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黑龍江旅游景點 >> 漠河

漠河,漠河在哪里,漠河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23 09:06  瀏覽次數:

漠河在哪里?漠河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漠河在哪個省?

漠河旅游,漠河在哪里,怎么走?

漠河市,隸屬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地處黑龍江省北部,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為鄰,南與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和呼中區交界,東與塔河縣接壤,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和阿穆爾州相望;地勢南高北低,南北呈坡降趨勢,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2022年總面積18427平方千米,下轄6個鎮 。

漠河市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遠古人類聚落 ;主要景點有漠河地質公園、北極星公園、洛古河村、中國最北郵政局等,其中北極村是中國大陸最北端的臨江小鎮,是全國觀賞北極光和白夜奇景的最佳之處;曾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并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 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市,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漠河口岸和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中俄原油管道首站在興安鎮;旅游資源富集獨特,是全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體驗“極晝、極夜”的地方。

漠河簡介

漠河縣位于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游南岸,中國版圖的最北端,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東與塔河縣接壤,西與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右旗交界,南與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為鄰,北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下轄四鎮一鄉和五個林場,總面積18367平方千米。境內聚集著漢、蒙、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1個民族。漠河資源豐富,黃金開采有百余年的歷史,曾被慈禧定為“胭脂溝”。漠河縣所轄旅游景點河北極村是中國最北部的村鎮,是中國境內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現象的地方。

漠河
漠河

漠河地理位置

漠河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祖國的最北端。居中俄界河黑龍江之濱,是全國緯度最高的縣份。區域版圖位于區九大山系之一的大興安嶺山脈北坡,黑龍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21度07分至124度20分,北緯52度10分至53度33分。

漠河
漠河

漠河縣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下轄的一個縣,是中國最北邊的縣。面積18233平方千米,人口83465人。郵政編碼165300。縣人民政府駐西林吉鎮。該縣的北極村是中國最北端的村鎮。漠河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中國的最北方。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東與塔河縣接壤,西與內蒙古額爾古納右旗交界,南與內蒙的額爾古納左旗為鄰,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河黑龍江,自上游河口算起,邊境線長245公里,境內南北寬150公里,總面積18 233平方公里。漠河縣面積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里4.64人。除黑龍江之外,境內最大河流為額木爾河,發源于伊勒呼里山北麓,流經境內230公里,于本縣興安鎮古城島注入黑龍江。

漠河縣東與塔河縣接壤,西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右旗為鄰,南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左旗和大興安嶺地區所屬的呼中區一部分交界,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的赤塔、阿穆爾兩洲相望。

縣城西林吉鎮,位于漠河縣中部。1970年勘測設計,1971年籌建,1980年初具規模,1981年定為縣城,1987年5月7日被特大森林火災吞噬,經災后兩年復建,1990年被地區行署評為大興安嶺地區先進精神文明城鎮之一。

縣城西林吉北至北極村漠河83公里,西距嫩林線終點站古蓮車站17公里,南距內蒙古滿歸鎮147公里,東距塔河縣城240公里,距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首府加格達奇490公里,距省城哈爾濱市1282.154公里。 中國最北的嫩漠公路自東向西穿越境內北部,最北一條鐵路——嫩林線,自東南部塔河縣入境東西橫貫全境。

清咸豐年間,漠河發現金苗,便有俄國人越江盜采,1885年清政府發覺后,令璦琿副都統派兵驅逐金匪,于1888年(光緒十四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調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開辦漠河金礦,獲金甚巨,聞名遐邇。一時,近百萬名的礦丁涌入溝內,并招來國內外客商,在漠河設鋪經商,使漠河形成畸形繁榮之一邑。因漠河地方重要,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曾擬設廳治,因列為緩設之缺,未及實行。辦企,共圖發展。

漠河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

漠河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已有遠古人類聚落。漠河縣地處高緯度,受太平洋影響,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水,植物繁茂,動物繁多,是古人類理想的居住場所。境內發現的老溝和洛古河兩處 古遺址,是距今1─3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跡,兩處出土的文物證明,漠河縣當時的遠古人類處于母系社會階段,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并形成聚落定居。

春秋戰國

漠河境域為東胡、山戎之地,《伊尹朝商書》記載:早在商朝之初,東胡族已出現商的北方。又據《逸周書.王會篇》載:兩周之初,東胡又達周的北方正東。《史記.匈奴列傳》:燕北有匈奴,戰國時東胡勢力強盛,曾打敗燕國,迫使其賢將秦開為人質,后秦開歸燕,率軍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余里。

兩漢時期,漠河境域屬于烏桓和鮮卑之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漠河境域為鮮卑東部之境。鮮卑即為東胡族余支,其居住地在黑龍江、西伯利亞和遼水流域一帶,西伯利亞即由鮮卑一音而得。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李敞住祭石室,其地在今大興安嶺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首府阿里鎮西北10公里處的嘎仙洞。

隋唐時期 漠河境域屬于契丹室韋之地。唐代,契丹居室韋山,室韋山在漠河西南境,漠河一帶稱為室韋國,唐王朝在黑龍江西部設置室韋都督府,漠河地受其管轄。 室韋之名始建于北魏史籍,分布于今天大興安嶺東西兩側,黑龍江南北兩岸。據《舊唐書.室韋傳》載:東至黑水,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與《新唐書》所載略同。唐代室韋東界到精奇里江至牛滿江一帶。室韋西界在今呼倫湖一帶,南界在霍林河流域,北界所到之海當為今鄂霍次克海。 室韋從唐貞觀三年(629年)入貢,歷開元、天寶、大歷、貞元、太和、開成、大中、咸通,朝貢不絕。唐并于室韋居住中心地區設室韋都督府管轄室韋諸郡。據《通典.邊防典》《舊唐書.室韋傳》、《新唐書.室韋傳》和《隋書》記載:唐代室韋共有二十二部其中:落俎室韋,在今精奇里江東西北,黑龍江上游北案一帶。大室韋,在今額爾古納河下游之南。蒙兀室韋,在阿爾巴西河,今額木爾河流域(漠河縣境內)。據《舊唐書.室韋傳》: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倫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蒙古室韋從額木爾河西遷的時間,《蒙古秘史》載:在7世紀,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兒貼赤那帶領部落離開興安叢林西遷,渡騰汲思海,到鄂嫩河的不兒罕山駐牧,但7世紀是初唐,當時蒙古室韋并未離開額木爾河流域,直到唐末仍在呼倫湖北一帶定居。

遼時期

916年,居住東北的契丹族興起,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8部,平定了奚和室韋,建立了契丹國;后改國號為遼。10世紀,室韋各部盡屬于遼朝。《契丹國志》記載:太祖并儲蕃三十六國, 室韋在其中。遼繼唐在黑龍江上游地區設治管轄室韋各部。遼初,漠河地方屬東京道室韋王國府管轄,到遼圣宗時,改屬西北路招討司室韋節度使管轄。 v金時期

漠河為上京治下的蒲與路(路治所在今克東縣境內)的西境。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率部滅遼后,建立金國,于公元1125年統一了東北全境。

1129年(金天會七年)進在東北地區設置了上京、咸平、東京和北京4個路,蒲與路為上京管轄。《金史.地理志》載: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閣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經當代考古證實蒲與路南起今呼蘭、肇州以北之地,西境以嫩江和今泰來縣接壤,東境至湯旺河,北抵外興安嶺,漠河地自在其中。

元時期

元初,漠河屬蒙古貴族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后改為遼陽行省蒲與路管轄。13世紀,成吉思汗滅金后,開始分封諸候,劃分領地,將今嫩江流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之地,封給其三弟鐵木哥斡赤斤。后諸王叛亂被平定后,設立嶺北行中書省,漠河地在其治下的和林總管府管轄地區內。嶺北行省,管轄區域從大興安嶺以西,哲里木盟以北直至北冰洋盡屬嶺北行省;大興安嶺東至日本海屬遼陽行省轄地。

明時期

明代,漠河屬奴兒干都司木河衛之地。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王朝在黑龍江下游與阿姆汞河江流處右岸的特林設立奴兒干都司,奴兒干為滿語的譯音,漢語意為圖畫,因改該地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故名。奴兒干都司共轄384衛,24所,7城站,1寨,所轄區域北界至外興安嶺,東至鄂霍次克海的庫頁島。

明正統(1436-1449年)后設立木河衛,對黑龍江上游地區實行有效管轄。據滿文老檔記載,木河衛直1564年(明嘉靖四十年)還向明王朝請求襲職。

清時期

在清軍入關前,東起鄂霍次克海,西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廣大地區的索倫部各族都已臣服于清王朝。清初漠河為索倫達斡爾頭人拉夫凱王爺的領地。因清軍入關,無暇顧及東北邊防,致使羅剎(沙俄)不斷侵擾,居住在黑龍江上游地區的達斡爾人,先后遷到嫩江流域定居。同時游獵在外興安嶺勒拿河和結雅河流域的鄂溫克人和鄂倫春人,逐漸遷徙到阿木爾河、盤古河和中耳河流域等黑龍江右岸上游一帶。

1644年,清軍入關后,整個東北地區由盛京總管府管轄。1653年,設立寧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改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漠河地方在其管轄之下。

1674年(康熙十三年),清政府開始在黑龍江左精奇里江口以難的黑龍江東岸(明代忽里平寨舊址)修建木城璦琿。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設立黑龍江將軍,黑龍江第一任將軍薩布素率部戍邊于璦琿,統轄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內至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后于黑龍江城(璦琿)設立黑龍江副都統,漠河為黑龍江副都所轄。1691年(康熙三十年)設布特哈總管衙門,漠河境內原為黑龍江城所轄的鄂倫春、索倫、奇勒爾等牧獵地區,改屬布特哈巡查與管轄。

1882年(光緒八年),漠河規劃興安城總管衙門。1883年俄人結伙在阿勒巴金河(今額木爾河)支流的什都哈河(今老溝河)流域盜采黃金,并成立所謂熱爾圖加共和國。1885年清政府察覺后于令黑龍江副都統到漠河調查,1886年(光緒十二年)派兵消滅熱爾圖加共和國。1888年(光緒是十四年)北洋政府于此處創辦漠河金礦總局。1894年(光緒二十年)后,漠河為黑龍江副都統下庫馬爾路協領管轄。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黑龍江將軍衙門改行省。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設黑河府),今漠河地域則隸屬黑河府管轄。同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奏請設立漠河直隸廳,為緩設之缺,未及實行。

民國時期

宣統元年11月17日在漠河設立總卡衙門,總卡衙門為璦琿道所轄,委佐領文景為總卡官,同時成立漠河守備隊,在黑龍江沿岸漠河境內設監視所6處,由守備隊管轄。總卡官文景于1910年(宣統二年) 五月初一日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務,節制洛古河至安羅之間的8處卡倫。漠河總卡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構,是為漠河地方政權設治依始。

1912年(民國元年)6月,北洋政府撤銷璦琿兵備道,7月在黑河成立黑河道。1913年(民國2年),北洋政府又將黑河道改為黑河觀察使,漠河則先后隸屬于黑河道、黑河觀察使統轄。

1914年(民國3年)黑河觀察使又改為黑河道。同年7月1日,漠河總卡衙門改為漠河設治局,管轄額爾古納河下游的珠爾干河和漠河兩處總卡所轄區域。設治局駐漠河街,漠河設治局隸屬于黑龍江省黑河道管轄。

1917年(民國6年)1月26日,漠河設治局改升為漠河縣,為二等縣,隸屬于黑河道轄治。

1929年(民國18年),廢道制,黑河道改為黑河市政籌備處。漠河縣改由省直轄,直屬黑龍江省公署,為一等縣。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東三省,1932年4月1日黑河淪陷。1934(偽康德元年)1月,日軍討伐隊侵占漠河。同年5月偽漠河公署成立,定為丙級縣。10月,偽滿政府決定將東三省劃為14省,偽滿洲帝國民政部于黑河設立了黑河省開始辦事處,11月改為黑河省籌備委員會,12月1日偽黑河省在黑河宣告成立,漠河縣直至偽滿政府滅亡,均隸屬偽黑河省所轄。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8月11日,蘇軍陸、海、空三軍對漠河日軍發起進攻,8月13日漠河全縣光復,此期間漠河隸屬黑龍江省轄區內。

1947年2月,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并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成立黑龍江嫩江聯合政府,漠河縣為其第五專署(黑河)領導。3月,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挺進漠河,解放漠河全境,同時撤銷縣制并入呼瑪縣,9月,漠河復歸黑龍江省領導。

1948年,土改運動結束后,在原漠河縣設立呼瑪縣第五行政區,下轄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

建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漠河仍為呼瑪縣領導。1958年,改鄉成立人民公社,是時為黑河專區呼瑪縣領導。1967年,呼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歸黑河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0年,呼瑪縣從黑河地區劃出,歸大興安嶺地區領導。同年8月5日,古蓮區和阿木爾區成立。1976年,將阿木爾西部劃出,成立圖強區,三個區均為縣級政企合一體制,均隸屬于大興安嶺地區領導。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塔河、漠河兩縣,將呼瑪縣西北部的馬倫、開庫康兩個公社劃規塔河縣,將漠河、興安兩個公社和阿木爾、圖強、古蓮3個行政區及富克山待開發無人區劃歸漠河縣,縣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16日在西林吉鎮成立,歸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領導。

漠河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在全縣18233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據1990年統計,農業用地17.55萬畝,占0.64%;其中:已墾種的35540畝,占20.25%.水資源蘊藏量為30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約2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5萬千瓦,開發潛力很大。農業氣候資源中的熱量是全國最低的地區之一。氣候寒冷,四季不明顯,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僅適宜種植耐寒早熟生長期短的作物。全縣降雨量較充沛,但夏季降水集中,強度大,易遭洪澇。全年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勻,易出現春旱、夏澇、秋霪雨。漠河縣境內廣布森林。據1987年調查境內主要樹種為興安落葉松、白樺、樟子松、楊、柳、榆等,還有野生中草藥材300余種,野生漿果10余種。森林和各種植被群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場所。此外藥用動物、革羽動物、漁獵動物及其它有益動物也有廣泛分布。地下礦藏豐富,以黃金、煤儲量為最。

漠河氣候概況

漠河縣在中國最北端毗鄰俄國西伯利亞地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縣,天氣嚴寒而且常年溫度較低。冬季氣溫一般在-40℃以下,是全中國氣溫最低的縣份。而全年主風向為西北風。漠河縣一月份平均溫度-30.9°C,冬天最低氣溫僅-52.3°C。七月份平均溫度為18.4°C,最高溫可達39.3°C。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大陸及海洋季風交替影響,小氣候變化多端,局部氣候差異顯著。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干燥而漫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濕熱,日照時間長,適宜耐寒生作物生長,但易發生洪澇和低溫冷害;春、秋兩季,因冬夏季風交替,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發生森林火災;秋季降溫急劇,常有早霜和凍害發生。

漠河縣年平均氣溫在-5.5℃。各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長達7個月之久。氣溫年較差為49.3℃。平均無霜期為86.2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為旱季,7~8月份為汛期。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為96~107千卡每平方厘米,日照時數為2377~2625小時。≥10℃的積溫為1436~2062℃;。

漠河旅游景點

漠河極光

在黑龍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有一個邊陲小鎮--漠河鎮,位居中國的最北端。在這里,可以看到一種神奇的天文景觀--北極光。所以,漠河鎮又被稱為“不夜城”。“金雞冠上的綠寶石”漠河是中國邊境線上最北端的城鎮,由于偏遠和嚴寒,素有中國北極城之稱。東臨黑龍江,西倚大興安嶺,群山蜿蜒于西南,河川交錯于山下,形成了山環水抱漠河城的勝景。漠河位于北緯五十三度半的高緯度地帶,因而有“白夜”和“北極光”兩大天然奇景。在漠河上空的北面,經常出現絢麗多彩的北極光奇景。北極光在北面天空開始出現時,是一個由小至大、顏色變幻不定的光環,色彩臻至最燦爛妍麗時,光環慢慢移向東邊,由大變小,逐漸消失。是難得一見的奇景。 漠河氣象局保存有1957年以來的完整資料。記錄中顯示,過去49年中北極光出現的天數為40天,并且無規律可循,1989年出現的次數最多,共有8次,而在一年當中2月份出現的頻率最高,一個晚上最多時出現過3次,持續時間最長的為45分鐘。

北極村

漠河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陳運和詩稱“北極光亮麗 北極村寫意”的《神州之極》。北極村古風淳樸,靜溢清新,景色宜人。每逢夏至,前來觀賞“北極光”和“極晝”的游人絡繹不絕;中俄大界河-黑龍江起源于漠河,江水晶瑩,曲折回環,順流而下,盡覽兩岸秀麗景色和異國風光;漠河原始森林繁茂蔥郁,山風送爽,林莽飄香,野外探險,簧火野宿盡添大自然神秘的色彩;古老的漠河,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滿清、日偽時期的古跡遺址隨處可見,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溝”和“古黃金之路”聞名于世。

日偽電廠遺址

址位于黑龍江邊,在北極村通往北極哨所的途中,這里是一處沒有景觀的“景觀”,游人所面對的不過是一片柳條與灌木,但在1945年以前,這里卻是日本人所建的一處60馬力的電廠。 據漠河鄉老人講,1934年5月,也就是日本人侵占漠河4個月左右,日本人就成立了采金株式會社,他們為了更快地掠奪中國的黃金,認為手工淘金太慢,不能滿足大量開采的需要,多次到呼瑪、漠河、歐浦等地進行考察,決定在漠河黑龍江上游建造一座60馬力的發電機組。

古城島雅克薩古戰場遺址

古城島位于漠河縣興安鎮北4千米的黑龍江中,為黑龍江第二大島,距中國岸50米,距俄國岸350米。島嶼對岸為雅克薩城,今為俄國阿爾巴金諾。在雅克薩之戰間,清軍在島上筑土城、建營盤,設置指揮部,成為清軍收復雅克薩的橋頭堡,因筑土城而得現名。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086.html

漠河在哪里?漠河屬于哪個省?漠河在哪個省?

上一篇:伊春
下一篇:漠河極光

相關漠河,漠河在哪里,漠河屬于哪個省?漠河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