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嘉興在哪里,嘉興在哪個省
嘉興在哪里?嘉興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嘉興在哪個省?
嘉興旅游,嘉興在哪里,怎么走?
嘉興市,浙江省轄地級市,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城市,國務院批復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旅游城市。截至2022年,全市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嘉興簡介
嘉興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是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城處于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2011年1月24日,國務院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浙江省和長三角十五個城市中名列前茅。
嘉興
嘉興地處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平原,當錢塘江與東海之會,攬江、海、湖之形勝,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其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50.17萬。下轄南湖、秀洲兩個區,平湖、海寧、桐鄉三個市和嘉善、海鹽兩個縣。經濟重鎮。據嘉興市志記載:東周紛爭,吳越爭雄,隨之載入史冊。自此一千余年來,嘉興既有“魚米之鄉”、“衣被天下”的富足,又有“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的繁華,經濟發展始終處在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嘉興又是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十五個城市之一。
嘉興
2000年以來,嘉興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浙江省和長三角十五個城市中名列前茅。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2885億元,2012年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所轄五縣(市)均列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前50強,所有縣(市、區)均被命名為“浙江省小康縣”。市和所有縣(市)均被國家科技部評為科技進步先進市、縣。
嘉興
嘉興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是吳越爭戰之地, 有吳根越角之稱。秦時置縣,稱由拳。三國吳時,喜見“野稻自生”,更名為禾興,后改稱嘉興。至明代,嘉興已有“江東一大都會”’之美譽。嘉興文化深厚,名人輩出。《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的全國名人有1800人,其中嘉興就占了80余人;明清兩代江浙共出進士2000多人,其中嘉興就有600多人;現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當中,嘉興籍的有39位。
古今名人中,有唐代著名詩人顧況、劉禹錫,中國十大名相之一陸贄,晚清大儒沈曾植,國學大師王國維,被周恩來總理贊譽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的沈鈞儒,文壇巨匠茅盾,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皚和張樂平,著名物理學家黃昆,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等。嘉興水鄉澤國,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寧錢江潮、“一片真山水”海鹽南北湖、東南沿海“北戴河”平湖九龍山海濱浴場、江南水鄉古鎮嘉善西塘和桐鄉烏鎮等。全市已擁有國家AAAAA級景區2個,AAAA、AAA級景區各1個,AA級景區9個。
上世紀初,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曾到嘉興平湖乍浦一帶勘察,并在《建國方略》中計劃在此建設“東方大港”。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位于乍浦的嘉興港已建成全國唯一的海河聯運港,2001年4月嘉興港正式作為一類口岸對外開放。嘉興港已擁有外海泊位1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千噸級泊位4個,年吞吐能力1500萬噸。2011年,嘉興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5258萬噸,同比增長18.6%,首次突破50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正在進行“沿海”生產力布局,高起點規劃對外開放新平臺。即依托位于乍浦的國家級嘉興出口加工區和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一一嘉興港,整合嘉興港區、海鹽經濟開發區和杭州灣大橋新區、平湖經濟開發區和濱海工業區,形成浙北沿海產業帶,重點發展石化、鋼鐵、機械設備、造紙、新型建材、電子信息等臨港工業。嘉興市光伏行業協會成立嘉興市首個產業援疆項目開工建設,初定投資規模4億元。
嘉興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嘉興承載著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輻射、蘇南開放型經濟和浙南民營經濟的交匯影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所轄縣(市)均進入中國百強縣前30強和“浙江省小康縣”行列。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85億元,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
嘉興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云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 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
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昆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嘉興從此自蘇州分離出去,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
后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后改嘉興軍。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后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
明末清初,清軍攻破此處進行后進行了屠殺,使嘉興損失慘重,中共“一大”正是在嘉興的游船上召開的不復當年繁華。清朝中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并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筑,嘉興社會經濟才逐漸好轉,市鎮恢復繁榮。
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后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后撤并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
嘉興自然地理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 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緯30度21分至31度2分與東經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間,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市城處于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
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76公里,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個,零散分布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一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于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洼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于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蕩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嘉興市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因地處中緯度,夏令濕熱多雨的天氣比冬季干冷的天氣短得多。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時。[6]編輯本
嘉興行政區劃
嘉興市為浙江省省轄市,下設南湖區、秀洲區,轄嘉善、海鹽2個縣以及平湖、海寧、桐鄉3個市(縣級市)。截止2011年12月30日嘉興市共有44個鎮,29個街道(涉農街道22個), 246個城市社區,115個城鎮社區, 809個行政村。
嘉興旅游資源
嘉興因南湖而出名,這里風景旖旎、民風淳厚、物產豐富、名人薈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風情的歷史文化名城。衍延2600多年的古樸與舒緩成為歷史賦予嘉興的獨特個性。
嘉興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環境優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嘉興的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馳譽江南,境內有革命圣地南湖、“江南水鄉古鎮”嘉善西塘和桐鄉烏鎮,以及海鹽南北湖、平湖九龍山等一批著名景點,構成了獨有的江南水鄉特色。全市擁有國家AAAAA級景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3個,AAA級景區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嘉興自古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沈鈞儒、王國維、茅盾、徐志摩、豐子愷、金庸等都享有崇高的聲望。舉世聞名的海寧錢江潮,尤以農歷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南北湖是我國唯一集山、海、湖為一體的風景區;嘉興還有很多絲綢古鎮,如:嘉善的西塘、桐鄉的烏鎮等,置身這些古鎮老街,你能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
嘉興的自然風光,以水鄉古鎮名,以山海涌潮勝。嘉興市境內大部分地區河湖交錯,密如蛛網。埠頭系舟,石橋跨渡,人家盡枕河。凡是與水有關的字如匯、埭、圩、浜、港、溪等,城鄉用作地名的隨處可見。據統計,2005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106.7億元,增長24.1%。南湖景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桐鄉烏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海鹽百步被評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秀洲區和嘉善縣的北部多湖泊,梅家蕩、蓮泗蕩、南雁蕩、麟瑞湖、相湖、夏墓蕩、祥符蕩,都是歷史上的名湖。雅人高士,結廬湖畔,歷久而成名勝的如聞川的稅暑亭,相湖的綠蘿莊,在今天仍可以使人產生詩意的聯想。
南湖、南北湖、汾湖為三大名湖。南湖的煙雨,南北湖的集山、湖、海于一體的淡妝之美,汾湖的水云彌漫,都透著一個“秀”字,且無一處不是自然造化所給予的。 嘉興一地的山雖不甚多,也不甚高, 但卻亦可稱佳秀。海寧、海鹽、平湖諸山,大小二百余座,多為百米來高,海寧與海鹽接壤處的高陽山,主峰二百余米,為群山之冠。海寧紫微山,海鹽秦望山、鷹窠頂、譚仙嶺,平湖九龍山,或一山獨秀,或層巒疊嶂,雖不足稱雄峻,但均翠碧靈秀,登眺之余,胸襟為之一暢。山之外是海。自平湖金絲娘橋起至海鹽高陽山,海岸凡80余公里,海面闊大無際,水天一色,而其間多有山丘高崖為屏障,使山川于秀色之外平添了壯美。鹽官的海寧潮更稱天下獨絕。海寧觀潮之風,因乾隆中期后江道穩定在北大門,觀潮地由杭州移至鹽官而大盛,歷二百余年至今不衰。農歷每月朔望為大潮日。農歷的八月十五至二十日則為“觀潮節”。潮來,澎湃訇然,如千仞壁立,如萬馬奔騰,景象壯觀,撼人心魄。
江南的景觀,如太湖的浩渺,西湖的秀逸,虎丘的玲瓏,雁蕩的奇兀,都是聞名天下的,而嘉興獨以潮、湖、河、海并存馳譽江南。只要從平原水鄉拈得一“秀”字,從濱海潮涌拈得一“奇”字,看她便無一處不是好景色。
1990年新建巍峨的后,更增添了肅穆雄壯的氛圍,前來瞻仰者絡繹不絕;市區范蠡湖、落帆亭、子城、瓶山、清真寺、小蓬萊等都是有名的景區,知名遠近。海寧鹽官的錢江潮,素稱天下奇觀,每年農歷八月十八觀潮節高潮洶涌時,各地前來的觀眾常以十萬計;鹽官附近的海塘,工程宏大,堪稱海上鋼鐵長城;鹽官海神廟建筑峻偉,占鰲塔聳立海塘,均為游覽壯觀;鹽官陳閣老宅尚存部分明清古跡。海鹽的南北湖人稱小西湖,兼有山海湖之勝,是浙江省級游覽區,區內景點眾多,交通便利:火車站:嘉興站、嘉興南站、海寧站、嘉善站、嘉興東站(貨運);滬杭客運專線:嘉興南站、嘉善南站、海寧西站、桐鄉站;機場:嘉興民用機場(建設中);桐鄉通用機場(待建);杭州灣跨海大橋(海鹽)。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228.html
嘉興在哪里?嘉興屬于哪個省?嘉興在哪個省?
相關嘉興,嘉興在哪里,嘉興屬于哪個省?嘉興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