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區,江干區在哪里,江干區在哪個省
江干區在哪里?江干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江干區在哪個省?
江干區旅游,江干區在哪里,怎么走?
江干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東部,東毗“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西依“水光瀲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全區面積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萬,下轄4個鎮、4個街道。江干區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文薈萃,風光秀麗,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當年,在煙波浩渺的錢塘江上,從上游運來的木筏連天,在陽光照耀下金黃一片,無邊無際,故有“金江干”之稱。
江干區簡介
江干區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文薈萃,風光秀麗,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江干區位于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區域,面積210.22平方公里,全區常住人口312049人,外來人口380283人,江干區轄6個街道、4個鎮:四季青街道、白楊街道、凱旋街道、采荷街道、閘弄口街道、下沙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區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下沙、白楊街道托管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城市社區51個,全區農村14個,2007年全區撤村建居社區43個。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全國衛生先進城區、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平安城區。
江干區
江干區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蕭山國際機場峙江相鄰;滬杭甬高速公路和滬杭、浙贛、杭甬、杭長鐵 路在此交匯;錢江二橋、錢江三橋在此接壤;杭州火車東站和汽車東站均位于境內;雄偉的三堡船閘,溝通了 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的水運交通;現代化的電力、通訊、供水、污水處理設施,使江干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江干建設位于江干區杭州江濱城市新中心-錢江新城正在建設之中,改革開放以來,江干區經濟插上了騰飛的雙翼,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杭州市的經濟強區。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勃勃生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和衛 生等各項事業日益繁榮,物阜民豐,人民安居樂業。 杭州“城市東擴”戰略的實施和“錢塘江時代”的到來,給江干區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規劃建設 中的杭州市政府大樓、杭州大劇院、會展中心等都集中在這里,江
江干區干將成為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區。杭州高新技 術產業開發區江干科技經濟園和杭州私營經濟園區以及毗鄰的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之江旅游度假區、下沙高 教園區的建設和中心城區的區域優勢,為江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優越的交通條件、堅實的經濟基礎、 豐富的沿江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展現了江干新一輪發展的廣闊前景。
江干區建制沿革
江干地方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初屬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屬吳,三十年復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今杭州地置錢唐縣,江干地方屬錢唐縣。東晉咸和三年(328),錢唐縣治落址鳳凰山東麓一帶。此后,該地先后為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吳越國王城和南宋皇城所在地。宋至清,今境域分屬錢塘、仁和2縣。民國16年10月江干區建區,至1938年5月3日杭州解放,區建置屢有變動。
南宋時,城內設廂坊,郭外設鄉里。清宣統二年(1910),設有錢塘縣江干鄉和仁和縣江干鄉、會堡鄉。民國時期,區以下先后實行街村制(村里制)、坊閭鄰制和保甲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內農村設鄉(人民公社)、鎮和行政村(大隊),城區設街道和居民區。江干區行政區劃多次調整變動,1956年和1969~1975年,分別轄7個街道和5個街道,區域面積最小,約8平方公里。1996年,江干區轄7街道和5鎮1鄉,街道、鄉鎮分轄72個行政村、164個居民區,區域面積221.58平方公里。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今杭州地置錢唐縣,江干地方屬錢唐縣。東晉咸和三年(328),縣治已在鳳凰山東麓一帶。南朝宋泰始年間(465~471),今吳山東麓的鼓樓一帶設有“新城戍”兵營。齊武帝永明四年(486)正月,唐之以錢唐為中心建立政權,國號吳,年號興平(486~487),以“新城戍”為天子宮,以縣治為太子宮。陳禎明元年(587)置錢唐郡,郡治襲縣治,縣治移“新城戍”。
隋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州治初設余杭縣,次年遷至錢唐縣“新城戍”,開皇十一年移于柳浦之西鳳凰山麓,并依山筑城,周圍36里90步,為杭州最早的城垣。唐代,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
五代后梁龍德二年(922),析錢塘、鹽官兩縣各半,及富春之長壽、安吉兩鄉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江干地方分屬錢塘、錢江2縣。龍德三年,錢镠被封為吳越國王,立吳越國,以鳳凰山麓州治故址建王城(子城)為國治。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錢江縣更名仁和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南宋正式定都臨安。紹興二十八年七月,在吳越子城故址建成皇城大內,范圍東起饅頭山東麓、西達鳳凰山、南抵笤帚灣、北至萬松嶺南,方圓9里。
南宋時,杭州成為一朝帝都,城內設廂坊,郭外設鄉里。據乾道、淳祐、咸淳“臨安三志”記載,皇城和寧門沿御街至朝天門(今紫陽街道中山南路一帶)為錢塘縣右一廂,下設孝仁(今高士坊巷)、登平(今興隆巷至六部橋一帶)、壽域(今白馬廟巷)、保寧(今太廟巷)、天慶(今丁衙巷、察院前一帶)、保民(今城隍牌樓巷)、懷信(今鼓樓灣)、常慶(今十五奎巷)、裕民(今通江橋東鎮東樓)、新開(今鼓樓北,屬上城區)等10坊。新開門(今望江路與竹椅子巷相交處)外(今 紫陽街道和上城區城站街道轄地)為仁和縣城東廂;嘉會門(包山與鳳凰山相交處)外江干一帶(今南星、閘口街道轄地)為仁和縣城南左廂,隸狀元、美政2坊;今筧橋白石廟和彭埠土備塘以西地帶為仁和縣臨江鄉,下設曲江、海門、望潮3里;今三里亭、景芳亭一帶屬仁和縣太平鄉,今丁橋鎮屬仁和縣廉德鄉,今九堡鎮屬仁和縣安仁東鄉。元明清三代,江干地方仍為錢塘、仁和2縣分轄。今望江街以南、鳳山門以北、貼沙河以西、紫陽山以東地域屬錢塘縣,其余地域屬仁和縣。
清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在縣以下劃分自治區域。今六和塔以南的梵村、徐村和梅家塢一帶為錢塘縣江干鄉,今閘口至望江門外沿江地帶為仁和縣江干鄉,今清泰門外沿江地帶為仁和縣會堡鄉。宣統三年,錢塘、仁和縣撤裁,2縣地域由杭州府直轄。民國元年(1912)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并置杭縣。江干地域由杭縣領轄。民國16年(1927)5月,劃杭縣所屬城區等地設杭州市。10月,杭州市置城區、西湖、皋塘、湖墅、江干、會堡6區。19年8月,杭州市改為13個區(第一區至第十三區),江干區、會堡區分別更名第八區和第九區。23年3月,為了同省會警察局各分局轄地一致,杭州市開始將13個區合并為8個區(第一區至第八區),第八、第九兩區合并稱第五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第五區改稱江干區,至1996年未變。
2000年,江干區轄3個街道、6個鎮。總人口565360人,各鄉鎮人口:采荷街道68816凱旋街道63905閘弄口街道48170四季青鎮85971 彭埠鎮 91733筧橋鎮87555 丁橋鎮 22954 九堡鎮 32669下沙鎮48835 經濟開發區虛擬街道1475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本區人口常住人口為99.88萬人。[1]2001年,調整凱旋街道與采荷街道管轄界線,以慶春東路為界,將慶春東路以北 原由采荷街道管轄的區域劃歸凱旋街道管轄,將慶春東路以南原由凱旋街道管轄的區域劃歸采荷街道管轄。2001年村(居)調整情況:江干區閘弄口街道撤銷閘弄口第一、閘弄口第二、閘弄口第三、閘弄口第四、閘弄口第五、閘弄口第六、閘弄口第八、濮家第一、濮家第二、濮家第三、濮家第五、機神第一、機神第二、京江橋、三里亭、金菊、幽蘭、紅梅、翠竹、春光、春暉居民區,新建天杭、閘弄口、春暉、天仙、機神、天城、京江橋、濮家、三里亭、聞皇廟、京惠、紅梅社區;采荷街道撤銷采荷第一、采荷第二、芙蓉、翠柳、潔蓮、青莼、玉荷、紅菱、江汀、江津、怡靜坊、居安坊、靜怡花園、商教新村第一、天水、商教新村第二、凱旋公寓、荷花塘、采荷東區、青荷苑、凱旋第一、凱旋第二、凱旋第三、人民新村、雙菱、紅星第一、紅星第二、水電、常青、金谷、采荷東區第二、玉荷第二、紫藕、思安坊、江浦居民區及杭州茶廠、邵逸夫醫院家屬委員會,新建芙蓉、潔蓮、紅菱、健風、江汀、靜怡、雙菱、人民、綠茗、新凱苑、商教苑、荷花塘、青荷苑、常青苑社區;凱旋街道撤銷景芳第一、景芳第二、景芳第三、景芳第四、景芳第五、景芳第六、景芳第七、景芳第八、景芳第九、景芳第十、南肖埠第一、南肖埠第二、華家池第一、華家池第二、華家池第三、華家池第四、景芳東區、北景西苑、復興苑、水湘苑、慶春苑、景華、景苑、金秋花園、慶春門第一、景芳、綠萍、景元、景芳住宅區第十一、水湘苑第三、水湘苑第五、水湘苑第六居民區及浙大華家池校區、浙大景芳家屬委員會,新建景曇、景芳、景華、華家池、南肖埠、景秀、景新、景湖、金蘭池、慶春門、金秋花園、凱西社區。
2001年,江干區轄3個街道、6個鎮,39個社區、15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2002年,江干區轄5個街道、5個鎮,44個社區、15個居民區、59個行政村:
2003年底,江干區轄5個街道(凱旋街道、采荷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楊街道)、5個鎮(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下沙鎮),69個社區、1個居民區、49個行政村。
2004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杭州市江干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04]107號)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江干區下沙鎮撤鎮建街的批復》(7月13日杭政函[2004]96號):撤銷下沙鎮建制,在原有區域范圍內建立下沙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中沙村。轄中沙、下沙、頭格、七格、上沙、元成、新元、松合、灣南、東方10個行政村;智格、高沙2個社區和下沙1個居民區。常住人口2.35萬,區域面積95.3平方千米。四至為東北從下沙東郊園向南沿海寧市圍墾接壤處至錢塘江邊;南以錢塘江為界;西與九堡鎮八堡村、九堡村接壤,往北與余杭區喬司鎮吳家村、勝稼村、學稼村接壤;北到喬司監獄往東至省第六監獄與余杭區喬司鎮吳家村、南苑街道大園村及海寧市許巷鄉唐橋村相接。該區域內的白楊街道(四至范圍為:東至杭州經濟開發區文津路、11號大街;南至12號大街;西至文淵路、2號大街、1號河渠、6號大街、1號大街;北至繞城公路。面積9.4平方千米)除外。
2004年,江干區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江干區位置
江干區處于浙東地山丘陵區北部、浙北平原區南部。江干區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與蕭山國際機場峙江相鄰;滬杭甬公路和滬杭、浙贛、杭甬、杭長鐵路在此交匯;錢江二橋、錢江三橋在此連接;杭州火車東站和汽車東站均位于境內;雄偉的三堡船閘,溝通了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的水運交通;現代化的電力、通訊、供水、污水處理設施,使江干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江干區地質地貌
地勢南、北兩端高,中部和東部低。地區漢前(公元前 206年)尚是海涂地架,后經泥沙沖擊,于唐五代錢镠筑捍海塘以后,逐漸出現田疇,形成平原。江干區屬錢塘江衡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自然標高為5.2-6.2米(黃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圍內為粉砂、粉細砂。地耐力為100-120kpa,可作為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淺部椿基持力層。大地構造簡單,地殼穩定性好,無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
江干區氣候
江干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6.27oC,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降雨1452.5毫米,年平均日照1899.9小時,年蒸發量1235.3毫米,年無霜期248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濟沛,無凍害等災害性氣候。
江干區行政區劃
截至2006年底,江干區區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28.99萬。轄6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93個社區、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另一出處數據為94個社區。此外,下沙街道(下屬12個社區、1個居民區)、白楊街道(下屬5個社區)委托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采荷街道
辦事處駐五安路12號,面積5.50平方千米,人口9.02萬。郵編310016。轄15個社區:靜怡、江汀、夕照、綠茗、健風、紅菱、潔蓮、芙蓉、雙菱、常青苑、人民、青荷苑、商教苑、荷花塘、新凱苑。
凱旋街道
辦事處駐景芳路168號,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8.4萬。郵編310016。轄13個社區:景曇、景芳、景華、景秀、景新、景湖、凱西、華家池、南肖埠、景苑、金秋池、慶春門、金秋花園。
閘弄口街道
辦事處駐濮家井27號,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7.24萬。郵編310004。轄13個社區:天杭、濮家、天城、機神、春暉、天仙、京惠、三里亭、聞皇廟、董家、閘弄口、萬家花園、紅梅。
四季青街道
辦事處駐杭海路219號,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編310016。轄7個社區:定海、三叉、三堡、五福、水湘、唐祝、錢江苑。
下沙街道
辦事處駐中沙村,面積96.91平方千米,人口4.20萬。郵編310018。轄1個居民區、12個社區:下沙;中沙、下沙、頭格、七格、上沙、元城、新元、松合、灣南、東方、智格、高沙。
白楊街道
辦事處駐開發區銀別別墅12幢,面積9.20平方千米,人口6.67萬。郵編 310018。轄5個社區:景園、大北、高教、鄰里、月雅苑。
筧橋鎮
鎮政府駐機場路迎賓橋西側,面積18.2平方千米,人口5.43萬。郵編310021。轄6個社區、11個行政村:筧橋、弄口、機場、范家、農科院、花園;俞章、水墩、草莊、浜河、白石、同心、黃家、筧橋、橫塘、黎明。
彭埠鎮
鎮政府駐明月橋路1號,面積17.67平方千米,人口3.83萬。郵編310021。轄7個社區、8個行政村:新塘、七堡、彭埠、皋塘、章家壩、御道、云峰;五堡、六堡、七堡、興隆、普福、建華、新風、紅五月。
丁橋鎮
鎮政府駐筧丁支路,面積15.15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編310021。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丁蘭、丁橋、同協、大塘、長睦、三義、后珠、趙家;沿山、皋城。
九堡鎮
鎮政府駐九堡,面積18.30平方千米,人口2.68萬。郵編310019。轄4個社區、6個行政村:九堡、楊公、蠶桑、八堡、牛田、格畈;九堡、三村、三衛、宣家埠。
江干區旅游景點
夏衍故居
建于清末民初,屬中式平房,位于杭州慶春門外嚴家弄。著名作家夏衍曾居住于此。后為陳列室,是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被命名為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原名八詠堂,為五開間七進深院落,為夏衍誕生至青少年時代的活動地,現經擴建,占地一千兩百平方米,建筑面積為六百平方米,采用院落式和江南民居式樣。陳列室展示了夏衍一生從事電影活動的生平事跡,以及夏衍生前用過眼鏡、衣物,還有名家字畫等。
筧橋中央航校舊址
位于江干區筧橋鎮東北部橫塘村。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組織健全完善,管理最嚴格的航空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學校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由國內優秀的軍事人才擔任教官,教學模式先進。筧橋航校為中央航空學校,影響遍及全國,吸收廣大有志于飛行事業的愛國青年入校學習,至抗戰前培養了500多名飛行員和航空機械等方面的空軍人才,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 航校的許多畢業生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為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筧橋機場是抗日戰爭初期空戰的主戰場,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大隊長率機擊落多架日本海軍航空大隊戰機,“八·一四”空戰創造了中國空戰史上光輝的戰績,這一天也因此被國民政府定為“空軍節”。后人將這次筧橋空戰拍成了電視劇《筧橋英烈傳》。筧橋中央航校大大加速了中國空軍建設的步伐,對研究中國空軍發展史、航空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錢江新城
位于江干區南部,錢塘江北岸,距離西湖風景區約4.5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約18公里。一期所轄范圍為:東臨錢塘江,南靠復興地區,西依秋濤路,北至錢塘江二橋、艮山西路,占地面積約15.8平方公里。二期占地面積5.2平方公里,占地范圍為西至杭甬高速,東靠和睦港,北至艮山東路,南臨錢塘江。是杭州未來最重要的CBD。
錢江新城核心區東靠錢塘江、南至清江路(錢江三橋)、西臨秋濤路、北至慶春東路,總占地面積約4.02平方公里。核心區是新城內最早開始建設的政府投資項目,將作為行政辦公、商業、旅游觀光、市民休閑的場所。坐落于核心區的除杭州大劇院已于2004年7月建成對外開放外,杭州圖書館新館、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杭州青少年發展中心、城市陽臺、波浪文化城(商業暫未進駐)、森林公園和世紀花園已于2008年十一國慶節對外開放。
錢江新城市民公園將在2009年年底開工建設,預計在三年內完工。 市民公園位于錢江新城的主軸上,總占地面積16.7公頃,建成之后,它將成為錢江新城內品質最好、面積最大的公共綠地。此外,市民公園還將和錢江新城內的市民廣場形成南北呼應,市民公園以靜態觀光休閑為主,市民廣場則以動態娛樂活動為主,為市民提供一動一靜的休閑娛樂場所。 此外,公園還將建設12萬平米的停車場,預計可以容納3000個車位。
萬象城則是目前杭州最頂級的銷品茂,一站式購物中心。在萬象城,除了上百個時尚品牌外,還有二、三十家餐飲,影院、冰場等休閑娛樂項目以及書店、早教中心等生活類商家,這樣的業態組合賦予了更多的生活可能。時尚方面,從LV、FENDI、ZEGNA、FERRIGAMO這些國際鼎級品牌,到ANTEPRIMA、LANCEL、Y-3等100多個國際國內優秀服飾品牌,從H&M這樣國外快速時尚品牌,到江南布衣等本土的設計師品牌,無不讓杭州人歡顏;餐飲方面,從杭州本地最富盛名的外婆家、張生記,到香港頂級粵菜唐宮、太興茶餐廳,從臺灣小吃鼎泰豐,到上海頂級餐廳蘇浙匯,從strawberry甜品到starbucks咖啡,從豆撈坊到釜山料理,世界美食帶來萬象饕餮;Lifestyle方面,萬象城也帶來了新加坡的書店品牌——page one,擁有眾多粉絲的MUJI也將落戶萬象城。休閑娛樂方面,萬象城帶來奧運標準真冰滑冰場——Icerink,代表香港最高電影院水準的——百老匯。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656.html
江干區在哪里?江干區屬于哪個省?江干區在哪個省?
相關江干區,江干區在哪里,江干區屬于哪個省?江干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