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浙江旅游景點 >> 桐鄉市

桐鄉市,桐鄉市在哪里,桐鄉市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2-29 12:15  瀏覽次數:

桐鄉市在哪里?桐鄉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桐鄉市在哪個?

桐鄉市旅游,桐鄉市在哪里,怎么走?

桐鄉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屬于嘉興五縣市之一,1993年4月撤縣設市。 桐鄉市東距上海131公里,北離蘇州74公里,西鄰杭州65公里,居滬、杭、蘇金三角之中;境內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環境優美,一派江南水鄉景象,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譽。

桐鄉市簡介

桐鄉市位于嘉興、杭州和湖州三市的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蠶桑的重要產地。其中洲泉鎮是桐鄉主要的蠶絲被生產地,桐鄉各地遍植桑樹,而洲泉地區更是家家幾乎都會手工制作桑蠶絲綿(俗稱剝綿兜)。桐鄉一帶的人們一直傳承著制作蠶絲被和蠶絲棉襖的技巧,蠶絲被從舊時的自用到商業化,桐鄉人具有突出的貢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桐鄉人第一個將蠶絲被賣到了日本,從而打開了蠶絲被的商業之門。經過近三十年的時間,蠶絲被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11年政府扶持的桐鄉國際蠶絲城(四季匯)上線,桐鄉政府的幫助與扶持,相信蠶絲被行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桐鄉市成“浙江杭白菊產業基地”。

桐鄉市
桐鄉市

桐鄉市轄3個街道、9個鎮、2個新區:梧桐街道、鳳鳴街道、龍翔街道;濮院鎮、屠甸鎮、高橋鎮、河山鎮、烏鎮鎮、石門鎮、大麻鎮、崇福鎮、洲泉鎮;振東新區、高橋新區。

市人民政府駐梧桐街道振興東路,另外,空中濮院高效整合毛衫產業及其衍生資源,協同互聯、資源共享,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和綜合商務能力,是未來毛衫產業新空間。全國首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花落桐鄉[1]桐鄉獲評“省級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2]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桐鄉列入全國首批開放縣(市),于1993年4月撤縣設市。實行全方位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推動了桐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成為浙江省十個經濟發達縣(市)和首批小康縣(市)之一,從2000年首屆中國經濟百強縣到2012年第十屆中國經濟百強縣連續十屆、十三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桐鄉先后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生態市等榮譽稱號,“菊鄉、古鎮、市場、名人”成為桐鄉的四張城市名片。

桐鄉地處水網平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宜種性廣,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有眾多的名優特產。蠶繭為全國主要產區,年產2萬多噸;桐鄉又是中國著名特產杭白菊的原產地,1999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杭白菊之鄉”;譽為國際裘皮市場上“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中國紅煙名曬之鄉-桐鄉。

桐鄉工業經濟發展較快,已形成了絲綢及服裝、毛紡針織、建筑材料、機械電子、化工醫藥、食品加工、皮革及制品、化學纖維等八大支柱產業。1999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37.30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8.63%。1999年與加拿大韋蘭市結為友好城市。市內獲國家對外經貿部批準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49家。全市外貿出口商品品種已達到12大類200多個系列品種,1999年出口商品總值1.51億美元。199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03億元。全市擁有各類交易市場61個,其中專業市場24個,年成交額58.57億元,濮院羊毛衫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對外開放優化了桐鄉的投資環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全市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297.83公里,其中國道和高速公路50.9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郵電通信,基本建成了以傳輸光纜化、交換程控化、有線無線相結合的通信網絡,89年,桐鄉建成了全國大電網供電的第一個農村電氣化縣,1999年,全年供電量達到12.89億千瓦時。桐鄉市區擁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10家,其中四星級3家,市區有五星級酒店——振石大酒店和籌建桐鄉世貿中心的雷迪森五星級酒店,其下級烏鎮有五星級酒店——黃金水岸,崇福也有五星級酒店——浙江瑞麒。

桐鄉市素以“文化之邦”著稱,源遠流長,名人輩出。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新聞界著名人士金仲華、篆刻書法家錢君陶,以及著名攝影家徐肖冰等等一批文人的故鄉。茅盾故居、豐子愷緣緣堂、君陶藝術院被譽為桐鄉的三只“金鳳凰”。

如今桐鄉正以建設成為長三角新型工業城市、中國十大市場強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未來中國文化創意城市和休閑養生目的地的目標而不斷前進。

桐鄉市歷史沿革

春秋(前770~前476)

今市境初屬越,為吳越接壤爭戰地區。南有御兒(語兒),東有隆和攜李(醉李、就李)。這是境內最早的地名,皆見于《春秋》經傳及《國語》、《史記》等典籍!洞呵铩肤敹ü哪辏ㄔ酵豕篡`元年,吳王閩廬十九年,公元前496年),“五月,于越敗吳于攜李(杜預注∶攜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吳國于今石門鎮壘石為門以為吳越之界。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二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今縣境屬吳。

戰國(前475~前221)

戰國初年,吳越戰事又起。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滅吳,盡有吳地?h境復歸越。勾踐滅吳后,傳六世,至王無疆,無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此后,市境屬楚(楚滅越年代,說法不一,此從《史記》、《資治通鑒》)。

秦(前221~前207)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會稽郡下設由拳(今嘉興)、烏程(今湖州)等縣。元《至元嘉禾志》有“御兒為由拳縣之西鄙,介于錢塘、烏程之間”的記載。

西漢(前206~公元8)

時,御兒亦稱語兒。高祖五年(前202),東海、會稽、泅水、陳郡、薛郡人楚國。今市境屬楚國。六年(前201),東陽、吳郡、鄣郡人荊國。今縣境屬荊國。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今縣境屬吳國。前元四年(前153)以后,恢復會稽郡。今縣境屬會稽郡。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今市境屬揚州會稽郡。

東漢(25~220)

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今市境隸吳郡。三國(220~265)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元(《至元嘉禾志》)。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今市境為嘉興縣西鄉。

晉(265~420)至南朝(420~589)

市境“俱為嘉興之西鄉”,屬吳郡。至南朝陳永定(557~559)初年,立海寧郡,“桐地隸海寧”(清《光緒桐鄉縣志》)。

隋(581~618)

隋平定陳后,撤嘉興縣,并入吳縣(今蘇州)。今市境屬吳縣南境,隸蘇州(明正德《桐鄉縣志》稱隋開皇九年〈589〉,廢嘉興,入錢塘,屬杭州。隋仁壽二年〈602〉,復設嘉興縣。此從清嘉慶《嘉興府志》)。

唐(618~907)

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翌年,又撤嘉興縣,縣境人蘇州吳縣。貞觀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緒《桐鄉縣志》皆作貞觀元年;此從《舊唐書.地理》),復置嘉興縣,屬蘇州(曾兩次改稱吳郡)。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

五代(907~960)

今市境隨嘉興隸屬杭州,為吳越國錢氏地。吳越王錢嘉興設義和鎮(后改稱市,在今崇福鎮)。后晉天福三年(938),析杭州嘉興縣西南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于義和市,屬杭州。天福五年(940),吳越王錢元瓘在嘉興縣設置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下轄嘉興、鹽、華亭、崇德四縣。

北宋(960~1126)

熙寧十年(1077),再割嘉興縣的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至此,崇德縣共轄十二鄉,直至元代至元年間未變。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崇德縣隸嘉禾郡。

南宋(1127~1279)

慶元元年(1195),升秀州為府,改稱嘉興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崇德等四縣仍隸屬嘉興。

元(1271~1368)

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后屬于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屬嘉興路。

明(1368~1644)

洪武二年(1369),復嘉興路為嘉興府,復崇德州為崇德縣。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屬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于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鎮)。

清(1644~1911)

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嘉興府。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3年,石門復稱崇德。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政府。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28年至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37年后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建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崇德、桐鄉兩縣同屬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專員公署(后改為嘉興專署)。1958年11月,兩縣合并稱桐鄉縣。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嘉興地區。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嘉興市。1993年5月3日撤消桐鄉縣設立桐鄉市。

桐鄉市行政區劃

桐鄉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0°38′,東經120°32′?偯娣e72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為81.58萬人(第六次人口普查,至2012年居嘉興人口數量第一)。桐鄉市人民政府駐梧桐街道振興東路

郵編:314500

代碼:330483

區號:0573

桐鄉市轄9個鎮,3個街道,178個村,35個社區。2011年內,對部分鎮、街道社區規模進行調整:石門鎮3個社區合并為1個,命名為玉溪社區;崇福鎮6個社區調整為3個,分別命名為語溪社區、崇德社區、中山社區;高橋鎮2個社區合并為1個,命名為高橋社區。3月,濮院鎮中新社區更名為新生社區。

桐鄉市自然環境

桐鄉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標為北緯30°28′~30°47′、東經120°17′~120°39′。東連嘉興市秀洲區,南鄰海寧市,西毗德清縣、杭州市余杭區,西北接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市區距上海市140千米,距杭州市65千米。滬昆高速公路(G60)、申嘉湖高速公路(S12)、京杭大運河等水陸交通要道貫穿全境。境內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地殼較為穩定,土地承載力每平方米為20噸,無地震、地裂帶,黃海標高3.43米。水文條件簡單,地下水位在5.5米左右,隨河道水位升降,常年平均水位3米左右,無侵蝕性。桐鄉市境為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低平,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平均海拔5.3米。東西寬約36千米,南北長約34千米,總面積727平方千米。

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沼沉積物,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85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2.8%。其中:水田3.12萬公頃,旱地7293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81%、19%。桑園0.8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2%。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全市有骨干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布,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港、羔羊港、西圣埭港、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46.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4%,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

桐鄉市氣候特征

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1.1℃,出現在2013年8月9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結束日在11月26日,初冰日出現于11月29日。年無霜期243.6天,年雷暴日32.1天,年大霧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干旱(一般不多見)、臺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總體沒有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

桐鄉市風景名勝

烏鎮

自古繁華,千百年來,古鎮民居臨河而建、傍橋而市,鎮內民風純樸,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時烏鎮又有其它小鎮所沒有的臨水建筑――水閣,烏鎮由此又被稱為“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烏鎮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鎮。烏鎮水鄉風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鄉格局。烏鎮民俗風情濃郁,是反映江南水鄉生活的活化博物館。烏鎮經濟發展迅猛,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富庶之鎮。烏鎮古鎮得到了有效保護,在保護與開發中求得了持續和諧發展。2001年烏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2年榮獲國家AAAA級景區稱號;并于2010年升級為AAAAA(5A)級景區。2004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榮登浙江省十大人氣最佳旅游景區首位,榮獲聯合國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 ;烏鎮已連續四年入選中國“黃金周”假日旅游預報統計重點景區名單。烏鎮,正逐漸成長為一個世界的旅游品牌。

豐子愷紀念館(緣緣堂)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獨創了“子愷漫畫”,成為中國近代漫畫的開山鼻祖。1933年,他在家鄉桐鄉市石門鎮設計建造了寓所,用抓鬮的方法取名為“緣緣堂”。緣緣堂建成后,豐子愷曾在此創作了大量的漫畫和散文。1937年11月23日,被侵華日軍付之一炬,悲憤至極的豐子愷在逃難途中寫下了《還我緣緣堂》、《告我緣緣堂在天之靈》等檄文,緣緣堂也因此廣為人知。緣緣堂東側,是豐子愷漫畫館,漫畫館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漫畫館。館內有豐子愷藝術生涯陳列室、豐子愷書畫精品陳列室、中國當代漫畫作品陳列室和由40塊石碑組成的豐子愷漫畫碑廊等。

福嚴佛教文化苑

位于福嚴寺南面,占地40000平方米,是為了配合著名的福嚴寺而設計建造的。它是一座以佛教文化為內涵,集宗教、旅游、游覽、休閑于一體的文化公園,分東西兩苑。整座文化苑在設計上以"圓"為基本框架,離意佛教的圓滿,圓融,以體現佛教的"一切皆從圓演變而來"的哲學思想。該苑由浙江省旅游局佛教文化專家何思源先生設計,于1999年7月破土動工,2001年5月竣工并對外開放。

茅盾故居

在桐鄉市烏鎮觀前街和新華路交界轉角處。是一代文豪茅盾誕生和度過童年、少年時代的地方,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面積有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后兩幢,前幢是3間平屋,是茅盾的臥室、書房、會客室等,有一別致的小庭園。后園有1934年茅盾親自設計翻修的書齋和手植的天竹、棕櫚。據稱這所房屋是用《子夜》稿酬所建,式樣仿日本住宅。

后幢是二層小樓。整個建筑采用中國傳統的木構民居形式,簡樸無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鄰有茅盾母校立志書院,現為紀念館,收藏和陳列著包括茅盾小學時代作文本在內的大批文物與圖片,連同修真觀戲臺、唐代銀杏、昭明書室及典型的水鄉古鎮風情,融匯成一部生動的茅盾研究活辭典。

壘石弄

壘石弄位于桐鄉市石門鎮中部古運河的轉彎處。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的分界線就存此,其南屬越,其北屬吳:當時越國曾在此壘石門以防吳,吳亦結寨于此以拒越。后來,兩邊以此為界各建民居,慢慢便形成一條弄堂,取名壘石弄。壘石弄如今成為當年吳越疆界遺跡的標志;1991年元月,當地文管會和石門鎮鎮政府在弄口運河畔立一“古吳越疆界”石碑以示紀念。

金仲華故居

金仲華故居原坐落于梧桐鎮魚行街 139號(舊為東南街12號),為三開、四進江南民居建筑,建于清晚期,為典型的明清江南民居建筑。故居現收藏金仲華生前照片 400多幀,包括金仲華與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宋慶齡肖像畫,齊白石為金仲華刻的印章等珍貴物品,還有喬石、鄒家華、柳亞子、沈尹默、巴金、愛潑斯坦等名人手跡、字畫等。 金仲華故居是繼茅盾故居、豐子愷緣緣堂之后,又一只桐鄉名人文化“金鳳凰”。

君陶藝術院

一九八五年春,當代著名書畫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長錢君陶先生,決定將畢生收藏的四千余件書畫篆刻等文物,悉數捐獻給家鄉——浙江省桐鄉市,桐鄉市人民政府為感謝錢君陶先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深厚的桑梓之情,決定建造“君陶藝術院”,作為珍品收藏之庫,藝術研究之宮,講學傳授之院,書畫創作之家,展覽陳列之館。君陶藝術院是一座多功能的藝術博物館。一九九一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化建筑。

侯波徐肖冰攝影藝術館

攝影藝術館共兩層,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有上下兩個展廳,分別展出延安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和建國初至1961年兩個時期的珍貴攝影藝術作品200余幅。其中如《毛澤東朱德在七大會議上》、《開國大典》、《南京解放》等,都是具有文獻價值的珍品。另有一個小展廳,展出倆老在延安時期使用過的電影攝影機、照片放大機,以及毛澤東、宋慶齡、董必武、郭沫若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跡,另外還有各個時期的獎狀、榮譽證書庫房中收藏有倆老捐獻的珍貴攝影藝術作品700多幅,電影作品30多部,中外攝影畫冊和有關圖書2000多冊,這些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石門桂花村

村中樹齡不一的金桂、銀桂共有上萬株,其中有列為市級文物保護的百年以上的古桂花三棵,最古老的桂花樹已有144歲、樹高11米、胸圍175厘米;五十年以上桂花樹15棵,二十年以上桂花樹三十六棵。游客置身于桂花林中,仿佛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沒有世事的紛爭,只有滿眼金燦燦的碎花、滿鼻清新的芬芳,花不醉人人自醉,醉臥花叢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546.html

桐鄉市在哪里?桐鄉市屬于哪個?桐鄉市在哪個省?

上一篇:雁蕩山三折瀑
下一篇:豐子愷紀念館

相關桐鄉市,桐鄉市在哪里,桐鄉市屬于哪個省?桐鄉市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