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洱源縣在哪里,洱源縣在哪個省
洱源縣在哪里?洱源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洱源縣在哪個省?
洱源縣旅游,洱源縣在哪里,怎么走?
洱源縣是洱海的發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云龍縣分疆,北與劍川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2533平方千米。縣城駐地茈碧湖鎮,海拔2060米,距省會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關73千米。
洱源縣
洱源縣簡介
洱源縣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國土面積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僳僳等23個民族雜居、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縣,1999年末總人口32.04萬人。洱源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被人們贊譽為“魚米之鄉”、“梅子之鄉”、“乳牛之鄉”、“溫泉之鄉”、“蘭花之鄉”“高原水鄉”“嗩吶之鄉”,是富饒美麗的地方,還以其燦爛的文化、古樸神奇而詩情畫意的人文景觀著稱于世。 縣人民政府駐茈碧湖鎮,郵編:671200。代碼:532930。區號:0872。拼音:Eryuan xian。
洱源縣環境
洱源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麗公路穿境而過,縣境內旅游景點集中連片,形成地上地下,熱水冷水,湖泊山川,名勝古跡、民族風情全方位立體開發的格局。這里地熱資源豐富,年產38℃-78℃溫水308萬立方米。
洱源縣發展
建材資源質地優良,尤以品質一流的米黃、桃紅大理石為人所贊。洱源縣探索和總結出了一條符合縣情的烤煙、林果、乳畜、水產、大蒜、生物資源、旅游等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子,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交通、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成旅游文化大縣、綠色經濟強縣的總目標,擴大開放。
洱源縣歷史沿革
洱源,西漢至隋朝均屬葉榆縣地。唐麟德元年(664年)設治,境內置浪穹、鄧 備、舍利等州,六詔中境內有浪穹、鄧賧、施浪,南詔時為浪穹州。大理國時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兩個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行省建立,置鄧川州,領浪穹、鳳羽兩縣,隸大理路。明裁鳳羽縣,并歸浪穹,設鄧川州,領浪穹縣,隸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國元年(1912年),浪穹縣改稱洱源縣,鄧川州改為鄧川縣,兩縣先屬迤西道,后屬大理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洱源、鄧川兩縣同屬大理專區。1956年起同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鄧川、劍川三縣合并,成立劍川大縣。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并稱為洱源縣。2003年12月,區劃調整,雙廊、江尾兩鎮劃歸大理市,江尾鎮改稱上關鎮;2005年1月,茈碧鄉和玉湖鎮合并后稱為茈碧湖鎮。2006年末,洱源縣轄茈碧湖、鄧川、右所、三營、鳳羽、喬后等6鎮和牛街、煉鐵、西山等3鄉,共2個社區、88個村委會。
洱源縣行政區劃
1958年1月,原鶴慶縣的牛街地區10個鄉(含南大坪彝族鄉)劃歸洱源縣。10月,建立人民公社,公社下設管理區,劍川(大)縣在原洱源縣境內建立紅星、衛星、火箭、幸福、光輝等5個大公社,下轄38個管理區;在鄧川縣境內建立東風、紅旗(姜寅地區)兩個大公社,下轄39個管理區。1959年4月,紅旗公社劃入鶴慶縣。9月,幸福、光輝兩個公社合并稱牛街公社,其余4個公社也分別以原地名西山、鳳羽、茈碧和鄧川作稱謂。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并稱洱源縣。11月,劍川縣的喬后公社(下轄12個管理區)劃歸洱源縣,洱源縣將6個大公社77個管理區改設為30個公社、156個生產大隊。1962年4月將30個公社合并為18個。是年12月恢復區建制,全縣設江尾、右所、三營、牛街、茈碧、鳳羽、西山、喬后等8個區,下設94個小公社。1970年撤區,全縣設雙廊、江尾、右所、三營、牛街、茈碧、城關、鳳羽、煉鐵、西山、喬后等11個公社,原小公社改為生產大隊,至1980年底調整為127個大隊。
1984年4月,公社改區,大隊改鄉鎮,全縣設11個區,下轄11個鎮和101個鄉。1985年12月,將右所區的舊州鄉、新州鎮、騰龍鄉,以及江尾區的中和鄉劃出,成立鄧川鎮(區級鎮)。1988年6月,區改鄉鎮,小鄉鎮改為村公所、辦事處,全縣設12個鄉鎮、87個村公所和22個辦事處。1993年,牛街鄉紅星村民遷至勛莊等地,三營鄉增設新龍村公所。2000年,村公所、辦事處改建為村民委員會,三營、右所、江尾、雙廊、鳳羽等5個鄉撤鄉設鎮,全縣設8鎮4鄉,下轄110個村委會。2002年9月,玉湖鎮的玉湖、九臺兩個村委會改稱為社區居民委員會。2004年1月1日,雙廊、江尾兩鎮劃入大理市,洱源縣設6鎮4鄉,下轄88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12月,撤銷茈碧鄉,原茈碧鄉所轄7個村委會及三營鎮的永聯村委會并入玉湖鎮,玉湖鎮更名為茈碧湖鎮。 2010年,洱源縣設6鎮3鄉,下轄88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茈碧湖鎮13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鄧川鎮4個村委會,喬后鎮11個村委會,三營鎮10個村委會,右所鎮14個村委會,鳳羽鎮9個村委會;牛街鄉11個村委會,煉鐵鄉11個村委會,西山鄉5個村委會。
洱源縣氣候
洱源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具有干濕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溫”、立體氣候和區域性小氣候明顯等特點。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來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達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僅為469.7毫米。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時,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壩區(溫涼層)年平均氣溫13.9℃,50多年來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58年6月2日,達32.0℃,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62年1月4日,為-8.1℃。2月尾“回頭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連續降雨的洪澇,8月底9月初低溫,“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區的冰雹是境內間有發生的主要災害性氣候。2006年,洱源地區總降雨量547.8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5.3℃,較歷年偏高1.1℃;年日照總時數為2477.3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49.4小時,比上年偏多149.5小時;年極端最高氣溫29.5℃,最低氣溫為-2.6℃。洱源縣地處橫斷山脈與云貴高原交界地帶,境內山嶺縱橫,層巒疊嶂,盆地、河谷錯落其間,湖泊庫塘星羅棋布,山溪河流如織。
洱源縣地形
全縣海拔從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變化明顯,地貌復雜多樣。縣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馬鞍山、中部羅坪山、西部西羅坪山三支主山脈從北至南縱貫全境,形成東南部落漏河峽谷、西部黑潓江峽谷,以及中部三營、玉湖、鳳羽、右所、江尾等五個高原盆地。
洱源縣旅游名勝
自然風光
洱源縣地處麗江、大理、迪慶三大風景區的樞紐地帶,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風格多樣的旅游資源。境內風景區名勝眾多,多達200余處,可分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鳥吊山景區。茈碧湖清如碧玉,它不僅盛產“巳時開放而未時收”的珍稀植物 “茈碧花”而著名,而且還因湖中奇異的“水花樹”和羆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園景色而令人神往;西湖水鄉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蘆灣,煙渚漁歌,“翛翛然有江南風景”;海西海青山環抱,漪瀾靜謐;鳥吊山松濤窸窣,杜鵑燦爛,更有百鳥朝鳳的奇觀。境內還有許多奇峰幽洞、林海甘泉,以及霧蒸霞靄的溫泉、如雪花撒落的梅園。
人文景觀
洱源歷史悠久,民族文化積淀深厚。全縣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項,其中省級2項、州級4項、縣級13項。唐初浪穹詔主豐時設治潁州巷、筑鳳凰臺、鑿白沙井,南詔統一六詔時白潔夫人率兵抗敵,明大將傅友德與元右丞普顏篤大戰佛光寨,明建文帝避難眠龍洞、躬耕石龍寺等等,都留下許許多多傳說和遺跡。洱源是清華園最早的共產黨員施滉的故鄉,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縣。洱源各族人民勤勞智慧,能歌善舞,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洱源是“神話王國”、“天女撒歌的地方”,是著名的“白族嗩吶之鄉”。湖光與山色,冷水與熱水,眾多的人文景觀,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旅游投資的理想之地,也將吸引更多的游客紛至沓來。2006年,全縣有星級賓館2家,全年接待游客43萬人次,旅游社會總收入2.93億元。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937.html
洱源縣在哪里?洱源縣屬于哪個省?洱源縣在哪個省?
相關洱源縣,洱源縣在哪里,洱源縣屬于哪個省?洱源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