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棗莊市在哪里,棗莊市在哪個省
棗莊市在哪里?棗莊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棗莊市在哪個省?
棗莊市旅游,棗莊市在哪里,怎么走?
棗莊市,別稱煤城,山東省轄地級市,位于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接濟寧市微山縣,瀕臨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介于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之間,東西最寬56千米,南北最長96千米,總面積4564平方千米,占山東省總面積的2.97%。截至2022年10月,棗莊市下轄5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
棗莊市簡介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是山東省設立的第四個地級市,東依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接兩漢文化勝地徐州,北臨孔孟之鄉濟寧。二戰時,臺兒莊戰役在此爆發。棗莊是一個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現代化城市,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130年的工業文化;處于“一山、一水、兩漢、三孔”黃金旅游線上,是一座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新興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鄉的秀美,為“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并且素有“魯南明珠”之稱。
棗莊市
傳說,古代神農氏(炎帝)曾在此處建立莊園,專門用來栽種棗樹。種棗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制造矛的木桿、箭桿、車軸,棗樹成材十分緩慢,所以棗莊市應為炎帝部落腹地。早在唐宋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1] 棗莊夜景圖
棗莊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5]、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130年的工業文化,棗莊是造車鼻祖奚仲的故里,還是大文學家墨子、工匠祖師魯班、鑿壁偷光的匡、大文學家賈三近的故鄉。這里曾誕生過滕國、薛國、小邾國、郳國、鄫國、蔇國、逼陽國等歷史國家都城,是全國兩個出現歷史古城邦最多的城市之一。
棗莊是一座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鄉的秀美,素有“魯南明珠”之稱。旅游資源豐富,風景名勝眾多,人文古跡薈萃: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400年前發生的郯城大地震把熊耳山震成兩半,形成一條長達幾百米的大裂谷,被地質專家譽為地震遺跡中的“奇跡”;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崮為五大巖石地貌之一,是魯南地區特有的地質現象。魯南七十二崮,第一崮當屬棗莊的抱犢崮;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冠世榴園”。石榴原產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我國,西漢一代名相匡衡從長安皇家御苑帶回家鄉棗莊種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農業遺產之一。
棗莊,歷史文化悠久燦爛,名勝古跡眾多?梢愿爬“四個數字”:一是7300年的始祖文化。早在7300年前,人類就在棗莊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里創造了燦爛的“北辛文化”,是迄今為止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東夷文化的源頭;二是4300年的城邦文化。先秦時期,棗莊境內分布著7座古城邦,是我國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兩個地區之一;三是2700年的運河文化。境內最早的運河開鑿于春秋時期,擁有京杭大運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特征最鮮明的臺兒莊古城;四是130年的工業文化。棗莊是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華資企業——中興公司在這里誕生,并發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張股票。
棗莊是紅色革命的熱土。近代有震驚世界的臺兒莊大捷[14-15],名揚四海的鐵道游擊隊,運河支隊的英烈,魯南戰役的輝煌,棗莊因此博得了“中國紅色經典城市”的美稱。如今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臨山公園鐵道游擊隊紀念廣場上。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再現了當年參加臺兒莊大戰的愛國將士浴血奮戰的宏偉場面。2005年,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臺兒莊大戰紀念地被列入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棗莊市與井岡山、西柏坡、延安一起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國重點調度的20個紅色旅游城市。
棗莊市歷史沿革
早在帝嚳及唐堯、舜禹時期屬古徐州域。
夏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
商朝時期,今棗莊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
西周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
春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
戰國時期,今棗莊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公元前254年,今棗莊地區全境屬于楚國。
秦朝,今棗莊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
西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
東漢時期,今棗莊地區屬東?ぁ
三國時期,今棗莊地區全境屬魏。
兩晉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后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后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
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
公元550年以后,今棗莊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
隋朝,今棗莊境內北為蕃縣,后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后改為氶縣。
唐朝,今棗莊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后改為氶縣。宋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
金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
元朝,今棗莊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
明朝,今棗莊地區屬濟寧府,后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后降為嶧縣。
清朝,今棗莊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
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今棗莊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
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
1961年9月12日棗莊建制為省直轄地級市,轄齊村、臺兒莊、嶧城、薛城4個區及棗莊鎮,56處人民公社,為當時山東省四個地級市之一。
1976年7月12日,設立市中區,將齊村區所轄部分劃歸市中區。
1979年滕縣劃歸棗莊管轄,至1988年,全市轄5區一市。
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發生變化,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以及大部分市直機構西遷原薛城區,成立新城。新城成為棗莊市新的政治中心。
棗莊市地理位置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地跨東經116°48′30″—117°49′24″,北緯34°27′48″—35°19′12″。北臨孔孟之鄉濟寧,南鄰吳楚之邦徐州,東依革命圣地臨沂,西部是濟寧市微山縣。
棗莊市氣候環境
棗莊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較多,四季分明。同時也存有一定的災害性天氣。全市多年平均氣溫在13.2-14.2℃,各季氣溫差異明顯。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間,是山東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區之一。
棗莊市地形地貌
棗莊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區,屬于黃淮沖擊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呈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伏狀。東北部為群山丘陵區,外圍是海拔100米至150米的滕、薛、棗山前剝蝕平原。平原南,從嶧城區東部邊界至薛城東,為東西走向的帶狀丘陵地。再向南,為海拔在100米上下的山前剝蝕平原。西部瀕湖地帶及南部沿運河地區為海拔30至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最南部為一小片丘陵。 土壤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個土類,80個土種。土壤總面積5213874畝,占全市總面積的79.59%。
棗莊市旅游
棗莊北面是以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為主的旅游景區,南面是以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為主的旅游景區,西面是微山縣。棗莊市現正在重點打造“世界遺產奇跡—臺兒莊運河古城”。棗莊境內100多公里古運河段,航道船舶往來穿梭,百舸爭流的現代化旅游景觀,展現了中國1000年的南北交融文化。丹麥旅游專家彼得森說:“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是這個樣子“。棗莊正在恢復明清時期的運河古城、古河道、古碼頭,一座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的東方水城,是山東省重點工程,是國共合作的結晶,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整個古城建設全部完成后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第三座二戰城市,是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總體旅游資源可以概括為:
以“山”為主的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此處群山綿延不絕,峰頭林立;
以“果”為主的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
以“水”為主的臺兒莊古運河風景區,上游部分已開發成運河濕地景區,下游部分依然保持著康乾盛世時古民居的原貌;
以“古”為主的薛滕古文化旅游區;
以“紅”為主的以臺兒莊大戰和鐵道游擊隊聞名的“紅色旅游”區。
國家AAAAA級景區臺兒莊古城
國家AAAA級景區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漢諾莊園、魯南水城·棗莊老街、滕州盈泰生態溫泉度假村、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40]國家AAA景區龜山省級地質公園、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墨子紀念館、蓮青山生態旅游區、滕州漢畫像石館、劉村梨園風景區
國家AA景區
甘泉寺、王學仲藝術館、滕國故城、李宗仁史料館、魯南觀賞石館、棗莊長紅棗農業旅游區、賀敬之文學館
以“山”為主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山亭區東南部,距棗莊市駐地23公里。從古至今,數易其名。 漢代稱“樓山”,魏晉稱作“仙臺山”,唐宋時曾叫“抱犢山”,明清時期稱“君山”。據《嶧縣志》載:昔有王老抱犢耕其上,后仙去,故爾得名“抱犢崮”。海拔584米,是一座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名山。山腳下有古廟兩座,分別為清華寺和巢云觀;半山處有洞數十個,名曰桃源洞、水簾洞等;崮頂沃土良田數十畝,松柏茂盛,蒼翠欲滴,奇花異草,滿崮爛漫。佇崮東眺,黃海茫茫云霧繚繞!稁F縣志》載:“邑八景之冠,為君山望海”。極目南天,平野如畫。山麓下、叢林間,泉水叮咚,清溪潺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山光各異:春報桃李爭艷放,夏暑濃蔭不侵;秋染紅葉醉霏芳,冬雪綻玉松梅奇。山腰間,有處十八羅漢洞,洞內四周壁崖上雕刻著神態各異的佛像。抱犢旅游區共分為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鳳落古崖4 個景區,以她獨有的“雄”、“奇”、“險”“秀”居魯南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魯南小泰山”。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鏡內,因遠看整座山體象一只黑熊的耳朵,故得名—熊耳山。據《嶧縣志·山川》記載:“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距梁山之右,界碑嶺之南,高聳巍峨。周圍巖石削立數百丈,唯一鳥道可上。” 2001年1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點有雙龍大裂谷、龍抓崖地震遺址,黃龍洞、臥虎洞、牡丹庵、八戒洞等自然景觀。
龜山省級地質公園:位于市中區東北部孟莊鎮境內,距市駐地15公里,占地總面積約40余平方公里,由龜山景觀區、水上游樂園、板栗基地生態園區、千畝觀光桃園及桃園山莊服務區組成。景區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錯落有致,交相輝映,老龍潭商周遺址、雁窩嶺漢古墓群、跑馬嶺等古遺跡,展示了龜山風景旅游區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以“果”為主
冠世榴園:位于棗莊市嶧城區西部、緊鄰棗莊市區南部的群山之陽,東西長20公里, 南北寬2公里,面積達10萬畝,有榴樹40余萬株,43個品種,始建于西漢成帝年間,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棗莊石榴園以歷史悠久,面積之大,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而聞名海內外,為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林,因而被譽為“冠世榴園”,被列為“花之路”旅游熱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處集生態園林、佛教朝拜、人文歷史、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景點有青檀寺、一望亭、園中園、金界樓、石榴仙子等與店子鎮長紅棗基地、抱犢崮—熊耳山—洪門葡萄村、龜山農業生態旅游區、巖馬湖農業綜合旅游區,納入國家級農業生態旅游示范點。
以“水”為主
臺兒莊古城:臺兒莊古城坐落于棗莊轄區臺兒莊區,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重建臺兒莊古城,是幾代臺兒莊人民的夢想。臺兒莊古城重建工作,著力恢復明清時期的運河古城,古河道,古碼頭,一座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的東方水城,把臺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臺兒莊運河國家濕地公園:主要由濤溝河下游段、嶧城大沙河分洪道下游段以及兩河口之間的京杭運河段等河流濕地組成,將臺兒莊城區包圍其中,屬典型的河流濕地。
規劃總面積2592公頃。其性質定位以濕地資源保護、修復為前提,以臺兒莊運河濕地生態系統和歷史文化為主要景觀資源,以濕地觀光、科普教育、度假休閑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濕地公園。臺兒莊運河濕地公園規劃區的主干,是運河國家級樣板航道和南水北調工程聚集帶。有臺兒莊運河大橋、臺兒莊二線船閘及其復線、臺兒莊泵站以及利用這些景致之間相對獨立的大水面擬建的運河水上游樂園等水工景致,有運河大堤、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河間平洼地、槽狀洼地、河道沼澤等典型地貌。大面積的運河灘地上,是6000畝生態農業的荷花長廊;灘地間的積水洼地,數百種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與各類鳥禽魚類的立式構成,形成典型的低洼濕地景觀。古運晨曲、運河夕照、對影邀月等特定情境,構成了重要的天象景觀。
微山湖紅荷濕地:西瀕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位于滕州西部的濱湖鎮,經過多年保護和發展,滕州微山湖紅荷濕地成為中國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節。是中國典型的溫帶濕地生態系統,擁有的濕地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其中潛水胡面紅荷觀賞區達到十萬余畝,素有‘荷都’之稱,也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生態保持最原始、濕地景觀最佳的荷花觀賞地區。
以“古”為主
薛國故城:位于滕州市南部17公里的官橋鎮。它東依沂蒙余脈,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薛國故城是[43]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余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周長2750米。墻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續到漢代。內城和北墻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千秋萬歲”卷云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薛國被秦滅亡后,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滄桑3000余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
滕國故城:位于在滕州市區西南7公里。據史料記載,“故城周圍二十里內有子城”,F故城城垣依稀可見,沿外城西墻南去,有一段塹壕,俗稱“西海子”為昔日的護城河;“子城”在外城中央。城內有滕城村,村周是一片蔥綠的果園和農田,煥發著勃勃生機。城東北隅有一高臺,為“文公臺”,亦稱“靈臺”,臺下一池,傳為“靈池”。臺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書。臺前有兩株古槐蒼勁古樸,左右對峙,枝繁葉茂。傳為唐貞觀年間所植,距今一千多年,當地百姓尊為“神樹”。1992年,滕州市政府對文公臺進行了重修,臺上殿宇回廊,雕梁畫棟,青磚碧瓦,殿堂聳立。殿內陳列著“文公問政”的蠟像,文公求孟子治國方略,及然友、畢戰等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臺東側新建的碑林,陳列著歷年來征集的碑碣、墓志。在1977年12月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紅”為主
2004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在全國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組織規劃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重點建設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棗莊在“魯蘇皖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東進序曲,決戰淮海”。30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棗莊在“濟南—濟寧—棗莊—臨沂—連云港”線上。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棗莊有鐵道游擊隊和臺兒莊大戰兩個景區。國家旅游局又把棗莊確定為全國20個紅色旅游城市觀察報告點,是山東省唯一一個紅色旅游報告城市。
山東棗莊紅色旅游啟動暨鐵道游擊隊紀念園開園儀式2005年4月19日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家旅行社和群眾共計2萬余人參加了開園儀式,呈現了前所未見的火爆場面。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新華網、《中國旅游報》、《人民日報》、山東電視臺、《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40余家新聞媒體進行了現場采訪和報道。開園儀式拉開了棗莊紅色旅游的序幕,宣告全市紅色旅游開始破題,棗莊旅游業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臺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
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城西南部,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館前三十八級臺階意為一九三八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日臺兒莊大戰;二十四根主柱支撐著白色天棚,象征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紀念館館名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主體建筑物前矗立著臺兒莊大戰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整個紀念館內有展覽館、書畫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氣勢雄偉,莊嚴肅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所接待游客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區域之大、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成為各地游客旅游觀光的重要景點,而且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國家教委、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家文物局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又被中宣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8月被命名為“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已經肩負起昭示歷史,激勵當代,教育后人,開拓未來的神圣使命。
鐵道游擊隊紀念館:位于薛城區臨山路東首,占地面積9公頃,它以“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為主體建筑,廣場、甬道、碑廊、清風臺、金山墓、八大亭等景觀散布其中,錯落有致。鐵道游擊隊紀念碑高33米,于1995年8月15日落成。游擊隊戰士持槍沖殺的鑄銅人物塑像,矗立于紀念碑頂端。底座正面鐫刻碑文,兩側為花崗巖浮雕,再現了游擊隊員英勇殺敵的場面;碑前及兩側八級臺階,代表8年抗日戰爭,碑體正面為豎起路軌的造型,體現游擊隊員們活躍在鐵路線上,浴血奮戰的深刻含義;50根枕木象征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碑體中央鑲嵌著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八大金箔貼面大字。
李宗仁史料館:坐落在臺兒莊古運河畔、原火車站遺址上,為造型獨特的哥特式建筑,是一座三面環水、風光秀麗,是一處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臺兒莊火車站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時任中興煤炭公司總經理的張連芬為運煤,由清政府批準建成的臺棗專用鐵路的車站。臺兒莊大戰時,北站為中國軍隊運輸后勤物資的主要裝卸站,因而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戰后臺棗支線及火車站遭到嚴重破壞,于1945年拆除。1995年,臺兒莊區政府按照當年的建筑風格,在原址上修復了站房樓。李宗仁史料館由四個展覽廳和一個影視廳組成,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程思遠先生題寫了館名。該館以李宗仁先生一生“青春戎馬,晚節黃花”和他指揮的著名臺兒莊大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以大量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全面展示了李宗仁先生曲折的愛國人生。史料館現藏有李宗仁先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400余幅,文史資料1000余份,遺物和文物近百件,珍貴錄像帶一盤,大部分具有國家一、二級文物保護和研究價值,所展實物均由李宗仁的第三夫人胡友松女士捐贈。李宗仁史料館是臺兒莊大戰遺址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色旅游的經典景區。史料館的建成開放,對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和祖國的和平統一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臺兒莊戰史陳列館:臺兒莊戰史陳列館位于城區中心,占地100畝,由英雄廣場、戰史陳列廳、國防教育園和壯國園組成。陳列館大門為牌坊式仿古大門,寬19.8米,高12米,門額鑲嵌著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的“臺兒莊戰史陳列館”鎦金大字。英雄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座高31.8米的紀念碑,整體造型巍峨雄偉,白色花崗巖砌面,毛澤東主席手書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刻在紀念碑正面,戰史陳列廳分古、近代戰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史和英雄人物三個展廳,用珍貴的史料和逼真的雕塑,通過現代藝術手段展示了古今臺兒莊地區所發生的重大戰爭戰役,革命戰爭年代在臺兒莊地區指揮、領導過戰斗的將帥以及為人民解放事業、現代化建設而獻身的英雄人物;國防教育園陳列著戰爭年代我軍使用過的各種武器和現代化武器模型;壯國園修建了古城門、長城微縮景觀、護城河和墓碑雕塑等,體現出祖國強大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風格獨特、環境優雅。臺兒莊戰史陳列館已成為魯南蘇北地區建筑規模較大、設施較為完備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
其他景點
中興煤礦國家礦山公園: 棗莊因煤而興,是一座蜚聲中外的煤城。據史料記載:1308年棗莊就有人掘井采煤;1908年成立了嶧縣中興礦局。中興礦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資本獨立經營的大型煤礦。至二十世紀30年代,中興煤礦發展成為僅次于撫順、開灤的全國第三大煤礦。1936年原煤產量達182萬噸,堪稱“中興”極盛時期。1938年日軍侵占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會社攫取。日本侵略者對棗莊煤炭進行了大規模掠奪性開采,煤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八年間有4000多名礦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換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建國后,中興公司更名為棗莊煤礦,1999年棗莊煤礦由于資源枯竭,關井破產重組為新中興公司。棗莊煤礦幾度興衰百年滄!,F有“電光樓”遺址、“八大家”遺址等景點。
巖馬湖景區:巖馬湖位于山亭區北部馮卯鎮境內, 面積近3萬畝,水深在0.5-17米之間,是山東十大水庫之一,棗莊市最大的人工湖。她就象一面巨大的明鏡鑲嵌在連綿不斷的群山之中,內有民間傳統與現代景觀和諧統一的休閑場所——駐駕山莊,有棗莊市最大的天然溶洞——嶂山溶洞,是一處旅游休閑的理想選擇。
周村水庫:周村水庫坐落在龜山腳下,總容量2850萬立方米,盛產鯉魚、鯰魚、銀魚、鯽魚等。周村水庫一年四季美景不絕,日落西山時最為迷人。每逢傍晚,太陽西下,斜陽鋪瀉,龜蛇二山在水中倒映;漁舟點點,湖面碧波在落日的余輝下熠熠閃光,構成了周村水庫特有的壯麗景觀。
棗莊全民健身中心(東湖公園):占地總面積980余畝,其中水面510畝,總投資2億元。綜合交通、生態、游憩、文化等因素,主題公園分為文化廣場區、體育運動區、水上活動區、濱水休閑健身區、綜合服務區、湖心島文化休閑區等六大功能區,最終形成“二臺三園十二畫、一湖一島一翠峰”的景觀群。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969.html
棗莊市在哪里?棗莊市屬于哪個?棗莊市在哪個?
相關棗莊市,棗莊市在哪里,棗莊市屬于哪個省?棗莊市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