞考察隊測量水域面積30多平方公里,北部最大水深4.12米。1958年航片測算水面為35.5平方公里,和1927年的水域范圍相當。在生態系統遭受人為破壞之前,東、西居延海這對姊妹湖,環境優美、物產豐饒,堪稱“大漠雙璧”。
東居延海所在的居延綠洲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距今3000萬年前,這一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同屬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古地質年代的滄桑演變,從海底上升到陸地,由水生環境演變成荒漠和綠洲。歷史上,由于黑河下游水量豐沛,在居延地區形成眾多的湖泊,其中東、西居延海都是聞名遐邇并有源遠歷史的湖泊,也是居延綠洲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支撐點。
居延水殤
當先民們享受著居延海帶來的豐饒物產,陶醉于她優美的自然景觀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片澤國水鄉有朝一日會變成赤地千里的荒漠,而這種變化于不經意間就已經開始了。西漢移民墾荒,綠洲被開發,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埋下了土地沙化的隱憂。唐朝屯田,創造了“天下富庶無出隴右”的輝煌,也使黑河流域生態逐漸失去平衡。經過1000多年的廣泛墾殖和元末明初戰爭對水源的破壞,古居延——黑城地區成為沙漠化的土地,曾經繁盛一時的黑城綠洲文明,于14世紀走到了終點。如今只剩下一座死城,像一具失去了靈魂和水分的木乃伊,兀立于大漠深處,任狂風吹打,任流沙雕塑。
盡管遭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和破壞,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黑河下游仍有大片水草肥美的三角洲,東、西居延海也分別保持了35平方公里和267平方公里的較大水面。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口增長和生產力發展,對居延地區的影響迅速增強。20世紀60年代~70年代,軍民開荒屯田、大量砍伐修筑防空工程,對林草植被造成嚴重破壞。20世紀90年代初,亂采濫挖甘草、蓯蓉等中草藥材之風和草場超載過牧,加劇了綠洲沙漠化的趨勢。人類對自然生態影響的加劇在黑河中游表現得尤為突出。黑河中游地區漢代僅有人口8萬~9萬人,灌溉土地面積約7萬畝;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口約55萬人,灌溉面積103萬畝;現在人口達121萬人,灌溉面積發展為334萬畝,呈幾何增長態勢。為了支持農業生產,黑河中游地區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設發展步伐。
到1999年,黑河流域建成中、小型水庫58座,其中蒸發、滲漏損失嚴重的平原水庫40座,總庫容2.55億立方米。有固定引水渠66個,引水能力268立方米每秒,萬畝以上灌區19個。中游引水能力大幅提高,耗水增加,使進入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根據水文資料統計顯示: 狼心山20世紀50年代徑流量為8.2億立方米,進入90年代減少到3.47億立方米,減少4.73億立方米,遞減57.7%。黑河支流上陸續修建水庫攔河蓄水,使一些較大的支流也逐漸與干流失去聯系。
黑河奔向居延海的旅程,已經愈發的沉重和艱難,下游斷流時間由20世紀50年代的約100天,逐漸延長至20世紀90年代末的近200天。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東居延海消亡。大漠明珠
失去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縷光澤,居延海成為我國西部繼羅布泊之后的第二大干涸湖。 居延海的消亡,絕非只是少了一個可供人們觀賞、詠嘆的海子那樣簡單,它是額濟納綠洲加速向荒漠化方向逆轉的一個起點,是黑河下游生態系統整體惡化的一個標志。它所帶來的,是沉重的生態災難。據2002年的普查資料顯示:額濟納東、西河流域有胡楊、沙棗和紅柳176萬畝,近40年來減少159萬畝,削減了47.5% 。
據衛星影像資料判斷,20世紀80年代至1994年,下游三角洲地區植被覆蓋度大于70%的林地面積減少288萬畝。20世紀80年代以來,植被覆蓋度大于70%的林灌草甸草地減少約78%。綠洲內草本植物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200多種減少到80余種。綠洲萎縮和植被退化,使區內珍稀動物失去棲息地,原有的26種國家保護動物,9種消失,10余種遷移他鄉。昔日“棒打黃羊瓢舀魚,野雞落在家院里”的動人景象,已成遙遠的追憶。
《額濟納旗志》記載,居延地區原有大小湖泊14個、泉16眼、沼澤4處,由于黑河下泄水量減少,到1992年全部消失。20世紀60年代至今,推算消失水域面積和濕地約有378萬畝。20世紀60年代~80年代,額濟納旗植被覆蓋率小于10%的戈壁、荒漠以平均每年23.1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如今,下游綠洲的中心達來庫布鎮的東面、南面和東北面都已被新月型沙丘鏈所包圍,新形成的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連為一體,繼續向綠洲進逼。
據統計,綠洲面積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6900平方公里,銳減到目前的3000多平方公里。濕地與荒漠此消彼長,導致氣候劣變,自從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居延綠洲區的年均降水量,比50年代減少31.3毫米,遞減近6成。特別是東居延海干涸以后,每年春季沙塵肆虐,造成綠洲草不發、樹不綠,一片蕭條景象。這是一組令人扼腕嘆息的數據,也是綠洲生態惡化的明證。
居延海的干涸,黑河的不斷萎縮,使沙患兵臨城下,額濟納綠洲命懸于水。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學陳昌篤、崔海亭二位教授把居延地區劃為“生態危機地區”,屬于再不搶救就會成為生態上不可恢復的地區。更令人擔心的是,居延海干涸帶來的生態惡果并不局限于額濟納綠洲。1993年5月,我國西北地區發生特大沙塵暴,阿拉善地區即為重要沙源之一。在這場災害中,農作物受災560萬畝,死亡85人,部分公路、鐵路運輸及供電線路中斷,經濟損失達5.5億元。
2000年初,我國北方地區連續8次遭受大規模沙塵暴襲擊,影響涉及國土面積200萬平方公里。當年5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播出專題片《沙起額濟納》,指出額濟納方向的沙塵暴是影響北京地區天氣的主要來源之一,引起各界強烈反響,居延地區已成中國生態惡化的典型。
不難推測:如果居延海長期消失,這一地區會逐漸成為我國第二個羅布泊,“三北”防護林體系被抽去一條重要的“筋骨”,不僅會造成西北地區生態嚴重惡化,而且河西走廊也將失去北部的屏障和軍事支撐點;如果居延海長期消失,居延綠洲就會繼續萎縮,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回歸祖國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后裔將不得不再次遠走他鄉,居延、黑城等綠洲文明也將永遠沉睡于漫漫黃沙之下,難以重見天日。可以說,恢復居延海的生命活力,直接關系到民族團結、國防穩固,關系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關系到西北、華北地區生態保護與改善。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075.html
東居延海在哪里?東居延海屬于哪個省?東居延海在哪個省?
相關東居延海,東居延海在哪里,東居延海屬于哪個省?東居延海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