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湖南旅游景點 >> 平江縣

平江縣,平江縣在哪里,平江縣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18 12:55  瀏覽次數:

平江縣在哪里?平江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平江縣在哪個省?

平江縣旅游,平江縣在哪里,怎么走?

平江縣,隸屬湖南岳陽市。位于湖南省東北部,汨羅江上游, 東界修水縣、銅鼓縣,西鄰汨羅市,南接瀏陽市、長沙縣,北連通城縣、岳陽縣,總面積4125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平江縣下轄2個街道、18個鎮、5個鄉。

平江縣簡介

平江縣屬于湖南省岳陽市轄縣,著名桂花蜜源之鄉、黃金產地及林業重點縣之一。位于湖南省東北部,處汨水、羅水上游。東與江西省修水、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本省岳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

平江縣
平江縣

平江縣位于湖南省東北部,與湘、鄂、贑三省交界,毗鄰長沙市。轄27個鄉鎮、一個省級工業園和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125平方公里,總人口106萬。   

平江歷史悠久,文蘊深厚。

古屬三苗國,秦屬羅縣,東漢末年設縣,后唐定名平江相延至今,建縣歷史1800多年。汨羅江自東向西貫穿全境,承載著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忠魂皈依,是湘楚文化源頭之一,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 。歷代平江人秉承屈、杜騷風,文人蔚起,才士篤生,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

平江縣
平江縣

平江英才輩出,將星璀璨。

自古崇文尚武,風流人物燦若星辰,尤其是近代孕育了60多位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和92位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這里更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曾發生過“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事件。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平江20多萬兒女壯烈犧牲,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多人,占湖南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先后走出了64位共和國將軍和100多位省、部級干部,是全國三大將軍縣之一;平江起義舊址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韶山——平江被列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的首號線路。

江山清水秀,風光旖旎

舊有“幕阜丹崖”、“連云翠壁”、“碧潭秋月”等八景,今有“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和“全國綠色產業示范區”兩塊金子招牌。置身平江,連云山之秀、盤石洲之美、國家森林公園幕阜山之險、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福壽山之幽、地質公園石牛寨之奇讓人賞心悅目;汨江泛舟、峽谷漂流、純溪溯溪,大自然地野趣和與激情令人回味無窮;天岳書院、東山古寺、杜甫墓祠、張岳齡故居,千古名勝叫人流連忘返。

平江區位獨特,交通便捷。

京珠高速、平伍公路、G106、S308、S207、S306等國、省道穿鏡而過,京廣鐵路、武廣高鐵緊鄰縣西;縣城到黃花國際機場半個小時車程,到長沙、岳陽車程不到一個小時,已進入長沙“一小時經濟圈”,是一片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沃土。 平江資源豐富,物華天寶。

有林地面積28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400余萬方,水力資源蘊藏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發現的有50多種,其中黃金產量居全省第二。平江是全國糧食、牲豬、木材、楠竹、黑山羊、水果等農產品生產大縣,茶葉、茶油、五香醬干、山桂花蜜、火焙魚、金桔、礦泉水、紙扇等特色農產品深受歡迎。食品加工廠、機電輕工、礦產建材、生態旅游四大產業走勢強勁。   如今,平江人民按照縣委、政府確定的“基礎先行,工業主導”,旅游活縣,產業富民,打造實力平江,建設魅力家園的發展思想和“點聚集、線延伸、面拓展、體推進”的工作戰略,正在開啟全面唱響“中國有個平江縣”的偉大征程。

平江縣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楚附庸羅子國。秦置羅縣。漢末將羅縣東部劃為漢昌縣,三國時改名吳昌縣。唐神龍二年(706)析湘陰東境置昌江縣;后唐同光元年(923)為避莊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改稱平江縣。

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6]18號):撤銷岳陽地區,將臨湘、華容、汨羅、平江4縣劃歸岳陽市管轄。

1995年,平江縣撤區并鄉建鎮: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并為安定鎮;爽口鄉、三市鄉合并為三市鎮;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并為南江鎮;栗山鄉、三和鄉、時豐鄉合并建伍市鎮;談岑區的西江鄉、甕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合并為浯口鎮;甕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并建甕江鎮;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并為梅仙鎮;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并為龍門鎮;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并為長壽鎮;談胥鄉、張市鄉合并為余坪鄉;鐘洞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并為鐘洞鄉;思村鄉、蘆洞鄉合并為思村鄉;大坪鄉、漿市鄉合并為大坪鄉;木瓜鄉、金坪鄉合并為木金鄉;(其余待補充)。

1997年,平江縣轄13個鎮、15個鄉:伍市鎮 漢昌鎮三市鎮 長壽鎮 加義鎮 龍門鎮 安定鎮 向家鎮甕江鎮 虹橋鎮 南江鎮 浯口鎮 梅仙鎮 三陽鄉大坪鄉 三墩鄉 大洲鄉木金鄉 冬塔鄉 詠生鄉余坪鄉 板江鄉岑川鄉 思村鄉 南橋鄉東塔鄉 鐘洞鄉 黃金洞鄉。

1999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9個縣屬農林茶場,778個村、26個居委會。面積4125平方千米,總人口98.7萬人。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29個民族分布。

2000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總人口931996人,各鄉鎮人口:漢昌鎮 69137、 安定鎮 63094 、三市鎮 48737 、加義鎮 47705、 長壽鎮 61170 、龍門鎮 35013 、虹橋鎮 33757、 南江鎮 70858 、梅仙鎮 59943、 浯口鎮 36433 、甕江鎮 45340、 伍市鎮 64127、 向家鎮 15038 、三陽鄉 54527、 思村鄉 17917 、詠生鄉 2981 、黃金洞鄉 5533、 南橋鄉 3154 、木金鄉 19599 、大坪鄉 20736 、冬塔鄉 21055、 板江鄉 13129 、大洲鄉 18146 、鐘洞鄉 27270、 三墩鄉 28275 、余坪鄉 33291、 岑川鄉 16031。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29個民族分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加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甕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鐘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2004年,平江縣轄15個鎮、12個鄉。(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2]

平江縣鄉鎮簡介

平江縣城

平江縣城:位于汨水北岸,仙江河、三望沖水于此匯注汨水。舊城中心原名鶴嶺,處縣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原昌江縣治由中縣坪遷此。縣域建制,1935年名漢昌鎮,1950年12月改名城關鎮,后改為漢昌鎮。今縣城范圍東至三陽鄉,西南抵甕江鎮,北連梅仙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5′,北緯28°42′。西南距長沙112千米,西北距岳陽市區140千米。2000年城區規劃面積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萬人。

虹橋鎮

虹橋鎮:虹橋鎮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東鄰江西修水和本縣大坪鄉;南接本縣木金鄉,詠生鄉;西連本縣南江鎮,三墩鄉; 北與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園接址。版圖面積為182.36平方公里。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下轄的一個鎮。轄:虹橋居委會;天岳、柘坪、瑤田、龍黃、九眼、毛沅、白馬、水沅、阜沅、枧黃、東安、向陽、仁義、陡嶺、平安、枧沅、柘屋、張公、京馬、洞口、桃沅、大林、大山、高沅、西橋、民建、鳳六、正東、文昌、水口、大興、青石、桃霞、金雞34個村委會。

安定鎮

安定鎮:位于平江南部,東北接三市鎮,西南近瀏陽市社港鎮,東南鄰思村鄉,西北接三陽鄉。民國時期為5區安定鄉;建國后為思安鄉,隸2區,1956年為安定辦事處所屬之安定鄉、安定鎮,1958年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為安定區安定公社。1984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并為安定鎮。面積16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9萬余人。轄44個村,2個居委會,644個村民小組。鎮區官塘,自1958年以后即為社、區、鄉機關駐地。

三市鎮

三市鎮:位于縣域東南,距縣城20千米。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鐘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并而成三市鎮。面積1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8萬。轄35個村,1個居委會。鎮區三眼橋。原爽口鄉政府駐地牛串坪集鎮。

童市鎮

童市鎮:原名鐘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后演變為“鐘洞”。1995年5月撤區并鄉時原鐘洞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并成鐘洞鄉,民國屬5區三聯鄉。建國后隸鐘洞辦事處、鐘洞區、鐘洞公社(后復為區)。1995年4月由原鐘洞區公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并建為鐘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000人,耕地1.9萬畝;轄28個村、380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童市。原恩溪鄉政府所在地恩溪集鎮。2001年11月撤鄉建鎮時,駐地在童坪,這里成為山區小市所以叫童市鎮。

加義鎮

加義鎮:距縣城42千米。民國時為義口段、加義鄉,轄9保,隸2區;大革命時期設有蘇維埃區級政權。1949年置加獻鄉,1955年改為加義鄉,隸7區;1958年為加義人民公社;1961年獻鐘區更名為加義區,1984年社改鄉,隨后建加義鎮,隸屬加義區。1995年撤區并鄉置加義鎮。面積360平方千米,總人口49958人。轄5個管區、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5個居委會、488個村民小組。除加義鎮區轄區外,還有泗洲、獻鐘、東山、謝江等4個小集鎮。

長壽鎮

長壽鎮:位于縣域東南,北鄰龍門、木金、詠生等鄉鎮,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加義鎮。清代為鳳棲鄉20都,民國為長壽區、長壽鄉。建國初為第3區,后改長壽區。1981年置鄉級建制鎮。1995年4月,由原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并建長壽鎮。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鎮區長壽街。

龍門鎮

龍門鎮:位于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游,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余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咸豐時設有龍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龍門鄉。建國后置龍門鄉。1995年,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并為龍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

梅仙鎮

梅仙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后初隸4區,后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后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莊鄉、梅仙鎮合并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甕江鎮

甕江鎮:位于平江縣境西南。建國前甕江屬西陽鄉,建國后劃歸6區,1958建甕江公社,1961年恢復甕江區,轄浯口、三聯、甕江、雙江、河東5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將原甕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并建甕江鎮。面積248.8平方千米,總人口13846戶、51233人。轄47個村、1個居委會,村民小組555個。鎮人民政府駐水口嘴。

浯口鎮

浯口鎮:位于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甕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后隸4區南陽鄉。建國后,初隸6區,后隸甕江辦事處,1958年隸甕江人民公社,后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甕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伍市鎮

伍市鎮:位于縣境西部,與汨羅市新市鎮接壤。清代為富華鄉16都,民國初隸永綏區,后隸4區綏安鄉。建國初期合并為平綏鄉,隸14區,60年代末改為栗山區,下設栗山、三和、時豐、向家四個鄉鎮,1995年,栗山、三和、時豐3個鄉合并建伍市鎮,因鎮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面積217平方千米,總人口15577戶,65735人。轄4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伍公市(伍市村)。原時豐鄉駐地椽皮嶺。原栗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栗山巷。 伍市鎮交通方便,G4京港澳高速在此設有出口,鄰近武鋼高鐵汨羅東站,鄰近107國道。

向家鎮

向家鎮:建國前屬平江縣第4區平安鄉,轄3個保。建國初屬平綏鄉,1952年建向家鎮,為區屬鎮。1956年設向家辦事處,轄三和、向家、栗山、時豐4鄉、66個農業社。1958年9月屬燈塔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屬栗山公社,1961年4月體制縮小為向家公社,1982年社改鄉,1984年建為建制鎮。面積41.4平方千米,總人口4308戶,15942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

南江鎮

南江鎮:位于平江縣北境,與岳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距縣城43千米,距岳陽市區98千米,距通城縣城37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民國時期建有南江區。建國后為南江辦事處、南江區、南江公社。1982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原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并而成今鎮。面積196平方千米,總人口7.18萬人。轄5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714個村民小組。2000年,鎮區南江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萬人。原石漿鄉政府所在地石漿集鎮。原昌江鄉鎮府所在地昌江集鎮。

三陽鄉

三陽鄉:位于縣境中部,分別與甕江、安定、三市、城關、天岳開發區5個鄉鎮接壤。面積214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42個村、51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三陽街,已經融入平江縣城區。濁水集鎮是原濁水公社、濁水鄉政府所在地。

余坪鄉

余坪鄉:建國前為岑川鄉。建國后為談岑區談胥鄉、張市鄉。1995年,談胥、張市兩鄉合并為余坪鄉。全鄉面積181平方千米,耕地2.4萬畝,總人口37000人。轄28個村。鄉人民政府駐余坪,1995年建余坪鄉后,集鎮改名余坪。原張市鄉政府所在地張市集鎮。

板江鄉

板江鄉:位于縣境北部,南鄰南江鎮,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相連,建國初為全福、南源、小水鄉,合作化時為板江鄉,后隸幕阜人民公社,1982年改社為鄉。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4300人。鄉人民政府駐板江集鎮。

冬塔鄉

冬塔鄉:位于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清代屬南江鄉十三都,民國屬南口區十一保。建國后屬南江區冬塔鄉、冬塔公社,1982年復名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2500人。轄1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塔市。

思村鄉

思村鄉:位于縣境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加義鎮,西連三陽鄉。建國初為二區思村鄉,六十年代為思村公社;1982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思村鄉、蘆洞鄉合并建為思村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轄23村、278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思和。原蘆洞鄉政府駐地蘆洞集鎮。

黃金洞鄉

黃金洞鄉:位于縣境東南角,東鄰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南接瀏陽市大圍山鎮,西連加義鎮,北靠長壽鎮、南橋鄉。建國初先后名黃金鄉、黃金公社,地名普查后改為黃金洞鄉,因境內有大小48洞,盛產黃金,故名黃金洞。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4196人。轄16行政村。鄉政府駐寺下集鎮。

木金鄉

木金鄉:位于縣境東部,東靠龍門鎮,西、南鄰長壽鎮,北連虹橋鎮大坪鄉。建國前為木貞鄉七保;建國后為木瓜、大橋、三合、金坪等鄉;1995年撤區并鄉,木瓜,金坪鄉合并為木金鄉。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轄14個村,14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木瓜集鎮。

大坪鄉

大坪鄉:位于縣境東部。東鄰江西省修水,南接木金鄉,西連虹橋鎮,北近湖北省通城縣。建國前為5區天岳鄉六保;建國后為大坪、桂林、姜源、黃龍等鄉,公社化后為大坪公社;1995年與漿市鄉合并為大坪鄉。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轄21村、220個村民小組。因建國初鄉機關駐地為一塊大荒坪,故名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大坪集鎮。

大洲鄉

大洲鄉:大洲鄉位于平江縣西北部,地處五福山麓.昌水由北向南流經該鄉.1995年5月撤區并鄉前屬梅仙區管轄,鄉政府駐地安全村,距平江縣城30.5公里.全鄉總面積90.5平方公里.2001年5月進行村級行政區域(并村)調整后,轄13個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2004年總戶數4021戶,人口15872人.

轄區東鄰拓莊,南江,南抵梅仙,西接余坪,岑川,北挨板江,岳陽張谷英鎮,梅城公路貫穿南北,昌江河由東北順流西南.境內多屬山林地帶,以花崗巖為主,高山地貌,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森林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耕地以水田為主,山地多為粘質黃泥土和青石構成.水系完整,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于雙季水稻及各種喜溫作物的生長.山川秀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地方.境內有貓兒尖,鐵石蓋四隱堂,試劍石,拖船坳等風景名勝.

大洲鄉是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鄉耕地面積7734畝,其中水田5264畝,2004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3畝多.種植業以水稻,蔬菜,瓜果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后,養雞,養羊,楠竹,板栗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新亮點,2004年糧經比例為6:4.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5000畝,楠竹覆蓋面積達到2000畝.目前林地面積11萬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5%,樹種資源豐富.養殖業主要以牲豬,黑山羊,土雞為主.境內有小Ⅰ型水庫三座,小Ⅰ型水電站1個,年總發電量100萬千瓦.工業經濟以石灰,水泥,黃金生產為主.

大洲鄉管轄爐坪,大江,大源,上洲,楊家,安全,太平,清水,雙鴿,光華,黃沙,龍洞村,以及代管石煤礦的都塘,板橋,姚洲三個村.

平江縣旅游

平江縣旅游資源由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類構成。其特征可歸納為:既有綺麗的自然風光,又有內涵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與鄉土文化旅游資源;資源融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和體驗感于一爐,合文化價值、科普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于一體,自然景觀、生物資源、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較完美地在此結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旅游資源體系。

幕阜山

幕阜山屬羅霄山脈,位于平江縣北部,在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主峰海拔1595.6米。幕阜山森林覆蓋率為94%,植物區系成份豐富,已查明樹木806種,隸屬96科,珍稀植物有32種,包括銀杏、金錢松、福建柏、胡桃、香果樹等。有中國長江以南最大面積的天然黃山松1100多公頃。動物區系成分豐富,珍稀動物種類多達52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云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平胸龜、虎紋蛙、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大靈貓等22種。

連云山

連云山屬羅霄山脈,因常年山上云氣覆蓋而得名,又名純山。連云山雄踞平江縣南境,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主峰海拔1600.3米,是縣境的最高峰。連云山植被良好,計有喬木50多個科,120個樹種,生長著樟檫、銀杏、水杉等珍貴樹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猴面鷹、畫眉等禽類30多種,豹、狐貍等獸類20多種。“連云翠壁”為平江舊時八景之一。連云山分為辜家洞、徐家洞、蘆頭洞,灶門洞,主要景點有月光巖、燕子巖、玉女潭、前鍋挽后鍋、魔面石窟、寒婆坳、十二層樓、一線瀑等。已開發的旅游產品有連云山峽谷漂流、竹海公園等。其中,連云山峽谷漂流是一處較有特色和刺激度的漂流產品,是連云山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項目。

福壽山

福壽山位于湖南省平江縣南部思村鄉,屬連云山脈,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1572.3米。年均氣溫12.0℃,極端最高溫30.5℃。福壽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6%,風景區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于一體,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福壽文化在一起,是國務院國發[1988]51號文件公布的“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包括的九個景區之一。

汨水

汨水與兩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杜甫)的命運息息相關,流淌著許多動人的傳說。汨水脈絡旅游資源的主要載體為:杜甫墓祠、石牛寨、汨水源。

①杜甫墓祠:位于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占地2552平方米,被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認定為全國唯一杜甫歸葬墓,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千古名勝,詩圣遺阡”之稱。整個墓祠包括杜甫墓、杜文正公祠、杜公祠堂、浣花草堂和鐵瓶詩社等構成一組極具文物、史學、觀賞價值的古建筑群。現保存有唐代蓮花石礎、刻字古磚等文物。

②石牛寨:位于平江縣東北部大坪鄉境內。歷來為軍事要地,因其西部一山頂有巨石形似黃牛而得名,是一片面積約十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寨。石牛寨景色秀美、景點密集,分布著90多個景點,可概括為“一牛二龜三關險;四橋五寨六線天,七奇石八寺廟,四十八崖景無邊”。

③汨水源:位于平江石牛寨西麓,沿岸是和諧的丹霞景觀和田園風光,主要景點有石牛、仙人巖、蓮花峽、兩指巖、蛟龍戲珠、象鼻石、低頭橋、天門巖、猴面巖、猛獅回頭、佛手巖、睡美人、鼓石、鈸石、官財石等,已開發竹筏漂流項目。

紅色旅游資源

①紅色事件

平江縣是中國“革命搖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此發生了對中國革命史有著重要影響意義的主要紅色事件,主要包括:秋收起義(組成部分)、三月撲城(電影《怒潮》的原型)、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

平江起義紀念館(天岳書院)

平江起義紀念館位于平江縣城東北郊約1500米,原為天岳書院。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這里發動平江起義,一舉攻克平江縣城,建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開創了湘贛邊革命根據地。同年年底,起義部隊轉戰至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會師。1949年7月,這里又是人民解放軍同程潛、陳明仁舉行和平談判的地方,為和平解放湖南鋪平了道路。1982年天岳書院辟為平江起義紀念館。陳云同志為其題寫“平江起義紀念館” 匾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彭德懷、滕代遠同志當年的住房進行復原陳列,新開辟了文物陳列室,室內陳列有平江起義的大量的文物照片資料。左右兩廂為東西齋,中間是長方形花圃。左側正廂房,曾是彭德懷住室,室內掛著彭德懷元帥像。平江起義舊址廣場建有彭德懷元帥騎馬青銅鑄像。2008年新館建成。

平江沱龍峽漂流

“全球落差最大的漂流”沱龍峽位于連云山徐家洞內,整體落差達300米,漂流過程驚險刺激,是親近自然、釋放壓力的好去處。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373.html

平江縣在哪里?平江縣屬于哪個省?平江縣在哪個省?

上一篇:山鄉巨變第一村
下一篇:連云山

相關平江縣,平江縣在哪里,平江縣屬于哪個省?平江縣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