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句容茅山在哪里,句容茅山在哪個省
句容茅山在哪里?句容茅山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句容茅山在哪個省?
句容茅山旅游,句容茅山在哪里,怎么走?
茅山位于江蘇省句容市與金壇市交界處,距南京大約60公里,南北約長10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面積50多平方公里。茅山是指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
主峰大茅峰位于句容茅山境內,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1986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準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句容茅山
句容茅山簡介
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 位于江蘇省句容、金壇兩市交界處,距南京大約60公里。 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云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巖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靈泉圣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
句容茅山人文薈萃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時代人展上公修煉于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修煉于玉晨觀;秦時,李明真人修煉于古煉丹院(今 乾元觀);東晉時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樸峰修煉,并著書立說;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 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齊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40余年,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唐宋年代茅山道教達到了鼎盛時期,前山后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筑多達三百余座、五千余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對茅山道院的毀壞較為嚴重。茅山道院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修復,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宮觀。俗話說:“要好運,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萬福宮(頂宮)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處。
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茅山因山區地勢險要,西鄰南京,北望長江,東至武進、常州、江陰、無錫、蘇州、昆山、上海,南下浙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2月初,日軍侵占了茅山,燒殺搶掠,殘暴蹂躪,民無寧日。1938年6月,陳毅、粟裕、張鼎丞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抗日根 據地的建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牽制了敵人的重兵,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們在茅山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萬丈豪情壯實了茅山偉岸的身姿,他們用氣壯山河的誓言證實了茅山不朽的風采。他們在人民心中將會萬古長青!在這里,讓我們再一次在鐵的事實面前去追憶當年先烈們英勇的壯舉。茅山的紅色之旅,已成為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黨團組織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首選地。 茅山,是環境優美的風景勝地。茅山自然風光清新秀美,山區形勝獨特,枝繁葉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這里的山不高卻秀雅,這里的水不深卻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滿世界的嫩黃襯托這一處綠山,滿山間的野花給了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霧輕如紗,夕陽宛如畫。夏游茅山,綠樹成蔭,蔥蘢一片。你可以在綠樹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彎上揮汗如雨,欲與大山試比高;你也可以朝觀日出,暮賞彩云。雨后初晴,但見一絲薄云在深谷幽林間繚繞,此時山上的樹木閃爍著猶如水晶般晶瑩的綠。秋游茅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斕。林間飄落一地的楓葉定會引起你無限的遐想,看蘆葦花在風中搖曳著輕盈,聽喜客泉水叮咚暢響,感受生命在不經意的平淡中輪回。冬游茅山,銀裝素裹,霧松飄情。抑或暖陽普照,滿山林充斥著蓄勢待發的理想。萬簌俱靜中聆聽那道家仙樂,大有“花飛佛地三千里,人在瑤池十二層”之感!茅山屬低山丘陵地區,不僅風景秀麗,物產資源也很豐富,盛產林茶果尤其是藥材,是天然的藥物寶庫。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收錄的茅山藥材就達380多種,其中尤以茅蒼術和唐玄宗賜名的太保黃精為最佳。1915年,茅蒼術參加巴拿馬賽會獲金獎。
句容茅山歷史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的句容市,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 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后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早在漢代,陜西咸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采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慕名來山學道者、求醫者,不絕于途。其時,江南句容一帶,瘟疫流行,聞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來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華陽洞。經真人救治,病愈者數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們感恩戴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句容茅山藝術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傳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陜西咸陽茅氏三兄弟來茅山采藥煉丹,濟世救民,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 茅山師,后齊梁隱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來,茅山一直被列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來諸多文人墨客留下詩篇?谷諔馉帟r期,陳毅元帥等革命先輩在此與敵開展游擊戰,使之成為我國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區內主要景點有茅山道院九霄萬福宮、印宮、乾元觀、華陽洞、金牛洞、新四軍紀念館等。
國家AAAA級旅游區福地—茅山。地處句容市東南26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滬寧高速公路、寧杭國道、常溧公路、句茅旅游專線,交通便利。茅山風景優美,自然資源豐富。茅山當地茅山老鵝、風鵝、咸草雞、茶園雞等家禽均是茅山農家自然放養,茅山特產種類繁多,還有郭莊狗肉、三岔豬頭肉、香腸、白魚、野山兔、野鴨、野雞等多種野味、茅山地衣、赤山地衣、烏米飯、野山筍、手剝筍、鄉野菜、香椿芽、菌菇、板栗、紫玉米、越光大米、雜糧組合、無花果、草雞蛋、青殼蛋、茅山長青、白茶、葛根茶、葛粉、金蟬花、桑果酒、等近300個品種。秉承傳統的配方,歷史悠久,加以現代的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其口味獨特,風味獨有。茅山土特產取自天然,源于傳統,“茅山人家“牌老鵝秉承傳統的配方,加以現代的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其獨一無二的口味,帶給您無窮的回味。
句容茅山旅游
相關道院
茅山的宮觀道院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余間。太平天國時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三宮為崇禧萬壽宮、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云觀、干元觀。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損毀,只剩一些斷垣殘壁。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政府撥款修復了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合稱茅山道院。 元符萬寧宮
元符萬寧宮位于茅山積金峰南腰處,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風光迷人,是福地之中的福地;梁代天監時(公元 503 年— 519 年),著名茅山道士陶弘景曾結廬于此“龍池”之旁修煉;唐代至德年間(公元 757 年— 758 年),茅山道士在此建火浣宮;宋代景德年間(公元 1004 年— 1007 年),道士張明真廬居于此;天圣三年(公元 1025 年)為延真庵;五年( 1027 年)為天圣觀;嘉佑年間(公元 1057 年— 1063 年),蜀人王略修修煉于此;仁宗時(公元 1023 年— 1063 年),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曾筑潛神庵于此修習上清道法;元佑元年(公元 1086 年),哲宗趙煦皇后孟氏誤吞尖針于喉中,醫莫能出,時劉混康聞之,飄然進京入宮,用茅山道教秘傳符籙與丹藥催吐,使孟太后吐出尖針,哲宗皇帝龍顏大悅,于是便賜劉混康號為“洞元通妙法師”,又招住京城上清儲祥宮,并于紹圣四年(公元 1098 年)江寧符即所居始建元符觀,以供其修道煉法,歷時九載于徽宗崇寧五年(公元 1106 年)建成,敕賜“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其時建筑壯觀,規模宏大,殿宇層層而上,房舍院院相連,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前是睹星門,正中有天寧萬福殿,以祀皇帝本命星宿神像,西廡飛天***殿,以藏朝廷恩賜茅山之道經;又有寶籙殿、北極閣、萬壽臺、九層臺、宗壇祠、句曲山神祠、廣濟龍王祠、本宮神護圣侯祠、本宮二使者靈佑靈護侯祠與三素、九真、眾妙、大有、震靈五神堂及東秀、西齋、觀云、啟明、野隱、勉齋、西碧、東
句容茅山老子神像
齋、樂泉、覺秀、云林、真隱、監齋十三房道院等,后為劉混康早年所筑潛神庵,“總四百余間。高明杰大,工盡其技。金碧丹堊之飴,螢煌昭爛于祟崗秀巔之上。煙霞霏微,草木蔥郁;望之若神,莫可圖寫;即之肅然若云車,風焉往來于空曠有無之間,不可得而知也;可謂盛矣!”時徽宗還敕江寧府發兵二百人,供元符宮及茅山其它道教宮觀巡邏灑掃,專立兵營拱辰寨駐防保衛,盛極一時。南宋高宗建炎年間(公元 1127 年— 1130 年),此宮毀于盜火。不久又得高宗敕賜重建,工竣并御書宮額。寧宗嘉定五年(公元 1212 年),又有修復擴建。理宗時(公元 1225 年— 1264 年),理宗皇帝親賜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修繕宮內“上清宗壇”,且御書“上清宗壇”碑與圣德、仁佑、景福萬年三殿額。明代屢有修繕,并于宮內專設華陽洞正副靈官,以加強對茅山各道教宮觀道教事務的管理;弘治年間(公元 1488 年— 1505 年),江寧李君華和茅山道士陳真福曾有修復,后李君華之子李曙又有再修,至此已基本恢復原有規模與格局。后經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宮內大部分建筑相續慘遭兵火焚毀;抗日戰爭期間,宮內部分僅存建筑又遭日軍兵火燒毀,民國年間(公元 1912 年— 1949 年),元符宮僅存靈官殿、三清大殿、太元寶殿與東秀、西齋、勉齋、聚仙四房道院等建筑;解放后,宮內殿堂及道院多次得到當地人民政府的撥款、屢有修繕;十年浩動期間,該宮除萬壽臺與勉齋道院內的部分道房之外,其余建筑均被拆毀。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重新貫徹與落實,茅山道院的道教活動日益得以恢復,元符宮亦逐漸得以重新修建,并于 1988 年 11 月間正式對外開放,F已建成與修繕完工的主要建筑有睹星門、靈官殿、碑亭、萬壽臺、三天門、慈航殿、勉齋道院、黃鶴樓、東岳樓與道舍及齋堂以及老君露天神像及其附屬工程。 進入茅山風景區牌坊內,有寬闊平坦的黑色公路直通印宮。車向左拐,豁然開朗,遠遠就可看到頂天立地的老子坐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神態慈祥、莊嚴、睿智。
到達印宮,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山門牌樓,牌樓柱東有聯,為現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道長撰書:“星應斗牛山接昆侖襟太湖帶長江自然鐘秀結地肺;秦漢神仙梁唐相師垂科教廣玄化上清經籙出句曲”。山門扁額為康有為“眾妙之門”;西側聯為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任法融道長書:“道教淵源猶如云掛山頭行至山頭云更遠;玄門奧義恰似月映水面撥開水面月還深”。門頭匾額為“紫氣東來”。 印宮共有四層廣場。第一層為睹星門廣場。 睹星門亦稱石碑坊,原是宮內道士觀星望氣之處。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元末,毀于清代,現存建筑為 1987 年重建;高 7.5 米,寬 21.8 米,石質建造,分左中右三門,正門橫額上刻“睹星門”三個紅色大字,門之四根青石云頭盤龍柱,其中兩根為宋代原雕,兩根是元代石雕,門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個藍色正楷大字,每字大約一米見方,蒼勁有力,端莊清秀,為清代書法家王澍于雍正六年(公元 1828 年)五月朔旦所書,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與石刻藝術,是茅山道教歷史文物。 過睹星門,拾階而上為靈官殿,殿額石上書刻“敕賜元符萬寧宮”七字,門前兩側各置石獅一尊,左雌右雄,雖殘缺不全,但極古樸自然;此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正中供奉王靈官塑像,王靈官塑像東西分別供奉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塑像,近殿門左右祀青龍、白虎兩神塑像;殿之四周供奉道教所信奉的六十星宿神塑像,像高 2 米多,均為坐式,有文、有武、有喜、有怒、有觀、有望、有思、有想,尊尊形態不同,個個神情各異,皆生動活潑,栩栩如生,每位神像手中均持一物,或刀、或槍、或劍、或琴、或鏡、或寶、或筆……這些法特都是每位本命星宿神歷史地位及其法力的象征。
出靈官殿后門,上越二十余級臺階即至碑亭, 碑亭后為萬壽臺,古稱彰臺。臺以青石砌筑而成,分上中下三層,中路未設上下臺階,臺階而從東南角上至西北角下,因原為宋元時傳為帝王和太后啟建“金籙道場”拜章上表之圣地,故中路不設臺階,意即中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其它臣民只能從兩側行走。臺上正中建造石坊一座,曰“三天門”,門高 6 米多,寬 2 米,門頭以上共有四層石雕,一層為二龍戲珠浮雕,二層為石刻三天門橫額,三層為五只形態各異的仙鶴浮雕,四層為梁、沿、脊俱全的石雕門頂;兩旁古柱高達 6.5 米,共分五級,一級門柱,高 3.4 米;二級立體盤龍柱,高 1.5 米;三級立體八節石墩,高 0.4 米;四級蓮花石座,高 0.4 米;五級為兩石柱頂巔一對高 0.8 米,左右相對而視的雄雌石雕坐獅。門之正面橫額上刻“三天門”三字,兩側石柱石刻對聯云:“仙樂徹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門之背面橫額上刻“萬壽臺”三字,左右石柱石刻對聯曰:“翠岳捧仙臺華陽真氣,丹崖飛紺殿河上玄風”。整個臺坊建筑渾然一體,雕工精細,古樸大方,是茅山歷史上重要的道教建筑物之一。據出土石碑資料記載,創建于南宋理宗時期(公元 1225 年— 1264 年),明代代嘉靖年間(公元 1522 年— 1566 年)與清代乾隆十年(公元 1745 年)及乾隆十七年( 1752 年)均有重修;抗日戰爭及十年浩動期間皆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建筑為 1992 年間茅山道院在馬來西亞茅山教五館總壇李天師等***茅山派弟子的捐助下重新修建。
山天門左為勉齋道院,院內建有黃鶴樓、東岳殿、齋堂、伙房、道舍、庫房等;東岳殿為 1991 年新建,上下二層,上層寬五間,深三間,中奉東岳大帝金身塑像,下層寬五間,深三間,現為香客與宮內道士進餐齋堂;黃鶴樓古色古香,基本保存原有風貌,樓分上下兩層,寬深均三間,上層是宮內庫房。元符宮原有十三房道院,后經天災人禍,十二房道院及宮內殿堂先后被毀,而唯有勉齋道院歷經數百年的人事滄桑至今基本保持原有建筑與規模,其中奧妙傳說同道院門樓的建筑奇特與門前地面以青磚及小瓦構筑而成的圖案有關;道院門樓兩邊院墻挺立,走向東南向,按常規道院門樓應朝西方,然而道院門樓卻向西南斜,且門額嵌有磚刻坎卦符號,其中緣由自古無人能解!道院門前地面之上以青磚小瓦構筑而成的圖案更為神奇,有人說是一道道教符圖;有人說是一個篆體的“福”字;有人說是一幅道教“煉丹圖”;有人說是一只“古花瓶”,瓶口長的是萬年青,用門額上坎卦中的水經常澆灌滋潤瓶中之草,意使道院香火不衰,猶如萬年青一般永遠長青不枯,生氣勃勃。此圖究竟始于何時?誰人之手?又有什么神秘作用與意義?史書未載,志書未記,歷來眾說紛紜,至今莫衷一是,實為茅山道教一大謎,有待智者前來研究與探討,以解此謎。 下三天門,上越四十九級石階到達太極廣場。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太極池。池底為黑白陰陽魚構成的太極圖。池內有噴泉。《周易》云:“一陰一陽謂之道”,《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教認為“道”涵陰陽,是陰陽二氣的中和、平衡與統一。“道”分而為陰陽,陰陽沖和之氣,生成萬物。陰陽二魚目為白黑二只碩大的石球,石球在眼窩噴泉水流作用力下滾動,栩栩如生,實物演示了老子“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的思想。
太極池東西兩側各鐘亭和鼓亭。向西 100米,是新建的慈航殿,殿內供奉慈航真人和呂祖、關公、藥王、等神。過太極池,迎面是九龍御道,九龍圖上方為趙樸初先生所題“道法自然”四個大字,白底黑字,赫然醒目。神臺底層拱形門頭“老君殿”三個大字躍入眼簾,兩邊楹聯頗有氣勢:“九峰蒼翠隱太極,一篇道德藏玄機”。沿兩側石階攀登,即達圣像底坐神臺。神臺建筑呈八角形,暗合道教八卦,高五米。內奉老子神像制作樣本,四周繪以神仙壁畫。
出神臺,便是老君廣場。老君廣場四周石欄雕祥云仙鶴。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子像身后貼山壁而建的 120米東西文化長廊。此廊在全國道觀中堪稱華夏第一。長廊分彩繪、石刻、壁畫、板雕四個部分。彩繪部分為“許謐修道圖”,生動地描繪了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代宗教師許謐入道、學道、訪道、問道、征道、得道、了道、成道的故事。石刻部分,陳列了茅山道教文化碑刻。茅山道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薈萃,高道流羽云集,香客游人不絕,歷代都留下有眾多石碑、石刻、字畫等道教文物。這里陳列的有陶弘景、王安石、蘇東坡、顧況、梁武帝、唐伯虎、鄭板橋等詩詞筆跡,十分珍貴。壁畫部分是二十四孝圖。在中國,儒教、道教、佛教相互兼收并蓄,二十四孝圖中有不少幅講的就是道教故事。板雕部分,則是老子《道德經》81章全文,圖文并茂,分外莊嚴凝重,耐人尋味。
閱盡一百二十米長廊,回首方知身在巔峰,扶欄極目。層層云霧飄飄渺渺,蒼峰翠巒隱隱現現,宛若東海蓬萊仙山。峰巒之間,田野之上,阡陌縱橫,池水如鏡鑲于大地。舉目遠眺,大茅峰頂的九霄宮紅墻縈繞,高入云端,使人頓有登臨仙境,加入太虛之感。人間爭斗,塵世煩惱,頓感隨云而去,一切仿佛回到了原始,回到了自然。 元符宮附近的主要名勝古跡有:華陽洞、玉柱洞、仙人洞、羅姑洞、楚王澗、常遇春影壁、丹井、龍池等;自然景觀密集,尤以林秀、洞幽、石怪、澗清、池圣、泉靈等美景著稱,是香客游人漫游林海、探覽仙洞、觀賞怪石、靜聽溪澗、暢飲靈泉、細看圣池、春聽鳥鳴、夏浴清風、秋望紅葉、冬觀瑞雪、遠眺大茅勝景、近覽積金靈氣的理想場所。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為紀念蘇南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鎮江市31.3萬共產黨員捐資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被譽為“世界一絕”。許多建筑學家、聲學專家對此奇特現象,經多次研究,仍未達成共識。
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是當年全國開辟最早,堅持最久的抗日根據地之一,在日偽頑長期夾擊下,蘇南軍民的抗日呈現出了罕見的艱苦性和復雜性。蘇南中共組織和新四軍始終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清鄉和反清剿的斗爭,蘇南抗日根據地先后抗擊和牽制日偽軍10萬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戰中斃,傷,俘日偽軍達4萬多人。蘇南人民的5萬優秀兒女參加了新四軍,7000多人為國捐軀,其中縣團以上干部犧牲的就有百余人,蘇南抗戰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的中流砥柱。蘇南人民的抗戰業績,從根本上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圖把蘇南淪陷區變成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基地計劃,從而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紀念在抗戰期間犧牲的烈士,在黨支部和國家的支持下,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于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須彌高3.13米,寓意鎮江市全體共產黨31.3萬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軍第一,二兩個支隊來自南方八省;,碑前有317級寬16米臺階,每組50級,寓意抗戰勝利50周年;6組寓意6月,最后17級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軍韋崗處女戰勝利的日子?招谋w用鋼筋混凝土澆筑,碑陰刻有紀念碑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軍東進蘇南敵后,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在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粟裕等領導下,五萬兄弟踴躍參軍,浴血戰斗五千余次,斃傷俘敵四萬多名,七千將士壯烈捐軀,其勛勞業績,彪炳史冊。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為中共鎮江市委員會,鎮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于1995年9月,紀念碑前兩側又各建六角碑亭一座,在碑后還另立有光榮榜一塊,記載建碑捐款單位和95位抗日老同志的名單。 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腳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時,偶然發現,每當爆竹升空爆炸后,紀念碑上便響起一陣清晰 的"嘀嘀噠,嘀嘀噠……"的軍號聲,他趄矗立在山崗上33米高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望去,碑上并無疑物,碑下也無人影,更奇怪的是這位村民手頭的爆竹聲一停,軍號聲即停,爆竹聲一響,軍號聲也隨之響起。他為了探個究竟,就壯著膽子帶上家人上了那個山坡,經過仔細查看之后,并無任何異物,于是立即報告了有關部門,從此紀念碑下放鞭炮,碑上空響聲軍號的奇觀就這樣不脛而走,后經有關部門志專家的多次研究,調查,均無法正確解釋這一奇特現象,因此,紀念碑從此也被人們同茅山怪謎聯系在一起。
新四軍紀念館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主題教育活動必到處。新四軍紀念館坐落于茅山鎮,建筑獨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館內展出各類實物及圖片3000余件,并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生動展示了當年新四軍奮起抗日的英勇場面。
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碑
一九三八年夏,陳毅、粟裕等同志率領的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華東敵后最早創建的根據地之一,它長期屹立在敵人的心臟地區,充分發揮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樞紐作用,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教育后人,經省委批準,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翻建。 新館占地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筑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陳列是《新四軍蘇南抗日戰爭歷史陳列》。展覽共分"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軍侵略者"、"新四軍開辟茅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及"蘇南人民奪取抗日斗爭的最后勝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3000余件. 新館造型別致,雄偉壯觀,即表現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現了革命前輩業績光照千秋的氣勢。從1985年開館以來,每年接待游客是由原先的10萬余人次逐漸增加到每年30萬余人次。館內還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隊等高級領導干部,新四軍老干部,老戰士達一萬人次;根據有關部門的安排,原新四軍領導吳仲超、王必成、段煥競、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紀念館院內。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德育基地"、"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于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一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布置之一,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華陽洞
在茅山老虎崗西北坡林間的山巖之下,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灰溶洞。 這就是茅山著名的華陽洞、玉柱洞、仙人洞,其中最有名的是華陽洞;此洞入口上端中間石刻有“華陽洞”三個紅色大字,每字大約1未見方,筆力蒼勁,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手跡,壁上另有石刻20余處,隱約可見,均為歷代文人墨客慕名游洞之后所題刻。
喜客泉位于大茅峰西北麓。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徑3米,游客到泉邊擊掌后,就會從泉池中冒出水泡,一串串像珍珠項鏈,故名喜客泉。有細心的游客發現,喜客泉水另有與眾不同之處:普通的水滴灑在水中發出的聲音清脆,而喜客泉水灑在水中發出的是“ 噗噗”的悶聲。更令人稱奇的是,喜客泉水水泡冒完后,立即從四周向水泡中央聚攏,并形成一個圓圈,越縮越小,直到消失,這個圓圈似漂在水面的油花。如果用手攪動泉水,水面靜止后也會出現上述現象,但用此泉水洗手卻沒有油膩感,只覺雙手爽滑舒適。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來此觀瞻,為之稱奇,紛紛賦詩留念。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電影制片廠制作播出的電視劇《中國泉》就在此拍攝,劇中“迎客泉”就是茅山的喜客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406.html
句容茅山在哪里?句容茅山屬于哪個?句容茅山在哪個?
相關句容茅山,句容茅山在哪里,句容茅山屬于哪個省?句容茅山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