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祁門縣在哪里,祁門縣在哪個省
祁門縣在哪里?祁門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祁門縣在哪個省?
祁門縣旅游,祁門縣在哪里,怎么走?
祁門縣,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地處黃山西麓,東北與黃山市黟縣接壤,東南與黃山市休寧縣為鄰,西北連池州市石臺縣、東至縣,西南迄省境,與江西省毗鄰。總面積225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祁門縣轄10個鎮、8個鄉。
祁門縣簡介
中國地級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交界。建縣于唐永泰二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安徽省林業重點縣,祁門紅茶、鳧峰綠茶主要產地,境內還有號稱“華東最后的原始森林”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牯牛降景區。
祁門縣地理位置
祁門縣位于安徽省南部。因其地理特殊,由中央直轄。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為鄰,西南與江西省毗鄰。號稱中國三大門之一,距黃山省府屯溪市690公里。為古徽州六州之一,現屬黃山省。西北與石臺縣、東至縣相連。總面積2257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12年人口統計) 全縣轄8個鎮、11個鄉:祁山鎮、小路口鎮、金字牌鎮、平里鎮、歷口鎮、閃里鎮、安凌鎮、鳧峰鎮、大坦鄉、柏溪鄉、塔坊鄉、祁紅鄉、溶口鄉、蘆溪鄉、渚口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郵編:245600。代碼:341024。區號:0559。
拼音:Qimen Xian 地處皖南山區西南部,地勢北高南低。黃山西段橫亙北部,牯牛降海拔1728米,為全縣最高點。縣境大部分低山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率水河,閶江,為主要河流。率水河默默無名,但他卻是名聞天下的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的正水源頭率水河新安江的發源地,因而被稱作“三江源頭”。在其鳧峰穿境而過流入新安江。閶江向西南注入鄱陽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716毫米。安徽省林業重點縣。祁門紅茶、鳧峰綠茶主要產地。
皖贛鐵路穿越縣境東南部,221、231、326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跡有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地質公園,太平軍題詞、佛溪塔、余慶堂戲臺、金粟庵等。地方戲有目蓮戲、采茶戲、儺戲等。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建縣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國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95萬畝,茶園16萬畝,水田11.2萬畝(農民人均山場近20畝、茶園1畝、水田0.7畝)。現轄7鎮11鄉,152個村,1039個村民組,總人口18.7萬(其中農業人口14.8萬)。
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5.78%(比1992年提高了4.48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擁有林地19.96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8.43%,活立木蓄積量927.6萬立方米,是省重點林業大縣。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縣先后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
祁門縣建制沿革
祁門原為歙州黟縣和饒州浮梁二縣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義,據黟縣赤山鎮設閶門縣。永泰二年(766)劃黟縣赤山鎮和浮梁縣一部設置祁門縣。合縣城東北祁山、西南閶門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記》第104卷,對祈門縣進行了描述。祈與祁通假。
建縣后屬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為徽州,本縣屬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徽州為路,本縣屬徽州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改徽州路為興安府,本縣屬興安府。明太祖吳元年(1364)改興安府為徽州府,本縣屬徽州府。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本縣直屬省轄。民國3年,本縣屬蕪湖道,民國17年廢道,本縣復由省直轄。民國20年施行首席縣長制,徽州首席縣長駐歙縣,兼管祁門。民國21年,本縣屬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8月,本縣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撤銷皖南行署,本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6日祁門解放,5月屬徽州專區。1956年1月徽州專區撤銷,本縣改屬蕪湖專區。1961年4月重設徽州專區,本縣復屬徽州專區。1971年3月改專區為地區,本縣屬徽州地區。1988年元月,徽州地區撤銷,新置黃山市,本縣隸屬黃山市。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祁門縣人文自然景觀
祁門歷史文化恢弘,屬徽文化一脈,有風格獨具的古建筑“曾國藩行轅”、“貞一堂”、“一府六縣”等。縣西閃里片有全國罕見的江南古戲臺群,還有“雙橋映月”之譽的平政、仁濟雙橋。民間藝術自古以來豐富多彩,鄭之珍的“目連戲”、江南采茶戲、黃梅戲、撲蝶舞、嬉燈等聞名中外。祁門縣旅游資源獨具特色。境內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群峰競秀,溝壑縱橫,遠眺恰如一條牯牛橫臥頂峰,奇松、怪石、飛瀑、云海和佛光稱之為牯牛降風光之五絕,被譽為“動植物天然寶庫”和“未被開發的黃山”、“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2004年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第三批“國家級地質公園”。近年來,又相繼開發了九龍池、龍池坡、櫓溪灣(灘下)等多處景點,“綠色、生態、古樸、原始”已成為旅游特色品牌。
縣花桂花
桂花在我國已有2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地理古籍《山海經》中就有“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的記載。桂花屬木犀植物,全世界約有40余種,而我國就有25種。通常分為金桂、銀桂、丹桂、月桂、四季桂,花有金黃色、白色、橙紅色、淡黃色幾種。終年常綠,樹冠圓長,不但適合于盆栽,也是名貴的園林觀賞花木。開花時節,“碧綠之中萬點金”,濃香四溢,遠飄數里。雖不艷麗,但卻“獨占三秋壓眾芳”,“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解引幽人雅思長”,桂花被當成心靈美好、情愛與友誼的象征。
縣樹樟樹
樟樹為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由于它有豐富芳香油,木氣特香,由此又得香樟、芳樟之名。樟樹四季常青,干形圓渾,枝稠葉密,姿態雄偉,深受人們喜愛,古代文人墨客吟詠很多,白居易詩云:“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且樟樹木紋美觀,故以文喻樟,雅韻悠遠而明其理;以樟喻文,才高意深而耀其紋。樟樹名稱之博雅,也是中華文化生態倫理的重要特征和通俗表達。樟樹枝梢春季發葉,嫩綠新紅,艷麗多彩;盛夏酷暑,濃蔭郁閉,清涼宜人;冬季亦不落葉,頂風傲雪,青翠不凋,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且全身都是寶,為珍貴用材和特種經濟樹種,樟樹材質上乘,具有香氣,能避蟲蛀,有“南國佳木”之譽。其根、干、枝、葉、果實都能用來提取樟腦和樟油,可作多種醫藥和化工原料。樟葉能滅菌殺蟲,凈化空氣,樟籽入藥有解酒醉之功。樟樹根深葉茂,樹體高大挺拔,生長較快,壽命長達數百年。在祁門農村有零星栽植“村前樟”的傳統習慣,因而境內古樟眾多,是安徽古樟最多的縣,全縣樹齡在5百年以上的古樟就有10多棵,數人合抱的大樟樹亦很常見,棵棵雄偉壯麗,生機盎然。它們或立于村頭,或立于村中,或單株獨生,或混生于風水林中,將村莊點綴成一幅幅怡靜的田園風景畫。
縣鳥畫眉
畫眉是我國著名的籠鳥之一,鳴聲嘹亮,悅耳動聽,能仿效很多鳥類的鳴聲,深受人們喜愛。畫眉又叫金畫眉,鳥綱,雀形目,翁鳥科。它的上體為橄欖色,頭和背部的羽毛帶有滌褐色的軸紋,下體淡棕色,腹部中央灰色,有非常顯眼的白色眼圈和眉紋,“畫眉”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在祁門境內的深山、溪邊、灌叢中到處可見到它的行蹤。有時聚集小群活動,雄鳥好斗,常驅逐外鳥。雄鳥在繁殖期極善鳴囀,聲音十分宏亮,尾音略似“如意如意”。畫眉食性雜,在非繁殖季節以野果、草籽等為食。在4—7月間的繁殖季節嗜食昆蟲,其中有很多是害蟲,是自然界內保護農林的益鳥。
松潭古木林
祁紅鄉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風林,是祁門現存面積最大的古水口樹林,面積達140多畝,宛如一道綠色屏障,庇護著全村世世代代。整個風水林濃蔭密閉,古木參天,蔚然奇觀,“鳥道盤山腰,千章羅巨木”,是一個罕見的古老“天然樹木園”。黃山書社2004年出版的《徽州五千村》中有“深山老林見松潭”的描繪。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618.html
祁門縣在哪里?祁門縣屬于哪個省?祁門縣在哪個省?
相關祁門縣,祁門縣在哪里,祁門縣屬于哪個省?祁門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