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區(qū),鹿城區(qū)在哪里,鹿城區(qū)在哪個省
鹿城區(qū)在哪里?鹿城區(qū)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鹿城區(qū)在哪個省?
鹿城區(qū)旅游,鹿城區(qū)在哪里,怎么走?
鹿城區(qū),溫州市轄區(qū),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浙江省東南部。鹿城自古商賈云集,素有“東甌名鎮(zhèn)”之稱,南宋時期詩人楊蟠就有“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的詩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yù)。懸于甌江之中的江心嶼,景色秀美,是中國四大孤嶼之一。鹿城自古以來文風(fēng)鼎盛,人才輩出,如東晉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yùn),南宋永嘉學(xué)派代表人物葉適,當(dāng)代“一代詞宗”夏承燾等,相傳書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遺跡。
鹿城區(qū)簡介
鹿城區(qū)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溫州市中部,是溫州市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全區(qū)總面積294.38平方千米,總?cè)丝?1萬(2010年末)。轄7個街道、1個鎮(zhèn):五馬街道、七都街道、濱江街道、南匯街道、松臺街道、雙嶼街道、仰義街道、藤橋鎮(zhèn)。區(qū)政府駐廣場路188號。[3]地處甌江下游南岸,地勢平坦。主要河流有甌江、溫瑞塘河、會昌湖等。甬臺溫高速、金麗溫高速、104國道、金溫鐵路過境,機(jī)場大道連接溫州機(jī)場。名勝古跡有江心孤嶼及江心寺、東、西兩塔、文天祥祠、澄鮮閣、浩然樓、謝公亭,葉適墓、子城城垣及譙樓等。
鹿城區(qū)
鹿城區(qū)歷史沿革
鹿城舊屬永嘉縣地,相傳東晉太寧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時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為歷代郡、州、專區(qū)、縣治所在地。解放后(1950年5月)劃永嘉縣域甌江之南成立溫州市。[12]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區(qū)改設(shè)區(qū),名溫州市城區(qū)。1984年更名為鹿城區(qū)。[12]1996年,全區(qū)面積88.3平方千米,人口47.7萬人。轄16個街道1鎮(zhèn)4鄉(xiāng):大南街道、小南街道、廣化街道、五馬街道、水心街道、東風(fēng)街道、市中街道、西山街道、松臺街道、洪殿街道、蓮池街道、海壇街道、朔門街道、鼓樓街道、蒲鞋市街道、上陡門街道、雙嶼鎮(zhèn)、仰義鄉(xiāng)、南郊鄉(xiāng)、城郊鄉(xiāng)、黎明鄉(xiāng)。區(qū)政府駐鼓樓街道。
1998年,鹿城區(qū)總面積104平方千米。總?cè)丝?0.26萬人。轄17個街道、1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及江心嶼辦事處。[1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鹿城區(qū)總?cè)丝?75006人,其中(17街道1鎮(zhèn)3鄉(xiāng)):鼓樓街道17146人,洪殿街道47615人,東風(fēng)街道28894人,海壇街道22868人,朔門街道22441人,五馬街道23032人,蒲鞋市街道52930人,大南街道21327人,小南街道56320人,松臺街道17048人,市中街道21714人,西山街道18949人,蓮池街道27167人,廣化街道78354人,水心街道48348人,南浦街道71881人,上陡門街道36638人,雙嶼鎮(zhèn)120372人,黎明鄉(xiāng)73205人,南郊鄉(xiāng)45352人,仰義鄉(xiāng)23405人。
2001年,國務(wù)院(國函[2001]84號)批準(zhǔn),將甌海區(qū)的藤橋鎮(zhèn)、上戍鄉(xiāng)、臨江鎮(zhèn)、雙潮鄉(xiāng)、岙底鄉(xiāng)和梧埏鎮(zhèn)的劃龍橋村、上田村、魚鱗浹村、前網(wǎng)村劃歸鹿城區(qū)管轄;將龍灣區(qū)蒲州鎮(zhèn)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劃歸鹿城區(qū)管轄;將永嘉縣的七都鎮(zhèn)和橋下鎮(zhèn)的中央涂居委會劃歸鹿城區(qū)管轄。調(diào)整后,全區(qū)面積從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從51.68萬增到60.03萬。
2001年9月12日,浙江省政府(浙政函[2001]180號)批復(fù)同意溫州市鹿城區(qū)部分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1)撤銷城郊鄉(xiāng)、黎明鄉(xiāng)建制,原城郊鄉(xiāng)鄉(xiāng)東嶼村以外的行政區(qū)、原黎明鄉(xiāng)全部改由鹿城區(qū)政府直轄。(2)原城郊鄉(xiāng)東嶼村和小南街道的東嶼居委會劃歸南郊鄉(xiāng)管轄。南郊鄉(xiāng)部分行政區(qū)域(南塘、燈塔、龍沈3個村)改由鹿城區(qū)政府直轄。調(diào)整后,南郊鄉(xiāng)轄5村、2居,駐牛山北路27-1號(原址)。(3)雙嶼鎮(zhèn)部分(垟田、雙岙、箬笠岙等3村和溫化生活區(qū)、新澤、云峰、棲霞、月泉、臨風(fēng)等6居)改由鹿城區(qū)政府直轄。調(diào)整后,雙嶼鎮(zhèn)轄9村、4居,駐溫金公路138號(原址)。(4)鹿城區(qū)政府直轄區(qū)域調(diào)整擴(kuò)大后,連同原直轄區(qū)域調(diào)整設(shè)立若干街道辦事處。
2002年,全區(qū)轄12個街道、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151個社區(qū)、146個行政村。2005年末,鹿城區(qū)面積294.38平方千米,人口67.33萬人。轄12個街道、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五馬街道、蓮池街道、水心街道、南門街道、江濱街道、蒲鞋市街道、洪殿街道、廣化街道、南浦街道、黎明街道、繡山街道、黃龍街道、雙嶼鎮(zhèn)、七都鎮(zhèn)、藤橋鎮(zhèn)、臨江鎮(zhèn)、仰義鄉(xiāng)、南郊鄉(xiāng)、雙潮鄉(xiāng)、上戍鄉(xiāng)、岙底鄉(xiāng)。
2006年末,鹿城區(qū)轄12個街道、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160個社區(qū)、144個行政村。區(qū)政府駐廣場路188號。2008年,全區(qū)面積294.38平方千米,總?cè)丝?9.98萬人,其中非農(nóng)人口53.34萬人,轄12個街道、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161個社區(qū)、143個行政村(一說165個社區(qū)、142個行政村)。[12]2011年調(diào)整后,鹿城區(qū)轄黎明、繡山、蒲鞋市、洪殿、南浦、江濱、南門、五馬、蓮池、水心、廣化、黃龍、七都、南郊、雙嶼、仰義等16個街道辦事處和藤橋鎮(zhèn)1個鎮(zhèn)。2011年10月12日調(diào)整后,鹿城區(qū)轄五馬、松臺、濱江、南匯、雙嶼、仰義、七都等7個街道辦事處和藤橋鎮(zhèn)1個鎮(zhèn)。
鹿城區(qū)自然地理
鹿城區(qū)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是溫州市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鹿城始建于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相傳筑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名鹿城。鹿城自古商賈云集,素有“東甌名鎮(zhèn)”之稱,南宋時期詩人楊蟠就有“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的詩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yù)。鹿城區(qū)屬亞熱帶海洋季風(fēng)氣候,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7.6℃,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全年平均氣溫18℃,極端氣溫最高41.3℃,最低-4.5℃。無霜期約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溫和濕潤的氣候,十分適宜農(nóng)作物生長。鹿城區(qū)地處東南沿海,地形地貌多為平原、山地、丘陵、灘涂、島嶼等。臺風(fēng)、暴雨、干旱、高溫、雷擊、山體滑坡等自然災(zāi)害時有發(fā)生。
鹿城區(qū)行政規(guī)劃
五馬街道:轄57個社區(qū),辦事處駐駐萬歲里社區(qū)。人民中路社區(qū)、五馬街社區(qū)、公園路社區(qū)、府前街社區(qū)、鐵井欄社區(qū)、謝池巷社區(qū)、紗帽河社區(qū)、金鎖匙巷社區(qū)、甜井巷社區(qū)、華蓋社區(qū)、招賢社區(qū)、鼓樓社區(qū)、墨池社區(qū)、萬歲里社區(qū)、簡巷社區(qū)、望江社區(qū)、人民西路社區(qū)、大高橋社區(qū)、乘涼橋社區(qū)、蟬街社區(qū)、八仙樓社區(qū)、倉橋街社區(qū)、百里坊社區(qū)、安平坊社區(qū)、廣場路社區(qū)、打繩巷社區(qū)、永寧巷社區(qū)、屯前街社區(qū)、道前社區(qū)、倉坦社區(qū)、龍泉巷社區(qū)、花柳塘社區(qū)、蔣家巷社區(qū)、月光池社區(qū)、吳橋社區(qū)、匯車橋社區(qū)、坦前社區(qū)、南蟬橋社區(qū)、垟頭下社區(qū)、虞師里社區(qū)、山前街社區(qū)、荷花社區(qū)、馬鞍池社區(qū)、河豐社區(qū)、聞?wù)鐓^(qū)、永楠社區(qū)、安瀾社區(qū)、株浦社區(qū)、路灣社區(qū)、路西社區(qū)、甲田社區(qū)、永東路社區(qū)、垟兒路社區(qū)、黎明新村社區(qū)、矮凳橋社區(qū)、十八家路社區(qū)、行前街社區(qū)。[4]七都街道:辦事處駐老涂村,轄6個行政村。老涂村、吟州村、前沙村、板橋村、樟里村、上沙村。
濱江街道:轄34個社區(qū)、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學(xué)院中路191號。灰橋社區(qū)、夏屋社區(qū)、洪殿社區(qū)、筲箕涂社區(qū)、黎明僑村、社區(qū)、上陡門社區(qū)、東游路社區(qū)、浦東社區(qū)、浦江社區(qū)、航標(biāo)社區(qū)、下垟頭社區(qū)、橫河南社區(qū)、蔣家橋社區(qū)、橫河北社區(qū)、金絲橋路社區(qū)、春園社區(qū)、芳園社區(qū)、明園社區(qū)、青園社區(qū)、錦園社區(qū)、雙井頭社區(qū)、東港社區(qū)、沁園社區(qū)、綠園社區(qū)、蒲鞋市社區(qū)、上村、社區(qū)、楊府山社區(qū)、豐源社區(qū)、宏源社區(qū)、恒源社區(qū)、匯源社區(qū)、上新田社區(qū)、下新田社區(qū)、同人社區(qū)、黎一村、黎二村、巽山村、楊府山涂村、蒲州村、上蒲州村。[5]南匯街道:轄27個社區(qū)、14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雙龍路199號。薔薇社區(qū)、迎春社區(qū)、柳園社區(qū)、清風(fēng)社區(qū)、龍方社區(qū)、南塘社區(qū)、上呂浦社區(qū)、下呂浦社區(qū)、宏景社區(qū)、春秋社區(qū)、文苑社區(qū)、宏興社區(qū)、富榮社區(qū)、溫迪社區(qū)、獻(xiàn)華社區(qū)、魚鱗浹社區(qū)、吳宅社區(qū)、龍沈社區(qū)、繡山社區(qū)、劃龍橋社區(qū)、萬源社區(qū)、大自然社區(qū)、錦江社區(qū)、上田社區(qū)、十里亭社區(qū)、三板橋社區(qū)、西嶼社區(qū)、魚鱗浹村、南塘村、燈塔村、前網(wǎng)村、上田村、橫瀆村、巨一村、龍沈村、劃龍橋村、東嶼村、龍方村、德政村、里垟村、葡萄村。[6-7]松臺街道:轄35個社區(qū)、3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新橋頭住宅區(qū)美組團(tuán)16幢。丁字橋社區(qū)、皮坊社區(qū)、慶年坊社區(qū)、徐衙巷社區(qū)、蛟翔巷社區(qū)、郭公山社區(qū)、來福門社區(qū)、松臺山社區(qū)、張府基社區(qū)、半腰橋社區(qū)、麻行社區(qū)、浦橋社區(qū)、翠微新村社區(qū)、集善社區(qū)、金宅社區(qū)、集新社區(qū)、月湖社區(qū)、打索社區(qū)、教場社區(qū)、特陶社區(qū)、雙樂社區(qū)、和平路社區(qū)、松柏社區(qū)、桂柑社區(qū)、昌盛社區(qū)、西站社區(qū)、杏花堂社區(qū)、花坦頭社區(qū)、清明橋社區(qū)、昌明社區(qū)、隔岸路社區(qū)、茶花社區(qū)、楓樺社區(qū)、菱藕社區(qū)、桃李社區(qū)、松臺村、雙橋村、水心村。
雙嶼街道:轄13個社區(qū)、13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溫金路138號。新嶼社區(qū)、中央涂社區(qū)、旗山社區(qū)、營樓橋社區(qū)、溫化生活區(qū)社區(qū)、新澤社區(qū)、云峰社區(qū)、棲霞社區(qū)、月泉社區(qū)、臨風(fēng)社區(qū)、康園社區(qū)、康城社區(qū)、康龍社區(qū)、牛嶺村、巖門村、潘岙村、嶼頭村、正岙村、上伊村、前陳村、嵇師村、營樓橋村、甌浦垟村、垟田村、雙岙村、箬笠岙村。
仰義街道:轄1個社區(qū)、1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沿興路142號。仰新社區(qū)、澄沙橋村、漁渡村、后京村、前京村、籠川村、垟山村、十里村、河岙村、鐘山村、陳村村、林里村、饅頭駐村。[9-10]藤橋鎮(zhèn):轄1個社區(qū),87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藤橋南街183號。藤橋社區(qū)、樟村村、金馬村、油岙村、石垟村、陳良村、林山村、南岸村、石埠村、新村、北岸村、垟岸村、下莊村、埭馬村、底垟村、底山根村、后垟村、上寺西村、大塘村、坑古村、雅漾村、上埠頭村、橋上村、潮濟(jì)村、大潭村、后支村、前盈村、西洲村、橫山村、江南上村、鄭大垟村、沙頭村、平山村、驛頭岙底村、下灣村、仁地村、莊巖村、巽岙村、金岙村、驛頭山根村、和平村、東岙村、小旦村、朱下村、茅垟村、東坑村、西坑村、渡船頭村、雙溪村、沈岙村、下馮村、下垟村、下馮山村、蔭溪潮埠村、夏家山村、黃茅坪村、利八坑村、坎上村、上橋村、下岸村、外垟村、潮埠村、竹橋村、西灣村、周徐村、下巨村、前林村、渡頭村、營上村、戴宅村、方隆村、嶺下村、山岸村、東村、支岙村、楓林岙村、小岙村、三新村、林路村、江池村、田塘頭村、白腳坳村、丁埠頭村、呈岸村、底坦村、吊降村、江心田村、上皮山村。
鹿城區(qū)風(fēng)景名勝
江心嶼:江心孤嶼,俗稱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21]江心嶼歷史悠久,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yùn)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東麓建凈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于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并先后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gòu)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shè)壇傳經(jīng),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
其后,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luò)繹不絕。江心嶼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跡,且古木蔥蘢,風(fēng)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煙雨、海淀朝霞、甌江月色、羅浮雪影、孟樓潮韻、翠微殘照、遠(yuǎn)浦歸帆、沙汀漁火、塔院筠風(fēng)、海眼泉香。1974年,在政府的重視下,成立了“江心嶼擴(kuò)建工程指揮部”結(jié)合航道整潔。擴(kuò)建了小飛虹、盆景園、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動中心、共青湖、情人島、兒童樂園、綜合性游樂場等,形成了江中有江,島中有島,園中有園的格局。為充分開發(fā)江心嶼夜景資源,1999年竣工的江心嶼“亮麗工程”動用現(xiàn)代影射原理和多種手法,重點(diǎn)突出二塔一寺,使甌江上的這顆明珠更具名符其實(shí),達(dá)到環(huán)境、藝術(shù)、氣氛和格調(diào)的完美統(tǒng)一,實(shí)現(xiàn)了人們夜游江心嶼的夙愿。以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由強(qiáng)力光帶分離出江心嶼與江濱路火樹銀花燈飾相互輝映,使甌江之夜更加光彩艷麗。2000年,東甌大橋建成通車把江心嶼和南岸的溫州和北岸的甌北連為一體,江心嶼的西擴(kuò)工程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寺觀廟宇:
【江心寺】 :在市區(qū)江心嶼 。南宋紹興七年(1137),蜀僧清了填平中川,建寺于上,名中川寺,習(xí)稱江心寺。
【天寧寺】 :舊名報恩孝光禪寺,在鹿城區(qū)天寧巷底。宋政和間(1111~1115),明初逆川大師受戒于此。景泰(1450~1456)后多次修建,俗諺說“外有護(hù)國、太平,內(nèi)有嘉福、天寧”的溫州城內(nèi)城郊四大寺院,此為其一,今僅存一殿,面闊三問,石柱木梁架,重檐歇山頂,兩檐間磚砌回廊式欄桿平座,宛若樓臺。屬于清代建筑。
摩崖題刻:【積谷山摩崖題刻】:在鹿城中山公園南端。據(jù)記載,積谷山題刻多達(dá)四五十處。80年代調(diào)查尚存:“云根”二大字,在春草池東南巨石上,字徑2米余,明竹巖(王諍)書。
市區(qū)山岳:
【華蓋山】:遙望山形如華蓋,面積9.13公頃,海拔56.8米,位于鹿城區(qū)東面。
【積谷山】:位于中山公園內(nèi),面積0.92公頃,海拔38.7米。山頂一亭系名積谷亭,后改稱留云亭,1987年重建。
【郭公山】:位于鹿城區(qū)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據(jù)傳東晉郭驥曾登臨此山察看地形,選址建城,改稱郭公山。面積7.5公頃,海拔17.2米。
【松臺山】:海拔39米,面積4.23公頃。山上蒼松林立,頂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凈光寶塔,又稱凈光山。
公園:
【中山公園】:在市區(qū)公園路東端,面積5.0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33公頃。1927年為紀(jì)念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拆除城墻,依傍積谷山,辟建公園。
【九山公園】:九山公園是綠帶式湖山公園,包括松臺山,九山長堤和九山內(nèi)外河。面積10.5公頃。
【金山公園】:坐落于楊府山麓,面積0.4公頃,建筑面積710平方米,系楊府山涂村農(nóng)民于1983年集資19.5萬元建成,俗稱農(nóng)民公園。
【馬鞍池公園】:坐落于馬鞍池東路南側(cè),東接西前河,西臨小南路,南靠匯東橋底和城南大道,面積12.7萬平方米,其中水域4.7萬平方米,是城市中型公園。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454.html
鹿城區(qū)在哪里?鹿城區(qū)屬于哪個省?鹿城區(qū)在哪個省?
相關(guān)鹿城區(qū),鹿城區(qū)在哪里,鹿城區(qū)屬于哪個省?鹿城區(qū)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tuán)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tuán)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tuán)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tuán)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