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西塘古鎮在哪里,西塘古鎮在哪個省
西塘古鎮在哪里?西塘古鎮屬于哪個省哪個市?西塘古鎮在哪個省?
西塘古鎮旅游,西塘古鎮在哪里,怎么走?
西塘古鎮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東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蘇州85公里。西塘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亦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獲世界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新晉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西塘古鎮簡介
西塘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西塘古鎮位于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西塘古鎮
西塘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 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西塘古鎮
西塘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后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北京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西塘古鎮
2001年西塘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2003年10月8日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億元,同比增長13%,完成財政總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22.2%。完成合同利用外資7022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3403萬美元,實到縣外內資2億元,新增注冊資本金1.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其中,工業生產性投入10億元,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1.1億元,同比增長98.6%,實現利稅3.5億元,同比增長245.3%,其中實現利潤2.8億元,同比增長456%。實現旅游票房收入5100萬元,同比增長26.3%。
西塘古鎮
西塘古鎮歷史文化
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西塘古鎮
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西塘古鎮
西塘古鎮歷史沿革
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 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設縣函署,民國24年(1935)為鎮。
1981年3月,撤銷社、鎮革命委員會,恢復西塘公社管理委員會、西塘鎮人民政府。
1984年1月,政社分設,西塘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西塘鄉人民政府。
1985年6月,撤銷西塘鄉,并入西塘鎮。
1982年3月,采取民辦公助辦法,重修祥符蕩壩,以水泥漿砌石塊,混凝土鋪面。
1983年,建成具有水鄉庭院風格的西塘電影院,文化部原副部長司徒慧敏題寫院名匾額。
1984年7月,杭州大學鄉鎮建設專修科18名師生來鎮考察,次年7月編寫出《西塘鎮1986~2000年總體規劃》,這是西塘鎮第一部城鎮規劃書。
1984年10月,玻璃鋼總廠試制DG200毫米大口徑玻璃鋼球閥成功,并通過部級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
1986年9月,西塘鎮經上級批準為上海經濟開發區對外開放衛星城鎮。
1987年,西汾公路全線竣工,途徑下甸廟、陶莊至汾玉,全長13.1公里。
1991年7月,江澤民總書記和國家防汛總指揮田紀云等中央領導到鎮沈道村視察災情。
1992年,建成鎮東、鎮西、沈道、鎮南四大圩區。
1994年12月,《西塘鎮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鎮水產村村民委員會撤銷行政建制,成立西塘鎮水產養殖場。
1997年,鎮人民政府大樓搬遷,落址南苑路。
西塘古鎮自1997年開發旅游以來,成績斐然,憑借著獨特的人文優勢和豐富的環境資源,深受眾多海內外游客的青睞,接待游客的數量平均每年都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隨著西塘古鎮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的日漸提升。
西塘古鎮地理位置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接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乘坐已于2010年10月26日通車的滬杭高鐵,從嘉善到上海虹橋樞紐站僅需20分鐘左右,從嘉善到嘉興僅需10分鐘,從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鐘左右。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三大機場。西塘在嘉善市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鐘就能到達。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筑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這是一座千年古鎮。[9]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這里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應運而生,并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 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莊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
2011年中國旅游行業第一份“中國旅游百強景區”名單上,西塘景區以年接待269萬人次的成績位列排行榜第38位。
西塘古鎮主要景點
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贏得廣大游人們的青睞,其中西塘旅游公司開發的景點有11個, 從逆時針方向走:由古鎮中部的葉家弄進入,入西街右轉,經“根雕館、瓦當館、薛宅鈕扣館”;---到雙橋處,直走過安境橋右轉,在燒香港,游“倪居、圣廟、木雕館”;---延西塘港東邊古街北上,過獅子橋,可見“黃酒館”;---沿細長的煙雨長廊,經送子來鳳橋,一直往西,來到“醉園、七老爺廟”;---返回環秀橋,右轉進“種福堂”;沿西街往東,最終游覽“西園”。
西園
西塘西園舊址在西街計家弄內,系明代朱氏別業,后出讓給孫氏。園內有樹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風景優美。東側假山上有“聽濤軒”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數丈,風來稷稷有聲,故名。1920年冬天詩人柳亞子來西塘,曾住西園并與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園攝影留念,題名為“西園雅集第二圖”。1990年3月,在鎮西善興建了總面積16.6畝的公園,為紀念柳亞子來西園,名為“西園”。入園處小橋流水,石獅門廳,園內環繞磚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橋、假山、涼亭、人工瀑布。有好幾家建在該景點旁邊的客棧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園雅居、西園客棧、西園驛站等等。
醉園
初建于明,庭院房屋保存完好。園設三進,廳堂回廊,碧池青石,回廊翠竹,秀色醉人。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那座僅容一身過的磚制袖珍小橋,玲瓏剔透,具觀賞性又有實用性。王氏世代詩書傳家,祖父精于書法,父子癡迷版畫藝術創作。園內書廳“藝香齋” 設有王氏“水鄉風韻”版畫系列陳列。
廊棚
西塘古鎮中最著名的風景線是一道長達近千米、造型古樸的廊棚,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瀕河,有的居中,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磚木結構為主,一色的墨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俗稱“一落水”。既可遮陽避雨,又可駐足觀景,沿途還有別致的小販賣各種物品,漫步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陸墳銀杏
陸墳銀杏在西塘鎮郵電路墳浜弄口,共兩棵,雌雄一對。種植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銀杏老干婆娑,枝葉茂盛。雄銀杏高13.5米,圍抱3.92米;雌銀杏高9.35米,圍繞3.08米。墓主人陸邦出身西塘,做過都堂,為官清正,知識淵博,曾做過明朝通政御使趙文華的老師。傳說陸邦的住宅是趙文華用監造嘉善城墻時所多余的城磚建造的,遺址即是西塘南棚下的俞家弄。墓現已無跡可尋,只留下了墓周圍的石人石馬與這兩棵老銀杏樹,依舊屹立于此印證著這段歷史。
石皮弄
古鎮在明代以前大戶人家有唐、王、趙、陸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蔣、朱、卜、陸等大戶, 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長長的弄,鎮上現仍長短不一的弄122條,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最有特色的一條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鎮下西街,種福堂西首,是夾在兩幢住宅之間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處。在西塘鎮122條長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寬僅1米,弄口最窄處僅0.8米,全長68米,由166塊石鋪成,弄面平整,下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兩壁梯級狀山墻有6-10米高,至今完整地保留著古老而又獨特的風姿。
種福堂
種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營司都統制王淵,王淵護駕宋高宗趙構南渡后遭明受之變,其子孫隱沒于杭嘉湖一帶。清順康年間,其中一脈子孫移居西塘,興此宅第,前后七進加一后花園,為典型的明清民居風格。其第三進為正廳,廳堂正中央懸掛有康熙年間翰林侍讀學士海寧陳邦彥題名為“種福堂”的匾額,以告誡后人“平日多行善積德,日后定能使子孫得福”。
民間瓦當陳列館
瓦當是一種材質簡陋的建筑裝飾配件,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遠,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該館內有花邊滴水、筷籠、步雞、磚雕、古磚、陶俑六大類300多個品種,其中有及富美好愿望的傳統瓦當;有帶宗教色彩的寺廟瓦當,有表明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圖案瓦當。 酒文化博物館
中國酒文化博物館
古鎮西塘在歷史上就是個酒鎮,“酌好酒,吟好詩”,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學士的兩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詩人高啟乘舟過西塘,特地停下來尋問酒家。在清代,鎮上名酒“梅花三白”聞香百里,民國初年的柳亞子多次醉飲鎮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說與古鎮同步,與古鎮齊名。西部的釀酒世家劉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鎮西塘,將他幾輩人收藏的酒文化實物在這里陳列展示,在原有黃酒陳列館的基礎上新開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從一個酒文化的側面,用數百件實物對中國酒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融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于一體,在追本溯源中,提示了中國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及其深刻內涵,涉及到民俗學、史學、經濟學、文學、藝術、醫學等多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倪天增陳列館
倪天增祖居陳列館
倪天增祖居坐落在西塘鎮燒香港南33-35號。清末民初建筑。 倪天增(1937-1992),原上海市副市長,出生于寧波,祖籍浙江嘉善,祖父倪祖今為清末秀才,父親倪維熊自幼接受新學,1929年赴鄞縣縣政府任建設科科長、局長,自此定居寧波。他為人和人民赤膽忠心,嘔心瀝血,是備受尊敬的人民公仆。 為緬懷倪天增同志,展示他勤廉兼優的時代風范,1999年4月,西塘鎮人民政府籌款修建倪天增祖居陳列館,2006年6月進行了改擴建。祖居面闊五間,坐南朝北,占地面積627.1平方米。現存三進,硬山頂。第一進為平房,通面寬16.3米,進深8米;第二進為二層樓房,通面寬13米,進深10.7米;第三進為二層樓房,通面寬9米,進深8.3米(現作為旅游景點及廉政教育基地只開放前二進)。修復建筑面積共428平方米。展館用較豐富的實物、史料、照片,再現了倪天增同志的卓著功績和公仆形象。
尊聞堂
尊聞堂建于元末明初,其中堂內的百壽廳堪稱一絕。廳內的梁柱、廊窗都有圖案,形態逼真,刀法細膩,雕刻精湛。
鈕扣博物館
西塘是中國紐扣之鄉,紐扣博物館館位于西街上,共有六個展廳:古代紐扣展示區、近代紐扣展示區、現代紐扣展示區、貝殼紐扣生產工藝流程展示區、紐扣應用區、中國結展示區。
根雕館
西塘是塊風水寶地,適合休養生息,還能激發藝術家的靈感。根藝雕刻家張正先生,他祖籍安徽舒城,杭州人,出生于1958年,1999年經人才引進,入住西塘。張正大師的作品立足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五百件多件大型作品被載入“吉尼斯之最”。張正大師以他出色的手藝與不怕困難的精神被列入世界名人錄,譽為“東方之子”。
獅子橋
又名里仁橋,因橋欄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小石獅八尊,民間又稱此橋為獅子橋。 環秀橋
建于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它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相傳昔日晴天時站在橋頂可以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級拱橋。這里有幅對聯:船從碧玉環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描寫了過橋的兩種方式。乘船是從碧玉環中過,步行則是人步彩虹帶上行了。這副對聯是脫胎于河北趙州橋上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
五福橋
建于明正德年間,修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據西塘的老人說,從這橋上走過的人會帶上五種福氣,分別是:長壽、富貴、康寧、德行和善終。五福橋位于燒香港,倪天增祖居陳列館以東。
臥龍橋
臥龍橋建成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位于北柵市河口,系單孔石拱橋,橋身長31.46米,寬4.95米,橋東坡32級,西坡30級,西堍朝南轉角處還有9級。巡杖呈長方形,高44厘米,望柱高71厘米,柱頭呈方形。拱圈為縱聯并列砌置,工藝精湛,為鎮上最高之橋梁。
送子來鳳橋
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來鳳橋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結構別致,適于旅游觀賞,為新景點之一。老百姓俗稱“晴雨橋”。橋頂的棚,和方磚鋪就的長條凳,為游人提供了休息和觀賞美景的好去處。而“送子來鳳橋”最通體現西塘人細致周到的本性之處,在于橋體上的石階被一分為二,左側的石階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側被設計成小小的斜坡;原因是,古人考慮到當時女子有纏小腳的陋習,邁步子小,臺階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專用 環秀橋建于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它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國際影星《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梅利爾來到西塘,也走了這座廊橋。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有當地戲迷在橋上自娛自樂吹拉彈唱,將江南水鄉的休閑暇意體現得淋漓盡致。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229.html
西塘古鎮在哪里?西塘古鎮屬于哪個省?西塘古鎮在哪個省?
相關西塘古鎮,西塘古鎮在哪里,西塘古鎮屬于哪個省?西塘古鎮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