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目山,西天目山在哪里,西天目山在哪個省
西天目山在哪里?西天目山屬于哪個省哪個市?西天目山在哪個省?
西天目山旅游,西天目山在哪里,怎么走?
西天目山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位于杭州臨安31公里處,是大自然賜予天然尤物。 西天目山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景觀獨樹一幟,以“古、大、高、稀、多、美”稱絕于世。人稱“天然植物園”的西天目山中匯集了2000多種植物。
西天目山簡介
如果說黃山“奇松怪石傳四海”、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那么,西天目山則是“大樹華蓋聞九州”,因而享有“天然植物園”和“大樹王國”之稱。西天目山有4溪、5潭、6洞、7澗、8臺、9池、12巖、27石、28峰,自古以來就是宗教名山和旅游勝地。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寶庫”。
西天目山
西天目山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位于杭州臨安31公里處,是大自然賜予天然尤物。人稱“天然植物園”的西天目山中匯集了2000多種植物。林中景色以古、大、高、稀著稱,擁有中生代孑遺物、有“活化石”之稱的野生銀杏樹,世界罕見的、直徑達2米多的大柳杉400株,高達56米的“衡天樹”金錢松,“地球獨生子”天目鐵木等名貴樹種。它又是“鳥獸樂園”,擁有數百種鳥獸、其中有云豹、黑麂等30余種瀕危動物。天目山還是昆蟲世界,有昆蟲26目、213科、其中以"天目"命名的45種。天目山模式昆蟲標本和以天目命名的昆蟲之多實為罕見。
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天目山自然景色優美,天目山又是佛教名山,主要勝景有禪源古寺、太子庵、開山老殿。天目山山高林密,氣候涼爽,盛夏平均氣溫為二十五度,是杭州附近又一避暑勝地,更是道教圣地,有道家的第三十四洞天之譽。相傳古時候,東、西兩個山峰頂上都有一泓半月形的水池,池水清澈透底,大旱不涸,宛如仰望蒼天的兩只眼睛,故名“天目”。
山鴛鴦。天目山除了“十里不同天”的樹景外,還有古剎禪源寺、獅子巖、倒掛蓮花、眠牛石、四面峰、西關龍潭等景點和分經臺、太子庵、“洗眼池”、“昭明寺下院”等與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有關的古跡。天目山山高林密,氣候涼爽,盛夏平均溫度25℃,最高溫度也只有32℃,是“白天不用扇子,晚上不離被子”的避暑勝地。禪源寺位于西天目山南麓。
西天目山這里群峰拱抱,古木掩映。寺居昭明、旭日、翠微、陽和諸峰之下,原為雙清莊舊址。禪源寺東側,有七星石、蟠龍橋、雨華亭、天然居等,林泉幽雅。蟠龍橋下,一泓山溪,蜿蜒而下,溪水澄澈,濺石鳴玉。獅子巖獅子巖以“崖石雄踞,狀如狻猊”而得名。巖勢突兀,如獅昂首,中有凹處,仿佛獅口,因此亦稱為獅子口。據傳獅子口是元代高峰禪師參禪和坐化之處。站在獅子口向西遙望,可見象鼻、香爐諸峰。象鼻峰奇峭高聳,有石乳下垂如象鼻。香爐峰孤挺摩空,云霧籠罩如香煙繚繞。倒掛蓮花從開山老殿向東而下,有翠壁青峰,如刀削斧劈,昂然聳立。峰頂石尖,狀如蓮芯,故名倒掛蓮花。倒掛蓮花景色奇麗,奇峭的石峰,聳峙叢林之上,中臨峽谷,異常險峻。一邊奇峰峭壁,一邊幽谷密林,每當風起云涌,在疊疊云濤中,奇峰猶如出水青蓮。四面峰又稱玉柱峰。住玉龍崗攀登玉柱峰,兩邊深谷,一道山梁,人行其上,蜿蜒登峰,仿佛踏著巨龍脊梁,盤旋翻騰,飛向天際。峰頂有一平臺,稍作前傾,山風激蕩。四面峰伸處,有一天目松,虬枝俯谷,翠蓋摩空,姿態優美。仙人頂是西天目山頂峰,這里海拔1507米,東望東天目山大仙峰,北眺龍王山龍王尖,三峰鼎立,眾山俯伏。極目遠眺,天地遼闊,胸懷坦蕩。在頂峰可觀日出,云海,偶能看到罕見的“天目寶光”。特別關照:西天目山山深林密、草木叢生,景區內常有毒蛇出沒,游人最好沿人造青石板路登山,切勿貿然進入路邊的灌木叢,以確保安全。
西天目山森林生態
天目山古稱“浮玉”、“天眼”,據文獻記載,“天目”之名始于漢,顯于梁,宋以后名聲大盛。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據《元和郡縣志》載:天目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望,冬夏不涸,宛如兩只仰望蒼天的巨眼,故稱“天目”。
西天目山享有“天然植物園”和"“大樹王國”之稱。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網絡,成為世界級保護區。是浙江省唯一一處加入MAB網絡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單位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被授予"兩個基地"稱號的自然保護區。位于杭州臨安31公里處,是大自然賜予天然尤物。 西天目山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景觀獨樹一幟,以“古、大、高、稀、多、美”稱絕于世。
古:保存有許多古生代孑遺植物,如野生古銀杏、香果樹、領春木、連香樹、銀鵲樹等。據《中國植物志》載: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系我國特產,僅浙江西天目山有野生狀態的銀杏林。有"活化石"之稱。大:天目山以"大樹華蓋"聞名于世,擁有世界罕見的大柳杉群落,需3人以上合抱的大樹達數千株,最大的胸徑226厘米,樹高44米,單株材積80余立方米。
高:有國內最高的金錢松,樹高 60余米,譽稱"沖天樹"。40米以上的樹木,不計其數。
稀:天目山有許多特有物種,其中首推天目鐵木,全球僅天目山遺存6株,被稱為"地球獨生子"。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種,如天目金粟蘭、天目樸、天目蝎子草、天目薊、天目鳳毛角、天目貝母、天目鳳仙花等。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3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2種。天目山的保護植物占浙江省保護植物的64%。國內外專家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標本植物有56種,有"模式標本庫"之稱。
多:植物種類繁多,高等植物計246科974屬2160種。
美:林林總總的各色植物,構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森林畫圖,千樹萬枝,重巒迭峰,四季皆美。春天,木蘭報春,野櫻怒放,紅白相映,鮮嫩欲滴;夏日,綠茵鋪地,涼風送爽,飛瀑流泉,清幽澈骨;入秋,青柯紅葉,古寺淡林,煙凝山紫,綺麗交錯;隆冬,玉樹銀花,臘梅吐艷,煙林帶長袖,云暝爭雪飛。
如果說黃山“奇松怪石傳四海”、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那么,西天目山則是“大樹華蓋聞九州”。天目山分東天目山、西天目山兩山。其中西天目山素有“江南奇山”之稱,有4溪、5潭、6洞、7澗、8臺、9池、12巖、28峰、構成一幅巧奪天工的山水圖畫。清朝浙江省提學僉事大參谷近滄在天柱峰題鐫的“天下奇觀”四個大字,就是對西天目山的精辟概括。
在我國眾多的名山中,西天目山有著獨特的地位。如果說黃山以奇、華山以險、泰山以雄、廬山以秀名噪天下的話,那么西天目山就是以樹聞名了。“大樹華蓋聞九州”,西天目山擁有世界上罕見的大柳杉群落,歷來被尊為“大樹王國”。有昆蟲26目、213科、其中以天目命名的45種。天目山模式昆蟲標本和以天目命名的昆蟲之多實為罕見。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天目山自然景色優美,四季俱佳,夏日涼爽無比,素有“大樹王國”和“清涼世界”之美譽,堪稱長江“金三角”上的一顆綠寶石,為古今攬勝之地。西天目山不但是植物寶庫,而且峰奇石怪,谷幽泉清,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游覽勝地。
西天目山氣候環境
天目山的地理環境和森林效應,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溫度仙人頂8.8攝氏度,山鹿14.8攝氏度。茫茫林海,清靜幽雅,夏天特別涼,冬季無嚴寒。豐富的植物資源及優越的自然環境,給各種動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人類的休閑、度假、旅游等創造了一個極好的環境。而且這里的森林中彌漫著多種對神經衰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有明顯緩解作用的氣態物質。2005年,浙江林學院旅游學院的科研人員通過測量發現,天目山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30000個/cm3,刷新了全國紀錄。因此,天目山是人們健康、旅游、休閑的理想場所。
西天目山歷史文化
天目山歷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諸教于一體的三教名山和歷史文化名山。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這里分經編《文選》,西漢道教大宗張道陵出生修道于此,東漢《洞淵集》稱天目山為“三十四洞天”。
西天目山佛教興起始自東晉升平年間(357~361),開山始祖為竺法曠。嗣后,慕名入山修禪問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禪師繼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數。”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禪師入西天目山獅子巖,倚松結廬,后與其徒斷崖了義、中峰明本相繼建成規模宏偉的獅子正宗禪寺、大覺正等禪寺。此后,西天目山名聲漸起,與國內外交往頻繁,日本、印度、朝鮮等國不斷有高僧前來參禪留學。清代的玉琳國師,身受順治、康熙兩朝之殊遇,于康熙四年(1665)創建禪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西天目山赫然改觀,香火極盛,寺內藏書甚多。民國初期,西天目山佛事衰落。30年代中期又有復興,有和尚幾百人。1941年4月15日,禪源寺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殆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西天目山香火漸衰。60年代初,住山和尚21人。1965年,16名和尚遷至臨安縣玲瓏山。
西天目山僧侶,在唐宋時代多流寓,大多壘石為室,結茅為廬,澗飲木食,苦志修行。最早略具規模的寺院,為建于唐光啟二年(886)的保福院,次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的明空院。歷宋、元、明、清諸朝,相繼建成獅子正宗禪寺、大覺正等禪寺、禪源寺及45座庵堂。1000多年來,由于兵事頻頻,風雨侵蝕,寺院幾度興廢。今幸存的尚有禪源寺山門、天王殿、韋馱殿、獅子正宗禪寺(今稱開山老殿)及太子庵等部分建筑。
西天目山歷代名僧輩出,屢受皇封。唐代,慧忠禪師向肅宗奏“理人治國之要,暢唐堯虞舜之風”,示寂后,封號“大證禪師”;鑒宗禪師示寂50年后,吳越武肅王錢镠請于朝,追謚為“無上大師”;洪言西土禪師,僖宗御賜以紫衣,昭宗賜號“法濟大師”。宋代,無門慧開禪師,理宗賜號“佛眼禪師”;曇印禪師,理宗御書“松巖方丈”四字以賜。元代,高峰禪師樹剎開堂,為西天目山一代師祖,其徒斷崖、中峰宏其道,大其家,成宗、順帝、仁宗皆賜號褒崇。明洪武四年(1371),松隱禪師于獅子正宗禪寺舊址上重建殿宇,郁為叢林。清代,玉琳禪師,順治皇帝賜號“大覺禪師”,賜以名香法衣,后又進號“普濟能仁國師”,住持禪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重輝禪社;晦石禪師住持西天目山27年,經理修復寺院,煥然改觀;際界禪師主席禪源寺,恪守宗風,未敢失墜,閱數寒暑,增輯《西天目祖山志》;悟鎮禪師于同治間(1862~1874)誅茅覓礎,復興禪院,續燃香火。近代以來,西天目山亦有不少名僧。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優越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天目山璀璨的歷史文化。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蘇軾、元代的張羽,都留下了優美的詩章和傳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窮幽探奇,吟詠志游,留下詩文160多篇。而且在天目山拍攝的電影電視劇風光片記錄片已經有60余部。如果說金華橫店是一座人為建造的影視城,那么天目山就是一座天然的綠色生態影視基地。
西天目山主要景點
仙人頂
即西天目山峰頂,海拔1505.7米。有一石柱,名天柱峰,柱上原有清代石刻"天下奇觀",因1955年建造氣象站時被炸,現僅存"可觀"。天氣好時,在仙人頂可東瞰錢塘江,西眺黃山。
獅口雄關
在開山老殿西,有巖石雄踞,巖首軒然昂起,形似獅首,耳目俱全,故名獅子巖。中有一凹處,酷如獅子口,因此得名。有“雄關”、“死關”之稱,元代高峰禪師入山時,坐禪于此,以示其坐斷萬緣之志。高峰臨終書偈:“來(即生)不入死關,去(死)不出死關,鐵蛇鉆入海,撞倒須彌山。”坐化于此。明代劉基有《登獅子巖》詩遺世。30年代方幼壯有“獅子巖”詩:“西來獅子獨稱尊,千丈危巖頂上蹲;似盼文殊來駕爾,狻巖常自禮清 。”獅子巖旁,元代建有二重檐懸空寺,現留有“高峰塔院”。1985年,于獅子口東側建“獅子亭”。
沖天樹
學名“金錢松”,落葉喬木,以高驚人,樹干端直,有樹脂;樹皮開裂較深,成狹的鱗狀塊片;枝分長、短枝。葉線形,柔軟,長3—7厘米,頂端尖。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地帶。平均樹高45.5米。生長在開山老殿前面的第15號金錢松,1988年實測,胸徑106厘米,高達56米,高度居世界同類樹種之冠。古銀杏、柳杉、金錢松堪稱天目山古老森林之“三絕”。
五世同堂
五世同堂景點位于大樹王景區,在開山老殿下方懸崖上,是一棵最古老的銀杏樹,在其基部世世代代已萌發出22枝小植枝,可謂五世同堂。銀杏是中生代孑遺植物,為我國特有,野生狀態僅本保護區有分布。銀杏不僅是良好的觀賞樹種,更是名貴的藥用植物,而且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相當高。
大樹王
西天目山以“大樹華蓋”聞名于世,擁有世界罕見的大柳杉群落,據2002年全省古樹名木調查,胸徑2米以上的有19株;1米以上的664株。最大的胸徑2.75米,單株材積81立方米。柳杉以大為奇,如同頂天立地的綠色屏風,又像撐起一頂頂綠色的華蓋,集中成片,蔚為壯觀。
天目柳杉樹齡在五百年以上的有500余株,集中分布在五里亭至開山老殿一帶。胸徑2米以上的15株,1.8米以上的36株,1米以上的398株。1米以下的“青少年”柳杉數以萬計。有一株柳杉早在宋代即稱為“千秋樹”,明代已是四五圍大樹,樹齡長達徑2米以上2千余年;清代高宗純皇帝乾隆南巡游覽西天目山時,封此樹為“大樹王”,但是,由于人為的破壞和環境的影響已于二十世紀30年代死亡。在“大樹王”的141號柳杉,材積已達75.4余立方米,生長旺盛,雄姿勃勃,已被大家公認為天目山的新大樹王。專家考察認為,天目山的柳杉群為世界罕見,可稱中華一絕。
開山老殿
開山老殿位于大樹王景區,獅子巖東。正式寺名叫獅子正宗禪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5年)。 元延右七年(公元1320年)賜額。西天目佛教開山于晉永和間(公元350年左右),但彼時入山僧侶大多壘石為室,結茅為廬,屬于草創階段。唐末雖在九思塢建寶智禪院,在南麓建明空禪院,唯規模仍很小。到獅子正宗禪寺建成,天目佛事大盛,名僧輩出,僧侶盈千。在國內,成為臨濟宗中興之地;在國外,一批又一批高僧前來參拜學習。十三世紀初,就有高麗、蒙古、南韶、暹羅、天竺等僧侶到此,仍常有日本佛教團體來天目山尋祖、參拜。獅子正宗禪寺在元末明初,先后兩次毀于兵火。清初禪源寺建成后,香火遷于山下,舊址則稱開山老殿。民國17年(1928年)徐世昌題“大樹堂”。民國24年(1935年)胡適手書對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1985年葉淺予手書“開山老殿”額。中堂有聯“天目靈山端賴前人開拓,自然寶庫全憑來者經營”,系張學理撰文,郭仲選手書。
四面峰
在倒掛蓮花峰東方百米處,北連玉龍崗, 三面臨深谷,峰上有松樹、杉樹等,葉色翠綠,樹冠如蓋。峰突出眾壑之間,居高臨下,峭壁萬丈,莫測其底,形勝險絕,峰前遠眺,猶如萬馬騰云,腳下山巒起伏,林海蒼茫,深谷幽壑,云蒸霧繞,色彩絢麗,如入仙境。明代慎蒙《游天目記》稱四面峰曰“深、邃、幽、寂、奇、麗六者兼之,古稱蓬菜仙島,真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絕處也。”峰頂有立玉亭,駐足亭內,全山景色一覽無余,1934年,繪畫大師徐悲鴻率中大藝術系學生來西天目旅行寫生,住開山老殿,在此作畫,留有油畫作品《天目秋色》。
倒掛蓮花峰
又稱蓮花臺,有青壁石峰如同刀斧劈開, 上有一方臺,臺旁石筍聳立,高數丈,五石分峙,各自高撐,狀如蓮花。傳說元代高峰和尚為降伏睡魔,坐禪峰上三晝夜,疲憊下墜,山峰倒轉,托住和尚。此峰由此得名。方臺上,古有“西方庵”,后建“穿云亭”。
太子庵
相傳為梁代昭明太子蕭統讀書的地方。分別建于東天目、西天目兩山奇松怪石之間。在西天目山又稱“太子庵”,它位于禪源寺西北邊的昭明峰下,竹林遮徑,山泉濺玉,林懸碧帳,禽轉珠簧。庵占地5畝許,門樓書“抱翠流彩”。內有昭明遺跡:讀書樓,又名“文選樓”,昭明太子在此撰成《昭明文選》,便得名“文選樓”始建于明代,磚木結構,浮雕木刻,古樸華麗,讀書樓內有古井,名“太子井”,終年不涸。讀書樓東側,有“洗眼池”,傳為昭明太子讀書分經,雙眼癉,用池水洗眼,雙目復明。錢文選游此賦《昭明峰》詩:“父知修道子修文,慧業詞宗兩不群。同泰昭明何處覓,一峰猶是倚松云。”在庵西側新建休養所,風景秀麗,環境幽雅。
周恩來演講紀念亭
周恩來演講紀念亭位于韋馱殿東“百子堂”舊址。1989年,臨安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周恩來西天目之行50周年而建造。亭中立有“周恩來講演舊址”碑,碑石是著名的藝術大師劉開渠題。1939年3月,周恩來曾在此地向浙西行署軍政人員、政工隊員、干訓班學員和浙西臨時中學師生作團結抗日講演。紀念亭造型精巧,獨具一格。周圍松柏蔥郁,花卉葉香。登亭四眺,天目山景,歷歷可指:旭日峰雄峙亭南,滿山流翠;昭明峰、陽和峰高聳亭北,松竹挺秀;東繞清泉,西傍古寺,集古今于視野,匯山水精華,發緬懷而沉思,啟激情而奮發。
禪源寺
禪源寺位于昭明、旭日、翠微、陽和四峰之下,青龍、白虎兩山環抱,古木蒼龍,清溪環繞。寺始建于明代(1425年)。清康熙四年,玉琳國師于雙清莊舊址重辟甬道,新創門徑,增新葺舊,漸復叢林。全寺占地四十余畝,房舍五百余間,有子院十六座,殿堂齊備,屋宇儼然,全盛時有僧一千三百多人。雍正十一年,帝御書“禪源寺”額以賜寺。乾隆皇帝兩次南巡臨寺賜經。咸豐十年寺遭兵燹,后數十年間營修不輟,然已不復舊觀。同治十五年,以韋馱菩薩禱雨靈應,帝御賜“福佑潛城”(潛城,清之於潛縣,今臨安市於潛鎮)額懸于寺中。1941年4月,禪源寺被日本侵略軍轟炸,部分房屋被毀。
天王殿,是進山門第一殿,磚木結構,朱紅油漆。殿前庭院中,有一古羅漢松,枝干盤曲,古樸蒼勁,為玉琳國師手植。天王殿后,登石階36級就是韋馱殿。磚木結構,浮雕門窗。院內有清代所植的金桂、銀桂和枇杷等古樹名木。
雙清池
在禪源寺東側青龍山下。周邊有古銀杏、柳衫、丹楓蔽日,綠竹垂楊飄逸,金桂玉蘭吐香,倒映山景如畫。
西天目山旅游貼士
西天目山成人門票:14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3.特殊人群: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
B.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2-1.5米購兒童票半價;學生、70歲以上老人憑相關有效證件半價優惠。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695.html
西天目山在哪里?西天目山屬于哪個省?西天目山在哪個省?
相關西天目山,西天目山在哪里,西天目山屬于哪個省?西天目山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