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篷船,烏篷船在哪里,烏篷船在哪個省
烏篷船在哪里?烏篷船屬于哪個省哪個市?烏篷船在哪個省?
烏篷船旅游,烏篷船在哪里,怎么走?
烏篷船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獨(dú)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江南的水鄉(xiāng),自然是船的世界,烏篷船在江中或行或泊,行則輕快,泊則閑雅,或獨(dú)或群,獨(dú)則獨(dú)標(biāo)高格,群則浩浩蕩蕩。烏篷船是水鄉(xiāng)的精靈,更是水鄉(xiāng)的風(fēng)景。也有文學(xué)著作及歌曲以此命名。
烏篷船簡介
烏篷船被稱為“紹興水上三絕”,“紹興三烏”。白篷船和烏篷腳劃船歷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絲編成半圓形,中間嵌夾箬。葉活像中間弄了倆個“半圓”,制成后用煙煤粉和桐油拌攪涂于船篷。紹興方言“黑”叫“烏”,烏篷船由此而得名。
烏篷船
烏篷船歷史起源
紹興烏篷船并非僅指這種腳劃的小船。在過去,紹興的烏篷船恃指那些用搖櫓的“梭飛”和“三明瓦”之類的船只。這些船只構(gòu)造十分精致,在船頭上,雕刻有似虎頭形象的動物“鹢”,其神態(tài)似在微笑,又有些可怖。民間傳說,古越本是澤國,在塘閘未建之前,河流直通大海,“鴿”居海內(nèi),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民就把它的形象雕刻在船頭上,使龍不敢作祟,行船可獲安全;船頭兩側(cè),擺有兩個雕鑿獅子的石墩,最考究的還用白銅制作。前艙下船要走幾級扶梯,兩邊各有一塊擱板,可放東西。這里鋪上板,就可搭成看戲臺;在前艙和中艙之間,設(shè)有書畫小屏門,寫有“寒雨連江夜入?yún)?rdquo;、“月落烏啼霜滿天”一類的詩句,畫有梅、蘭、竹、菊之類的圖案;靠中艙的兩側(cè)有“十景窗”,可擺書籍或糕點(diǎn);后艙設(shè)有睡鋪和爐灶。這種烏篷船的船身較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內(nèi)可放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飲宴。船尾至少備有兩支櫓,航速較快。
所謂“三明瓦”的大船,即在中艙的兩扇定篷之間又裝一扇半圓形的遮陽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著片片一寸見方的薄蠣殼片,既能避雨,又可透光。一般的“三明瓦”都有三個艙,中艙有三扇定篷。定篷間有二道明瓦的船叫“梭飛”。“梭飛”比“三明瓦”小,行船速度較快,故得其名。考究的“梭飛”前艙設(shè)有櫥灶,備有茶酒肴撰,中艙陳設(shè)古雅,字畫古玩,一應(yīng)俱全。紹興水鄉(xiāng)景色迷人,舊時一些文人在船上或舞文弄墨,或行令猜拳,眼福、口福為之一飽。這些大烏篷船為官宦、富商作客、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所用,現(xiàn)在早已絕跡。如今,紹興能看到的烏篷船,只有那種載客的烏篷腳劃小船了。
到紹興旅游的中外游客,為了飽覽水鄉(xiāng)景色,都喜歡乘坐腳劃烏篷船。獨(dú)雇一舟,撥開烏篷,可坐可臥,耳聽潺潺流水和“嘎吱嘎吱”的躅漿聲,眼觀兩岸的山水、田園風(fēng)光,真有“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之感。如果結(jié)伴而游,這種烏篷小船可乘坐6—8人,不管是隨波蕩漾于河湖之上,還是伊啞穿行于橋巷之間,都令人感到興味無窮。若去訪問魯迅的外婆家安橋頭、水鄉(xiāng)集鎮(zhèn)柯橋、古老別致的八字橋,或去名勝東湖賞春,乘坐烏篷腳劃船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
烏篷船文化
本文所及的論題既牽涉到物質(zhì)的層面,也牽涉到非物質(zhì)的層面。因此,在論述烏篷船所承載的紹興地域文化之前,有必要先對烏篷船的物質(zhì)形態(tài)作一番探究。而要了解烏篷船,就必須要了解紹興的舟船體系。紹興的船,以體積而論,有大船、小船之別;以船篷而論,有篷船、袒船(無船篷的船)之別;以船篷顏色而論,有烏篷的船和白篷的船之別;以用途而論,有客船、貨船之別;以船的開行時間而論,有白天開的埠船(日船)和晚上開的夜航船之別。當(dāng)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分類。從上述分類中,我們知道紹興舟船中有一類是“烏篷的船”。那么,這類“烏篷的船”是否就是烏篷船?在許多人的眼里,烏篷船就是烏篷的小船,《浙江日報》刊登的綜述中大部分網(wǎng)友的想法即屬此類。
其實(shí)不光是外地人,紹興人中也有這樣的想法;不光是一般的紹興人,就連有的紹興名家也這樣理解。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周作人的散文《烏篷船》:
你在家鄉(xiāng)平常總坐人力車,電車,或是汽車,但在我的故鄉(xiāng)那里這些都沒有,除了在城內(nèi)或山上是用轎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兩種,普通坐的都是“烏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別的風(fēng)趣,但是你總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說了。烏篷船大的為“四明瓦”,小的為腳劃船亦稱小船。但是最適用的還是在這中間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涂黑油;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diǎn)透明,略似玻璃而堅(jiān)韌耐用,這就稱為明瓦。三明瓦者,謂其中艙有兩道,后艙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櫓,大抵兩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頭著眉目,狀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頗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則無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約可以使你直立,艙寬可以放下一頂方桌,四個人坐著打麻將,——這個恐怕你也已學(xué)會了罷?小船則真是一葉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頂離你的頭有兩三寸,你的兩手可以擱在左右的舷上,還把手都露出在外邊。在這種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時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著風(fēng)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會船底朝天,發(fā)生危險,但是也頗有趣味,是水鄉(xiāng)的一種特色。周作人在文中把烏篷船分為兩種:大的為“四明瓦”,小的為腳劃船亦稱小船。嚴(yán)格地講,這樣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因?yàn)樵谕砬寮懊駠鴷r期,如果提到烏篷船,那一定是指“明瓦船”,而不會指腳劃船(小劃船)。說它不確切,還因?yàn)?ldquo;四明瓦”僅僅是烏篷船中的一種,而不是全部。
周作人的文中提到了“明瓦船”,那么,何謂“明瓦”?這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明瓦”,一是指“明瓦篷”,二是指“明瓦船”。在紹興,二者均可簡稱“明瓦”,后者因前者而名。
首先來解析“明瓦篷”。要解析“明瓦篷”,還得從“烏篷”說起。烏者,黑也;烏篷者,黑篷也。紹興人愛把黑稱為烏,如紹興人喜歡戴的烏氈帽,紹興人喜歡吃的烏干菜等等,其命名與烏篷船都屬于同一種情況。而這些又與紹興尚黑習(xí)俗有關(guān),這一點(diǎn)下文將作論述。在紹興,烏篷船有泛指和專指兩種含義,泛指即指烏篷的船,專指即指以“明瓦船”為代表的相對豪華的船只。其中又以專指為多。
紹興舟船船篷的做法和其他地方?jīng)]有多大差別,主要用材為竹子和竹箬。一般用細(xì)竹竿彎成拱形,做成篷架。篷的兩面由竹篾編成,中間夾以竹箬,四周用扁竹片固定,以竹篾或鐵絲扎牢。篷的大小與船的大小相應(yīng);篷的多少據(jù)船的長度而定,三扇、五扇、七扇、九扇不等。制作好的篷,用熟桐油、煙煤等拌合而成的“黑油”,涂于船篷的外層,這就是烏篷。明瓦船、腳劃船等多用烏篷。如果光用熟桐油涂于船篷上,其顏色為竹篾之色,與烏篷相異,紹興人稱之為“白篷”。舊時紹興的夜航船、戲班船和一些農(nóng)用船等多為白篷船。
船篷分“固定篷”(俗稱“定篷”)和“活動篷”兩種。船上的篷多數(shù)是固定的,也有部分是活動的,主要是為了移開船篷,便于乘客上下,欣賞沿河景色,或方便裝卸貨物。因?yàn)橐话愕拇袷怯芍耋⒅耋铇?gòu)成,所以當(dāng)船篷全部拉攏以后,船內(nèi)就漆黑一團(tuán)。而“明瓦篷”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透光。“明瓦篷”在船艙兩扇“定篷”之間,其下方靠近船沿的地方,有高一尺左右的“木作格子”,它用木條子隔成一寸左右的方格,其間嵌入蠣殼薄片(周作人文中稱為“一片片的小魚鱗”。薄片經(jīng)過加工,約為一寸見方,呈半透明狀,既可遮陽避雨,又兼及船內(nèi)采光,所以稱為“明瓦”(“明瓦篷”)。“明瓦篷”固定在兩扇“定篷”之間,而“明瓦”上方則仍為活動船篷,和通常的“活動篷”不同,因?yàn)橛辛?ldquo;明瓦”,它比一般的活動船篷左右兩邊各短了一尺左右。
“明瓦船”指的是擁有“明瓦篷”的烏篷船,換句話說,“明瓦船”的篷必定是黑色的。根據(jù)船體大小及“明瓦”數(shù)量的多少,“明瓦船”可分為“二明瓦”(俗稱“梭飛”船)、“三明瓦”、“四明瓦”、“五明瓦”等。“明瓦”越多,船身越長。普通的“明瓦船”有前艙、中艙、后艙三個艙,中艙有三扇固定篷,固定篷之間有兩道“明瓦篷”的烏篷船稱為“二明瓦”(即“梭飛”船,因?yàn)榇w相對較小,行船速度較快,仿佛織布機(jī)上的梭子在飛快地穿行,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梭飛”);要是后艙再有一道“明瓦篷”,就是“三明瓦”。再大一些的烏篷船,則有四個船艙,中間兩個船艙有四道“明瓦篷”的就是“四明瓦”;在后艙再加一道“明瓦篷”,就是“五明瓦”。一般情況下,烏篷船中最大的為“六明瓦”,但在上世紀(jì)30年代后期,紹興嚴(yán)家潭的王氏船行曾制造過一只“七明瓦”,可謂是當(dāng)時烏篷船中的“巨無霸”。在那個年代,“明瓦船”算得上是紹興舟船中最闊氣的船了。
“明瓦船”的船頭常常繪著一種古代傳說中的鳥——“鷁”。據(jù)說“鷁”居海上,蛟龍見它很害怕。所以,古人常把鷁首彩繪或雕刻在船頭,以求行船安全。烏篷船船頭刻畫鷁首也源于這種傳說。烏篷船船身外側(cè)兩邊一般漆成綠色,也有的畫有圖案。船上常常還書有詩詞歌賦佳句,或畫有梅蘭竹菊圖案。盡管烏篷船有這樣那樣的圖畫,但絕不是“畫舫”。古代紹興也有畫舫,至遲在宋代就有。“舫子窗扉面面開,金壺桃杏間尊罍。東風(fēng)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湖波綠似鴨頭深,一日春晴值萬金。好事誰家斗歌舞,方舟齊榜出花陰。”這兩首詩中,陸游描繪的是畫舫行于鑒湖的情景。“舫子”是指普通的畫舫,“方舟”是指兩船并列的畫舫,按時下的說法屬于“豪華型”的。在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中有“是日常禧門外賽會,漢會稽太守馬公臻廟,偕諸弟同舟往觀,龍舟、樓船導(dǎo)從甚盛,湖山秀絕,暎帶益妍”的記載,日記中提及的“樓船”是建有層樓的畫舫,也是屬于“豪華型”的。但無論是“普通型”的,還是“豪華型”的,它們在外部形狀、內(nèi)部構(gòu)造以及色彩上與烏篷船都是截然不同的。從這個角度講,北京那家風(fēng)景區(qū)引進(jìn)的數(shù)只所謂“畫舫式”烏篷船顯然是屬于“張冠李戴”。
“明瓦船”船身寬敞,船篷高大,陳設(shè)雅致。前艙與中艙之間和中艙與后艙之間,一般有圓洞形小屏門。屏門朝前艙一面,有的畫秦叔寶、尉遲恭像,紹興人稱二者為“門神菩薩”,也有的畫其他圖案或不畫圖案;中艙的屏門兩面,有的畫梅蘭竹菊,有的畫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為題材的圖畫,也有的以對聯(lián)裝飾。屏門上掛有門簾,考究的則用珠簾。中艙放有四仙桌,可以四人對坐,喝茶聊天搓麻將,亦可以看書寫字作畫。靠后艙處,常常放著太師椅,是專給長輩坐的。后艙設(shè)有睡鋪,可供休息。船上后艄還有爐灶、茶灶,可隨時燒茶熱菜。“明瓦船”主要用于作客、游覽、上墳、看戲等,魯迅在《社戲》中寫到的“近臺的河里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就是指這種烏篷船。烏篷船在這些公共場合中相遇,便多少有點(diǎn)競奢斗富的味道。
“烏篷船里的那些土財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們也不在乎看戲,多半是專到戲臺下來吃糕餅水果和瓜子的” ,魯迅在這里描寫的正是財主們那種競奢斗富的情景。舊時往往是大戶人家才自備這種烏篷船,中等人家則多是向船行租用。凡是自備的烏篷船,一般在船頭都寫有自家的堂名,如魯迅家的一只“三明瓦”,船頭就寫有“德壽堂 周”的堂名。魯迅小時候到東關(guān)去看五猖會就是乘這只烏篷船去的,后來他在《五猖會》一文中說,坐的就是“三道明瓦窗的大船”,指的應(yīng)該就是這只烏篷船。另外,文人墨客也愛坐烏篷船(“明瓦船”)。選擇氣候宜人的日子,相邀三五好友,在船上飲酒娛樂,既可欣賞沿途風(fēng)光,領(lǐng)略鄉(xiāng)村風(fēng)情,又可吟詩作畫,舞文弄墨,因而頗得他們的偏愛。可以說,舊時的烏篷船是紹興水鄉(xiāng)有很強(qiáng)的觀光功能又頗具風(fēng)雅之氣的旅游工具。
和“明瓦船”的這些功能不同,埠船和航船則承擔(dān)著那時紹興水上交通的主要任務(wù)。人們出行短途乘埠船,長途坐航船。埠船和航船船篷也很高大(航船的船篷更高大一些)。埠船有白篷的,也有烏篷的,主要停靠沿途經(jīng)過的固定“埠頭”,但若在田間、橋頭、岸邊,有人招呼,埠船也會隨時停下搭客。埠船的船艙不大,客人又同坐在左右兩條相向的長板凳上,所以是談天說地的好場所。如果碰上一兩個見多識廣的客人,則更是話語滿船。一般的“船頭腦”(紹興人稱船工為“船頭腦”)也往往是健談?wù)撸玺斞缸髌贰讹L(fēng)波》中的七斤之類,會邊搖船邊講述聽來的城鄉(xiāng)趣聞,或與客人聊天,給他們調(diào)解旅途的煩悶。埠船一般是早出晚歸,起點(diǎn)和終點(diǎn)的距離不是太遠(yuǎn),多為城里與鄉(xiāng)下之間。
航船是遠(yuǎn)距離的運(yùn)輸船,傍晚從甲地開船,次日早晨抵達(dá)乙地,所以紹興人習(xí)慣稱作“夜航船”。因?yàn)橄狄归g行進(jìn),在黑漆的水面上,為便于識別,有利于安全航行,故其船篷未漆成黑色而用“白篷”。以前東去曹娥,西至西興,紹興人一般都坐夜航船,像魯迅到南京、日本、杭州和北京等地去求學(xué)、工作,都是在黃昏時分到紹興西郭門外乘夜航船離開故鄉(xiāng)的。周作人曾有《夜航船》一詩:“往昔常行旅,吾愛夜航船。船身長丈許,白篷竹葉笘。旅客顛倒臥,開鋪費(fèi)百錢。來船靠塘下,呼聲到枕邊。(夜行中船以塘路為準(zhǔn),互呼靠塘下,以避沖突。)大船明殘燭,鄰坐各笑言。秀才與和尚,共語亦有緣。堯舜本一人,澹臺乃二賢。小僧容伸腳,一覺得安眠。(堯、舜、澹臺明滅及伸腳語,出張宗子《夜航船序》,見《瑯?gòu)治募分小#┏坎次髁甓桑瘴瓷祥堋P觳匠鲦?zhèn)口,錢塘在眼前。”該詩反映的就是“夜航船”以及“夜航船生活”。夜航船乘客多,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航行時間長,又是在晚間,這給大家閑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奇聞逸事、官場秘聞乃至荒誕傳說都是夜航船中的談資。周作人詩中提到的明末清初紹興人張岱所著《夜航船》一書,即緣此而定名。
“梭飛”、“三明瓦”等烏篷船解放初在紹興已經(jīng)消失,埠船和夜航船隨著機(jī)動船的增多和公路交通的發(fā)展,也已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目前紹興所能看到的“烏篷的船”,只有俗稱“腳劃船”的烏篷小船了,而這種烏篷小船也主要為適應(yīng)旅游事業(yè)的需要,大多保留在一些旅游景區(qū)。需要指出的是,在紹興本地,過去這種船只叫“小劃船”、“腳劃船”、“小船”,決無人叫“烏篷船”。
這種腳劃小船一般是載客用的。船長一丈五尺左右,分作三個艙,中艙鋪上船板,再墊上席子,游客一般面向船頭或船尾相向而坐,最多可坐四人,當(dāng)然,游客也可在疲勞時小臥一下;前艙最多可坐兩人,但一般不坐;后艙為船夫的“工作區(qū)”,也可放一些什物。游客坐在烏篷小船上,既可觀賞一路風(fēng)景,還可伸手船外,擊水嬉戲,十分愜意。即使躺臥船中,閉目凝思,靜聽船底的潺潺水聲,也讓人覺得別有趣味。由于它船體小,船身輕,行進(jìn)快捷,富有特色,所以深受紹興人和外地游客的喜愛。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紹興地域文化”的一個“符號”。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烏篷船原來主要指那些用手搖櫓被稱為“明瓦”的船只,而到目前烏篷船則演變成為專指用腳劃行的烏篷小船——“腳劃船”了。這樣的演變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在舟船領(lǐng)域里的一種體現(xiàn)。鑒于這樣的實(shí)際情況,也為論述的方便,本文以下所述的烏篷船包括“明瓦船”和現(xiàn)已被廣泛認(rèn)同的“烏篷船”——腳劃船(小劃船)。
烏篷船地理位置
紹興位于浙江省的寧紹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xùn)|經(jīng)120度35分,北緯30度處,屬副熱帶季風(fēng)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紹興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以會稽山為主,有香爐峰、秦望山、百尖崗、舜王山、石旗峰等。北部多江河湖泊,據(jù)統(tǒng)計(jì),紹興境內(nèi)大小河流總長達(dá)1900多公里。說起江南水鄉(xiāng),便不能不提到烏篷船。江南的小橋流水,離不開烏篷船的襯托。烏篷船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獨(dú)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陸游老先生說它是“輕舟八尺,低篷三扇”。烏篷船船身狹小,船底鋪以木板,即使有滲漏,船艙也不會沾濕。船板上鋪以草席,或坐或臥,可以隨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險。
烏篷船動力
烏篷船的動力是靠腳躅槳。劃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著夾在腋下的劃楫,兩腳踏在槳柄末端,兩腿一伸一縮,槳就一上一下地?fù)羲七M(jìn),時速可達(dá)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槳來控制的,船行進(jìn)時,船工腳手并用。有時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槳夾在腋下,把雙手空出,可以于輕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嘗,腦袋讓烏氈帽遮著。
烏篷船描述
其實(shí)紹興烏篷船,并不只有這腳劃船,也有小畫舫大小的烏篷船,船身上雕刻著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虎頭形象的動物(一種水鳥),它們似乎在微笑,頗為滑稽。民間傳說:龍見面避之,行船可獲安全。這種烏篷船的船身較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寬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飲宴,航速較快。《阿Q正傳》中描繪舉人老爺從城里裝載著家財?shù)轿辞f趙府避難所用的船,就是這種烏篷船。這種大船中有一種名叫“明瓦船”。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兩扇定篷之間裝一扇半圓形的遮陽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著一片片一寸見方的藻蠣殼片,既避雨,又透光,這就叫明瓦。魯迅小時候就是坐這種有“三道瓦窗的大船”到東關(guān)去看猖會的。魯迅筆下還提到“文人的酒船”,這酒船俗名“梭飛”,有兩個“石墩磉”放在船頭,用以壓船,以免行船時船頭上翹影響速度。船中可擺竹椅長凳,乘客可坐可臥。這些大烏篷船從前多是少數(shù)官宦、富商作客、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多少有點(diǎn)競奢斗富的味道。周作人先生筆下的烏篷船描寫的非常仔細(xì):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diǎn)透明,略似玻璃而堅(jiān)韌耐用,這就稱為明瓦。
烏篷船外形構(gòu)造
烏篷腳劃船是一種船身窄、船篷低,船體輕盈的小船,。艄公頭戴烏氈帽坐于船尾,雙槳一屈一伸劃動船漿。乘客坐在艙席上,舒適而又平穩(wěn)。沿途還可觀賞兩岸的田園風(fēng)光,另是一方情調(diào)。作為水鄉(xiāng)特殊的交通工具——烏篷船,其構(gòu)造也較講究。船沿通常較高,船艙鋪有一層紅漆船板,上鋪席子,還備有用竹木精制的枕頭。全套船篷,一般有八扇,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開合移動。船篷用竹蔑編織而成,呈拱形,中間夾著竹箬,既可遮陽,又可擋雨,牢固耐用。在第二、四道活動的船篷移開后,兩邊有“艙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船窗掛上白色的窗簾,黑白相映,更顯雅致。因船篷是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烏篷船因此而得名。當(dāng)烏篷船行進(jìn)時,船家坐在船尾,左臂腋下夾著一支劃漿,劈水當(dāng)舵,背倚一塊直豎的木板,兩腳一彎一伸地踏著“掄漿”。因腳手并用,船體輕盈穩(wěn)定,行進(jìn)速度較快。有趣的是,船家還在極窄的船沿上,放一碟茴香豆之類的下酒菜,右手握一把小酒壺,呷一口酒,嚼一粒茴香豆,悠然自得,勞逸結(jié)合,這恐怕也是紹興所獨(dú)有的風(fēng)情吧!
烏篷船功能
紹興的烏篷船有小型的,也有大船,紹興人把篷上涂黑漆的船都叫烏篷船,有的大船可坐二三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還有更考究的,黑漆船篷,有明瓦(一種用半透明的貝殼片拼起來,功能如玻璃,冷天或雨天關(guān)上篷,艙內(nèi)仍有光線),是一種豪華型的大船。從前大戶人家游山玩水,嫁娶喜事,或清明掃墓等所用。
小烏篷船是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紹興乃是水鄉(xiāng)地帶,往來交通,凡來往人多的地方,就有定時、定點(diǎn)的大型“埠船”,但如果要到人少而偏僻的地方去,沒有“埠船”,就得討小烏篷船。小烏篷船由一人駕駛,手腳并用,前進(jìn)之力主要靠腳躅(蹬的意思)槳,手劃的槳主要用來把握方向。有時河道較狹,腳躅槳太長,不能用,則只好用手劃槳來劃了。由于船體比較狹小,腳躅槳比劃槳有力,所以行得快。所謂“扁舟一葉”,輕盈飄逸,動作敏捷。
烏篷船小而輕,因此下船上岸時船會搖晃,須小心,婦孺?zhèn)兺獎e人扶一下,船艙比較矮小,不能站立,只能坐或躺,船底鋪席子,比較干凈。大人橫坐,背靠一邊,腳可以頂?shù)搅硪贿叀澊咦诖玻澈笠粔K木板,像椅子背,可以靠著劃船。還有一把大傘,撐在座位之上,可遮陽擋雨。有的船后部還有個小爐子,可以燒水煮飯,另外有個陶制水壺可飲水。記得小時候乘烏篷船時還討水喝。與船夫閑聊,問他中午吃什么?總是會說:“老花頭:烏干菜,白米飯。”可見他們是多么的辛苦的。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369.html
烏篷船在哪里?烏篷船屬于哪個省?烏篷船在哪個省?
相關(guān)烏篷船,烏篷船在哪里,烏篷船屬于哪個省?烏篷船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tuán)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tuán)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tuán)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tuán)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