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華山,西岳華山在哪里,西岳華山在哪個(gè)省
西岳華山在哪里?西岳華山屬于哪個(gè)省哪個(gè)市?西岳華山在哪個(gè)省?
西岳華山旅游,西岳華山在哪里,怎么走?
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山脈,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xiǎn)天下第一山”的說法。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3-4]。華山是中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共有72個(gè)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diǎn)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西岳華山簡介
華山,古稱“西岳”,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境內(nèi),華山距西安120 公里。華山南接秦嶺,華山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jìn)出中原的門戶,華山素有“奇險(xiǎn)天下第一山”之稱。
西岳華山圖片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gòu)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億年前,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xiàn)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人稱“天外三峰”。還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于側(cè), 36 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系。
西岳華山圖片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據(jù)清代著名學(xué)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里就有有關(guān)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游的事跡;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dāng)?shù)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jìn)行過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
西岳華山圖片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xiàn)存七十二個(gè)半懸空洞,道觀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diǎn)道教宮觀。
留下了無數(shù)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shù)故事和古跡。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余篇,摩巖石刻多達(dá)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xué)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shí)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 ( 亦稱朝陽峰 ) ,朝陽臺為最佳地點(diǎn)。華山的著名旅游景區(qū)多達(dá) 210 余處,有凌空架設(shè)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guān)中八景之首。
西岳華山圖片
西岳華山主要旅游景點(diǎn)介紹
1、東 峰
東峰海拔2090米,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xùn)|得名。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xiǎn),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東峰由一主三仆由個(gè)峰頭組成,朝陽臺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xùn)|,博臺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gè)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dú)存在。東峰頂生滿巨檜喬松,濃蔭蔽日,環(huán)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間穿行,上有團(tuán)才綠蔭,如傘如蓋,耳畔陣陣松濤,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明書畫家王履在《東峰記》中談他的體會說:高大的檜松蔭蔽峰頂,樹下石徑清爽幽靜,風(fēng)穿林間,松濤涌動更添一段音樂般的韻致,其節(jié)律,此起彼伏,好象吹彈絲竹,敲擊金石,多么美妙啊。
西岳華山圖片
2、西 峰
西峰海拔2082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西峰是華山最秀麗險(xiǎn)峻的山峰。峰頂翠云宮前有巨石狀如蓮花,故又名蓮花峰。華山西峰就是《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現(xiàn)在翠云宮邊上有一巨石中間裂開,如被斧劈,名“斧劈石”,旁邊還樹立一柄長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絕萬丈,人稱舍身崖。西峰海拔2082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永》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游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云作臺”句,也當(dāng)指此石。
西岳華山圖片
登西峰極目遠(yuǎn)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xiāng)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名隱士陳摶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xiāng)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余米,石色蒼黛,形態(tài)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xiǎn)道之一。
西岳華山圖片
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云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其中尤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最廣。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瑯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場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巖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3、南 峰
南峰海拔2160.5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huán)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lǐng)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峰南側(cè)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cè)一頂叫松檜峰,西側(cè)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nèi)。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檜峰居?xùn)|,孝子峰居西,整體形象一把圈椅,三個(gè)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華山記》一書中記述南峰形象說:“如人危坐而引雙膝。”
落雁峰名稱的來由,傳說是因?yàn)榛貧w大雁常在這里落下歇息。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這里豪情大發(fā),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后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瑯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云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宋代名相寇準(zhǔn)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還有許多景觀,最高處有仰天池、黑龍?zhí)叮髂蠎已律嫌邪灿嫒她悺?a href="http://www.917925.com/jingdian_34.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nerlink">迎客松等。
松檜峰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積大一地落雁峰。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松檜峰。華陰名儒王宏撰稱松檜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nèi)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有稱其鐵瓦殿的。松檜峰周圍許多景觀,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巖、避詔巖、鷹翅石、楊公亭等。
4、北 峰
北峰海拔1614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巍然獨(dú)秀,有若云臺,因此又名云臺峰。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運(yùn)元?dú)猓魃徎ㄔ谱髋_。”
峰北臨白云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臺,原建有倚云亭,現(xiàn)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是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郁,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峰之東壁。
長春石室是唐貞觀年間道士杜杯謙隱居之處。傳說杜杯謙苦心修煉斷谷絕粒,喜好吹奏長笛,經(jīng)常叫徒弟買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買,往而復(fù)始,從而間斷。因他能棲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號長春先生。
真武殿為供奉鎮(zhèn)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貢、神土崖皆因焦道廣的傳說得名。相傳北周武帝時(shí),道士焦曠,字道廣,獨(dú)居云臺峰,餐霞飲露,絕粒避谷,身邊常有三青鳥,向他報(bào)告未來之事。武帝宇文邕聞知他的大名,便親臨山庭問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宮供他居住。筑宮時(shí),峰上無土缺乏燈油,焦道廣默禱,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絕。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滿,用之不竭。后來人們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貢。
由于天災(zāi)人禍,北峰諸多景觀廢毀,僅存遺跡,有的因年代久遠(yuǎn)已鮮為人知。真武殿為北峰主要建筑,千百年間旋興旋廢,民國看著曾有過大的修葺。《華岳志續(xù)編》載:近年于建筑毀于殿基,納黃河中條于一樓,寧非大觀乎!文革中北峰建筑毀于火焚,僅存斷壁殘?jiān)=窠ㄖ䴙?988年重建。其依崖就勢,古樸典雅,保存了原建筑的風(fēng)格,成為北峰主要人文景觀之一。
5、中 峰
中峰居?xùn)|、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東峰西側(cè)的一座小峰,古時(shí)曾把它算作東峰的一部分,今人將它列為華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蔥蘢,環(huán)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shí)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稱為玉女峰。
中峰多數(shù)景觀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guān)。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馬、玉女洗頭盤等。玉女祠建在峰頭,傳說當(dāng)年秦穆公追尋女兒來到華山,一無所獲,絕望只好建祠紀(jì)念。祠內(nèi)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龍床及鳳冠霞帔等物,后全毀于天災(zāi)人禍。今祠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莊清麗,古樸嚴(yán)謹(jǐn)。峰上還有石龜躡、無根樹、舍身樹等景觀,與其相關(guān)的傳聞都妙趣橫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峰的內(nèi)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與美麗。
6、玉泉院
玉泉院是我國北方一座人名的全真道觀,也是中國道教活動主要場所之一,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間,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賈得升為師傅陳摶所建。幾經(jīng)破壞,幾經(jīng)修繕,到了明清才有現(xiàn)在這個(gè)規(guī)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賜陳摶s號“希夷先生”得名,后改名玉泉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2000多年來,這里曾會聚許多名人高道,講學(xué)修煉,象明、清顧炎武、王宏撰等,也留下一些碑石題刻。玉泉院內(nèi)有近代馮玉祥將軍的題字:“破除迷信”、“水利救民”,字體剛勁有力,從這些題字中體現(xiàn)出馮玉祥將軍遠(yuǎn)見卓識,愛國愛民的先進(jìn)思想。
經(jīng)過百獅臺,就來到了玉泉院的主體建筑區(qū),風(fēng)格采用江南園林式建筑,以水池為中心,周圍配上亭、臺、樓閣,給人以小見大的印象,現(xiàn)存主要建筑人:無憂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7、無憂亭
無憂亭:取意,無憂無慮,過去在無憂亭此面是一片桃樹林和竹林,兩面是古代戰(zhàn)國魏長城遺址,亭內(nèi)寬敞雅潔,游人至此,有樂而忘憂之感,因無憂亭在玉泉院內(nèi)西北方向,故有句俗話這樣說:“玉泉院內(nèi)西北角,天大的事也能睡著。”
西岳華山歷史記載
我國古書中早就有關(guān)于華山的記載,最早述及華山的古書,是《尚書·禹貢》篇,書中稱華山叫“惇物山”。 華山被稱為西岳,命名為“華山”,與東岳泰山并稱,最早見于《爾雅·釋山》一書。西岳這一稱呼是因華山在東周京城之西,故稱“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陽,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所以華山不再稱為“西岳”。直到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華山就又恢復(fù)了“西岳”之稱,并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華山太險(xiǎn),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廟中舉行大典。《尚書》記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群仙之所”。《史記》載,黃帝、虞舜都曾到華山巡狩。據(jù)記載,秦昭王時(shí)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shí),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shù)牡缆贰V钡教瞥S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xiǎn)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shù)游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并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jìn)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西岳華山之奇
華山峪登山道
“自古華山一條路”就是當(dāng)?shù)厝怂f的“華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來華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點(diǎn),連起來就是通常所說的“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華山最大的樂趣即為登山本身,一邊克服種種山路的艱險(xiǎn),一邊移步換景觀賞沿途風(fēng)光,所以這條經(jīng)典的登山路線至今仍然是登華山的最佳選擇。
從山下至山上的登山路線為:玉泉院——五里關(guān)——莎蘿坪——毛女洞——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北峰——擦耳崖——蒼龍嶺——五云峰——金鎖關(guān)。到達(dá)金鎖關(guān)后,才可上中峰游覽,并以環(huán)線游覽東、西、南三峰。 直到上世紀(jì)40年代末黃甫峪的“智取華山路”鑿?fù)ㄖ螅A山才有了第二條登山道。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從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華山唯一“一條路”。
謎碑
即五岳真形圖碑。盡管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立于華山峪口,由鄧霖題記的五岳真形圖碑,每幅圖下刻有其地理位置及傳說,并已載明:“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七月七日夜,西王母親降,見王母巾器中有書卷,紫錦囊盛之,即是斯圖。太初(前104—前101)中,李克稱馮翊人,三百歲荷果蓽留,負(fù)五岳圖,帝封為負(fù)圖先生。此圖如人,出入做客,過江渡海,或入山谷,又恐宿于兇房,若此圖隨身,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等,盡隱跡逃遁矣。所居之處花香供養(yǎng),處心扶侍,必降禎祥之佑,以感圣力護(hù)持。憶予總角時(shí),獲見此圖,心竊感其異,然所見皆朱墨圖寫,恐不無傳述之誤。”但仍有人覺得碑刻如謎,因此得名。
釋圖者各執(zhí)一詞,“①形體:泰山坐、華山立、恒山行、衡山飛、嵩山臥。②形態(tài):泰山如龍,華山如虎,恒山如鳥,衡山如龜,嵩山如奧。
③方位:古人用木金水火土,代表東南西北中,泰山系東岳為木,華山系西岳為金,恒山系北岳為水,衡山為南岳為火,嵩山系中岳為土。④神尊:青龍系東方之神,主泰山;白虎為西方神,主華山;朱雀為南方之神,主衡山;玄武為北方之神,主恒山;土神為中方之神,主嵩山。
⑤文字:分別表示泰、華、衡、恒、嵩5個(gè)象形字。
⑥標(biāo)高:系五岳的等高線圖。
⑦道符:即道家鎮(zhèn)山的石刻。
⑧繪畫:即古代5幅龍、虎、烏、龜和大地寫意畫。
⑨法旨:《中國道教宮觀文化。河南嵩山文化》對《五岳真形圖》則另有說詞:”據(jù)《漢武帝內(nèi)傳》記載:漢末方士魯汝生采藥于蒿山遇一神女,自稱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圖》授之,并告以施用節(jié)度。據(jù)稱其圖可以威制五岳,役使眾靈。“⑩路標(biāo):此圖系方士考察山岳的鳥瞰圖,為入山之指南。
⑩護(hù)符:后經(jīng)配以老君符文而被神話,認(rèn)為具有護(hù)符保身之功能。《抱樸子》云: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岳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總之,五岳真形圖含義深邃,屬傳世神品。
“模糊”石刻
繞九天宮,履清心橋,南側(cè)崖壁上鐫有一大片文字,模糊不清,難以辨認(rèn),因此得名。來歷有三種,一是記述趙匡胤與陳摶老祖賭棋輸華山,道士們刻完后,覺得有損大宋天子的尊顏,便將刻字砸毀,使其變得模糊;二是記述“回心石”的由來,因風(fēng)雨剝蝕造成模糊。三是丹經(jīng)殘文,丹經(jīng)是道家煉丹的經(jīng)文。三種說法相提并論,更加增加了模糊石刻的模糊程度。
“二月二”石刻
蒼龍嶺如一條橫臥在兩山之間的巨龍,在四周山色的映襯下,嶺下平臺酷似曲卷的龍尾,嶺盡處是懸石,如同回首怒吼的龍口。在龍口“云海”石刻下,肖四個(gè)圓,其中左側(cè)豎排的兩個(gè)只有圓周,而無圓心;但右側(cè)兩個(gè)既有圓周,又有圓心,為華山字謎之首,為“華山第一難題”。若細(xì)心悟之,象形文字中,圓表示“月”,圓中有點(diǎn),表示“日”。據(jù)此石刻謎底為“二月二”日。俗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說,在龍口云海下刻此字謎,寓意希望蒼龍永遠(yuǎn)行云布雨,真是恰如其分,匠心獨(dú)有,精紗絕倫。 “蟲二”石刻位于西峰,意為風(fēng)月無邊。
雨霧弧光
多在日月崖夏秋雨后清晨出現(xiàn)。此時(shí),日月崖四周云渡霧飛,忽有幾縷弧光穿過云縫霧隙,自崖畔劃過,刺目耀眼,使朦朦朧朧的日月巖上,石紋清晰可辨。弧光過后并無驚雷,被稱華山第二謎。傳說,白帝居于崖上的金天洞中,因云霧障眼,游人雨后攀涉險(xiǎn)道,行走十分艱難,故大發(fā)慈悲,令日月發(fā)光,照亮路徑。
飛燕銜表
被列為華山第三難題。時(shí)逢暮春,以至仲夏,常有香客站于聚仙坪上,求神祈福,向西南山谷拋撒黃表。黃表飛飛揚(yáng)揚(yáng),久久不落,便有飛燕而來,銜之而去。更有妙者,黃表拋出不落反升于坪臺,飄忽遠(yuǎn)去,時(shí)有春燕追逐奇觀。燕為春天使者,乃祥瑞之鳥,加之傳說聚仙坪是黃帝會群仙之所。故香客認(rèn)為禎祥已至,心舒意爽。眼觀黃表飄飄,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耳聽紫燕嘰嘰喳喳,飛舞追逐,使人難免心旌飄搖。
現(xiàn)代科學(xué)認(rèn)為,聚仙坪西北為華山南峰東壁,南為三公、三鳳兩山,東為紫氣臺,形成東北有紫氣臺、聚仙坪、南峰頂三級臺地。西南又為峭壁如削的萬丈深淵,黃甫、仙峪兩峪盡頭,氣流在此交匯抵觸而上涌。因此,拋下的黃表、紙屑,時(shí)落時(shí)起,引來飛燕銜之。可稱難題實(shí)已***。 但神秘的學(xué)派則認(rèn)為,燕又稱玄鳥,且在古漢語中通宴,用酒飯招待客人,又通安逸、安閑。聯(lián)系黃帝會群仙和華山為少昊之都,少昊氏族以玄鳥為圖騰等事,提出飛燕銜表,決非偶然巧合,仍是天意神賜。
仰天池
在南峰絕頂,因站在池畔,仰望青天若在咫尺而得名。池為巖石上一天然石凹,呈不規(guī)則形,深約1米,水面約2平方米。池水清澈澄泓,澇不盈溢,旱不耗竭,游人常嘆奇異。相傳老子常汲此水煉制金丹,又稱太上池,太乙池。站池畔遠(yuǎn)眺,三公山、三鳳山近在咫尺,藍(lán)天白云如懸頭頂,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不由仰天驚嘆:“此處最高,呼吸之氣可通帝座,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
黑龍?zhí)?/p>
在仰天池南崖下,潭深尺余,面積一百平方米,常年積水,大旱不涸,而且水色多有變化。史志記載,天旱時(shí),百姓常來此祈雨,多獲靈驗(yàn)。因此,宋微宗崇寧二年(1102),朝廷封潭為顯潤侯。《說鈴》一書記載,潭中有黑龍居住,龍?jiān)趧t水黑,龍去則水清,當(dāng)?shù)厝朔Q為華山的頂門水。乾隆四十二年九月,陜西大旱,莊稼種不下去,陜西巡撫畢沅便登山到南峰金天宮和黑龍?zhí)镀碛辏@甘霖,旱象解除。乾隆皇帝賜字“岳蓮靈澍”,立石刻碑,四字鑲以純金,置西岳廟御書房內(nèi),為陜西最大的臥碑。
洞里甕
在老君犁溝下方北側(cè)的石崖上,游人足蹬石窩手?jǐn)堣F索攀上石頂,過獨(dú)木橋才能到達(dá)洞口,見洞中有黑色釉甕一口,且甕中還套有一甕,兩甕一體,無從分開。人稱甕里甕。游人多奇異其洞口小,甕體大,如何將甕裝入洞內(nèi),因此成為華山十大謎之一。民間傳有繞口令說:“洞里有個(gè)甕,甕里有個(gè)洞,洞里的甕里有個(gè)甕里洞,甕里的洞里有個(gè)洞里甕,不知道是先有洞還是先有甕。”小中寓大,大中寓小,奇趣橫生。
全真巖
是華山著名的人文景觀,屬華山三大謎之一,為松檜峰頂向南懸空傾伸出的一面巨大巖石,出長空棧道可到達(dá)巖下,巖腹間有賀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賀志真開辟的修身之地。巖高數(shù)十丈,上書“全真巖”三字,每字大約七八尺高,并涂以紅色。鐫刻于此,上不可上,下不可下,難道刻字的人是站在空中所為嗎?多么神奇的壯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44.html
西岳華山在哪里?西岳華山屬于哪個(gè)省?西岳華山在哪個(gè)省?
相關(guān)西岳華山,西岳華山在哪里,西岳華山屬于哪個(gè)省?西岳華山在哪個(gè)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tuán)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tuán)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tuán)購特價(jià)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tuán)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