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里,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個省
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里?通道侗族自治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個。
通道侗族自治縣旅游,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里,怎么走?
通道侗族自治縣,隸屬湖南省懷化市。位于懷化市最南端,湖南、廣西、貴州三省(區(qū))交界處,是通往中國大西南的要道。地處云貴高原東緣向南嶺山脈過渡地帶,雪峰山西南余脈延伸境內(nèi),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東鄰湖南省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南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西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簡介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西南部,懷化市南端,東鄰邵陽的綏寧城步,西邊貴州黎平縣,北靠本市靖州,南接廣西的龍勝三江,處湘、黔、桂三省六縣交界之地。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zhèn),縣城距懷化230公里,距桂林195公里,全境南北長68公里,東西寬53公里。現(xiàn)轄7鎮(zhèn)14鄉(xiāng)21.69萬人,其中侗族占73%,是湖南最早成立的以侗族為主體,侗、漢、苗、瑤等多民族和睦共處的自治縣。在歷史上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帶,素有南楚極地、百越襟喉之稱。
懷化通道
從1956年建立,自治縣已走過40多年的歷程,經(jīng)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A設施逐步完善,道縣交通便利,境內(nèi)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枝柳鐵路縱貫南北6個鄉(xiāng)鎮(zhèn),設有通道、牙屯堡、江口、塘豹、相坪等幾個火車站,通車里程44.3公里,其中牙屯堡站是廣局和柳局的交匯處;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000公里,209國道、1805省道從東向西穿縣而過,所有鄉(xiāng)鎮(zhèn)和90個村都通了公路。郵政電信和廣播電視事業(yè)發(fā)達。開通了萬門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業(yè)務,可直通世界各地;已開通了32套加密電視節(jié)目。
經(jīng)濟穩(wěn)步增長。農(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漸趨完善,正逐步形成竹木、畜牧、土特山貨果菜、中草藥材四大產(chǎn)業(yè)發(fā)展格局。工業(yè)從無到有。自成體系,以木材系列加工、水電、建材系列、食品系列、農(nóng)機制造為主,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全面發(fā)展。并已形成了沿“路”(枝柳鐵路、209國道和1805省道)經(jīng)濟帶。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有燦爛的侗族文化遺產(chǎn)和古雅淳樸的民情風俗。侗族人民獨具特色的建筑、織繡、服飾等,在祖國文化藝術的寶庫中,璀璨奪目。建筑以鼓樓、涼亭、花橋最為出色,堪稱侗族建筑三寶,有的已被列為國家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織繡以侗錦、侗帕最負盛名;通道侗鄉(xiāng)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xiāng),其中以琵琶、侗戲、侗歌、哆口也、蘆笙最受人們喜愛。
境內(nèi)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奇觀勝景遍布。主要有被地理學家稱贊為天然萬里長城的1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萬佛山風景區(qū);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隴底原始次森林和100萬畝松濤森林風光;有巍然屹立,可與桂林獨秀峰媲美的獨巖峰;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陽洞灘瀑布;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如保持侗族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芋頭侗寨古建筑群、民族風俗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長廊、雄偉壯觀的馬田鼓樓、巍峨神奇的白衣觀、匠心獨運的回龍橋、古樸敦實的兵書閣、富麗堂皇的普修橋、氣貫長虹的小水戰(zhàn)斗紀念碑等民族建筑群,均古香古色,引人入勝,現(xiàn)已成為最新的旅游勝地。其中芋頭侗寨古建筑群、馬田鼓樓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道侗族自治縣自然地理
通道地處云貴高原東緣向南嶺山脈過渡地帶,雪峰山西南余脈延伸其境,形成東、南、西三面高聳,中、北部略低的地勢。 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占78%,丘陵占15%,海拔一般300至700米,最高1620米,最低176米,以紅壤和黃壤為主。
通道侗族自治縣地層分布
通道坐落于揚子準地臺與南嶺地槽的過渡部位,地質(zhì)構(gòu)造十分復雜,褶皺重疊,斷裂縱橫,地層出露廣泛。分:板溪群,是最古老地層,分布在西南部,主要出露在播陽、獨坡等鄉(xiāng)鎮(zhèn);五強溪組,分布在縣境南部,隴城鄉(xiāng)境內(nèi)出露廣。按巖性組合分四個巖性階段:變質(zhì)砂巖和礫巖、變質(zhì)凝灰?guī)r、條帶狀板巖、變質(zhì)砂巖及板巖;震旦系,分布于境內(nèi)北中、東部、中北部、有分布面廣,沉積厚度巨大,巖性組合復雜多變?偟内厔萦杀蓖希穸扔杀∽兒瘢缓湎,反映臺區(qū)向槽區(qū)過渡,出露縣境東部,呈北東向條帶狀展布;泥盆系,在縣境位于寒武系的西南部成條狀展布,在甘溪、隴城、馬龍、下鄉(xiāng)一帶,面積不大;三迭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局部與零星分布,較明顯是縣城東部黃柏、中團至杉木橋龍?zhí)烈痪,有白堊系紫紅色砂泥質(zhì)建造,形成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第三系,有零星出露,局限于老第三系古新統(tǒng)和新第三系中新統(tǒng),缺始新、漸新和上新統(tǒng);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渠水及支流河谷,山間小盆地中,以沖積物為主。
通道侗族自治縣地質(zhì)構(gòu)造
通道縣境位置為江南地軸南段,加里東臺斜與燕山臺褶帶的過渡地帶,依據(jù)構(gòu)造主要形成時期可劃分兩個地質(zhì)構(gòu)造單元。
①褶皺形成的向斜、背斜及一系列復式背向斜構(gòu)造,境內(nèi)由東向西有:銅廠界復式向斜,位于隴城、流源至綏寧縣水口一帶,分布長48公里,寬9公里,由于遭受隴城斷層的破壞,形態(tài)已不完整;溪口復式向斜,位于廣西水團、縣內(nèi)芋頭、溪口至綏寧縣蘭家一線,長75公里,寬約10公里,向斜中心為震旦系,地層并夾有寒武系砂頁巖,兩翼為板溪群地層,由于被一系列北東向逆沖斷層切割,顯得支離破碎;鵝公嶺背斜,位于金坑、菁蕪洲、鵝公嶺一帶。作北30度東方向展布,長50公里,寬約5公里,背斜保存完整,軸部基巖未受強烈破壞,斷裂不發(fā)育,整個背斜由元古代板溪地層組成,局部有基性巖侵入,形成中山、中低山山地。地陽坪復式向斜,自南向北由三團向斜、排樓向斜、龍林向斜、茶溪向斜、包里向斜及楊家背斜、貫團向斜所組成?傮w呈北30度至40度東方向廷伸,斷裂發(fā)育,組成低山、中低山山地;黃柏向斜,位于雙江、黃柏、中團至龍壙一帶,呈北30度東方向延伸,由自堊系紫紅色砂巖組成,形成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
②斷裂帶,遍布全縣,自東向西主要大斷層:隴城深斷裂,北自羅翁經(jīng)綏寧至隴城伸入廣西,縣境內(nèi)長18公里;團頭深斷層,屬溆浦—團頭深斷裂一段,北與安化—黎平深大斷裂重合,往南經(jīng)團頭伸入廣西,呈北東東向;中團斷層,長60公里,走向基本呈西南—東北方向;金坑斷層,長90公里,走向為西南—東北延伸。斷層通過之處,基巖破碎常形成深溝溪谷,呈條狀分布在群山之間,這是縣境區(qū)域構(gòu)造的基本格架,奠定了現(xiàn)代地貌景觀的基礎。
通道侗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宋崇寧元年(1102)置羅蒙縣,翌年改稱通道。
來源有兩說:一說宋崇寧年間官史王祖道經(jīng)略廣西,撫定“侗鄉(xiāng)”九百零七峒。結(jié)丁六萬四千,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地,皆入版圖”。從此溝通了湘、桂、黔毗鄰地帶,因以改羅蒙為通道,并沿用至今。
二說自(靖)至廣西融,古無通,宋知誠周士隆,遣人由收溪(今樹團)小徑趨廣西,觀山川形勢,自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廣西也。后均此入廣西,故稱通道。
據(jù)下鄉(xiāng)古文化“大荒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即有先民棲息繁衍。在漫長的社會演進中,隨著歷代封建王朝對西南邊陲的開發(fā),這里的戰(zhàn)略地位日漸突出,天下有事,在所必爭。
唐、虞、夏、商、周等朝代屬荊川西南隅要服之地;春秋、戰(zhàn)國、秦時屬黔中部;西漢為潭城縣地三國;東晉、宋、齊、梁、陳十六國屬黔陽縣地;梁至隋為龍標縣地;唐武德元年(618年)為郎溪縣地;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置恭水縣,屬郎州,十四年更恭水縣為羅蒙縣,十年六更羅蒙為遵義,屬播州;五代后屬誠州,縣名無考;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置羅蒙縣(縣城設今縣溪鎮(zhèn)),改誠州為靖州,領縣三:首永平,次會同,次通道。通道縣名始于此,沿用至今。
元、明兩朝通道縣均屬靖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廢縣列入靖州。明洪武十三年5月(1380年)復置通道縣至今,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通道侗族自治縣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1950年通道屬會同專區(qū),專員公署駐洪江。
1952年9月,撤消會同專區(qū),建立芷江專區(qū),專員公署駐芷江,通道屬芷江專區(qū);同年11月,芷江專區(qū)改稱黔陽專區(qū),專員公署移駐安江,通道屬黔陽專區(qū)。
1954年5月成立通道侗族自治縣。
1981年6月,黔陽專區(qū)改稱懷化地區(qū),行署駐懷化,通道屬懷化地區(qū)至今。從宋崇寧二年起到1957年秋,歷代縣府均設縣溪鎮(zhèn)。
1958年冬,縣府遷雙江鎮(zhèn),1959年靖縣和通道兩縣合并,縣名沿用通道侗族自治縣自治縣,縣府遷返縣溪鎮(zhèn)。
1961年春,靖縣、通道分設,縣府復遷雙江鎮(zhèn)至今。
通道侗族自治縣旅游景點
黃竹山
黃竹山位于木腳鄉(xiāng)和城步縣交界處,海拔1740米(主峰在城步)。
爛泥界
爛泥界因緊傍爛泥沖故名。位于臨口鎮(zhèn)上洞村東與城步苗族自治縣臨界之地段,距鎮(zhèn)政府約11公里。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長約5公里,主峰海拔1620米,為縣內(nèi)海拔最高點。
長大坪
長大坪原名強盜坪,又名湘濤坪。位于下鄉(xiāng)鄉(xiāng)東南端,距鄉(xiāng)政府約11公里?繌V西龍勝縣的平等鄉(xiāng)邊界處,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公里。主峰海拔1548.8米,為通道縣境內(nèi)第二高峰。
大光界
大光界位于木腳鄉(xiāng)和綏寧縣交界處,海拔1346米。
三省坡
三省坡位于獨坡鄉(xiāng)南偏東,距鄉(xiāng)政府約10公里。由于它與貴州省黎平縣、廣西省三江侗族自治縣交界而得名。東北——西南走向,屬新華夏系三隆起帶。主要由震旦系含礫板巖和含礫砂巖構(gòu)成,主峰海拔1337米。系渠水與柳江分水嶺,山頂多箭竹,山腰為天然次生林、多闊葉樹種。有香菇、木耳和多種名貴藥材,還曾有麝、熊、錦雞等珍貴動物。解放前,因軍閥、豪紳割據(jù),該地又地處邊遠的三省交界,且山高林密,被稱為“三省不管”之地,常為貧苦人民躲債、躲壯丁之處。解放后,舊貌換新顏,湘、桂、黔交界的三省各族人民,在三省坡下修建了“團結(jié)水庫”,涌現(xiàn)許多民族團結(jié)的動人故事。1973年《人民日報》刊登了《三省坡上盛開團結(jié)花》的文章。
巖沖頭
巖沖頭位于木腳鄉(xiāng)東北端,距鄉(xiāng)政府約11公里。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82米。
吳家山
吳家山因山鄰上洞村吳家坳而得名,位于臨口鎮(zhèn)東南端,距鎮(zhèn)政府約9公里。山體呈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52米。
三個凼
三個凼山脊有三個天然凼,故名。位于杉木橋鄉(xiāng)南端,距鄉(xiāng)政府直線里程13公里。山脈成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20米。
摩天界
摩天界位于木腳鄉(xiāng)東北偏東,距鄉(xiāng)政府8公里。山體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146.1米。
大高山
大高山既高又大,主峰海拔1077.9米,位于大高坪苗族鄉(xiāng)東南側(cè),東西走向,長約4公里。晴朗無云登上主峰頂,俯視北望,蜿蜒曲折的渠水,似銀帶狀向北延伸而去,靖州縣東江一帶隱隱約約可見?h境內(nèi)東北的萬佛山風景區(qū),千姿百態(tài)的峰林盡收眼底。環(huán)視四周使人心曠神怡,在該峰頂平地上建有國家大地測量標志永久水準點。
八斗坡
八斗坡位于隴城鄉(xiāng)南,距鄉(xiāng)政府約4公里許,系8座斗形山坡疊連組成。山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935.6米,它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山嶺。該山脈南坡集水注入珠江水系支流的潯江內(nèi),北坡集水匯合注人長江水系沅水上游的支流渠水中,F(xiàn)建有縣微波電視差轉(zhuǎn)站于此。
大霧梁
大霧梁侗稱梁蒙,梁即山梁,蒙是侗語的霧,意為云霧山。大霧梁位于湘、桂、黔三。▍^(qū))交界的大高坪苗族鄉(xiāng)地了村和黃柏村之間的蒙沖界,海拔890米。大霧梁雖稱不了名山大山,但因自古以來,每年農(nóng)歷三月的第一個“戊”日(大戊日),湘桂黔三。▍^(qū))邊界數(shù)千名各族男女青年,匯集于此舉行歌會,稱“大戊(梁)歌會”,而名噪四方。因此大霧梁也稱大戊梁。
通道萬佛山
萬佛山位于臨口鎮(zhèn)太平巖村,距縣成雙江20公里,海拔597.9米。整座山是由紫紅色砂礫巖構(gòu)成的大巖山,呈三棱形,遠觀秀麗典雅,近看氣勢磅礴,從山腳至山頂,陡峻處呈90度的坡度,山腰有一廟宇遺址,相傳是主持主圓72庵長老舊居住所。1996年,縣旅游局沿北面山脊鑿石,開辟了一條“之”字形水泥階梯小路可直達山頂。山頂植被茂密,地面較平坦。站在峰頂舉目四望,萬座石峰盡收眼底,可領略到丹霞地貌的神奇風光。萬佛山的來歷,流行兩種說法:一說萬佛山四周有林立般的大大小小石山環(huán)繞著,有如萬佛朝圣,故名萬佛山;二說在萬佛山的石巖上,由于石峰的母巖系紫紅色的砂礫巖,經(jīng)天長日久的風化作用,在石壁上形成上萬尊形態(tài)奇異、大小不同的佛像,故稱萬佛山。
青云山(獨巖)坐落在縣城雙江南一公里處,只見數(shù)十座石山平地面起,座座石山峻峭挺拔,爭雄斗奇。最高一座石山叫獨巖峰,峰中圍直徑約100米,峰頂海拔602米,與桂林的獨秀峰相類似。到過雙江的人,無不為獨巖峰的挺拔雄姿而贊嘆。前人贊為“獨巖挺秀”,是通道侗鄉(xiāng)有名的風景勝地之一。獨巖峰腳下,溪水潺潺,花草芬芳。山腳絕壁上有一處巖洞,洞內(nèi)可容納數(shù)百人。從前在巖洞口曾建有一座佛庵,佛庵有很多門,每開一扇就可以看到一尊菩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宗教政策,群眾捐資新修一座佛庵——青云庵。每逢節(jié)假日,常有人去參觀游覽,是縣城近郊的旅游區(qū)。關于獨巖峰的來歷,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明洪武年間,侗族人民在吳勉領導下,曾進行過反壓迫反剝削的農(nóng)民起義,占領了黎平、通道、靖州一帶。明室大震驚,派來重兵殘酷鎮(zhèn)壓。吳勉勢單力薄,就把桂林一帶的石山化作一窩豬,趕來堵住明兵。當趕到雙江時,不意被一婦人識破,這群豬便又變成了石山,其中一只母豬就變成了獨巖峰。吳勉又急又氣,將婦人打了一記耳光,把婦人的發(fā)髻都挽到腦后,因而通道一帶侗族婦女的發(fā)髻都挽到腦后,不像貴州侗族婦女的發(fā)髻挽在一邊。
七星山坐落在臨口鎮(zhèn)官團村,與萬佛山相距10公里。此山如北斗星一樣,橫列著7座山峰,主峰海拔567米。唐宋時期就是佛教勝地。相傳古時有7位壽星下凡,在主峰山頂?shù)氖迳舷缕澹粋牧童經(jīng)過這里,在旁邊看壽星下棋入了迷,回到家里卻已經(jīng)過了7個年頭,后來,人們把這座主峰山叫七星山。為了紀念七星下凡,古人在山上修建庵堂一座,取名七星庵。庵堂建筑結(jié)構(gòu)精巧,工藝精湛,聲名遠揚,曾一度香火不斷。據(jù)說清道光20年、咸豐10年、同治10年相繼重修。庵堂四周果木蔥郁,蒼松翠析成蔭,環(huán)境幽靜,風光秀麗。山腰上有一涼亭,山頂上還有七星井、七星壇、石柱等,登上七星庵,要上998級臺階,過兩道七星寨門,且道路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之勢。
通道狗頭山
狗頭山位于縣城東部臨口、下鄉(xiāng)、菁蕪洲三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的臨口鎮(zhèn)山溪村東北角,海拔623.9米,山勢陡峻,酷似一只奔跑的獵狗。站在山巔俯視四周,只見方圓數(shù)十里外,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宛如波濤翻滾的綠色海洋。狗頭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它周圍山多林密,便于隱蔽,歷來為兵家注目。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曾征戰(zhàn)于此,連毀清軍營卡數(shù)處。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從這里經(jīng)過。1949年蔣介石敗逃臺灣后,把這里作為空投、空降的重點區(qū)域。1952年曾派飛機在這一帶投下大量反動傳單。1953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軍區(qū)和黔陽軍分區(qū)在狗頭山設立全省重點防空哨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道縣公安部隊駐防。1955年公安部隊改編后,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通道支隊接防,1978年撤防。在部隊駐防期間,先后報警250次,其中有3次是敵機來犯,有247次是山火。由于報警準確及時,迅速打擊了來犯之敵和撲滅了山火,保衛(wèi)了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467.html
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里?通道侗族自治縣屬于哪個?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個。
相關通道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里,通道侗族自治縣屬于哪個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