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慈溪市在哪里,慈溪市在哪個省
慈溪市在哪里?慈溪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慈溪市在哪個省?
慈溪市旅游,慈溪市在哪里,怎么走?
慈溪市,浙江省寧波市代管縣級市,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環杭州灣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市
慈溪市簡介
慈溪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工商城市,也是中國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慈溪蘊藏著豐富的海涂資源,圍墾開發的海涂近10余萬畝,是浙江省土地后備資源富足的地區之一。慈溪擁有青瓷文化,號稱“海上陶瓷之路”發祥地,“南青北白”奠定中國陶瓷格局。[4]慈溪被稱為“家電之都”,與青島、順德并稱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
慈溪市歷史沿革
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測定,新石器時代(前約5000年) 已有先民活動。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稱慈溪,縣治在今之慈城。春秋時屬越,并吳后置句章城,為句章地。戰國時楚滅越,又屬楚。秦滅六國,推行郡縣制,置句章縣,屬會稽郡,縣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東5里),歷兩漢、三國不變。東漢并曾為會稽東部都尉治。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孫恩起義軍由海道入浹口,句章城為所殘破,遂遷治小溪(今鄞州鄞江橋)。隋開皇九年(589年),省余姚、鄞、3縣入句章縣。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縣至唐武德四年廢,凡842年,慈溪地域歸其屬。此后百余年,先后屬鄞州和縣。現境姚北部分,自秦漢至唐初,先后屬余姚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句章縣,析置鄞州、姚州。唐武德七年,廢姚州仍為余姚縣。唐武德八年,廢鄞州,復縣,屬越州。
北宋建隆元(960年),改明州望海軍為明州奉國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歸宋,國除。太宗平諸國后,因唐之舊置13道,慈溪縣隸屬江南東道明州奉國軍。淳化五年(994年)罷道。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為15路。天圣八年(1030年)增為18路。元豐中(1078~1085年)又析為23路。慈溪縣歷屬明州,隸兩浙東路。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復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慈溪屬明州,隸兩浙東路。紹熙五年(1194年),寧宗即位。翌年,改元慶元,以明州為寧宗潛邸,遂以年號為名,升明州為慶元府,慈溪縣屬之,仍隸兩浙東路。[6]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慶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慶元路總管府。大德六年(1302年),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自婺州(今金華)移慶元,慈溪縣屬江浙行省浙東道宣慰司。元末,慶元路為方國珍所據。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降方國珍,改慶元路為明州府,隸浙江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國號諱,改明州府為寧波府。永樂十六年(1418年),慈溪失縣印,恐為歹徒所得,請于朝,詔更鑄,改溪從谷,遂改慈溪為慈溪,仍屬寧波府,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為浙江省,省縣之間設4道。慈溪縣屬寧波府,隸浙江省寧紹臺道。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李世賢部攻占寧波,曾一度改寧波府為寧波署。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慈溪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于清寧紹臺道范圍置會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駐鄞縣,慈溪縣隸屬浙江省會稽道。民國16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廢道制,慈溪直屬浙江省政府。民國21年,浙江省設行政督察區,慈溪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鄞縣。24年后,又歷屬第六行政督察區(24~35年,專員公署駐鄞縣)、第三行政督察區(36~37年,專員公署駐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區(37年4月以后,專員公署駐余姚)。州、余姚縣。
1949年5月24日,慈溪縣治孝中鎮(今寧波慈城鎮)解放。1949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區專員公署在寧波成立。10月改稱寧波專員公署,慈溪屬寧波專員公署。
1954年行政區域調整,現市境為原慈溪、余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俗稱“三北”)。
1954年10月,為建立商品棉基地,調整縣域,將慈溪的丈亭、陸埠、城關、云山4個區和慈城鎮劃歸余姚縣,莊橋區分別劃歸寧波市和鎮海縣,余姚縣周朝區、逍林區、滸山區、周行區、泗門區、臨山區等5個區的部分和鎮海縣龍山區的北部劃歸慈溪縣。縣治從慈城鎮遷至滸山鎮。
1956年6月,原直屬寧波專署管轄的庵東鹽區歸屬慈溪縣。
1956年,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復慈溪為慈溪。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慈溪縣屬寧波地區。1983年,寧波地區撤銷,并入寧波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慈溪縣屬寧波市。
1979年9月,為完善水利條件,縣境再度調整,以泗門區劃歸余姚縣,余姚縣以龍南區(今橫河區)劃入慈溪縣,形成現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慈溪縣建制,改設慈溪市(縣級),仍屬寧波市,區、鄉(鎮)行政區劃不變。
1992年5月,推行撤區、擴鎮、并鄉工作,撤銷原有的8個區公所、65個鄉鎮,擴并為21個鎮和2個鄉,開始實行縣(市)直轄鄉鎮的行政體制。
1997年11月16日,浙江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慈溪市小安鄉撤鄉建鎮,并更名為杭州灣鎮。
2001年10月,慈溪市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滸山、宗漢、坎墩3個鎮分別改為滸山、宗漢、坎墩3個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行政村的體制,辦事處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觀城、師橋、鳴鶴三鎮合并設立觀海衛鎮。周巷、杭州灣兩鎮合并設立新的周巷鎮。
2008年7月,調整部分鎮街道行政區劃。龍山,范市,三北三個鎮合并設立新的龍山鎮、滸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為分界線,設立三個街道辦事處,新城大道以東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為滸山街道,以北為古塘街道。
2013年5月,天元鎮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并入周巷鎮,成立新的周巷鎮。
慈溪市行政區劃
慈溪市轄5個街道、14個鎮,市人民政府駐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號。
序號 區域名稱 面積 序號 區域名稱 面積
1 滸山街道 44.39平方千米 11 周巷鎮 100.4平方千米
2 白沙路街道 22.57平方千米 12 長河鎮 27.3平方千米
3 宗漢街道 33.2平方千米 13 庵東鎮 65平方千米
4 坎墩街道 30.3平方千米 14 逍林鎮 26平方千米
5 古塘街道 14.45平方千米 15 勝山鎮 23.2平方千米
6 橫河鎮 88.4平方千米 16 新浦鎮 53平方千米
7 匡堰鎮 42平方千米 17 附海鎮 21.2平方千米
8 崇壽鎮 39平方千米 18 橋頭鎮 41.6平方千米
9 觀海衛鎮 153平方千米 19 掌起鎮 63.6平方千米
10 龍山鎮 140.86平方千米
慈溪市地理位置
慈溪市地處浙東杭州灣南岸,東、東南接鎮海區、江北區,西、 西南連余姚市,介于北緯30°02'~30°24'和東經121°02'~121°42'之間,為滬、杭、甬三角地區結合部。市境總面積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計入1954年后新成陸土地),海岸線北凸成弧形,長66公里(1986年圖版量標為77.56公里)。
慈溪市氣候特征
慈溪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6.0℃,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徑流總量5.122億立方米,降水高峰月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風,夏季盛行東到東南風,全年以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9.6天。夏秋間多熱帶風暴。境內災害性氣候以水、旱、風、潮為主,另有氣溫異常等。
慈溪市地形地貌
慈溪地勢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灘涂三級臺階狀朝杭州灣展開。南部丘陵屬翠屏山丘陵區,系四明山余脈,東西走向,綿延40余公里,約占慈溪市境面積的十分之二。東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400之間;至石堰鄉,地層下陷為東橫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主要山峰有達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鴉山、東栲栳山,最高峰老鴉山塌腦崗海拔446米。地層成因單一,屬侵蝕剝蝕地貌。平原為寧紹平原之一部,東西長55公里,面積約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七。地勢自西向東緩緩傾斜,西部地區北高南低,東部地區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為界分南北二部分,兩者面積之比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陸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積物淤積而成,組成物質多為粘土及亞粘土,局部夾有泥炭。北部濱海平原,系900年以來新成陸土地,組成物質為亞粘土、亞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為凸入杭州灣的扇形三北淺灘,1986年圖版量標以理論基準面零米線計算,達433.5平方公里,灘涂沉積物以粉細砂和沙質泥等細顆粒物質為主,東部地區顆粒較粗。海岸帶升降有明顯的周期性,全岸線正繼續向北推移,土地資源在不斷增加中。
慈溪市主要景點
杜白二湖
杜湖、白洋湖相距僅200米之遙,杜湖在東,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姊妹湖”。杜湖:作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積有3700多畝,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磚木結構的晚清建筑;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遺址,是唐初名臣、書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國公袁韶也安葬于此。
白洋湖:湖西山麓規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埋葬著中共慈溪縣委組織部長鄭俠虎、寧紹臺農協特派員沈邦祺及沈一飛等近百名烈士。與烈士陵園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僑商吳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吳公小傳及自撰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距吳錦堂墓的不遠處,便是修復一新的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鎮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之一。[47]五磊寺五磊寺位于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五磊寺名勝古跡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后世傳人所栽。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后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臺宗的發源地。
栲栳山
栲栳山又名仙居山。栲栳山有東西兩峰,東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站在這崗頂上,游客再看,東峰上有仙居寺遺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遺跡。它們都是魏晉遺跡。這里還有莫子純讀書處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舊宅
慈溪虞氏舊宅已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虞氏舊宅位于慈溪市龍山鎮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經商發跡后在家鄉營造的私宅,通面闊59米,通進深94米,共由五進房屋組成。[49]虞氏舊宅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
達蓬山
達蓬山位于慈溪市龍山鎮境內,海拔422公尺,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藥,第五次出巡。也許是前四次出巡沒有到達蓬萊仙境的緣故,這第五次他便不再從沿海進發,而是“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最后來到達蓬山。相傳在秦始皇沒有到來之前,達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達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國道線以北大片土地,當時還是潮汐漲落的海涂。秦始皇到了以后,就命方士徐福在山頭巨石上設壇祈禱,這便是有名的“千人壇”。祭祀之后,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渡海東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藥。
鳴鶴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宋、元、明、清、民國一直稱鳴鶴鄉,1950年改制為鳴鶴鎮。老街長一里,古風猶存,店鋪民居枕河而筑,河上有七座古石橋,其中陡塘,運河、沙灘橋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鳴鶴文物古跡較多。2000年2月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衛山鎮峰塔
衛山位于觀海衛鎮老城的北部,這座高120米的小山原名浪港山。之所以有如此之名,原因有二:一是此山當年在海浪中沉浮,只露出尖尖的山峰;二是在山的北面原是汪洋一片,洶涌的海潮常常肆無忌憚地襲擊山南的村落,而小山往往顯得無能為力,人們把這小山比成為海浪的棲息之地。衛山一名,到了明代初才被冠之。明嘉靖年間,鎮峰塔由原木塔換成石塔。清乾隆年間,塔被颶風所毀。到嘉慶二年(1797),該塔得以修復,直至“文革”時被毀。1995年,該塔以原樣重建,塔高15米,6面7層,由切方石壘成。
衛山烽火臺
衛山上有幾個乳峰般挺立的烽火臺,暗示著這里曾是一處海防要塞重地。在衛山最東首的一個山峰上,有一門1000公斤重的大古炮,炮口直指昔日倭寇來犯方向。到了明代嘉靖年間,戚繼光來到衛山,在衛山的北面安兵扎營,至今仍有營房、校場等遺跡和眾多的抗倭傳說。
峙山公園
位于慈溪城區之南的華嶼山,由西北向東南蜿蜒,并斷而復起,雙峰雄峙爭高,因名峙山。晉時,依山建寺為保安院,唐朝詩人羅隱曾于此苦讀,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擴建為上下院,更名為如意講寺,山遂稱為峙山。1987年,政府辟為公園,作為市民休憩場所。[55]徐福廟遺址徐福廟建在達蓬山東麓的鳳浦岙徐家村,廟中塑有徐福像,上掛著一塊一米長、半米寬的黑底金字匾,上書“徐福之福”,可惜金字匾已被毀。
金仙禪寺
坐落于鳴鶴鎮白洋湖畔的金仙寺,素有“以山而兼湖之勝”的美譽。金仙寺背靠禹王山,南臨白洋湖。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5),原名精進庵。宋治平年間(1064),賜額金仙寺,寺院幾經毀建,原有靜觀樓、望湖樓、鷗飛閣等名勝和宋代書法家米芾字碑及元朝高僧曇噩的書碑記,至明清已聞名于南方禪林。近代曾有太虛、諦閑、芝峰、弘一、靜權、靜安、大醒等高僧,先后駐錫于此。名僧亦幻、月西曾任住持,1933年任住持的芝峰法師,曾在此成立“白湖講舍”,創辦《人海燈》周刊,一時冷落多年的金仙寺萬方云集,人聲鼎沸。據史載,弘一法師也曾4次云游金仙寺,他的《清涼歌集》、《華嚴集聯三百》即在金仙寺脫稿。1942年,中國抗日革命武裝在金仙寺成立了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寺院成為敵后抗日活動的重要場所。
1989年以來,港胞姚云龍先生捐資重修寺院,“金仙禪寺”匾額為趙樸初題寫。已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等。
伏龍寺與蓮花池
伏龍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這座凈土宗早期的禪院,依托山勢,遞進而上。鼎盛時,梵宇集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及左右兩廂偏殿等六十余間,營林面積達700多畝。可惜這樣一座千年古剎在1941年毀于日寇兵燹之中。
伏龍寺與寺前的蓮花池,兩者唇齒相依卻各領風騷。蓮花池是一口長方形的水池,面積約350平方米,巖石繞池而砌,清代宣統年間修建,為放生池。池畔有《護生禁石》碑方。四周樹木蓊郁,藤蘿纏繞。[58]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
這是一座清代時期的老宅,兩扇漆黑的大門緩緩開啟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用花崗巖砌成的豐碑,上書“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舊址”十一個大字。這座老宅原名“宓大昌”,是清代中葉時在杭州經營煙葉的宓彰孝的舊宅。抗日戰爭的烽火從東北蔓延到了三北大地。為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1942年6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派譚啟龍到三北主持浙東的敵后抗日工作,不久就在這座宅院內召開了第一次干部擴大會議,并成立了以譚啟龍為書記的中共浙東區黨委。為推進抗日斗爭的發展,又在金仙寺成立了“三北游擊司令部”,在浙東區黨委的領導下,三北大地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并在政治、經濟、文化、統一戰線等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浙東地區成為中國19個敵后抗日根據地之一。
宓氏舊宅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由頭門、正廳、廂房、偏房等組合而成。1997年,市政府撥款,對舊宅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在這里開辟了一個紀念館,陳列有浙東地區革命斗爭的史料和實物。當年譚啟龍居住的一間偏室,也作了復原布置。這一舊址已對外開放,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784.html
慈溪市在哪里?慈溪市屬于哪個省?慈溪市在哪個省?
相關慈溪市,慈溪市在哪里,慈溪市屬于哪個省?慈溪市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