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都勻在哪里,都勻在哪個省
都勻在哪里?都勻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都勻在哪個省?
都勻旅游,都勻在哪里,怎么走?
都勻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地處貴州省南部偏東地區,東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相鄰、東南與三都水族自治縣、獨山縣接壤,西與平塘縣、貴定縣相連,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交界。轄區東西寬64千米,南北長63千米,總面積228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萬公頃。截至2022年10月,都勻市轄5個街道、4個鎮、1個民族鄉。
都勻簡介
都勻,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貴州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勻市總面積2274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0萬,有布依、苗、水、瑤等33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7.08%。市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個辦事處、10個鎮、8個鄉(其中有3個水族自治鄉)。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為23.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7萬(含流動人口)。 都勻城位于“九溪歸一”的劍江河畔,眾多河流匯入沅江源頭劍江穿城而過。碧玉般的劍江水,沿江兩岸鶯語流花,青山聳翠,是一個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態環境,2012年獲得“全球綠色城市”殊榮。
貴州都勻
都勻市位于貴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貴州南部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前沿城市。全市總面積2274km2,總人口45(2010)萬。 都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充沛,雨熱同季,立體氣候明顯,屬國內少見的冬日溫煦、夏季清涼的旅游渡假型氣候。
都勻歷史悠久,殷商時為鬼方東南部地,至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都勻衛,弘治七年(公園1494年)置都勻府,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置都勻縣,1949年11月成立都勻縣人民政府,1958年6月18日設立都勻市。都勻市為多民族聚居地區,有漢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8.5%。都勻山水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2001年10月,都勻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2012年6月,都勻榮獲全球綠色城市稱號,是貴州省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城市。 都勻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云、貴、川、渝通往兩廣、兩湖和華東地區的黃金通道,為東西產業轉移、市場轉移的中間驛站。都勻交通便利,黔桂鐵路、貴新高等級公路、夏蓉高速公路、320和321國道及207省道和即將建成的貴廣快速鐵路等縱貫南北,
都勻市離貴陽國際機場僅80公里,汽車行程至廣西防城港,當天即可抵達出海。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正促進著都勻形成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是黔南大地難得的一塊投資寶地。
跨入新的世紀,西部大開發全面啟動,南貴昆經濟區開始建設,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全線貫通,為都勻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都勻市將繼續堅持“資本置換、整合資源、以人為本、優化環境”的工作方針,緊緊抓住都勻發展的六大重點即大城建、大商貿、大工業、大農業、大旅游、大文化,力爭年把都勻建成貴州省經濟十強市;先把都勻建成城市人口25萬以上的中等城市;再將都勻建成城市人口50萬,城區規模的大城市構架。“十五”時期都勻市將積極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申報“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獎”城市。通過不懈的努力,把都勻建設成為大西南東進西聯、對外開放的窗口;成為經濟強實、社會進步、市場繁榮、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文明程度較高的貴州南部大城市。
都勻歷史沿革
都勻歷史悠久,殷商時為鬼方東南部地,春秋時為牂牁古國東北部地。戰國、秦、漢時期,北部境屬且蘭,南境屬毋斂。三國時屬蜀漢牂牁郡地,隋時屬賓化縣地。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設置應州(羈縻州),都勻屬之。
都勻原名都云,因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個仙氣氤氳的都云洞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將軍何福殘酷鎮壓都云苗族人民起義后上奏朝廷,認為“云之為物,變化莫測”,應改為“勻”,取“均勻”之意。皇帝批準,都云從此改為都勻。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設置軍民長官司;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別設置長官司、安撫司以及都勻衛;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設都勻府;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都勻衛為都勻縣,隸屬都勻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都勻府為都勻縣;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都勻直屬貴州省長公署。 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成為黔南州首府。1958年,都勻建市。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都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建設日新月異。“都勻”一詞在布依語里面是“彩云之城”的意思。
地理環境 都勻境內北部多山地,中南部有狹長的河谷盆地,屬于喀斯特地貌,頗多暗河洞穴。都勻城區位于劍江之畔,城市沿河展開,有文峰塔、百子橋等景點。市區西北的斗篷山,是苗嶺中段的一座山峰,山上有大片原始森林。 特產都勻毛尖,是中國的名茶之一。2001年被中國國家旅游局列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名單。[1]編
都勻自然資源
都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日平均氣溫5.6℃。夏無酷暑,最熱的7月日平均氣溫24.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1毫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6.1℃,無霜期300天左右。都勻四季較為分明,三伏不熱,冬行夏令,秋高氣爽,氣候濕潤,四季如春,是十分適宜居住、避暑、休閑、旅游的氣候。
都勻市擁有大小河流257條,總長1321公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5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河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都勻市擁有各種礦床、礦點、礦化點80余處。其中,鉛鋅礦探明儲量為36萬噸;煤儲量2705.7萬噸;鐵礦石儲量655萬噸;重晶石儲量536萬噸;白云巖礦床化肥原料儲量超億噸。此外,磷礦石、硫礦石、螢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儲量也較為豐富。
都勻主要旅游景點
文峰公園
貴州第一個開放性公園,建于1999年,征用原有的85畝農田改建而成,漸漸成為都勻民眾的休閑中心。 園內有文峰塔,文峰公園也因其得名,據塔下石碑記載,此塔始建于明代神宗萬歷元年,原是五層木塔,名文筆塔,木塔年久傾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甘肅按察使陶廷杰(都勻人士)捐一千兩銀在原有塔基上建塔。后又有都勻知府陳西橋、知縣鐘海門籌募二千兩銀,于原塔基上修建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擴建為七層,下設石塔臺,塔底直徑9.5米,塔高33米,是貴州唯一載入《中國古塔》圖冊的石塔。
百子橋
都勻百子橋,因當地唐姓家族籌建也稱唐家橋,建于當時城北的劍江河之上,橋長140米,寬8米,高11.5米,結構為七孔石拱橋,因為歷史悠久并且多次擴建裝飾成為都勻橋的典范。故都勻當地有一順口溜“都勻大橋頭”便是說這百子橋,用當地話說朗朗上口,卻也能成為為難那些不熟悉本地話的訪客的玩笑。可見百子橋已經深深融入都勻人生活之中。
石板街
都勻市區內的古建筑群景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也就是大約在1368到1398年期間。街長約300米,路面以11000塊光滑的青石塊整齊的鋪砌而成,街兩端各配一對石獅,南北面街口建各有門樓牌坊,石板街之外延伸出去的兩旁街道也皆以古典風格擴建,現已擴至小吃街與步行街的對面。整條主街有88間店鋪,大紅基調,風格古樸典雅。石板街北側的坡頂為原來的古城門,石板街是明清時期外地通往廣西方向的必經驛道。公元1638年,徐霞客也曾到都勻游覽,也是經此街入城。九十年代初期,石板街曾經由相關部門維修改建,成為了別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斗篷山
斗篷山景區是國內距離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區,位于都勻市西北部,距市區22公里,與貴定縣、麻江縣接壤,雄踞于苗嶺山脈中段,總面積61.8平方公里,斗篷山主峰海拔高度1961米,山上有峰巒、峽谷、溶洞、溪流及瀑布等景觀,原始森林覆蓋率近90%,其中海拔1800米的高山臺地上,有原始古林近百公頃,林木根部全部長在巖石縫隙之中,隨處可見樹抱石、石抱樹、樹搭橋的奇異景觀。斗篷山的國家保護植物有鵝掌楸、紅豆杉、馬尾樹、十齒花、香樹、高山杜鵑、蘭花、龍膽花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423.html
都勻在哪里?都勻屬于哪個省?都勻在哪個省?
相關都勻,都勻在哪里,都勻屬于哪個省?都勻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