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長春在哪里,長春在哪個省
長春在哪里?長春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長春在哪個省?
長春旅游,長春在哪里,怎么走?
長春市,簡稱“長”,別稱“北國春城”,古稱喜都、茶啊沖,吉林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Ⅰ型大城市、哈長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業基地。長春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24592平方千米。
長春簡介
長春,別稱北國春城。吉林省省會,東北亞區域國際化大都會,中國汽車工業、電影事業的搖籃,中國副省級城市,中國特大城市之一。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長春電影制片廠座落于此,是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制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之稱。長春,有著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綠化度居于亞洲大城市之冠,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
長春
長春是聞名中外的國際汽車城、電影城、光學城、科教文化城和森林城,也是新興的綠色食品城和國際知名的雕塑城,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第五,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排名榜首。
長春是一座美麗、繁榮、開放的國際化大都會,市區內居住著約3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長春,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中國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國特大城市之一。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長春電影制片廠坐落于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制作基地。長春同時也是吉林省省會,北方的窗口城市。
長春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綠化、環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2012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CCLQI)全國第一。2012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長春位列第五。
2012年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長春素有“汽車城”、“電影城”、“森林城”、“雕塑城”“文化城”、“科技文教城”、“國際軌道交通之都”等諸多美譽。是中國汽車、電影、光學、生物制藥、軌道客車等行業的發源地。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汽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現已形成了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型國有鐵路客車制造企業,是鐵道部工業總公司所屬從事機車車輛制造的大型骨干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及地鐵電動客車的生產基地,也是本世紀初世界上年生產客車數量最大的制造工廠。長春現已形成了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長春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產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帶動長春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07年長春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清真產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贊譽。長春大成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賴氨酸生產企業。
長春科技教育基礎雄厚,擁有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二所,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一百多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十五位,在光學電子、激光技術、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座落在長春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為弘揚電影文化,長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長春國際電影節(C.I.F.F)。邀請國內外電影界知名人士和電影廠商匯聚長春,共創電影輝煌;長春的綠化在國內知名度較高,市區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三十八,夏季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著名的凈月潭森林旅游區總面積近二百平方公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市內旅游景點星羅棋布,開辟有十多條旅游熱線。長春是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 長春有森林城的美譽,城市綠化覆蓋率近40%。列全國大城市前列,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長春到處是遼金時代的古跡。偽滿時蓋的一些建筑,完好地佇立在市中心,打眼一看,這兒很像日本的東京或奈良。長春的“市花”是君子蘭。幾乎家家戶戶都栽培著這種來自宮廷的名花。這種花古樸莊重,花十分端莊艷麗,有一種古雅的美,是中國花卉中少見的一族。著名的人民大街兩側,高大的樹林整齊地排列著,街口的石階上,種植著一畦一畦的鮮花,滿街筒子飄香。 長春地處東北腹地核心,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之一。總面積2060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906平方公里。
改革開放以來,長春市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遞增,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在全國城市社會經濟綜合實力五十強中排名第十六位,列入中國投資環境四十優,是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行政副省級城市。長春還是東北亞的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千年古都的豐韻,面向新世紀,長春將以千年古都更加開放的形象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國際大都市。[6]中國大陸旅游業最發達城市。
2007年1月28日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長春開幕。共有45個國家和地區(參賽的有25個)奧委會的796名運動員參賽。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是2008北京奧運會前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綜合性體育盛會,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前奏和序曲,是世界各國展示成就和融入中國經濟的良好契機。
長春歷史沿革
遠古
長春這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繁衍。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
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著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古代
長春來自距今約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是古代肅慎祭天時候的祈福之語。因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漸用“茶啊沖”取代喜都(漢譯轉音為“長春”),成為地名。然茶啊沖歷史早于喜都數千載,實則后人混為一談。茶啊沖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稱謂。
長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肅慎王國之第二個王都。時為肅慎南支(滿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字讀音Xi,為紀念肅慎擊敗外族報喜之義而得名),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墻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這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喜”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
公元前約1800年,肅慎南支的惠(穢)、漠(貊)兩族逐漸遷徙在喜都融合成為惠漠(穢貊)部族(滿族前身一支),為了紀念兩大部族融入肅慎王國,肅慎王遂改國號為德惠(得穢),改“喜都”為“合龍(合隆)城”。西漢時期建立扶余國,漸與中原東漢文化交流。道教傳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滿語“關口二郎”當為灌口二郎轉音,實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內有許多二郎神廟。改國都合龍城為“天罡城”。此時人口已經過萬,城墻和宮殿也改為石質建筑。在此后漫長歲月里,這座古都雖改過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東北古代王國的王都。
唐朝開元時期,長春地區成為唐‘安北都護府’的一部分,時被中原人士稱為“書山府”,是唐朝發配文字獄犯人的地方,當時書山城被冤枉發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為文化之城,是許多中原學子向往的學習之地,所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廣為流傳至今。此時長春已人口近十萬的大城市,城墻面積擴大了數十倍。也因為這一時期中原文化廣泛傳入東北亞地區,此后千年一直影響東北民族文化發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領袖大祚榮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國,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定為國都。后遷都“敖東城”,但隆州府仍為渤海國文化經濟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萬。
公元916年,契丹建國,逐漸強大。長春地區成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個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將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稱隆州“寬城府”(寬城子),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大金國,國富民強,從西方傳來的景教(基督教)成為大金三大國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寬城子成為東北亞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眾有數十萬,此時的寬城人口近百萬,城市已具備規模,城墻高大分為內外兩城,宮殿隨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華,百姓安居樂業,有專門傳道的牧師在教堂講道,大多數信徒為富有的地主階級,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辦的最大的教堂聽道。
此后蒙古日益強大,攻占寬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攻下來,蒙元由于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認為這里是景教的不詳之地,才會久攻不下,遂下令將寬城子城墻拆毀,百姓遷移到遼陽和中原等地,這座千年古都變為一片廢墟,又將廢墟挖地三尺,夷為平地,所以今天幾乎上找不到這座古城的任何痕跡,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點留下一點殘存的遺跡。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興,建立大清帝國,長白山成為滿洲族(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祭祖的圣地,在原來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驛站成為去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乾隆幾次在夏季到長白山祭祖路過這里時都發現這里的氣候比盛京涼爽很多,而且風景宜人,便順口說出“長白千載古喜州,春光無限在寬城”的詩句,后來嘉慶登基后去長白山祭祖,來到這個驛站時也發現這里氣候很涼爽,又聽說先帝說過的話,便在嘉慶五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取其中第一句的兩字設“長春廳”。
清政府嘉慶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設“長春廳”。設理事通判、巡檢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務,隸屬于吉林將軍;從此使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長春廳治所由新生城遷至北面的寬城子(原寬城遺址南),仍名長春廳;
近代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達9萬余人。這是新長春的開始,也是現代長春的起源。
光緒七年(1881年)政長春廳理事通判為長春廳撫民通判,并增設農安分防經歷;
光緒十五年(1889年)撫民通判升為知府,長春廳升為長春府,仍隸屬吉林將軍;
1896年沙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筑路權,在長春城建起俄國人居住區。
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沙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將軍為行省,長春府隸屬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后又開辟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民國元年(1912年)三月廢府,改為長春縣;
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東北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長春縣劃屬吉林省吉長道所轄;
民國十四年(1925年)分設長春市政公所;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稱長春市政籌備處;同年廢道制,此時仍保留長春縣制,隸屬吉林省,為一等縣。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121.7萬人,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當時城內的滿、漢、蒙古、回和朝鮮等民族分別居住在長春不同的城區,今天的寬城區-鐵北一帶主要是朝鮮族的聚居區、今天的南關區一帶主要是滿族的聚居區、今天的綠園區一帶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區、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區、漢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關區、朝陽區。由于長春獨特的多民族聚居,當時被稱為“東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戰爭勝利后,解放軍曾一度解放長春。
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的魔爪又伸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
1947年6月5日(民國三十六年)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廢除新京特別市,正式批準析長春縣置長春市,為吉林省省轄市,同長春縣均隸屬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軍圍困長春,使得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1948年圍困長春使得市區人口最后減至17萬人。
1948年5月23日,長春圍城,死難同胞數約65萬。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
現代
1949年長春市為吉林省轄市。
1952年原由省直轄的長春縣撤銷,并入長春市。
1953年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
1954年長春市劃歸吉林省,為吉林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長春市設10個區,即長春、頭道溝、南關、朝陽、二道河子、寬城子、興隆山、大屯、范家店、凈月,其中后4個區是農村區,市內6個區有52條街,農村區有1個鎮、43個鄉、164個村。
1957年6月,調整城內為5個區,即朝陽、寬城、南關、二道河子、郊區,全市改劃為19個街、6個鎮人民公社、97個農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將雙陽、九臺、德惠、農安、榆樹等5縣,劃歸長春市管轄;是年,長春市面積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長春市4個區面積146.76平方千米,郊區和5個縣面積20222.24平方千米。長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嶺專區所屬農安、九臺、德惠、雙陽、榆樹等5縣交由長春市領導。
1966年1月,雙陽、九臺、德惠、農安、榆樹等5縣,劃歸新成立的德惠專區領轄。
1969年德惠專區所屬農安、德惠、九臺、雙陽、榆樹5縣劃歸長春市。
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國家批準長春市為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長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計劃單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
1994年被國家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4]97號)撤銷德惠縣,設立德惠市。
1994年長春市行政區域內,設59個街道、73個鎮、73個鄉、4個民族鄉。面積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長春市區積544平方千米,郊區和五市縣面積19825平方千米。長春市人口有1700389戶、6574999人,其中市區內有630679戶、2237074人。各市縣人口有1069713戶、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銷雙陽縣建制,設立雙陽區,屬于長春市。撤銷長春市郊區建制,重組綠園區。長春二道河子區改名二道區。長春市5個區的各行政區域做了相應的調整。市區面積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將九臺市的卡倫湖鎮、龍嘉鎮(原龍家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將德惠市米沙子鎮、萬寶鎮、農安縣合隆鎮3個鎮劃歸寬城區管轄。經過此次調整,長春市城區面積由3616平方千米擴大到4756平方千米,擴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決定將公主嶺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個村(范家屯經濟開發區)整建制劃歸長春市管轄,建立長春(一汽)汽車工業開發區。長春市區面積490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68平方千米(6鎮入長1140平方公里,長春汽車開發區規劃100平方公里,長春玉米開發區新增50平方公里),城區總面積居東北第一位。
長春地理區位
長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2’。幅員20604平方公里。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
長春地形特征
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區,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于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征。 長春地區地貌由山地、臺地和平原組成,形成了“一山四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長春山地面積不大,約占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長春臺地面只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臺地占35.23%,高臺地占5.77%。主要有榆樹臺地、長春臺地、雙陽臺地和優龍泉臺地。長春平原面積最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階地占7.5%,湖積平原占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
長春城區位于東部山地向西部平原過渡的臺地上。地勢東高西低,地貌由臺地和平原組成。其中,臺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類型對城市建設起著不同的制約作用。
長春氣候特征
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開闊。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干濕氣候分區中,地處濕潤區向亞干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濕適中的氣候特征,為人類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結構與大氣環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較短,干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炎熱天氣不多;秋季氣爽,日夜溫差大;冬季漫長較寒冷。 季風顯著,雨熱同季。冬季在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下,氣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常與東南移動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交匯于此,降水豐沛而集中。
氣候的大陸性強,氣溫的年差較大。冬季的氣溫低于同緯度地區,夏季則高于同緯度地區。氣候東西過渡,熱量水分適中。由于長春市處于吉林省東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所以具有東部山區濕潤氣候向西部半干旱氣候過渡的特征。過渡性氣候使長春市的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優于東部,而雨水條件又好于西部,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
長春市年平均氣溫4.8°C,最高溫度39.5°C,最低溫度-39.8°C,日照時間2,688小時。夏季,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濕氣過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秋季,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
長春旅游
長春汽車城——東方底特律,中國四大園林城市[13]長春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擁有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長春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城市。作為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開發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長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綠化率已經達到78%,居于亞洲大城市之冠。不僅市區綠樹成蔭,就連城市周邊也是綠色的海洋,環城高速公路兩側90公里長、550米寬的綠化帶,是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距市區9 公里、面積478.7平方公里的凈月新區和“凈月潭森林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長春一片巨大的“肺葉”,使長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樣,這里有最好的陽光、空氣和水。長春還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觀,農安遼代古塔,許多日偽時期的遺跡,有中國現存三大帝王宮殿之一的偽滿皇宮和八大部。冬季冰雪旅游更是長春的熱點,在這里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參加雪地汽車拉力賽,還可以欣賞冰雕、雪雕等各類冰雪藝術品。
長春市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長春市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長春市東南12公里處,是一處群山環抱,森林茂密的水庫游覽區,因其與臺灣日月潭相對應而得其名。八十年代末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A級旅游區。
長春動植物園
長春動植物公園位于長春市東南部,人民大街東側500米,距市中心人民廣場3公里遠,占地面積74公頃。 公園始建于1938年的日偽時期,1940年第一期工程結束,當時以其面積之大,展出的動植物品種之多,號稱“亞洲第一”,興盛一時。長春解放前夕遭到嚴重破壞,解放時已成為一片廢墟。解放后,政府多次拔專款修建基礎設施,1984年開始全面恢復建設,1987年9月15日正式開園。 公園內地型復雜,人工湖將公園分成三個自然部份。園的西部以高30米的人工山為主體,山上栽植了產于長白山的樹木;東部以動物展區為主;北部以大型游樂園和花卉溫室生產區為主。
長春世界風景園——東北最大的微縮景觀公園;
長春世界風景園位于長春市二道區勸農山鎮,占地138公頃。園內匯集了世界上近四十個國家、近百個著名人文、自然景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微縮景觀公園。 “游一園之景、觀世界風光”,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古代與現代、蠻荒與文明、東方與西方風格各異的景觀與建筑,感受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領略到世界各地的秀美風光。在這里四季都有美景可賞,春踏芳草地,夏游碧波池,秋賞長娥月,冬登風雪樓。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占地92公頃,位于市區主干道人民大街南端,園內地形起伏,11公頃湖水更添靈氣,西方造園學說與現代規劃理念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使公園別具神韻與風采,雕塑公園作為一個獨立項目獲得了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特別獎。由葉毓山、潘鶴、程允賢、王克慶、曹春生共同創作完成的大型組雕《友誼·和平·春天》,主雕高29.5米,造型精美,氣勢壯觀。榮獲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優秀作品獎。七屆雕塑展的全部作品,永遠在園內展出。這些作品有反映愛斯基摩文化、瑪雅文化、毛利文化、印度文化、東方文化的,也有寫實的、抽象的、現代的以及后現代主義的,整個雕塑公園以其作品涵蓋面之廣、風格之多樣、材質之豐富,充分展現其獨有的個性——世界性,并在國內外產生著廣泛的影響。
長春電影城始建于一九九一年,九二年七月初步建成開放,九四年七月形成規模。規劃面積三十六公頃,它是以電影文化藝術為主要特色的旅游場所和影視拍攝基地,為長春市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國際性城市服務。長春電影城隸屬于長春凈月潭旅游發展集團。
長影世紀城——東方好萊塢
借鑒美國好萊塢環球影城和迪斯尼游樂園的精華,長春電影制片廠在位于長春市凈月潭風景區西側,毗鄰國家森林公園的地方,建造一個集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特效電影于一園,為世界獨有、令人稱奇的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世紀城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4月23日開工,占地30公頃。 長影世紀城是我國首家電影制片工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電影主題公園,堪稱東方好萊塢。
偽滿皇宮博物院——最后的皇宮
偽滿皇宮博物院是在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州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上建立起來的一座宮廷遺址型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
凈月潭
亞洲最的人工森林公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南湖公園;般若寺;吊水壺風景旅游區;長春電影宮;農安古塔;蓮花山滑雪場;卡倫湖;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凈月潭滑雪場;德惠觀光;舊八大部; 雙陽湖;九臺冰燈大觀園;寬城蘭家度假村;世紀城娛樂園;勝利公園;新立城水庫;百國興隆寺;遼黃龍府遺址;長春以馬內利大教堂;長春書山廣場。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088.html
長春在哪里?長春屬于哪個省?長春在哪個省?
相關長春,長春在哪里,長春屬于哪個省?長春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