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安徽旅游景點 >> 貴池

貴池,貴池在哪里,貴池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1-14 17:40  瀏覽次數:

貴池在哪里?貴池屬于哪個省哪個市?貴池在哪個省?

貴池旅游,貴池在哪里,怎么走?

貴池區,隸屬于安徽池州市,地處長三角城市群,安徽省南部,介于東經117°06′—117°50′、北緯30°15′—30°48′之間, 總面積2516平方千米。屬亞熱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截至2021年,貴池區常住人口59.0萬人。截至2022年,貴池區共轄11個街道、9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江口街道康莊大道99號。

貴池簡介

貴池區是安徽省池州市轄區,位于安徽省南部,北臨長江,東徑117°06′-117°50′、北緯30°15′-30°48′。東北與銅陵接壤,南連黃山華山,西北與安慶隔江相望。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為沿江洲圩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杜牧詩中的“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也位于貴池區秀山門外。

貴池轄區

全區轄8個街道、9個鎮:池陽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梅龍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秋江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梅街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棠溪鎮。原區政府駐池陽街道長江南路,新區政府駐貴池工業園區康莊大道。

貴池自然氣候

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為沿江洲圩區。長江橫貫全區76多千米,黃湓河、秋浦河、龍舒河、白洋河、九華河、青通河等北流入長江。屬亞熱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6.1℃,年降水量在1400-1700毫米。礦藏有煤、金、銀、銅 、錳、鉛鋅等。銅九鐵路、沿江高速、318國道、221省道、321省道過境。池州港為長江客貨運輸中轉港之一。土特產有高坦翠微、霄坑綠茶、西山焦棗、清溪麥魚、秋浦花鱖等。

貴池歷史簡介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齊山-秋浦仙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摩崖石刻、杏花林古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明太子釣臺是全國十大古釣臺之一。還有宋代包公井、明代百牙山塔、大王洞溶洞群等風景名勝。

貴池區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與銅陵接壤,南連九華山、黃山,北與安慶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2516平方公里,人口62萬,轄8個鄉、1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貴池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地區和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所在地。

貴池歷史沿革

五代置貴池縣。相傳五代梁昭明太子非常喜歡食用秋浦花鱖,因為這里水好魚美,封其水為“貴池”,遂改名為貴池縣。1988年設立縣級貴池市。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貴池區。(2)池州市設立貴池區,以原縣級池州市的行政區域為貴池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長江南路。(3)池州市轄原池州地區的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和新設立的貴池區。

1988年,原縣級貴池市轄5區,2鎮,26鄉:城關區、烏沙區、殷匯區、梅街區、觀前區,池州鎮、殷匯鎮,烏沙鄉、馬衙鄉、雙橋鄉、梅龍鄉、牌樓鄉、觀前鄉、梅村鄉、墩上鄉、里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桃坡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1年,撤銷烏沙鄉,設立烏沙鎮。

1992年,撤銷池州鎮,設立池陽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主城區大部分居民委員會)、秋浦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村民委員會和部分居民委員會,以及里山鄉的齊山村);撤銷馬衙鄉,設立馬衙鎮;撤銷涓橋鄉,設立涓橋鎮;撤銷梅龍鄉,設立梅龍鎮;撤銷桃坡鄉,與劉街鄉的梅街村合并設立梅街鎮;撤銷牌樓鄉,設立牌樓鎮;撤銷觀前鄉,設立觀前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19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殷匯鎮、烏沙鎮、馬衙鎮、涓橋鎮、梅龍鎮、梅街鎮、牌樓鎮、觀前鎮、梅村鄉、墩上鄉、里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9年,撤銷里山鄉,設立里山街道辦事處 ;撤銷江口鄉,設立江口街道辦事處。

2000年,貴池區轄4個街道、8個鎮、1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陽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烏沙鎮 15790人、殷匯鎮 27954人、牌樓鎮 21473人、梅街鎮 11799人、馬衙鎮 24754人、觀前鎮 12743人、梅龍鎮 13772人、涓橋鎮 26326人、清溪鄉 8421人、駐駕鄉 17359人、高脊嶺鄉 20105人、阮橋鄉 16259人、木閘鄉 18509人、晏塘鄉 20750人、灌口鄉 16696人、高坦鄉 14774人、唐田鄉 20379人、銅山鄉 17062人、棠溪鄉 11782人、劉街鄉 10151人、梅村鄉 9350人、解放鄉 10026人、墩上鄉 20879人、茅坦鄉 13345人、桐梓山鄉 11224人。

2001年,撤銷清溪鄉,將4個村并入里山街道、2個村并入涓橋鎮;撤銷桐梓山鄉,并入梅龍鎮;撤銷駐駕鄉,并入烏沙鎮;撤銷灌口鄉,將8個村并入殷匯鎮,8個村并入新設立的梅村鎮;撤銷梅村鄉,設立梅村鎮;撤銷墩上鄉,設立墩上鎮;撤銷塘田鄉,設立塘田鎮;撤銷晏塘鄉,設立晏塘鎮;撤銷銅山鄉,設立牛頭山鎮。全區村委會數由293個減少到291個:觀前鎮新湖村、新義村合并為新湖村;觀前村、新建村合并為觀前村。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辦事處、秋浦街道辦事處、江口街道辦事處、里山街道辦事處、烏沙鎮、殷匯鎮、牌樓鎮、梅街鎮、馬衙鎮、觀前鎮、梅龍鎮、涓橋鎮、晏塘鎮、牛頭山鎮、唐田鎮、梅村鎮、墩上鎮、高脊嶺鄉、阮橋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共有36個居委會、291個村委會。

2004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馬衙鎮、墩上鎮、梅龍鎮、梅街鎮、觀前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晏塘鎮、阮橋鄉、高脊嶺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

2007年2月5日,中共池州市貴池區委、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池州市貴池區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貴發[2007]1號):撤銷梅街鎮、劉街鄉、牛頭山鎮、木閘鄉、梅村鎮、高坦鄉、烏沙鎮、晏塘鎮、棠溪鄉、梅龍鎮、馬衙鎮、觀前鎮、墩上鎮、茅坦鄉、里山街道、解放鄉、阮橋鄉、高脊嶺鄉。新組建梅街鎮、牛頭山鎮、梅村鎮、烏沙鎮、棠溪鎮和梅龍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貴池文化遺址

1、七星墩遺址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里山街道辦事處白沙村。1984年發現,為臺地類型,七個土墩連成一體,占地總面積2.51萬平方米,遺址范圍高出地面在4—6米之間。遺址表面散布大量紅燒土塊、陶片。先后發現有石錛、石斧、石鏃、礫石網墜等生產工具;陶片有鼎、鬲足,器沿、腹底等殘片。紋飾有粗、細繩紋、藍紋、劃紋、回紋、席紋等。從發現的石器、陶片考證,為新石器至商周古人類居住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團山泡遺址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梅龍鎮郭港村的長江灘地。臺地高12米,面積3000平方米。1985年發現。遺址東面早年被一窯廠取土破壞。從其剖面觀察,文化內涵豐富,間夾有30厘米至50厘米的灰燼層,采集的文物標本有磨制石斧,有段石錛、穿孔石鏟、銅斧、蚌刀、骨針等,陶片有器物的足、沿、腹、底等殘件,陶質為泥質紅陶,夾砂褐陶、黑皮陶、印紋硬陶等;紋飾有繩紋、云雷、方格、劃紋等。經發現的石器、銅器、陶片分析,為一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九房朱遺址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木閘鄉長嶺村。1985發現,為一臺地類型,臺地高出四周6米,面積5000平方米。東南面為三級階梯狀,西北面為陡坡,頂部辟為旱地。采集的文物標本有銅斧、磨制石鏟等;陶片多為黑陶,以印紋陶為主;紋飾有網紋、方格紋、細繩紋等,器足均為實心。1987年3月間,在遺址南部發現一件紅砂巖石質鑄范,范面有钁、針、魚鉤鑄槽。一范同鑄三件器物在國內出土文物中尚屬少見,此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江南地區商周時期文化和冶鑄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昭明太子釣臺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殷匯鎮楊橋村的郎山崖。釣臺上部橫貫殷(匯)石(臺)公路,崖下秋浦河水涇流。這里懸崖陡立,直插河中,是龍舒河河水匯入秋浦河交界處。當山洪暴發時,水勢洶猛,飛流急旋,直沖崖壁,再轉90度大灣向西急流。待洪水平穩之后,水面清靜,澄碧如鏡,古時稱之為“玉鏡潭”。崖腰處有一巨大石平展,是一處天然的垂釣處。據明朝《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秋浦郎山梁昭明太子垂釣處也”。昭明太子,姓蕭名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南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位于此地的古石城縣是其封邑,昭明常住秀山編《文選》,閑時垂釣“玉鏡潭”。昭明死后,貴池先民拜請武帝賜太子衣冠,于秀山筑冢紀念。昭明釣臺,唐宋以來,游人不絕,留下了不少題詠,如古人張惠《圣修》詩云:“蕭梁帝業也成灰,此地惟余釣臺;春雨潭邊縈碧柳,暮云石上鎖蒼苔;曾誰泛艇來鳧渚,空憶垂綸傍水隈;坐話當年風韻事,煙波影里幾徘徊”。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李白釣臺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里山街道辦事處里山村,地處清溪河畔的江祖山,與萬羅山隔河侍立。江祖石因江祖山而命名。直插深不可測、明靜如鏡的江祖潭中。江祖山,古木蒼勁,藤根盤繞,存有興道院、仙人亭遺址。峭壁之處挑出一塊巨石,突兀在江祖潭水面,這就是唐朝李白垂釣處。今人當泛舟游戈江祖潭,仰首可見當年系舟亭靠的“牛鼻穿纜孔”。在其下方的崖面,留有幾幅摩崖石刻。李白,唐朝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數游秋浦,曾泛舟清溪河,垂釣于此,并留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詩句。明清之際,追循李白游蹤的人絡繹不絕,如明代戲曲家佘翹詩云:“臨流洗綠苔,摩崖寫黃絹;何人可與語?江祖一片石”。清人王錫壁詩曰:“怪石臨溪水,沿洄秋氣森;謫仙今不見,誰與話同心”。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其摩崖石刻并入萬羅山摩崖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吳應箕殉難處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聯合村石灰沖。吳應箕,字次尾,號樓山,貴池人,明末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天資聰明,才華出眾,但仕途不順,積極投入明末抗清運動,曾在貴池秋浦河畔泥灣山起兵抗清,被獲后殉難于石灰沖山口施。生前著有《兩朝剝復錄》、《樓山堂集》等。殉難處立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花崗巖石碑記,碑高1.2米,寬0.40米,厚0.20米,文曰:“吳應箕先生殉難處”。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貴池古代建筑

妙因塔

俗稱清溪塔。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街道辦事處流坡村的長江岸邊,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朝萬歷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錢賈始建,至萬歷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禎十五年(1642年)夏,塔剎遭雷擊毀,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復。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制,高55.7米,周長37.69米。底層設磚制須彌座,束腰處有磚雕。塔身上下均有欄額和普柏枋,磚雕為卷云紋飾。有石、磚階從復壁中盤旋而上,塔內諸層有佛龕,石質匾額。縱觀塔的造型,粗獷蒼勁,莊重古樸。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牙山塔

位于貴池城北百牙山處,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 知府陸岡建,是一座風水塔。據清光緒《貴池縣志》記載,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補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而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制,高34.4米,直徑6.68米。底層設低矮臺基,轉角為園形倚柱,丁式柱礎。各層均設平座,佛龕。有磚階自復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寶呈穹窿收頂,七層處置千斤木承托剎柱,頂端立青銅質葫蘆狀剎。外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輪廓線條挺拔剛健,給人一種玲瓏瘦巧的美感。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濟橋

又名七孔橋,俗稱“東門橋”。位于貴池城東濟川河上。明朝萬歷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劉孟雷建造,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貴池市人民政府全面 整修。橋長239米,寬9.4米。整個橋體均用花崗巖石構成,七拱連跨,拱以條石框式縱聯券起。橋墩逆水面壘有水分金剛雁翅。橋面鋪有條石,兩側設有石質望柱、欄板。整個橋梁砌縫相錯,造形別致,布置巧妙,結構穩定,是貴池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溪橋

俗稱胭脂橋,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花廟村雙溪口,橋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為拱形單孔石橋,長31.2米,寬5米,高6米。橋拱為縱聯分節并列式,橋面鋪以條石,兩側立望柱、欄板、素面。整個橋體留有明代建筑風格。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義興橋

又名華陽閣義興橋。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葉管村。相傳,為元代績溪縣令葉楠為家鄉捐奉義建。橋為抬梁架木質結構,橋之兩端用青石壘墩,單孔,橋面為7根直徑0.4米的古桕橫跨兩端,桕木上鋪木板,橋上建廊,兩端筑室,其上建亭。橋長21.2米,寬4米,孔徑8米。此橋結構獨特,設想實惠,既能通行,又有護橋之利,還能兼歇行人。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杜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茅坦鄉茅坦村。明清建筑,系唐代詩人杜荀鶴后人所建。祠為三進,平面呈長方形,建筑布局以門廳、天井、正廳、天井,祭祖祠相屬。整體為臺梁架磚木結構,碩大的月梁縱橫交錯,木雕、畫枋穿插其間;柱礎石精雕細琢繁縟的花卉、禽獸圖案,磚雕、石刻設于后進天井處,整個宗祠建筑規范宏大,古樸狀觀。祠前為廣場,廣場端有排列對稱的旗鼓石。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俞村章氏宗祠

又名仲德公祠,位于池州市貴池區解放鄉俞村村,明清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三進,以門廳、天井、正廳、祭祖祠相屬。宗祠進深長46.7米,寬20.3米。為抬梁式磚木結構,青石壘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墻,每根立柱均墊有青石質柱礎,柱礎石既有圓形,也有八方形,通體刻有暗八仙、飛禽走獸、纏枝花卉圖案。整體平面配置對稱,中進與后進兩側設有廂房、配房,以檻窗格扇相隔。祠內仍懸掛有清代“欽命督儲”、“徑國儲猷”、“名宿雍升”等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廣場前置旗鼓石兩對。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氏宗祠

又名歸隱堂,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石門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進深長65米,寬15米至17米。據《高氏宗譜》記載,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原有7進,現存6進,依次建筑為門廳、中下廳、中上廳、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筑形式為抬梁架磚木結構,四周立砌不荷重墻。整體木質構架雕刻較少,柱礎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狀,通體鑿有禽獸、花卉圖案。祠內仍懸掛“瑤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質匾額。祠前設有廣場,廣場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姚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貴池區劉街鄉姚街村。明清建筑,祠為三進,面寬12.8米,進深長58.9米,門廳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門罩仍存。整體建筑為磚木抬梁架結構,梁枋雕刻較少。祭祖祠左右兩側墻體立有明朝“來龍碑記”和清朝“重修建祠實錄”碑記,祠內懸掛“鰲峰目躋”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蝦湖時而作的《宿蝦湖》詩句碑記,廣場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595.html

貴池在哪里?貴池屬于哪個省?貴池在哪個省?

上一篇:潁州區
下一篇:安徽淮北

相關貴池,貴池在哪里,貴池屬于哪個省?貴池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