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市,海鹽市在哪里,海鹽市在哪個省
海鹽市在哪里?海鹽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海鹽市在哪個省?
海鹽市旅游,海鹽市在哪里,怎么走?
海鹽市是浙江省的一個行政縣,位處杭州灣北側,屬嘉興地區。北距上海118公里,南離省會杭州98公里。全縣陸地面積507.3平方公里,人口43萬。綜合實力百強縣。
海鹽市簡介
現改成海鹽市了, 海鹽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東瀕杭州灣,西南與海寧市毗鄰,北與嘉興秀洲區 、平湖市接壤。南離省會杭州98公里,北距上海118公里。海鹽置縣于秦,歷史悠久,素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禮儀之邦、旅游之地”著稱。[1]1985年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下轄武原、澉浦、秦山等8個鎮。全縣陸地面積534.73平方公里,江口海灣面積537.90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7萬。海鹽入選長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
海鹽市歷史沿革
崧澤文化
海鹽市
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縣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縣,縣城設在今上海金山地區,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西漢年間縣治陷為柘湖(今金山體育場南一帶),建縣以來,海鹽曾五徙縣治,六析其境,最后到達今天的海鹽地區。
宋元時期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錢謬納土歸宋,至道三年(997),海鹽縣屬秀州,隸兩浙路。政和七年(1117)八月二十二日秀州賜名嘉禾郡。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海鹽縣仍屬秀州,隸兩浙西路。慶元元年(1195)十月,升秀州為嘉興府,海鹽縣為上縣。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元至元十三年(1276),平江南,海鹽縣屬嘉興府安撫司,隸江淮行省。翌年三年改屬嘉興路總管府。二十二年改隸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江南浙西道。元貞元年(1295),升海鹽縣為海鹽州,隸屬如故。
明清時期
朱元璋丙午年,即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平浙,嘉興路改為嘉興府。明洪武元年(1368),嘉興府府直隸京畿。翌年海鹽州降為縣(縣等居上)。十四年十一月,海鹽縣隨嘉興府改隸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順治二年(1645)六月定浙,沿襲明制,海鹽縣屬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杭嘉湖道嘉興府(治嘉興)。太平軍進駐海鹽時,曾建立地方政權。
解放前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道府,為省縣兩級制。3年復道制,以道承省統縣,海鹽縣屬浙江省錢塘道(省會及道尹公署駐地均在杭縣,今杭州)。16年3月廢道,又行省縣兩級制。21年6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嘉興)。26年冬,原第二區所屬各縣大半為日軍侵占,遂裁撤,至27年9月20日恢復,并以鐵路、公路線及錢塘江為準,重新調整區劃,海鹽縣屬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地紹興)。29年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地嘉興,32年10月移駐嘉興、海鹽兩縣交界,35年復駐嘉興。基間,28年2月26日建立日偽縣政府,屬日偽嘉興特區專員公署。31年11月,縣政府奉令撤離縣境,至32年10月隨省第十區專署返縣,重建區鄉政權)。37年4月又屬屬第一行政督察區(駐地吳興)。
解放后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獅嶺鄉3個行政村劃屬海寧縣,平湖縣10個行政村劃屬海鹽縣。1958年11月21日,撤銷海鹽縣建制,區域并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元通3個鄉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復置海鹽縣,轄2個鎮16個公社,獅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 年,撤銷公社建鄉。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發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鄉建鎮。1999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個鎮 3個鄉。 2001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轄武原、沈蕩、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于城、百步8個鎮。
海鹽市行政區劃
海鹽市人民政府駐武原鎮棗園中路118號,郵編:314300。代碼:330424。
區號:0573。
拼音:HaiyanXian。
海鹽縣轄8個鎮:武原鎮、沈蕩鎮、通元鎮、澉浦鎮、秦山鎮、西塘橋鎮、于城鎮、百步鎮。 2000年,海鹽縣轄9個鎮、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772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武原鎮110458、沈蕩鎮35306、百步鎮15146、石泉鎮18018、歟城鎮23747、秦山鎮40657、澉浦鎮32452、通元鎮26424、西塘橋鎮19786、橫港鄉20335、元通鄉18004、海塘鄉27390。
海鹽市風景名勝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00年前的南宋就為游覽勝地,素有"小西湖"之稱。南北湖風景區在海鹽縣澉浦鎮西,東起長山閘,西至茶磨山,南自黃沙塢,北到六里堰,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觀為主,兼有文物古跡和現代建筑的旅游勝地。
從澉浦城出西門,過鳳凰山,約2公里便可到達湖邊。南北湖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個瀉湖,水位高6.3米,平均水深1米。湖中間有一堤名"中湖塘",分湖為二,上為北湖,下為南湖,堤長500米,東西兩端各有一小橋。東橋堍有"明星亭",是為當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胡蝶等電影演員來南北湖拍攝電影《鹽潮》而建造的。西橋堍有馨谷亭,系1983年從蔡家山移建于此,紀念民國初年當地一位勇于抗暴扶弱,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民朱馨谷。北湖中央有一稱作"湖墩"的小島,北湖邊還有一座清代藏書樓西澗草堂。
鷹窠頂山
南北湖的西南側有一座鷹窠頂山,高186.8米,從山麓至山頂有九曲徑、初憩亭、三休亭、獅頭巖、合掌巖等景點。山上有座云岫庵,始建于宋代,現有正殿、配殿、山門、石塔等。庵名出自晉陶淵明的"云無心以出蛐,烏倦飛而知還"的佳句。庵前有"鳥還亭",亭名、廟名密切呼應。庵前有古銀杏大數圍,庵內有水名"雪竇泉",為烹茗佳品。庵右即為鷹窠頂,據說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清晨,這里可觀"日月并升"的奇景,自古以來,吸引了大批游人。
黃沙塢
南北湖風景區處于我國柑橘載植區的北緣,據宋《澉水志》記載已有700多年的種桔歷史。橘區集中于南北湖村及其黃沙塢山村一帶,尤其是“黃沙塢”,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內桔園成林,被譽為“浙北桔園”,人稱“世外桃源”。 邑人陸秉仁《黃沙塢觀橘林》詩云:“黃沙塢內好風光,千樹萬樹橘金黃。幾處樓臺秋風里,行人無不叫‘好香’!”
“采桔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黃沙塢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海相連,形成了冬暖夏涼的獨特氣候。春季橘花盛開,香飄數里;秋季果實累累,滿山金黃,是游人賞橘、品橘、采橘的最佳處。品種有本山蜜桔、紅桔、橙子、香椽、福桔、無核桔、柑等,其中本山蜜桔色澤金黃、甜中略酸、皮薄肉厚汁鮮,最負盛名,年產量千余噸。高品質的無公害柑橘來源于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農技,常年聘請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專家為顧問,推廣革新技術,采用復合肥代替單純化肥,天然無農藥殘留,提高柑橘含糖量,據省農科院檢測糖度最高達17度;全面使用生物制劑,每年多次噴灑微量元素,使柑橘吸收氮、磷、鉀、鎂等9種營養成分。2001年,南北湖村注冊“黃沙塢柑橘”品牌,并引進選果機,實施產品包裝化。近年來,黃沙塢柑橘走俏市場,先后獲得“國家級無公害基地”、“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浙江省綠色農產品”、“嘉興市名牌產品”等稱號。
千佛閣
千佛閣位于海鹽縣城武原鎮天寧寺路,始建于唐大歷三年(768),名千佛大寶閣,元末毀。明洪武楚石禪師重建;崇禎元年(1628)再建。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重修。千佛閣面闊27。5米,進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兩層,總面積一千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頂。閣四周側腳方形石柱,內為圓形川柏側腳木柱,內柱從地面通屋頂,柱礎為石鼓形。頂用圓椽,蓋筒形青瓦,屋角起翹,懸掛風鈴。全閣共有斗拱136朵。在楓拱、堂軒、廊攀、雀替、隔架等構件上精心雕刻著花卉、鳥獸等圖案,楠木正梁彩繪 “雙龍搶珠”副間彩繪“云鶴”。1985年至1987年重修,1988年春節竣工開放,趙樸初題額。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綺園坐落在縣城武原鎮綺園路。清同治十年(1871)海鹽商人馮纘齋建宅于此,名“三樂堂”。翌年,在宅后的明代廢園上建“綺園”,俗稱”馮家花園”,是馮纘齋將其岳父、清代著名劇作家黃燮清的“倚晴樓”之精華移建而成。解放后,馮氏后裔將宅園捐獻給國家。綺園占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占25%,綠地占71。4%,建筑占0。25%。園內植物有58科、1158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樹有40余株。造園特點: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筑,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似。綺園能集辦州、揚州兩地園林之精華,頗具江南山林野趣。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稱“綺園”為“浙中數第一”。1963年6月,海鹽縣人民委員會批準綺園對外開放。1981年1月海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被列為“全國十大名園”之一。著名油畫家、書法家、邑人朱乃正為“綺園”題額。
均有時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臘梅。群芳爭艷,燦爛如錦。游人信步園中,怎么不神清氣爽!搖綴,翠蓋如云。最引游人逗留的是北山崖下之古藤,有碗口粗,如黃蟒蟠軀。根部離地尺許,可坐、可蕩、可爬、可攀。樹綠、水綠,在遍是綠色的視野中,岸邊、草坪、路邊、山上,一年四季均有時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臘梅。群芳爭艷,燦爛如錦。游人信步園中,怎么不神清氣爽!
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園林,往往園中廳堂館舍較多,而綺園的布局構思卻不落窠臼。全園的亭臺榭軒只有四處。一是西南入口處的主廳潭影軒,較寬大敞亮,可容近百人。二是北山頂的依云享,居全園最高,又名望海亭。再是北山腳下、東池邊的滴翠享,與東堤罨畫橋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樹隔池相映,又與周圍山水翠木和諧配合,組成一片旖旎的風光。電視劇《紅樓夢》寶釵撲蝶一戲就在這一帶拍攝。最后就是大池西北的水閣小筑。憩歇閣中,憑欄眺望,全園景色盡收眼底。
張元濟圖書館坐落在縣城武原鎮文昌東路,是為紀念我國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版本目錄學家張元濟先生而建造的,陳云同志為圖書館題寫館名。1987年落成,占地8000余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體現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筑。院內黛瓦粉墻、曲橋臥波、閣亭相接、自然成趣,是一個安靜、舒適、典雅的讀書園地,蜚聲海內外。圖書館現有藏書15余萬冊,除了具有一般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外,還有其自身的兩大特色:一是專設了張元濟先生紀念室,陳列保存著張元濟先生的著作、手稿和生平事跡資料,供研究參觀之用;二是設置了商務印書館版本閱覽室,保存和陳列著商務印書館100年來的出版物,其中一套《四部叢刊正編》精裝150冊,已成為大陸收藏的臺灣商務版之孤本。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后世界第二長的橋梁。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干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后止于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大橋建成后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余公里,從而也大大緩解已經擁擠不堪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壓力,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大橋總投資預計超過160億人民幣,其中大橋36公里,118億;北岸連接線29.1公里,17億;南岸連接線55.3公里,34億。來自民間的資本占了總資本的一半,包括雅戈爾、方太廚具、海通集團等民營企業都參與了對大橋的投資。大橋收費年限為30年,收費標準預計為55元/輛。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Km/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m的鉆石型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5000噸;南航道橋為主跨318m的A型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000噸。除南、北航道橋外其余引橋采用30~80m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主體工程確保2003年內順利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2008年6月通車。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559.html
海鹽市在哪里?海鹽市屬于哪個省?海鹽市在哪個省?
相關海鹽市,海鹽市在哪里,海鹽市屬于哪個省?海鹽市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