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縣,云龍縣在哪里,云龍縣在哪個省
云龍縣在哪里?云龍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云龍縣在哪個省?
云龍縣旅游,云龍縣在哪里,怎么走?
云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連洱源、漾濞縣,南鄰永平縣和保山市,西靠瀘水縣,北交劍川、蘭坪縣。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勢是東西高,中部低,從北往南逐漸降低。屬山區地形,從西到東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脈、盤山山脈、清水朗山脈,占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
云龍縣
云龍縣簡介
云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 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與洱源縣和漾濞縣接壤,南與永平縣、保山市相交,西與怒江州瀘水縣毗鄰,北與劍川縣、蘭坪縣交界。東西最大橫距91.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09千米,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從北往南逐漸降低。云嶺和怒山兩大山脈貫穿全境,怒江流經縣域西境,瀾滄江由北向南逶迤直下,境內山巒重疊,河谷交錯。年平均氣溫15.9℃,年降雨量729.5毫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縣城海拔1640米,縣城居縣境中部獅尾河谷諾鄧鎮,距大理州府大理市158千米,距省會昆明市518千米。
云龍縣動植物資源
輯云龍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6%的,有林地面積332189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523萬立方米,經濟林木30萬畝。蒼巒疊翠的群山中有紅豆杉、滇山茶、水青樹、云南榧木、禿杉、鐵杉、黃杉、銀杏、紅椿、滇楠等數十種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及總數達110科650多種的木本植物。山野中有數百種中草藥材和二百余種野生食用菌;云龍立體性氣候和復雜多變的山形水勢為滇金絲猴、白臂葉猴、小熊貓、金錢豹、穿山甲、梅花鹿、孟加拉虎、黑熊、巖羊、狐貍等數百種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廣大的山野草場和山區農村是云龍畜牧業發展的天然優勢;云龍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境內怒江、瀾滄江、沘江、空漿河、關坪河五大江河及其支流共11條河流的水能蘊藏量為320萬千瓦。瀾滄江水電開發規劃中功果、苗尾兩大電站都在云龍境內,水能蘊藏達二百多萬千瓦;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銅、鐵、鎳、錫、汞、金、銀及食鹽、石膏、板巖、大理石等。
云龍縣歷史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比蘇縣,轄境東至批江流域,西至今緬甸境內恩梅開江一帶,范圍包括今云龍境內批江以西部分及今怒江州大部分地區。
宋代(大理)后期,云龍賧的轄境開始縮小,今屬蘭坪縣的大部分地區從云龍賧中劃出改屬謀統府,稱蘭溪部。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通安州為肇江路治(今麗江地區),今屬怒江州的碧江、福貢、貢山縣一帶從云龍甸中劃出,改歸肇江路管轄。
明嘉靖間(1522~1566年)云龍州屬浪速地區改歸永昌府騰越土司管轄。(《案事編·湖南巡撫岑奏派云南查辦事件片稿》載:“又浪速之地,甚為遼闊,一名浪宋,即狼僳。”《滇緬北段界務調查報告》載:“浪速,又稱浪宋,散處于尖高山北之非河沿岸及高黎貢山與恩梅開江間。”《新纂云南通志》卷八·“滇緬北界形勢圖”中所標位置與上述同。1912年《片馬緊要記》載:“浪速,東接茶山,南連小江,西達哦穹卡,北通俅夷,土地肥沃,前屬大理,歸云龍管轄,復劃歸永昌,隸騰越土司……”《川滇緬北段未定界境內之現狀云南邊地問題研究》上冊載:“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浪粟有羊窩、喇亂、不奢、不登四寨酋長,各率部眾來投,自愿歸附六庫。當時酋長并言:‘浪粟原是云龍舊管轄之地'”)。
今境內沘江以東地區原為浪窩(今洱源縣)所轄,因這部分地區與云龍錯壤,而與浪臂中隔羅坪山脈,“賦稅所入無多”,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浪穹邑紳提出將這部分“懸遠之地”歸并云龍。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蒙布政李公燾、撫院周公嘉謨、按院毛公堪會題,得旨設流官知州”。“割浪穹十二關(今長新地區)、箭桿場(今團結、關坪兩鄉)、上五井(今石門鎮及果郎、寶豐兩鄉各一部分)、順蕩井(今白石地區)、師井(今檢槽地區、果郎鄉一部分)共五處巡檢司地”歸云龍管轄。因從浪穹劃入以上五巡檢司地而成州,故云龍有“五云”之稱。
清乾隆間,對云龍州、麗江府、永昌府(今保山地區)分管的今屬怒江州的一部分地區進行調整。“乾隆十二年(1747年)秤戛亂后,分劃永昌以北瀾滄江、怒江地區,以知子羅(今碧江)、上帕(今福貢)歸麗江府,以老窩、六庫、漕澗歸云龍州”。
乾隆十八年(1753年),云貴總督碩色將云龍管轄的片馬、漁洞諸寨(今滬水縣西部邊境之片古崗)劃歸保山。碩色《處置秤戛等處分隸奏摺》載:“查云龍、騰越、保山、麗江等府、州、縣邊界相連,各寨野夷,犬牙相錯,應各按其形勢,量其遠近,分隸各州縣管轄……又云龍之片馬、魚洞諸寨,孤懸雪山之外,聲氣不連絡,惟與保山縣之登埂等寨隔離不遠,應將此各寨一并改歸保山縣管轄。但前據段復健報,有額糧二石四斗在云龍上納,今片馬、魚洞既歸保山縣管轄,前項額糧應令保山縣查明入冊征收,所有原在云龍州之額糧并令開除。”
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東南部屬箭里的黃蜂、白臘箭劃歸漾濞縣。
民國2年(1913年),老窩、六庫兩土司地劃歸滬水行政委員區。
民國19年(1930年),云龍縣總面積49000方里。
民國22年(1933年),老窩從滬水設治局劃出,歸回云龍管轄。
民國33年(1944年),云龍縣總面積8310平方公里。
1949年底,全縣總面積4934平方公里。
1951年2月19日,大理專員公署批準,將云龍縣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樹、立莊登等18個小村劃歸洱源縣。
1952年5月,永平縣屬瓦草河村(40戶、180人,耕地318畝)劃歸云龍縣。
1954年6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在今怒江州地區成立“怒睦掛自治區”,根據怒江工委建議,于翌年3月28日將云龍縣所屬第五區漕澗(全區轄15個鄉、鎮,人口5301 戶、25305人)劃歸怒睦掛自治區所屬的滬水縣。同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通知將漕澗地 區歸回云龍。
1956年5月第一區所屬河東鄉的芷打拉、皮匠房、莊房、三星廠、白地、撤哥密、羅里 密、鐵匠房等自然村劃歸漾淖縣。
1958年10月云龍縣并入永平縣,11月保山縣所屬岔花鄉(共7個自然村,面積42平方 公里,人口99戶、512人)劃歸永平縣云龍片。
1960年永平縣云龍片長新公社新羅地區(13個自然村,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228戶、 903人)劃歸劍川縣洱源片喬后公社。
1961年云龍、永平分縣,恢復云龍縣建制,原云龍縣團結公社的榮祿鄉(面積l88平方公里)劃歸永平縣龍門公社。云龍縣總面積4712平方公里。
1978年10月老窩公社(老窩、云西、中元、崇仁、榮華、銀坡6個大隊,面積304平方公里,人口11099人)劃歸滬水縣,全縣總面積4400.95平方公里。
云龍縣旅游資源
玉皇閣建筑群位于云龍 縣石門鎮諾鄧村,距縣城約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維修擴建,清咸豐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光緒年間陸續修復。現存建筑以玉皇閣為主體,由玉皇閣,文、武廟和木牌坊組成。玉皇閣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臺基上,歇山頂,閣通面闊13.8米,通進深13.3米,高16.4米。閣兩側有左右廂。文廟在玉皇閣東約30米處。單檐歇山頂,通面闊8.6米,通進深 6.7米,高7.31米。武廟建筑形式與文廟同。木牌坊在玉皇閣前約150米處。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疊的層架構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為壯觀。諾鄧玉皇閣建筑群,是云龍縣境內現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白衣閣
位于寶豐鎮西面的德隆山,距縣城約13公里。建于南明弘光元年八月(1644年),至隆武元年(1645年)落成。清道光九年(1829年)復修。閣內供奉觀音。白衣閣坐西朝東,依山而建,由前后兩殿組成。后殿為主殿,單檐歇山頂,三開間,通面闊9.4米,通進深7.6米,高約7米。房檐下用如意斗拱,殿前檐下原裝有四堂雕花格子門。殿左右有兩排耳房,殿正面有廊。殿內現存五塊碑刻,在殿外約20米處有座普同塔,現碑、塔均保存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西竺寺
位于云龍縣石門鎮象麓村,距城約3公里。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明永歷六年(1652年)增修。現存主殿,單檐歇山頂,通面闊13.9米,通進深11.3米,前檐廈廊闊3.2米,卷棚式頂,門楹懸“竺國宗風”橫匾,殿內存十八羅漢塑像,保護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虎頭山古建筑群
位于云龍縣石門鎮南,因山頂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頭而得名,是以道教為主的古建筑群。據《虎山碑記》載:“虎頭寺原有一間山神廟,清道光年間陸續建老君殿和財神殿等寺觀。清咸豐七年(1857年)又毀于兵燹,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復并建了張仙祠、王母寺等”。虎頭山山石崢嶸,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寺廟道觀沿山勢修建,有虎頭寺。在寺廟之間有曲徑石廊、石橋相通,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楊名揚書寫“虎”及“石門八景”的詩碑,虎頭山寺廟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每逢節日游人眾多,是重要風景旅游區。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秀峰塔
位于云龍縣寶豐鎮東山頂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為風水塔,七級圓形石塔,通高5米,徑0.86米,第四、六級各雕一龕,內雕天王像,塔剎寶頂由整石雕成,它聳立于沘江邊峭壁之上,為大自然增添了秀色。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飛龍橋望江樓
位于云龍縣舊州鎮南,距縣城83公里。是清末農民正義領袖杜文秀在瀾滄江上修建的鐵索橋,建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1965年橋身沖毀,現余兩端橋頭和橋西的望江樓。樓呈方形,分上下層,通高11米,邊長8米,重檐歇山頂,樓下兩側墻內嵌13塊建橋碑記,是研究杜文秀起義的重要資料。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水城藤橋
位于云龍縣城北面約68公里的白石鄉水城村,橫跨沘江上,因橋用藤子編綴而成,故名藤橋。藤橋是用本地所產的山葡萄藤編織成的吊橋,架在江兩邊對生的老栗樹上,全長25米。橋架設在兩根藤子扭編成的直徑約5公分的長繩上,再在下面懸吊一張用藤子編織成的長圓形網,網底穿進一根寬1尺、厚5寸的木方作為行走的橋面,橋身兩端緊系于作為橋墩的樹干上。整座橋從遠處看就像一張懸掛在江面上的漁網。藤橋古稱“笮”,漢代設置的越西郡,內有定笮縣,也是因其境內有藤橋而名。云龍縣境內的藤橋是當地白族所架設,是今天研究古代橋梁的重要史料。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青云橋
位于云龍縣城石門鎮西約1公里處的沘江上,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為曾任陜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揚所建。為鐵鏈吊橋,全長36米,寬2.18米。橋底用五根鐵鏈,上復木板組成橋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根扶鏈。鐵鏈通過橋頭的石柱固定在兩邊橋亭臺基內的“石牛”之上。橋頭兩端建有橋亭,上有石刻“石門關”匾額一方,在南面的墻內嵌有楊名揚撰寫的《新建青云橋碑記》。西面石壁上刻有隸書“袞雪”二字,是曹操提刻于陜西漢中袞谷石崖上的題記,為楊名揚印后翻刻。青云橋是云龍縣古代的重要橋梁,現保存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通京橋
俗名大波羅橋,現名“解放橋”。位于云龍縣城北長新鄉大波羅村,橫跨江上,距縣城38公里。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橋為伸臂式單孔木梁橋,全長40米,寬4米,凈跨徑29米,高12.5米。橋采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中間用長長12米的五根橫梁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橋上瓦頂橋屋,橋內兩側平置兩排木凳供人歇息。橋外兩側用高約1米的木板遮擋,以作為橋面的圍欄。橋兩端建有牌樓式橋亭,亭高5米,通面闊6米,內連一條長5.5米的石梯甬道.通京橋建筑奇巧,雄偉壯觀,是今大理州境內的同類橋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橋。1998年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彩鳳橋
位于云龍縣城北74公里的白石鄉順蕩村,橫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后歷代均有維修,到光緒年間的最后一次維修時把西面的橋亭改建閣樓,名“童子閣”。橋為單孔伸臂木梁橋,全長33.3米,寬4.7米,凈跨徑27米,高11.33米,橋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橋墩層層向河中心挑出,如樓閣建筑中的斗拱,在兩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時,再用5根橫梁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并于橋身上覆蓋房頂。橋兩側用木板遮擋,橋內置兩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東面橋亭內現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龍州官告示碑》頒布行人馬幫等過橋規則。現該橋保護完好。1988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惠民橋
位于云龍縣城南寶豐鄉南新村,距縣城21公里,架于沘江之上。惠民橋始建年代不詳,原橋在清咸豐七年(1857年)毀于兵燹,現橋重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橋為雙孔鐵鏈吊橋,由于建橋處江面較寬,故于江心增設橋墩,采用了二進連跨的建筑工藝。橋全長50米,橋身長39米,寬2.5米,高約8米; 最大一孔孔徑21.3米。橋由8根鐵鏈組成,6根為底鏈,2根為吊鏈,在底鏈上鋪設木板為橋面。三個橋墩上均建有瓦頂橋亭,東西兩端橋亭為牌樓式,并附有長達7米的甬道。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順蕩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位于云龍縣白石鄉順蕩村南大慈寺東側,總面積1.5萬平方米。現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經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塊,殘碑20多塊,碑除一塊明成化二年(1466年)銘文為漢字外,余均為梵文經咒; 經幢為四方形三重檐,頂作圓形寶頂。順蕩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天池
亦名暑場海。位于云龍縣城西北的五寶山上,距縣城22公里,面積為1平方公里,最深處16.8米,平均水深8.5米,屬高原斷層湖。據《云龍州志》記載:“天池,一名高海子,在州署東北山頂,亭泓十里,灌白漢場、暑場田茭蒲茂密,居人利之”。五寶山海拔2560米,天池像一塊美嵌砌在群峰之中,湖光山色相映,風光十分優美。天池四周,林木繁茂,異卉秀葩,名不可辨。湖中魚肥,湖畔建有養鹿場,五寶山上建有龍王廟等,可供人們參觀游覽。現開辟為云南省級旅游度假區。
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于云龍縣中部的天登、吉材、海泡、北登四個鄉境內。其地理位置在東經99°15~99°19,北緯25°50~25°26之間。總面積6630公頃。主要保護:原生的云南松林及豐富的植物種群,區內有暖性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杜鵑灌叢等多種植被類型,有高等植物170多種; 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資源,有滇金絲猴等14種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秀麗的高原湖泊天池位于保護區中部,五寶山山麓,面積100.2公頃(中水位時),平均水深8.5米,最深處16.8米,蓄水量400萬立方米。1983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932.html
云龍縣在哪里?云龍縣屬于哪個省?云龍縣在哪個省?
相關云龍縣,云龍縣在哪里,云龍縣屬于哪個省?云龍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