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泉古鎮,孝泉古鎮在哪里,孝泉古鎮在哪個省
孝泉古鎮在哪里?孝泉古鎮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孝泉古鎮在哪個省?
孝泉古鎮旅游,孝泉古鎮在哪里,怎么走?
孝泉古鎮地處于天府之國川西平原全國重工業基地德陽市西北20公里。孝泉古鎮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鎮,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記載。孝泉古鎮是以德孝聞名的,如今它依然如此。孝泉古鎮內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遺跡:姜孝伺、姜公墳、白衣閹、臨江橋等。還有道教的道場,佛教的寺廟,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體現了這里文化的的多元性。
孝泉古鎮
孝泉古鎮簡介
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孝泉古鎮,距德陽19公里,面積52.5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這里經濟發達,特別是鄉鎮企業獨占鰲頭。近年來,孝泉鎮先后被四川省政府列為全省百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孝泉歷史文化深厚,城鎮建設古樸,土地肥沃平坦,清泉甘甜縱橫。回族、漢族和睦相處,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地處德陽、綿竹、廣漢、什邡四縣交界,銜接孝泉和綿竹市孝德、齊福兩鎮,是二十四孝孝子姜詩的故鄉。同時還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是四川省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四川大學社會實踐之所。
說到孝泉的孝文化,特別是“一門三孝”的故事,其傳播距離之遠可謂享譽全中國,蜚聲東南亞。故事說,東漢時,雒縣汛鄉(今孝泉)有一個叫姜詩的人,他的母親喜歡喝江里的水、吃江里的魚,姜妻龐氏每日便去江邊挑水、打柴換江魚給婆婆吃。誰知后來婆婆聽信讒言,硬逼著兒子休了龐氏。那媳婦龐三春雖寄居破廟,仍以柴換魚托人送與婆婆。其子安安,人雖小卻也懂孝道,每日從上學口糧中節省一點糧食給母親送去。最后,一門三孝,感天動地,姜家屋側冒出涌泉,并日現二鯉。之后,“一門三孝”成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廣為流傳。
孝泉古鎮文化
如果僅僅“承前”沒有“啟后”,毫無疑問地便少了許多內涵。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孝泉鎮的領導者們便有了推陳出新的舉措:取精華,去糟粕,樹風氣,正民俗,創建華夏敬老基地。1996年至今,已連續4年開展了評選孝子、孝媳及好公婆的活動,每屆10對共計40對。形式上每年一評一審,實行動態管理,不合格的予以取締;在年度召開的規模宏大的表彰大會上,還要對個別不尊老敬老的人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其提高認識。而在制定的評選8條標準和內容上,則以“孝”為主線,糅合了許多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新觀念、新思想,如必須愛黨愛國愛集體,必須是遵紀守法光榮戶、文明戶和衛生戶,對父母的孝敬必須有典型事例并經群眾認可,同鄰里團結和睦等等。如今,“古有安安送米,今有孝子孝媳”,已成為孝泉的兩大美談。于1996年當選的孝子孝媳饒明禮、陳秀坤,家有一個已89歲高齡的婆婆,而且15年前便雙目失明了。由于婆婆一輩子愛干凈,當媳婦的陳秀坤便隔三岔五地燒水為她擦洗。其3個兒子有兩個成了家,并有了孫子。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住在一套四合院里,一家人和和睦睦,熱熱鬧鬧。其實,像饒家這樣講孝道的家庭在孝泉鎮很多,有人就曾說過:在孝泉,要找孝子孝媳是件很平常的事。
因為工作卓有成效,上級有關部門給予該鎮肯定和表彰,繼1998年孝泉鎮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后,1999年被省文化廳評為四川省先進文化鄉鎮。
孝泉古鎮歷史
孝泉歷史文化深厚,城鎮建設古樸,土地肥沃平坦,清泉甘甜縱橫。回族、漢族和睦相處,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地處德陽、綿竹、廣漢、什邡四縣交界,銜接孝泉和綿竹市孝德、齊福兩鎮,是二十四孝孝子姜詩的故鄉。同時還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是四川省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四川大學社會實踐之所。 孝泉鎮東漢年間汛鄉住著姜詩一家,姜詩為人至孝,漢明帝時被舉為孝廉,辟江陽(今瀘州)縣官,因母親聽說家鄉的臨江之水可治眼病,遂辭官背母千里回鄉,其妻龐三春每天從七八里外臨江挑水為婆婆洗眼;婆婆喜歡吃魚,夫婦倆日日烹魚讓婆婆與鄰居婆婆共享。后來婆婆聽信讒言百般刁難媳婦,還逼迫姜詩休妻,龐氏盡管飽受委曲,寄身白衣庵,每天拾柴為生,還買魚托鄰居送給婆婆。龐氏子安安也懂孝道,每天從上學口糧中抓出一把米,積捧成袋送與母親,還代母挑水為奶奶洗眼,不慎溺水身亡。姜詩一家的孝行感動了神靈,舍側突然冒出一泉,味如江水,每天躍出鯉魚一對供龐氏孝敬婆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躍鯉”的來歷,也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門三孝的經典名劇“安安送米”的故事原型。
姜詩一家的故事,在《后漢書列女傳》、《東觀漢記》、《華陽國志》和《水經注》中都有記載,由于姜詩家鄉在此,鄉因人而彰顯,北宋徽宗政和年間,此地取名姜詩鎮,到北宋英宗治平年間,為了避諱大孝子之名,本其事跡又改名孝泉鎮,后來在元時被郭居敬將“姜詩孝親,涌泉躍鯉”收入《二十四孝》一書。“孝泉”一名也因有孝子故事的經典性而沿用至今。
清朝末年,孝泉屬德陽縣新村二甲。民國元年,孝泉屬德陽縣南二區管轄。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孝泉聯保下轄三十個保。因管轄區范圍大,劃孝泉為孝泉、躍鯉兩個鄉。孝泉鄉轄十九個保,躍鯉鄉轄十一個保,至此,又有“躍鯉”之稱。
歷史上,孝泉曾被漢明帝、明成祖、清果親王、乾隆等帝王所贊許,又為韓愈、蘇軾、李調元、謝無量等文人墨客所歌頌。解放后,團中央書記王偉、國務委員彭佩云、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籠、副省長韓邦彥等先后蒞臨視察;著名詩人白航、香港教學學院院長湯恩加、省社科院原副院長萬本根先生等慕名前往采風。前蘇聯、越南和聯合國有關機構曾派員實地考察。
孝泉古鎮旅游
孝泉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鎮,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記載。它是以德孝泉名 的,如今它依然如此。 地處川西平原西部,距成都75公里,距德陽19公里,是千古流傳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一門三孝”姜詩,龐三春,安安的故鄉。孝文化中心-中國德孝城氣勢 宏大,古樸,整潔的青磚瓦房,悠遠寧靜。古鎮內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遺跡,姜孝伺,姜公墳,白衣閹,臨江橋等。還有道教的道場,佛教的寺廟,儒家的祠堂,清真 寺等等。充分體現了這里文化的的多容性。
三孝園是孝泉人二十四孝孝子姜詩。龐三春,安安一門三孝的場所,園內有始建于漢代的龍護利寶塔,古塔的腳小是一座明清遺留的木質結構的藏經樓。目前經樓內還有一些名人大家的書法真跡,彌足珍貴。 旅游資源三孝園,位于今孝泉鎮東北,龍護舍利寶塔下,1988年新修。大門 形制基本上仿照以前的姜孝祠,橫額書“三孝園”三個隸字,兩旁有兩副詠姜家孝事和孝泉風土的楹聯,門楣上頭有小型彩色泥塑,四周紅墻綠柳,風景清幽。進了 大門,迎頭便是姜公殿,殿內是“一門三孝”的塑像,安安在正中,兩旁是姜詩和龐氏夫婦。右廊里是以三孝故事為主題的八組彩色泥塑。以后在廊前,還將立一 “二十四孝”的大型石刻浮雕。左首是“涌泉躍鯉”池,池邊是藏龍井亭(1991年新建),亭內有一仿古大鐘。亭側是“鴻夷宮”茶園,供游人歇足休憩,也是 老年人文化娛樂的好地方。池周翠柳依依,有假山,有盆景,十分雅致(1990年修茶園時出土一塊小石碑,上鐫“鴻夷宮”三字,茶園遂以此名,石碑今鑲在井亭上)。姜公殿后是藏經樓,經樓始建于明朝,屬延祚寺。屢經后世繕修,最近一次修繕是民國乙亥(1935年),由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能海、漢藏法師,前四川省佛協主席釋昌圓,寶光寺退院釋常樂,文殊院方丈釋法光等人出面維修,今經樓頂部梁脊上還有能海等人的題記。經樓為二,一左一右,經樓之間原來 還有經堂,經堂內有八道扁額。原來的經樓左右側還有回廊通寶塔。十年浩劫,經樓毀壞很大,木板壁上原鐫有的字畫木刻,幾有半數為人剜去,今殘存的21塊, 內容全為佛家褐語,中有大書家謝無量的書刻,彌足珍貴。經樓臺現正在維修。
孝泉舍利塔位于孝泉鎮三孝園內,始建于漢代,隋大業初僅存塔基,元順帝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趙文德發愿修塔,修至七層終止,其第趙文禮續修六層,于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481年)僧寶印改置琉璃寶頂,故又稱“龍護舍利琉璃寶塔”,該塔建于兩層臺座之上,為密檐式四方磚塔,外形十三層,高37米,塔檐四角掛有銅鈴,塔內有盤旋階梯可登至十一層,清乾隆、嘉慶、民國年間均作過大型維修,塔前存有清代建成的藏經樓一幢。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現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磚塔,它是研究四川磚塔演變過程的重要實物佐 證。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孝園現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正處于興復建設之中,今后將以反映孝泉歷史文化為核心,把它建設成一個袖珍型的人民公園。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491.html
孝泉古鎮在哪里?孝泉古鎮屬于哪個省?孝泉古鎮在哪個省?
相關孝泉古鎮,孝泉古鎮在哪里,孝泉古鎮屬于哪個省?孝泉古鎮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