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里,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個省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里?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個省?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旅游,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里,怎么走?
香山景區位于張家港市保稅區(金港鎮)境內,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136.6米, 為全市之冠。國家AAAA級景區。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簡介
香山風景區,位于張家港市金港鎮西部,北枕萬里長江,東臨張家港運河,西望江陰,南接平疇,風景秀美,人文薈萃,古跡眾多,素有江南名山之譽。占地4.37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136.6米,是張家港市的最高點。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
巍巍香山,集天地之精氣,蘊山水之靈秀,自古以來就是江南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集政治、軍事、宗教、文化于一山。其東麓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山村古遺址”,距今有8000年左右的歷史;大禹治水東南時到過香山,留下“圣過潭”古跡;姜子牙助周滅紂后,遵王命東游,尋訪泰伯、仲雍后裔,曾于香山北麓江邊垂釣過,留下釣魚磯古跡;公元前488年,吳王夫差曾攜西施上香山采香而留下“采香徑”遺蹤;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小住于香山梅花堂,植梅栽竹,吟詩作畫,并親自為堂題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香山桃花澗,寫下長詩《游桃花澗 有序》和
《題小香山梅花堂詩五首 有序》;清乾隆帝亦曾游覽過香山,喝過用香山池水煮的茶,留下御筆“清池”;著名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回故里三甲里省親時曾游覽過香山東南坡的聽松吟,因而創作出二胡名曲《空山鳥語》;還有始建于春秋時期的軍事設施藏軍洞、傳說撲朔迷離的鹿女湖、葫蘆塘、仙牛背、老虎嘴、金鰲出海,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江南一流名剎香山寺,無不令游客賞心悅目、流連忘返。更有張家港市的標志性建筑,雄踞于老虎背之上,塔頂高達64.8米的聆風寶塔,山下望去有瓊樓玉宇之感,而登塔遠眺,則江南美景盡收眼底。
香山!一座您追古思今,訪蹤千年歷史血脈,休閑悠游,盡享天籟風情的絕佳之山!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地理位置
香山地區交通便捷,附近的張揚公路、芙蓉大道直達張家港和江陰市區。 規劃中的沿江城際輕軌在距新城、香山2公里內設有站點,張家港市區的暨陽西路也將西延直至香山區域,即將開工建設的集疏運高速站點距保稅區中心2公里左右。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主要景點
桃花澗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 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從峰巔俯視桃花澗全景,整條山澗蜿蜒曲折,影影綽綽,掩映在濃綠覆蓋之中;澗左右兩側的幾道龍崗逶迤磅礴,向下匯聚到桃花澗山口交匯之處,山隨溪轉,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當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覽桃花澗,兩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澗,氣勢磅礴,猶如三峽波濤。從桃花澗山口東行數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澗。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現已對游人開放,洞高約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濕潤,縫隙處有泉珠滴落,鏗然有聲。同桃花澗一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條長長的山澗,名叫南桃花澗。此澗緊靠聽松吟,與小香山梅花堂遙遙相對。此澗雖比不上北澗怪石林立、激流飛瀑的壯觀景象,但終年碧泉流淌,潔寒甘美,夾澗草深林密,鳥語松吟,景致極為幽雅。
采香徑
位于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云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松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艷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松吟、香山寺、圣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于目,難怪當年西施來到這里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采香徑自然就吸引了眾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許多吟詠采香徑的詩文。諸如:“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香徑寒花落,飛泉曲澗分”等。
聽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氣勢極為壯觀。風來時,一枝動百枝搖,莽莽林海松濤涌動,巨浪翻卷,競搖成一個巨大的音樂場。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游覽聽松吟,而后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不知傾倒了多少聽眾,成為百世絕唱。聽松吟曾遭受歷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導植樹造林,經過數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綠裝,聽松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圣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于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于諸候,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于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征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向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組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是其它地方藏軍洞所沒有的;二是洞內隧道走向與山勢走向平行,士兵從左右進出,不從前后進出,而其它地方洞內隧道則大都與山勢走向呈垂直狀態;三是別的山上的藏軍洞一般都構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軍洞高居山峰之巔,成居高臨下之勢;四是香山藏軍洞在“江南長城”中距離長江最近,這可能與香山歷來被視作江海門戶的重要戰略位置有關。香山藏軍洞經適當加工整理后,現已恢復當初建造時的模樣與擺設,并對外開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于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并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后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于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于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并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著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采取措施開發香山旅游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游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筑,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書畫詩文,讓旅游人們從觀光中受到華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于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目前,采香徑下段已被開山采石所截斷,上段路還在。山上雜樹叢生,烏鳴林蔭,峰回路轉,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里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后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余米,形成石門。這里形勢險要,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經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車。在香山附近,有長山, 鳳凰山、鎮山等山,如眾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在這些山上,要數長山頂上藏軍洞最多。最大的藏軍洞可容兵千余,洞內有灶間、會議室、貯藏室、兵器庫等,向來有“江甫長城”之稱!出江陰東門,可遠遠望見筑在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臺周圍十丈見方,高百米,烽火臺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傳春秋時期,山上桃樹漫山遍野,如云霞燦爛。崗西有一大澗,澗頂有一泉口,終年噴水不斷。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花瓣飄落溪中,隨水飄流,大有"落英繽紛”的詩情畫意。藏軍洞、烽火臺、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2月以后,甫沙眾多小山坡上,陸續發現4座古墓葬,其中漢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長山東麓,距地面約15米左右。出土漢墓中有神獸銅鏡、陶罐等文物。3座漢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壺,兩對雙耳環的越容瓷瓶獸足瓷香爐、瓷碗、雙紐帶柄銅鏡、小方銅鏡、八花形銘文銅鏡等文物。據記載: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銘文銅鏡出自廣東。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鄉長山一帶,北臨長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線上的重鎮!這些閃爍著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沒了千年,幾乎被人遺忘,近年來,因張家港對世界開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為新興的海港圍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項鏈”。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東南之巔,約建于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圣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1993年3月,經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記,并開放佛教活動場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剎已初具規模。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仆初手書。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巖臺階,就進入飛檐斗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級登攀,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筑。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積282平方米。黃墻、紅窗、雕梁畫棟,造型格式依照蘇州市靈巖寺的大雄寶殿。大殿規模在江南一帶可稱首屈一指。香山寺總體規劃建筑面積67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繼續建造七級寶塔1座及達摩殿、觀音殿、藏經殿、僧房等配殿。寺內設東、西兩花園,園內建有放生池、假山帶、功德亭等。為方便信徒、游人和觀光者,還建有佛光山莊、素齋館、宿舍樓等。寺內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后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該寺占地約10畝,小巧玲瓏,燒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現有出家僧人7名,負責人是法禪。香山寺以名山名剎之名屹立于祖國江南的寺廟之林,成為鑲嵌在香山之巔的一顆永放光華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占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向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陵園的正面,豎立著高8.7米、寬15.4米的石碑坊,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中有1座長20米、寬8米的拱形三孔橋,氣貫長虹,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著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臺,由4000多塊金山石鋪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990.html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里?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屬于哪個省?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個省?
相關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里,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屬于哪個省?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