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平陽縣在哪里,平陽縣在哪個省
平陽縣在哪里?平陽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平陽縣在哪個省?
平陽縣旅游,平陽縣在哪里,怎么走?
平陽縣是浙江省轄縣,位于浙江東南沿海,地處溫州市南翼區域經濟的中心,是革命老根據地縣、沿海經濟開放縣、海洋大縣、文化大縣。西晉太康年間建縣,歷史悠久,文風鼎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美譽。全縣陸地面積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7萬平方千米;轄9個建制鎮、1個民族鄉;截至2010年底,縣內常住人口76.17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昆陽鎮。
平陽縣簡介
平陽縣境陸域處北緯27 °21ˊ-27 °46ˊ和東經120°24′-121°08′之間,與瑞安市、文成縣、泰順縣、蒼南縣接壤,平陽縣城距溫州市區50千米,南麂列島離臺灣基隆140海里。鰲江由西向東橫貫全縣,104國道、甬臺溫高速公路、溫福鐵路自北而南通向福建。丘陵、谷地、平原、河海一應俱全。平陽是全國首批沿海經濟開放縣,設有海關、商檢、口岸等涉外機構。
平陽縣
平陽人杰地靈,名人輩出,物華天寶,文風鼎盛,素稱文雅之邦。平陽還是革命老根據地縣,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平陽鳳臥召開,劉英、粟裕率領的部隊曾在此活動過,平陽山門被譽為“浙江延安”。2013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平陽縣位列第44位
平陽縣行政區劃
2012年,平陽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平陽縣轄昆陽、鰲江、水頭、蕭江、萬全、騰蛟、山門、順溪、南雁等9個鎮和青街1個畬族鄉。
【昆陽鎮】面積80.4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人民路,郵編:325400。轄6個社區(城南、仙壇、橫陽、九凰、興業、聯安)、63個行政村(水塔、后垟、沙崗、九街、南岙、鳳山、南豐、垟岙底、皇岙、陽岙、平塔、牧垟、城東、前宕、白垟、雅山、煙臺、龍安、西浦、殿后、童橋、黃山頭、垟教、溪岙、萬興、后岙、長山、步廊、三桿橋、雅村、水亭、前爿、慶豐、石塘、西戈、蓮大新村、臨區、萬金、萬豐、溪坑店、廟頭、民豐、蒙垟、上林垟、建豐、鳴山、郭莊、鐵鳳、新欣、湖嶼、林步橋、練興、下鮑垟、下薛、吳垟、后陳、姜垟、廖垟、迎學垟、柳垟、周貴垟、十五殿、光山)。
【鰲江鎮】面積191.5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吉祥路,郵編:325401。轄8個社區(商城、興隆、曹門、江濱、南門、水深、西洋、曙東)、112個行政村(種玉、藕蓮、孫家垟、橫河、藍田、古鰲、下埕、柳王、東河、鄭家墩、五板橋、雁門、山外、徐家站、三大廠、后半廠、羅垟、高垟、聯南、龍山、貴德、岱頭、旺廠、厚垟、塘下、岳巢、西塘、河東山、環溪、玉蓮、下河、新城、城北、海城、東城、聯城、荊溪、新明、珍岙、三永、楓林、垂楊、塘東、塘北、塘中、塘西、陽嶼、平河、和家、下廠、塘外、下垟埠新橋、天源、河濱、西橋、橫店、福山、友誼、務垟等)。
【水頭鎮】面積189.8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劇院路,郵編:325405。轄9個社區(望雁、城中、振德、涇川、涇口、鳳尾、騰龍、鳳林、樂溪)、1個居民區(鶴秀)、101個行政村(內岙、金山垟、外岙、三橋、水鳳尾、中后、金鳳、龍垟、仕靜、溪心、下林、詹江、下埭頭、鷺鷥灣、寺前、上林、周山、鳳巖、青岙、南山腳、金塔、上店、麻園、龍涵、清河、銀溪、小南、章岙、蒲潭、建安、雅嶼、湖橋、鳳塆、石牌、霞溪 缸窯、溪尾、下村、南一、烏秋坑、內村、速成、水上垟、長安、新鶴、中元、秀溪、南二、蔡垟、鳳林、馬頭崗、吳潭橋、西塔、垟頭、蒲山、赤砂、平鳳、鳳臥灣、鳳東、內塘、平馬、玉軒、凈涼、吳嶺、玉聯、南垟、上南、小施、上浪、中村、盧家、橋頭、東北、龍鳳、楊美、光輝、季山、黃山、秀尖、大施、西垟、蒼南、湖濱、清江、湖北、增光井、橫山、嶺后、塔院、后街、湖南、龍湖、前街、普美、新聯、雙峰、雙溪、趙垟、新東、新溪、同盟等)。
【蕭江鎮】面積79.6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永安街111號,郵編:325402。轄10個社區(勝利、雙榕、沿河、富強、龍騰、昌榮、鳳翔等)、101個行政村(蕭江、岱口、江邊蕭、西爐、青龍、毛家處、直浹河、立后、潘南、潘匯、四大屋、浹底、落馬、落馬頭、河頭垟、裕豐、山下垟、山橋、夏宅、后林、垟浦、張家山、鳳頭、前河頭、前林、淡浦、上匯、高黎、上宅、蘭花橋、下匯、永門、夏橋、浦口、夏后垟、棋盤橋、河崢、上園、前村、岙底坑、垟心金、門前垟、葉段、河浦、河坤、楊梅莊、鶴湖、勝光、曾山、桃嶺、桃源、包岙、巖山、塔下、興源、硐垵、麻步、雷瀆、欣雅、新橋、鰲寒、雷峰、黎明、華亭、陶貢、西岙、顯橋、鄭家內、下堡、前垟、水港、江景、沿口、西村、高陽、仙垟、宏寮、河古、岙底、江灣、上周、四十五、高沙、燕州、下泛、華龍、新華、漁塘、橫山、范岙底、鳳山頭、興民、東坑、蓋竹、富民等)。
【萬全鎮】面積71.1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萬全路506號,郵編:325400。轄71個行政村(宋橋、章岙周、章岙底、林岱、孫樓、金垟、鮑垟、章橋、下橋、黃垟、馮宅、欄桿橋、尤里、瑤山、陳岙、東灣、嶺下、上岙、山頭外、橫塘、湖蛟橋、吳岙、賴岙、三都王、林莊、東村、寶興、江畔、金宕、匯河、鄭二、陳交大、古農、古漁、鄭三、張閣、鄭一、倪垟、周垟、葉垟、崗上、崗下、鄭東等)。
【騰蛟鎮】面積82.9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鳳鶴路,郵編:325404。轄3個社區(龍騰、昌榮、鳳翔)、48個行政村(騰蛟、駟馬、岱山、金田、騰帶、騰溪、聯源、北溪、南陀、青塆、嶺門、雙坑、塘溪、霞山、平棋、林家、金嶺橋、王壇、同興、雙垟、梅坑、赤金、文理、湖竇、碧源、和興等)。
【順溪鎮】面積100.3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益民路,郵編:325407。轄2個居民區(橋西、橋東)、32個行政村(溪口、溪南、白云、青石橋、雙田、石柱、下東、山頭庵、上順溪、順溪、下順溪、溪北、處基、鹿巖、只音、田里、中山、富溪等)。
【山門鎮】面積98.6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鎮前街,郵編:325406。轄3個居民區(老街、大橋、曙光)、51個行政村(山門、郭岙、下東山、西山、悅來、亭后、水門頭、下路堡、大屯、田中央、碇步頭、高一、高二、大樓、下屯、上垟、大嶺腳、大岙、永安、坑東、嶼邊、梅豐、溪源、石牛坑、旺莊、包山等)。
【南雁鎮】面積43.50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南雁大街,郵編:325406。轄19個行政村(后倉、東門、蒲嶺、笠湖、溪邊南、迢巖、朱寮、嶺坎、栗園、嶺街、前山、苔湖、堂基、周岙、雁峰、南雁、吳山、五十丈、雁山)。
【青街畬族鄉】面積21.80平方千米。鄉政府駐青街村,郵編:325407。轄11個行政村(九岱、十五畝、南朱山、王神洞、太心、垟心、南網、青街、新三、睦源、東坑)。
平陽縣歷史沿革
平陽縣境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為越國領土,公元前333年(周顯王三十六年)越滅隸楚。秦統一中國,屬閩中郡。楚漢之際,閩君騶搖(越王勾踐后裔)率越人從諸候滅秦擊楚。公元前192年(漢惠帝三年),論高祖時佐漢功,封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始有文字可據。三國吳時,在今仙口一帶設橫嶼船屯。晉時始建縣,初名始陽,繼改橫陽。五代十國時,吳越王統轄全浙,橫陽既平,改名平陽,一直沿襲至今。1981年析鰲江以南7區1鎮另置蒼南縣。分縣后,平陽縣轄萬全、鰲江、水頭、麻步、騰蛟、山門、順溪7區和城關鎮;1992年撤區擴鎮并鄉,全縣轄17鎮17鄉;2000年并為17鎮14鄉;2010年并為16鎮13鄉;2011年,根據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區劃調整方案,調整為10鎮1鄉。
建置從屬
據《史記·東越列傳》,騶搖因佐漢“功多其民便附”,乃立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平陽屬東甌王國。至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建元三年),懼閩越攻擊,“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間,”國滅。公元前85年(漢昭帝始元二年),以其地為回浦縣地,隸會稽郡南部都尉(據《漢書·地理志》)。東漢光武帝時將原來的閩中地更名章安(《后漢書》及《宋書》另引晉《太康記》:“本鄞縣南之回浦鄉,章帝章和元年立”),屬會稽郡東部都尉。公元138年(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的東甌鄉設立永寧縣。239年(三國吳大帝赤烏二年),又分永寧南面置羅陽縣,并在仙口一帶設橫嶼船屯,仍隸會稽郡東部都尉。至257年(三國吳孫亮太平二年)以會稽東部都尉設臨海郡,羅陽改屬之。268年(三國吳孫皓寶鼎三年),改羅陽為安陽縣,領屬不變。西晉統一后,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改安陽為安固縣,隸屬州郡仍無變動。這是平陽建縣前的歷史。
建縣歷史
平陽建縣有1700多年歷史。283年(晉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橫嶼船屯地置始陽縣,這是平陽單獨建縣的開始。后也稱羅陽縣。不久,“取橫嶼及橫江之義”,改名橫陽,仍隸揚州臨海郡。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分臨海設永嘉郡,統永寧、安固、松陽、橫陽,從此橫陽改隸揚州永嘉郡。縣治據說是郭璞所選,隆慶《平陽縣志》云:“自晉郭景純定縣治,以仙壇、昆山對峙于前,鳴山、石塘擁障于后,故宋令陳容有‘前分鳳翅,后疊蛾眉’之句。俗傳左右二山為斗牛,鳴山為伏虎,言其形勢也。”在當時閉塞的條件下,縣城不得不偏于東北一隅。隋唐之際,因戰亂頻仍,一度撤銷縣制,并入安固或永嘉,而自701年(武后大足元年)復置。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轄地,改名為平陽。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勞動人民的艱辛開墾,及大自然條件的變化,宋朝以后,平陽已成為“兩浙咽喉,八閩唇齒”。至明、清兩朝,“邑之鹽亭大小嶼諸山,向為斥鹵者,茲皆為沃壤,而旁海成市如堂奧焉。至番舶貢琛,往往守風其間。遠望海上馬鞍、麂山,儼然外屏。是不獨兩浙咽喉,八閩唇齒,抑又為大洋之門戶矣”(乾隆《平陽縣志》)。民國以來,一直延續縣級建制,并發展為平陽、蒼南兩大縣。縣境變遷
自283年(西晉太康四年)建縣以來平陽縣境歷經多次小變遷,一次大變遷。 1452年(明代宗景泰三年)閩、括間政局不穩,山民窮困無告,時有起義發生。為了加強統治,巡撫孫原貞奏設泰順縣,因析原歸仁鄉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都三都的區域歸泰順。三十四都因無戶口可稽,以其地分隸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五都,全縣由55都減為51都。
清初,鄭成功等義軍在東海沿海一帶堅持抗清斗爭。1661年(順治十八年)曾下令“遷界”由尚書蘇納海負責,“撤邊海三十里居民而空其地”,實行徹底的堅壁清野、移民并村的殘暴政策。平陽副總兵張思達反對當時縣令高儀坤依瑞安例內遷五里的主張,堅持內遷十多里,造成“男號女哭,四境相聞”的慘狀,田園棄置過半,“所存圖里,十僅有四”。1670年(康熙九年),清朝嚴正聲明政局較前穩定,下令“展界”,一直到1691年(康熙三十年)才恢復原來圖籍。只有原屬二十四都的南麂諸島,明時居民因倭寇之亂散入內地,以軍籍余額編補,名存實亡。南明時,鄭成功曾駐營其地,終清之世,未入版圖。中華民國時期,才開墾發展,建立鄉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鑒于老根據地革命斗爭形成的慣例,于1952年將瑞平行政村從瑞安鳳翔鄉劃歸騰蛟區的龍尾。1953年,又將屬瑞安石龍鄉的根竹行政村劃歸騰蛟包洋。
1955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南麂鄉劃歸成立不久的洞頭縣管轄,1957年8月,又將其重劃歸平陽,恢復原貌。1955年秋,國務院決定,將平陽管轄的臺山列島劃歸福建省霞浦縣。宋橋鄉的杜山頭自然村毗鄰瑞安,歷史上一半屬瑞安,一半屬平陽,管理方面諸多不便。經兩縣有關代表磋商,并征求當地群眾意見,經上級批準后,于1958年上半年,將該村劃歸瑞安縣仙降區吳橋鄉管轄。平陽原是一個大縣,1949年以前面積5690.3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土地總面積相當于瑞安、文成二縣之和,而耕地面積則比瑞安、文成、泰順之和尚超出5萬多畝,人口則占溫州地區的三分之一。
浙江省和國務院根據實際情況及經濟發展需要,接受全縣干部和群眾的要求,頒發了(81)國函字68號和浙政(1981)68號文件《關于平陽縣劃分為平陽、蒼南縣的通知》,決定于1981年開始,將平陽縣的礬山鎮和宜山、錢庫、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7個區析出,另建蒼南縣,這是平陽建縣以來縣境的最大一次變遷。全縣面積由原來的2243平方公里減為1051平方公里,海岸線減為22公里。
平陽縣地質地貌
平陽的地質,屬于浙閩太平洋沿海基底隆起帶。約6億年前,在遠古代震旦紀時期奠基,其后受古生代諸構造運動的影響,地面逐漸隆起,并出現一系列北東向的內陸山間小盆地。自中生代侏羅紀(約1.4億萬年前)開始火山噴發,至白堊紀末(約7千萬年前)停止。南雁蕩山即為火山噴發區之一,有人認為南雁礬巖前山上的仰天湖即是古火山口湖;以山門為中心的北港地區系火山斷陷盆地,與相鄰的礬山、文成等火山盆地同有中生代火山構造的痕跡。火山噴發之大量火山巖覆蓋了縣境大部分面積,其中以流紋質火山碎屑巖和酸性熔巖為主。此后,含二氧化硅成分較多的酸性巖漿仍在繼續活動,并形成分布廣泛的各種火山巖體和侵入體。直至第三紀(約2.5千萬年前)火山作用停止,縣境在全面隆起的情況下,侵蝕剝蝕作用增強,形成了第四紀的大面積沉積物。平陽以火山形成地貌為主,其次為沉積地貌,故類型復雜,有中山(1000米以上)、低山(500—1000米)、丘陵(500米以下)、谷地、平原、江河、灘涂、島礁。南雁蕩山脈和鰲江水系貫穿全境,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四周高中間低。沿海由于海岸長期下沉,造成眾多島嶼與喇叭形海岸,海岸線蜿蜒曲折,屬里亞斯型沉降式海岸。
平陽縣氣候降水
平陽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屬于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宋趙璣在《壁記》一文已有扼要陳述:“溫之為州、浙東極處,冬無祁寒、夏無盛暑,而平又居于郡之南界,與閩密邇。故其氣候恒燠,春夏之間多雨,地頗卑濕,夏則多風,冬則少霜雪,草木經冬不甚黃落,時有開花發芽者”。總的氣候特征是:夏冬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無嚴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溫暖濕潤。主要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洪澇、干旱、大風、龍卷風、冰雹等。平陽降雨量,1957-1988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674.3毫米,最多的1973年達2662.3毫米,最少的1967年僅1065毫米。年際差達1597.3毫米。
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3-9月)。春雨期(3-4月)暖濕氣團勢力加強,冷空氣勢力減弱,冷暖氣團相持于華南上空形成靜止鋒,受其影響,多陰雨天氣,平均雨日37天,雨量287毫米,占全年的17%。梅雨期(5-6月)南方暖濕氣流加強北推,鋒面移至長江中下游流域,縣境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強度也較大,雨量420毫米,為全年的25%,雨日39天。5月份的平均雨日達20天,為全年各月之冠。臺風雷雨期(7-9月)受臺風影響,雨量多,雨勢猛,西部山區因地形作用,雷陣雨也較多。7-9月總雨量達630毫米,全年的38%,為雨量最多的季節,雨日43天。秋冬少雨期(10-12月),因受極地干冷空氣團控制,雨量較少,且地域分布均勻,總雨量只有290-360毫米。
平陽縣自然資源
平陽氣候溫暖,物產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平陽糧食產量在溫州各縣之冠,有“平陽百萬倉”之譽,礬山有“世界礬都”之稱,食鹽則置南監場專門管理,海產資源也十分豐富。1981年分縣后,明礬、食鹽及部分亞熱帶植物已歸屬蒼南縣,水產主要在南麂漁場,但因濫捕及海水污染,部分水產品已岌岌可危,有些瀕臨滅絕。
平陽縣旅游資源
平陽旅游業發展迅速。已形成融山、水、洞為一體,集史、地、文于一身的大旅游體系,新老風景名勝旅游項目綴遍境內。有“貝藻王國”和“碧海仙山”之美譽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有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塹、銀瀑、巖景為“風景六勝”、儒釋道三教薈萃而著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有林木參天、碧浪排空的國家級南雁森林公園,有浙江省的精品旅游景點白云三折瀑,有古老韻味、獨具藝術風格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溪古屋,有革命圣跡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省“一大”會址,有風光秀麗、泉水淙流的市級風景名勝區赤巖山,有書法名家劉海栗、沙孟海、林劍丹書寫鐫刻的品位極高的霽山碑林、中國棋王碑林,有明正德庚午年間最早石刻的位于南雁門風景區的搖動巖摩巖,有稱為“傍海洞府”的西灣風景區,有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剎百僧堂、寶興寺和東獄觀等眾多景點。每年慕名來平陽的游客逾百萬人。
南雁蕩山
南雁蕩山距溫州市區87千米,離平陽城關32千米,總面積97.68平方千米。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五大景區,因山頂有蕩,秋雁棲之而得名。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巖洞密布,怒瀑飛奔,“儒、釋、道”三教薈萃,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南雁自然景觀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為主要特色,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巖、銀瀑、石塹等自然風光六勝而聞名遐邇。蘇淵雷楹、趙樸初書的對聯曰“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 景區山岳由浙閩邊界的洞宮山山脈延伸而來,多在海拔500米以上,北部以明王峰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匯流,中貫溪灘,山水相映。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勝。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9℃。
南麂列島
南麂列島是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首批五個海洋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距鰲江港30海里,陸域面積11.3平方千米,擁有大小島嶼23個,似一盤明珠鑲嵌于萬頃碧波之中。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景觀以大沙岙金沙碧海、奇峰異石、天然壁畫、海島平原、天然草坪、大擂水仙最為著名。南麂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練兵場,至今留有摩崖題刻等遺跡多處。
順溪民居
順溪陳氏民居多為古老建筑,始遷祖名陳育球,明隆慶年間舉家從大岙遷至順溪落戶。經過百余年生聚繁育,傳至清初陳嘉詢(1691—1760)一代,開始大興土木,營建第一座大屋,其子孫從祖屋分出各立門戶,擇地重建大屋。樣式類似祖屋,惟面積大小有別,現存大屋計有清康乾年間陳嘉詢祖屋、乾嘉年間陳顯仁、陳安仁、陳作仁大屋和嘉道年間陳崇仁大屋共五座。
陳嘉詢祖屋平面建筑形似東字,以中心縱軸為主體,橫軸為副,依次建有門臺、前廳、中廳和后廳,兩邊橫廂均有走馬樓,橫廂后邊又有廊廂別院。每廳9開間,廳間為寬敞開井。建筑群以回環廊道分隔為六個庭院,彼此形似獨立,卻又毗連溝通。門戶相對,回廊串接,四通八達,錯落有致。大小天井6個,套房99間。四周圍以高墻,總面積為4200平方米。門臺為長條粗石砌成,懸山頂,鋪圓筒瓦,門臺前兩旁豎立旗桿石。大廳懸有古匾,房子為穿斗抬梁式混合結構,屋脊懸山頂,飾飛吻,門窗雕鏤精致,形象生動,柱子粗壯,礎為方形青石,排列有序。 山鄉小鎮萃聚多座龐大古建筑,世所罕見,故平陽民間長期流傳“青街毛竹、順溪大屋”民諺。其設計之獨特,工藝之精湛,令人贊嘆不已。1997年列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遺跡
平陽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圣跡景觀群。2005年2月6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488.html
平陽縣在哪里?平陽縣屬于哪個省?平陽縣在哪個省?
相關平陽縣,平陽縣在哪里,平陽縣屬于哪個省?平陽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