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巴馬在哪里,巴馬在哪個省
巴馬在哪里?巴馬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巴馬在哪個省?
巴馬旅游,巴馬在哪里,怎么走?
巴馬瑤族自治縣,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自西向南至北與百色市凌云縣、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本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東蘭縣、鳳山縣等市縣區毗鄰。全縣總面積1976.42平方千米, [38] 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2012年巴馬縣總人口27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8平方千米。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珍貴。
巴馬簡介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總人口24.12萬人。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云等市縣毗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于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因其當地著名的巴馬可滋泉而被國家地理推薦指數評選為世界十大美容泉之首,而享譽世界。
廣西巴馬
巴馬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大多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將石山帶和土山帶一分為二,恰似銀河系牛郎,兩岸相望,很為奇特。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蘊藏著豐富的溶巖溶洞,年平均氣溫20.4℃,極端最低溫-2.4°C,極端最高氣溫38.4°C,大于等于10°C的年平均活動積溫6000°c;1月最冷,月均溫11.4°C;7月最熱,月均溫26.4°C。
廣西巴馬
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蒸發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于蒸發量,年平均相對濕度78%。夏熱多雨,間有澇災,冬溫涼而干燥,偶有低溫霜凍,高山地區常有冷凍積雪,秋高氣爽,常有春旱、冬旱發生,四季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 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巴馬瑤族自治縣境7個土類為水稻土、紅壤土、黃壤土、石灰(巖)土、紅色石灰土、黃色土和沖積土。
廣西巴馬
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圣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11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證書。據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個長壽區之首。 巴馬也是“中國香豬之鄉”。2005年,巴馬香豬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巴馬歷史沿革
巴馬瑤族自治縣舊名萬岡縣,民國24年(1935年)元月建置,駐地在定馬鄉巴馬村(今巴馬鎮)。 巴馬地域,據史料記載,秦統一前,境地屬古百越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出兵統一嶺南地區,巴馬境地屬桂林郡。
漢初,隸屬南越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置九郡,巴馬境地以盤陽河為界,河以北屬定周縣地(治所今宜州市),河以南屬增食縣地(治所今田陽縣),同屬交州郁林郡。三國因之。晉朝大興元年(公元318年),置晉興郡,巴馬境地屬晉興郡增翊縣。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隸屬郁林郡宜化縣。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分東道和西道,在邕管境內的少數民族地方設置羈縻州、縣垌。
在縣境地東南部始設置羈縻恩城州(治所在今那桃周舊村),其余境內大部屬羈縻歸樂州,同隸屬邕州都督府。北宋初年,仍沿唐制,施行“以夷治夷”的土司制度。崇寧五年(1106年)巴馬境地北部置羈縻文州,后置紹南寨、思陽縣(州、寨、縣治所在今盤陽一帶),屬慶遠府(今宜州市);境地南部置羈縻上隆州(治所在今燕洞),屬橫山寨(治所在今田東縣),隸屬邕州(治所在今南寧市)。
元襲,文州屬湖南道思州民安撫司,上隆州屬田州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東蘭知州歸附,省文州入,巴馬境地北部屬東蘭州地,南部屬田州府。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撫定田州,降田州府為州治,因分州地置十九土巡檢司,在巴馬境內的南部諸地置岜馬、萬岡、篆甲(今甲篆)、下。ń衿搅种链蠡役滓粠В、砦桑(今局桑)土巡檢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哨,巴馬境地北部哩喇哨(今盤陽一帶)、泗茍哨(今鳳凰一帶),改屬東蘭州,同屬慶遠府。
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設置恩隆縣,巴馬境地原屬土田州的上隆、下隆、篆里一、二、三都(今那桃鄉)劃歸恩隆縣管轄,恩隆縣治設于燕洞圩(光緒五年縣治遷至平馬圩);余下的篆里四都(今巴馬)、龍篆三里(今甲篆)歸百色同知,同屬百色直隸廳。民國初期,巴馬境地分屬鳳山、田東和百色縣。 巴馬地置邊陲,大革命時期起,這里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之一。1
934年冬至1935年初,國民黨廣西省當局出于鎮壓革命需要,以“開化邊民,施政便利”為由,設立萬岡縣,縣治在定巴鄉巴馬圩。 1956年2月6日,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根據民族意愿及兼顧歷史上曾有“岜馬”這舊名,成立巴馬瑤族自治縣,縣治在巴馬街,1956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地區。1958年1月百色地區改為百色專區,巴馬亦屬百色專區管轄;1965年5月巴馬縣改屬河池專區管轄;1971年改屬河池地區。2002年6月,河池地改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屬河池市管轄。
巴馬行政區劃
1987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7]185號):將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東山、鳳凰、羌圩三個鄉的十七個村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1988年3月30日《關于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域范圍的補充通知》確定的行政區域: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鳳凰鄉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巖等4村,東山鄉的弄冠村,羌圩鄉的羌圩、坡馬、艾圩、洪籌、那良、古龍、東杠、健康等8村,乙圩鄉的乙圩、常吉、常懷、果好等4村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
2000年,巴馬瑤族自治縣轄1個鎮、11個鄉:巴馬鎮、燕洞鄉、甲篆鄉、那社鄉、所略鄉、局桑鄉、西山鄉、平洞鄉、東山鄉、鳳凰鄉、那桃鄉、百林鄉!「鶕谖宕稳丝谄詹閿祿喝h總人口21872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巴馬鎮 56034、 燕洞鄉 21665、 甲篆鄉 19778 、那社鄉 13764 、所略鄉 22333 、局桑鄉 8715 、西山鄉 10473、 平洞鄉 7517 、東山鄉 9470 、鳳凰鄉 8681、 百林鄉 14377、 那桃鄉 25917,F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巴馬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一覽(1個鎮、11個鄉:巴馬鎮、燕洞鄉、甲篆鄉、那社鄉、所略鄉、局桑鄉、西山鄉、平洞鄉、東山鄉、鳳凰鄉、百林鄉、那桃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巴馬鎮 轄:城東、城中、城南、城北4個居委會;巴馬、巴發、巴廖、設長、盤陽、法福、練鄉、坡騰、巴定、賜福、那壩、龍洪、介莫、元吉14個行政村。
200 燕洞鄉 轄:龍甲、交樂、龍鳳、龍田、同合、賴滿、燕洞、龍威、新力、洪晚、子帽、巖廷12個行政村。
201 甲篆鄉 轄:百馬、拉高、甲篆、那門、松吉、平安、坡月、民山、仁鄉、興仁、好合11個行政村。
202 那社鄉 轄:東烈、大洛、那社、公愛、那乙、那勤、祥蘭7個行政村。
203 所略鄉 轄:所圩、坡幫、料鄉、甲略、坡晚、福鄉、平六、六能、龍鳳、尚勤、弄中、百九、弄陽、弄神14個行政村。
204 局桑鄉 轄:局桑、彩鄉、力那、浪因4個行政村。
205 西山鄉 轄:福厚、合樂、巴納、弄友、加而、干長、拉林、弄京、林覽、卡才10個行政村。
206 平洞鄉 轄:弄峰、弄烈、弄林、坡林、勤蘭、戈賢6個行政村。
207 東山鄉 轄:卡橋、江團、優雅、弄謨、三聯、文錢、弄山、長垌8個行政村。
208 鳳凰鄉 轄:長和、德納、鳳凰、那朝4個行政村。
209 百林鄉 轄:陽春、那弄、那莫、羅皮、平田5個行政村。
210 那桃鄉 轄:那桃、那敏、蘭廷、立德、坡良、民安、班交、平林8個行政村。
2005年,局桑鄉并入所略鄉;平洞鄉并入西山鄉。
巴馬瑤族自治縣現轄1鎮9鄉。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巴馬瑤族自治縣轄1個鎮、11個鄉:巴馬鎮、燕洞鄉、甲篆鄉、那社鄉、所略鄉、局桑鄉、西山鄉、平洞鄉、東山鄉、鳳凰鄉、那桃鄉、百林鄉。
巴馬旅游
2009年12月30日,巴馬長壽村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3年1月16日,巴馬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廣西十佳休閑旅游目的地”榮譽稱號。 巴馬旅游資源豐富獨特,主要旅游景點有賜福湖風光、龍洪田園風光、弄友原始森林、盤陽河風光、巴馬百鳥巖、巴馬百魔洞、好龍天坑群、大洛水晶宮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長壽探秘、民族風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游資源。巴馬壽鄉探秘游已列入廣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
巴馬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巴馬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聞名于世的“巴盤屯”小村子有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里為“長壽圣殿”。巴盤、坡月、甲篆山清水秀,近年來引來了不少外地游客到此居住、療養,冬去春來,他們來來去去,美其名曰“候鳥人”。
在巴馬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獨特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巴馬壽鄉探秘游和紅色旅游已列為廣西十大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有被英國皇家探險隊八七年宣布稱之為天下第一洞,可滋泉泉水的源頭的“百魔洞”、有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巖) 水上溶洞,地下水晶般的藝術宮殿“水晶宮”讓人一步一嘆;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西山弄友原始森林、弄友天然八卦、大洛江洲地下長廊、水晶宮腳下讓人為之震撼的“長命河”、好龍天坑、交樂天坑、好和響水天坑自然景觀及東山瑤族風情等旅游資源。
水晶宮
水晶宮位于縣城西北的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距縣城約等43千米,交通便利。水晶宮發育在峰叢洼地谷地巖溶地貌區,地形起伏大,洞口位于巖溶峰簇的山坡上,高出現代侵蝕面約150米。 水晶宮以潔白純凈、密集分布的石毛發、卷曲石、石花等景觀為顯著特色,珍惜景觀。洞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很高,達到每立方厘米36000-70000個,為洞外的5-10倍。 水晶宮為廊道狀的中型洞穴,洞穴基本上順巖層層面面發育,除數處大廳外,總體上洞道高低起伏不大。據初步調查,水晶宮的長度總長度1000多米,寬8至50米,高10至80米。洞底局部有軟式和細沙土沉積物。水晶宮內的鐘乳石類有重力水趁機累的鵝管、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帶、石旗和各類石幔、石瀑布、石盾等;非重力水晶沉積類的石毛發、卷曲石、石花等數十種,形態多彩多姿,雪白純凈,玲瓏剔透,集天下藝術珍品于一洞,且正在生長之中,極具觀賞價值和科學探究價值。
百鳥巖
百鳥巖位于甲篆鄉烈屯西北面的漠齋山下,別名龍虎洞。因洞內燕子棲集,蝙蝠掠飛,又名百鳥洞。盤陽河自吉屯白熊洞潛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洞口寬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兩個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側洞口寬40米,高15米,兩洞口內側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直通與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類坳下的一個側洞口。洞中水平如鏡,深不可測,寬處約40米,窄處10米,從洞口行舟至300米轉折處,距水面30米處有一圓形天窗,山坳之光照到水面,猶如舞臺上的光束,色彩紛呈,近右側洞口處有沙灘,可停靠舟船。沙灘右側是一塊30多平方米的石臺,臺面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石臺一側,洞壁雪白,可攀援其中。有石鷹、石柱、石幔、石觀音菩薩等,百態千姿,令人目不暇接。石臺的周圍有仙女梳妝、海螺石,石螺對面有石桌、石缸和石松果等。側面洞口外香椿林下野花艷目植被繁衍,把洞口點綴得幽靜雅致。洞中歧洞叉水道不可勝數,密如蜂房,不知所向,整個洞仿佛一座裝飾華麗、景幻莫測的水下龍宮。其奇特的景象似桂林蘆笛巖,又因非乘舟不能游覽,游人贈予“水上蘆笛巖”的美譽。
定金山禪寺
定金山禪寺位于定金山上,定金山禪寺由此得名。定金山禪寺是當時田州周邊的一大名寺,在20世紀初土改時一度被撤。后又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政治運動中再度被毀。80年代后期,定金山禪寺由群眾集資再度重建。建成的定金山禪寺以其規模宏大、殿堂巍峨、道場清凈成為當今巴馬的一座名寺,每逢農歷的月初一和十五,定金山禪寺香客絡繹不絕,香火不斷,成為巴馬的一道獨特的旅游風景線。
香刷洞位于西山鄉弄列村東北部的一座半山坡上,香刷洞為石灰巖溶洞,洞口高5米,深10米,寬約6米,洞底型似臥底,洞中一年四季比較干燥,洞內可容納20多人。洞內右側一高處有一平臺,可以臥人,臺左側有一小洞穴可以匍伏出洞外。民國21年間(1932年)10月19日晚,堅持在右江斗爭的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師長韋拔群在戰略轉移中隱藏在此洞中,不幸被叛徒韋昂殺害,犧牲時僅38歲。香刷洞是巴馬瑤族自治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陽河
甲篆村在巴馬縣西北19千米處,甲篆鄉政府駐地,巴馬至鳳山公路經此,盤陽河從距村址約2千米烈屯漠齋山的百鳥洞奔流而出,河灣斷續,秀水瀠洄,兩岸奇峰峻巒,村屯錯落。甲篆村美景曾令到此探索壽鄉之秘的國外專家考察隊和區內外到此體驗生活的文藝家們嘆為觀止,因而素享“小桂林”之美稱。坡開村還盛產油魚,這種體肥肉嫩身骨細軟,煎時香油四溢。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442.html
巴馬在哪里?巴馬屬于哪個省?巴馬在哪個。
相關巴馬,巴馬在哪里,巴馬屬于哪個省?巴馬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