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古隆中在哪里,古隆中在哪個省
古隆中在哪里?古隆中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古隆中在哪個省?
古隆中旅游,古隆中在哪里,怎么走?
隆中也稱古隆中,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距襄陽城西約20里西山環拱之中(襄城區、南漳縣、谷城縣)三區縣交界處隆中風景名勝區內。“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鶴相親,松篁交翠”,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隆中的描述。古隆中至今已有1800年歷史。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隆中對策》,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古隆中
古隆中簡介
古隆中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是三國時期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和其叔父躬耕隱居之地,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隱居長達10年之久,后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可以說,隆中就是三國文化的源頭。隆中景點起源于西晉。明代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亭、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
古隆中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型如臥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蔥蔥,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澗小溪流水潺潺。
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994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中山巒疊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園風光,羅貫中曾這樣描寫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進入古隆中山口,必經一座三門石坊,正中雕刻著“古隆中” 三個大字,背陰寫著“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來唯一的人物,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兩邊除鐫刻著杜甫“三顧頻煩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詩句外,還有摘自諸葛亮《誡子書》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個大字。轉過石坊,就是諸葛亮曾“躬耕壟畝”逾十畝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齊,前行為小虹橋,劉備二顧茅廬時,在這橋邊遇到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見老人衣著不凡,誤以為是孔明,便滾鞍下馬,趨前問候,鬧了一場誤會,小虹橋卻因此著稱于世。清王的《隆中十詠》寫到小虹橋說:“有人暑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可見這座小橋很有些不凡的歷史。中共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生前給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 2014年隆中景區投資修建的草廬劇場建成,大型實景話劇《草廬諸葛亮》在草廬劇場上演。
古隆中歷史沿革
諸葛亮離開隆中后,他住的竹籬草廬依舊保存了下來。諸葛亮離開隆中的第二年,即公元208年,襄陽被曹操占領,直到西晉統一全國為止,襄陽一直是曹操的地盤。所以,這期間隆中諸葛亮故居一直無人過問。西晉統一全國后,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諸葛亮的事跡。
晉,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吊諸葛故宅,并命參軍李興作《祭諸葛丞相文》,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據南朝盛弘之《荊州記》載,諸葛亮草廬前“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云是避暑臺。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諸葛亮離開隆中后,曾有一戶董姓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復憩焉”。
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并作《諸葛武侯故宅銘》。此時,隆中已有紀念諸葛之祠堂。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景讓維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鄉忠武侯諸葛公碑”。碑文收錄于《唐文粹》卷55中。
宋代,隆中規模又有所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贊頌。這一時期,隆中在社會上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諸葛亮在隆中年的事跡,成為當時青少年就學時的典范。南宋,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諸葛亮“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口號和他進行北伐而殉身于前線的斗爭精神,正是當時人民所需要的時代精神,對于正在堅持抗戰的廣大軍民具有極大的感召力。這一時期,隆中諸葛亮遺跡和紀念建筑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相應加強。
元,朝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1368年),廣德寺書院遷至隆中,稱隆中書院。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襲封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毀掉諸葛草廬,并遷走隆中書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銘遭到極大破壞。朱見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和襄陽府左長史林光請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公元1467年)“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立草廬碑,萬歷二十年(公元1529年),中憲大夫,都察院協院事左僉都御史李禎重修祠,并立《重修碑記》,碑陰刻有諸葛亮畫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諸葛亮畫像。
清,清朝經過多次維修,并有所擴建。人們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上重建武侯祠廟,并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中華民國,民國21年,蔣中正到訪隆中,舉行祭祀儀式,并拔款維修古跡,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臺等,并立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對祠、三顧堂、野云庵、三義殿進行維修,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
1964年郭沫若為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自見,蓋時會使然。茍陶令際遇風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實現于世。如武侯終身隱逸致力于詩,諒亦不遜于陶令也”。 1965年,董必武為隆中題詞:“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
1984年,隆中新建了吟嘯山莊、老龍洞景區建筑群。1987年,重建了隆中書院,修復了諸葛草廬。胡耀邦、李先念、趙紫陽、李鵬、萬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陸定一等先后游覽隆中,并留名、題詞或撰寫楹聯。
1987年,重建隆中書院,修復諸葛草廬。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國函〔1994〕4號”文件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國發〔1996〕47號”文件,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自然風貌
古隆中為隆中山主景區,山巒疊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園風光,羅貫中曾這樣描寫隆中景區“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隆中被群山環抱,環境幽雅。林里“猿鶴相親,松相交翠”。主蜂樂山(即隆中山)高達數百公尺,古木參天,樹林如海。
隆中風景區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襄城區,距襄陽市區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是北緯31°59' ,東經112°02'09"。
古隆中十景
隆中風景區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景觀,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建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騰龍閣、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
隆中牌坊
古隆中-牌坊建于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隆中的標志性景觀之一。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古隆中”牌坊中間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漁樵耕讀及二龍戲珠,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草廬公元1987年重建的仿漢建筑。諸葛草廬按照孔明當年居住的風格設計,陳設簡單,一琴一劍,幾卷書簡而已。但是諸葛亮卻能在這方寸之地洞明世事,縱論天下。
武侯祠
隆中-武侯祠古隆中武候祠,是隆中傳統十景之一,始建于唐,為隆中的主要建筑,坐落在隆中山的東山梁上,她是供奉諸葛亮的祠宇,整個建筑群雄偉壯觀。祠內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及蜀漢政權中功勛顯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壯,栩栩如生,真是“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筑分大門、二門、劉備 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
襄王陵
襄簡王陵墓在諸葛草廬故址,今草廬亭旁一個占地約100平方米,高約10米的土堆。這就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襄簡王朱見淑為自己修造的陵墓。陵墓上面及四周古墓參天,與隆中其它景點相望遠近。襄王陵為襄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隆中風景管理處立碑標記。
三顧堂
三顧堂位于諸葛草廬前方,是紀念劉備三顧茅廬的仿古建筑和紀念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明朝吳綬在題三顧堂的詩中說“賢人隱巖穴,帝子再三尋,野處終身志,雄談濟世心。路回山隱隱,樹鎖晝陰陰,千載稱魚水,高風冠古今。” 三顧堂體現了人們對劉備禮賢下士精神的贊揚和對諸葛亮聰明才智的崇敬。
抱膝亭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后人憑吊諸葛亮抱膝長吟之處。
騰龍閣
騰龍閣隆中風景區制高點修建的一座紀念塔,總高十層,從三顧堂后面拾級而上,可以達到此塔。塔內有臥龍出山圖與相關三國文化典故。登高遠眺,既可以觀隆中山、湖北文理學院、臥龍鎮全景,又能夠俯瞰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及襄陽城的優美精致。
躬耕田
樂山與隆中山之間的諸葛亮廟沖的一百多畝田地。當年諸葛亮躬耕隴畝于此地。
老龍洞
是一處泉水溶洞,諸葛亮當年躬耕隴畝,引此水灌溉。
小虹橋
是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出入必經之橋。
六角井
是諸葛亮當年隱居隆中時生活用水井。
人文歷史
襄陽-諸葛亮銅像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江南名士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稱他的侄兒龐統為“鳳雛”,與諸葛亮齊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唐代封為武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585.html
古隆中在哪里?古隆中屬于哪個省?古隆中在哪個省?
相關古隆中,古隆中在哪里,古隆中屬于哪個省?古隆中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