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wǎng) >> 旅游景點 >> 安徽旅游景點 >> 牯牛降

牯牛降,牯牛降在哪里,牯牛降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wǎng)  最近更新:2023-11-17 11:32  瀏覽次數(shù):

牯牛降在哪里?牯牛降屬于哪個省哪個市?牯牛降在哪個省?

牯牛降旅游,牯牛降在哪里,怎么走?

牯牛降風景區(qū)位于祁門石臺縣交界處,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黃山、清涼峰、牯牛降)之一,距石臺縣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總面積為6700公頃。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qū):主峰景區(qū)、靈山景區(qū)、雙龍谷景區(qū)、龍門景區(qū)、觀音堂景區(qū)。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nèi),觀音堂景區(qū)位于祁門縣境內(nèi)。牯牛降以雄、奇、險著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古稱“西黃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nèi)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從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牯牛降簡介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牯牛降,古稱“西黃山”。位于安徽省祁門縣和石臺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727.6米, 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祁門境內(nèi),與石臺交界處,是目前唯一經(jīng)國家林業(yè)總局批準在保護區(qū)內(nèi)開展生態(tài)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區(qū)。 牯牛降風景區(qū)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千峰競秀,風光旖旎。當?shù)赜忻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環(huán)連環(huán),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見。區(qū)內(nèi)主峰牯牛大降,海拔1727米。峰上怪石嶙峋,古樹遮天,瀑布飛泉,拋珠濺玉,珍禽異獸穿行其間,身臨其境,大有超凡脫俗之感。

牯牛降
牯牛降

除主峰外,其著名的景點尚有:張?zhí)燠辏瑬|、西庫,瀝溪塢,金絲洞等等,其風光亦多姿多彩,令人留連。牯牛降與黃山、清涼峰均在同一緯度上,常年雨量較大,林茂草盛,云霧裊繞,因而形成了獨特的云海、云河、云湖等景觀。此處云海雖沒有黃山云海壯觀,但也頗有氣勢,足耐玩味;云河皆形成于山壑之中,曲折多姿,娟秀奇麗。立峰巔俯視,仿佛一條條銀帶在峽谷中緩緩流動,有時又似脫韁野馬,呼嘯奔騰,令人心潮起伏,擊節(jié)稱贊。至于云湖,則形成于山巒盆地之中,鋪云疊霧,群峰環(huán)繞,郁蔥作襯。閑坐靜觀,則有另一番韻味,牯牛降還偶有神奇的五彩“佛光”出現(xiàn),游人若有幸碰見,則會更感到大飽眼福,不虛此行。

牯牛降
牯牛降

牯牛降山名由來

據(jù)說,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著一只名叫雀的怪鳥。《山海經(jīng)》說這種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種飛禽走獸為食,連人也敢吃。弄得方圓幾百里的山中,鳥獸絕跡,不見人煙。話說春秋時期的老子為了傳授教義,他辭官歸隱,云游四方,到各地傳經(jīng)授道。一日,他騎著青牛,路過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見飛鳥,地上不見野獸,水中不見一個活物,甚感奇怪。當他跨下坐騎,準備打尖休息時,忽然一聲怪叫,狂風呼嘯,一只巨大的怪鳥從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撲來。正在吃草的青牛,對天一聲長哞,瞪圓雙眼,張開四蹄,騰飛而起,用雙角向怪鳥頂去。這雀平日見啥吃啥,驕橫慣了,哪把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頂折了翅膀,怪叫一聲跌落在一道山梁山。青牛見狀,縱身躍上山梁,將怪鳥緊緊壓在身下,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時間一長,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鳥的尸骨爛成了泥土,羽毛變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樹。為了紀念這頭大青牛,人們便把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2]

牯牛降地理位置

牯牛降坐落在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主峰牯牛大崗位于石臺境內(nèi),距石臺縣城22公里,核心區(qū)面積逾10萬畝。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nèi)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江南通志》記載,黃山有三十六垣(yuan,頹垣斷壁),與歙之黃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崗可望匡廬。可見,牯牛降在古代就與黃山齊名,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與著名的黃山(1873)、清涼峰(1787)同為皖南三座高峰,自西向東,屹立在安徽南部。

牯牛降地質(zhì)特點

牯牛降約在8.5億年前的雪峰造山運動中,使其主體抬起,結(jié)束海侵歷史,在距今約2億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運動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與其主體融為一體,并有花崗閃長巖體侵入。后又經(jīng)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成為皖南又一座壯麗的大山。

牯牛降氣候特征

牯牛降亞熱帶濕潤氣候特征明顯,森林內(nèi)氣溫適中,陽光柔和,負離子含量高達2500/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進入景區(qū),使人特別神清氣爽。常見樹種有:楓香、馬尾松、山蒼子、望春花、香樟、甜櫧、青岡等,林中彌漫著樹木散發(fā)出的健康物質(zhì),是健身、教育、科研、旅游的最佳場所,被列為“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牯牛降物種分布

由于牯牛降山區(qū)成陸歷史悠久,地形變化復雜,所以至今還能發(fā)現(xiàn)大量曾經(jīng)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至200萬以前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如:第三紀以前的孑遺樹種杉木、紅豆杉、三尖杉等,銀杏則是著名的“活化石”。牯牛降蘊藏著大量的生物種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里有各類植物230科、726屬、134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13種、動物29種,另外,這里爬行類也很豐富,其中蛇類就有26種以上,故稱為“蛇的王國”。 正是因為這里自然條件復雜,生物資源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好,使牯牛降成為“華東地區(qū)動植物基因庫”,被生態(tài)學者稱為“綠色自然博物館”。 在牯牛降的密密森林中,還隱藏著一個喧囂而繁盛的動物世界,其中與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梅花鹿、蘇門羚(土四不象)、黑麂、云豹、短尾猴、獼猴、小靈貓、水獺、白鷴、白勁長尾雉、鴛鴦、貓頭鷹等。各種森林鳥類、蛙類資源也很豐富。這里還是一個蛇的王國,首次考察就發(fā)現(xiàn)38種,國內(nèi)罕見。 

牯牛降主要景區(qū)

國家4A級景區(qū)牯牛降,共分為五大景區(qū):主峰景區(qū)、龍門景區(qū)、奇峰景區(qū)、雙河口景區(qū)和觀音堂景區(qū)。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nèi),觀音堂景區(qū)位于祁門縣境內(nèi)。 牯牛降既是我國著名的綜合自然保護區(qū),也是一處山岳型旅游風景區(qū)。這里青山綠水相依,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優(yōu)美,自然風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而且,這里人杰地靈,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有明末復社領(lǐng)袖、文學家、愛國詩人吳應箕的遺跡、古雪山民釣石,以及折射著中國大半個世紀歷史風云的標語墻等等。

牯牛降
牯牛降

牯牛峰景區(qū)

牯牛降主峰的牯牛大崗,位于石臺縣大演鄉(xiāng)新儂村嚴家組轄內(nèi),黃海海拔1727.6米,相 對高差達1694米,為安徽省南部第三大高峰。目前尚未開發(fā)開放。有“綠色的自然博物館”、“未開拓的黃山”之稱。自主峰之上,面向東南,具體景點的分布情況,由遠及近大抵是:巨大的睡佛以山為榻,面向西南,斜仰于眾峰之上;接著是構(gòu)成牯牛降大景觀的一組景點:犁充、犁箭、犁尾、牛頭,游人腳下的牛脊背——牯牛降主峰。在這頭巨牛的腹脊之間,由西南向東北依次鳳凰松,鸚鵡石,“飛來石”,迎賓神龜,大頭黿,太白金星等等。東南側(cè)正面的大峽谷中,巨大的“排刀鋒”拔地而起,主峰北側(cè)從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景觀是:高山草甸,黃山松純種樹,原始森林,闊葉針葉混交林,以及各種珍禽異獸,

石臺奇峰景區(qū)

又稱靈山景區(qū)。實際目前尚未開發(fā)開放。其由西庫、中庫、東庫、高山田園風光、銀杏林、觀孝寺、七井泉等景點所組成。所謂 “庫”,在當?shù)卮迕竦恼Z言習慣中,實指“坳”或“山谷”,之所以動用了一個“庫”字,主要顯示了這三個大山谷的神秘性。關(guān)于奇峰村的來歷,在當?shù)丶爸苓叺囊粋相當大的地區(qū)內(nèi)有一個神話傳說:在外婆家做客的外孫因誤食龍蛋幻化成龍。雖然成龍,但孝心不改,堅持要幫助外婆“砍柴”,燒菜做飯。很顯然,這個龍外孫“砍”柴不會用刀子的,而是用尾巴“絞”。這一絞,柴火——滿山滿垅的樹是成片成片的連根絞起來了,但山也被絞塌了半邊。這就是一山聳峙的牯牛降的山腰為何出現(xiàn)了這么大一塊大平原的來歷。半邊山峰不“翼”而飛,不能不叫人感到驚奇,一傳十,十傳百,“奇峰”村就這樣被叫開了。奇峰還有一個別名,叫“靈山”。因舊時山上曾有“觀孝寺”有求必應,很靈驗,故而得名“靈山”。觀孝寺建于何年,尚未考據(jù)清楚,問及當?shù)鼐用瘢仓荒芑\統(tǒng)地回答是:“先有觀孝寺,后有池州府”。按照這種說法推斷,“觀孝寺”至少建于宋代以前。靈山寺的建筑面積約有200多平方米,遺址尚存,部分磚石仍在。

石臺雙河口景區(qū)

又稱雙龍谷景區(qū),已于2012年國慶期間試開放。進入雙龍谷景區(qū)的道路,沿著石板步道,依次走過長澗口、椅子圈、雙河口等地,雙龍谷不僅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歷史也非常厚重,這里曾經(jīng)是晚明抗清英雄吳應箕的復營,亦即抗擊清軍南下的大后方,秀美的山水景觀,濃厚的文化底蘊。雙龍谷景區(qū)保留了自然真實面貌的山野,沒有一絲人為的跡象。 石臺龍門景區(qū) 又稱龍門峽景區(qū)。是整個牯牛降最早開發(fā)的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嚴家古村、龍門潭、四疊飛瀑、鴛鴦潭和情人谷等。“嚴家村”居住著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后裔,典型的徽州民居古建筑保存完好。村中有老磨房、古祠堂和寫著紅軍北上抗日直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各個時期標語的“標語墻”,自然人文景觀俱佳;“情人谷”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情侶眷屬的好去處;“四疊飛瀑”象一匹碩大的四疊白練直掛崖壁,如雪似玉,曲折回環(huán),似從天來;“龍門潭”潭水青碧,峽谷幽深,怪石遍布,古木如蓋,有百丈巖、滾石灘、棲賢洞、隱月池、南國小長城等景點。

祁門觀音堂景區(qū)

主要景點有仙女潭、黃龍潭、大演坑、小演坑、仙人聚會等,主要山峰有大歷山、駱駝峰、雪花尖、小歷山,風景集“雄、險、奇、幽“于一身。森林覆蓋率高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000個每立方厘米以上,故又有“天然氧吧”之稱,景區(qū)內(nèi)新建竹木別墅、紅茶坊、徽州藝館、瀏覽站棧道等旅游基礎(chǔ)設施。觀音堂景區(qū)得到妥善的開發(fā),建起了完善的旅游設施,觀音堂風景區(qū)歷史文化悠久,是“戲曲鼻祖”、“戲曲活化石”儺戲和目連戲的發(fā)祥地,也是徽劇、黃梅戲的盛行地之一。牯牛降觀音堂風景區(qū)的地質(zhì)文化,也是其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涵,無論就科學考察、科普教育、旅游觀光,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里同時也是新安醫(yī)學的發(fā)源地,是御醫(yī)的始發(fā)地,據(jù)歷史考證,在祁門縣境內(nèi),明、清兩代,共有19位御醫(yī),猶以新安醫(yī)學奠基人汪機為代表,因而祁門縣被譽為中國御醫(yī)第一縣。他們的行業(yè)規(guī)范、思想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所形成的御醫(yī)文化,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牯牛降主要景點

龍門潭

龍門潭。兩山對峙,可望而不可及,其形如門,相傳是牯牛降里的龍王出入之所,所以稱“龍門”。龍門高88米,寬20多米,兩山夾峙的峽谷就叫龍門峽,縱深100多米。腳下流淌的水便是龍門潭,河谷中巨石翻滾蜿蜒千米,又被稱為滾石灘,游客穿行巨石之間,可以走近細看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和奔流于巨石叢中的清泉。其中有三塊隔河相望的巨石,當?shù)厝私?ldquo;三隱笑談石”。古代有不少讀書人看不慣人間冷暖和江湖的險惡,不愿隨波逐流,于是寄情山水。其中就有三位隱士經(jīng)常分坐在這三塊巨石之上,“笑談古今事”,這石頭也就因此得名。

四疊飛瀑

四疊瀑布的水來自主峰和奇峰,水流終年不斷。 根據(jù)池州市和石臺縣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的檢測,牯牛降風景區(qū)13個測點負氧離子濃度在26900—220000個/ cm3,景區(qū)平均值為71438個/ cm3,其中鴛鴦潭景點瞬間最大濃度達到31.01萬個/ cm3,是負氧離子最高等級標準值的147倍,景區(qū)負氧離子等級6級,空氣質(zhì)量一級。

九龍池

位于祁門縣安凌鎮(zhèn)倪村以南,有祈雨臺、學堂基、中華石、坐禪大佛、臥獅、試劍石、三疊瀑布、龍女瑤池、曾國藩校軍坦等景點。

情人谷

情人谷中有情人床、殉情崖,之所以叫情人谷,是因為此處曾演繹過一幕愛情悲劇。很久以前,嚴家村里住的大都是嚴、唐兩姓,嚴家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而唐家一直以務農(nóng)為生,嚴家定出一條族規(guī),禁止和唐家通婚。偏有嚴家的姑娘和唐家的普通小伙因兩情相悅而私定終身,不顧嚴家人的多番阻攔,躲進了情人谷,想在深谷里長相廝守。嚴家派人追進了山谷,要捉他們到祠堂嚴懲。小伙子為心愛的人的幸福著想,從崖頂跳了下來。不料,姑娘也是一個重情之人,愛人已去,不愿獨留,也從小伙子跳崖之處縱身躍下,以身殉情。不過如今居住在這里的嚴、唐兩家早已結(jié)好。

水碓房和農(nóng)具屋

這是一個迷你型的中國原始農(nóng)耕社會的農(nóng)事展覽館。這兒有紡棉紗用的紡車,耕田用的犁、耙、耖,灌溉用的水車(分手車和腳車)。脫稻谷用的斛桶,加工農(nóng)產(chǎn)品的水碓和石磨,還有去除谷中雜物的手搖風車。門上還有一副對聯(lián)“國以農(nóng)為本,民以食為天”,它是元世祖勿必烈提出的治國方略。

嚴氏宗祠

嚴氏宗祠位于嚴家村,建于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距今已 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祠堂里有塊匾,叫“富春堂”。嚴家村人是東漢時著名隱士嚴光的后裔。嚴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年少時聰穎。享有盛名,曾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位后,嚴子陵為避嫌,隱居在浙江桐廬的富春山,垂釣于富春江(后來成為中國四大釣臺之一的“嚴子陵釣臺”)。光武帝得悉后,多次派人尋訪,請他入朝為官,都被他拒絕了。最后光武帝親自登門拜訪,并帶回皇宮同眠一榻。但嚴子陵始終拒不做官。所以嚴氏后裔把嚴氏宗祠稱作“富春堂”,以示對先祖的懷念。祠堂里掛著許多嚴氏家族歷代名人畫像及其生平簡介。

風水林

風水林位于嚴家村口的一片蒼天古樹。因為是風水林,很久以來,嚴家村人是不允許隨意砍伐這里的樹木,否則會受到族規(guī)的嚴懲,因此風水林至今保存完好。這里的樹種很多,主要是樟樹和銀杏樹。

剡溪

剡溪河是秋浦河的一支支流,它是明末復社領(lǐng)袖文學家、民族英雄,歷史劇《桃花扇》主角之一,名叫吳應箕的人命名的。吳應箕,字次尾,石臺縣大演鄉(xiāng)高田人。他不愿做官,繼東林黨之后組建復社,繼續(xù)和南明王朝魏忠賢、阮大鋮等奸黨作斗爭。清兵入關(guān)后,回鄉(xiāng)招募人員組成義勇軍在牯牛降地區(qū)堅持反清復明的斗爭,后來被清軍捕獲,殺害于貴池石灰沖。他的英勇事跡仍在此處久傳不衰。

仙女潭

仙女潭,人們俗名之為仙女洗澡盆,位于觀音堂不遠處 的另一幽谷中,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爬過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見一個呈橢圓形的大石潭。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崢嶸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狀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縫間一股清泉飛瀉而下;另一巨石從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懸崖之外。

紅軍標語墻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軍在這里設過兵工廠,如今離村口不遠的金竹洞內(nèi)還能找到鍛打兵器的鐵渣、鐵片。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駐扎過,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先后有數(shù)十人參加了各種抗日組織,掩護、幫助抗日部隊。共十來戶人家、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竟有7人解放后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烈士。村民陳滿平家的老屋墻上留有紅軍時期的標語墻,上面寫著“打倒國民匪黨消滅保甲制度”,落款是“紅軍政宣”;“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是你們度過年關(guān)困難的救星”,落款是“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宣”。尚健在的曾是當?shù)剞r(nóng)民團團長嚴金生烈士的兒子嚴守仲當時親眼目睹標語的制作過程,原來這兩條標語不是用墨汁寫的,而是用從河里撿來的黑色石頭放在地上錘碎、搗細,然后 木桶中攪和,再用箬殼葉扎成的簡易毛筆寫成的。

此外這里人家的春聯(lián)書寫的多是緬懷先烈等內(nèi)容,如“英雄門第三春景、軍屬人家一品紅”、“農(nóng)民會址現(xiàn)完好、紅軍足跡遍山區(qū)”、“世界和平人人喜、全家和睦萬事興”,這些春聯(lián)從解放后以來一直是一代一代往下留傳。嚴家古村屬于牯牛降旅游景點一組成部分,“英雄村”的發(fā)現(xiàn)為其秀麗古樸的自然風光又增添了一份紅色遺韻。

牯牛降風景特點

奇石

牯牛降以峰為體,花崗巖奇峰林立。牯牛石結(jié)構(gòu)奇特,造型美觀。“飛來石”巨大園溜,立在另一巨石之上,中間僅一點支撐。“天狗望月”石有圓圓的頭、長長的嘴,支著前腿扭頭向天,還有兩塊平整的巨石相疊而成的底座。其它如烏龜拜壽、石蛙跳天門、二仙弈棋、王母梳妝、中華石、渡仙船等等,素有“江南名園冠”美譽的上海豫園正門臨口的三穗堂前,屹立著一塊花崗巖巨石,正面鐫刻著“海上名園”4個金色大字,這是1999年5月18日,江澤民同志為豫園建園440周年的親筆題詞。巨石的背面還有一行小字:“此石取自黃山祁門牯牛降”。這塊石頭天然生成,長2.3米,高1.8米,厚0.8米,重約8噸,呈“山”字形,兩面較平,四邊呈自然起伏。

牯牛降峰峰有青松,無松不奇異,牯牛松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樹冠如華蓋,干枝似虬龍,或怪獸張牙舞 爪,或仙女廣袖輕舒,有的游龍走蛇,有的鳳凰展翅,千姿百態(tài),各顯神奇。雖沒有黃山上的松樹名氣大,卻比其更多一份天然情趣。那“連理松”本是兩株,日久天長長成一體,“在地愿為連理枝”,美好的愿望在這里得到印證;“探海松”長在危崖之上,主桿挺直,枝椏都曲曲折折探出崖外老遠;在一塊突出的巖石上,一松兀立如同雄鷹,那神情恰似一幅國畫鷹石圖;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一株長在大石墩上的千年古松,高不到1米,卻有九枝十八丫,枝丫都長達數(shù)米,伸出老遠,枝干長滿著金黃色的蒼苔,遠遠望去,活象一條金甲巨龍盤于石上,有人名其為“蟠龍松”,甚至認為此為天下第一奇松。嘆曰:牯牛降的黃山松姿態(tài)奇特,單株絲毫不遜色于黃山上的名松,而浩瀚的牯牛松林海,卻是黃山所沒有的。

牯牛降以峰為體,花崗巖奇峰林立,絕壁千仞,怪石嶙峋。牯牛石結(jié)構(gòu)奇特,造型美觀,鬼斧神工,實在是 大自然的杰作。或獨立成景,或與青松相伴,均如詩如畫,讓人百看不厭。有的呈石林聳峙,石筍羅列;有的纖巧秀麗,如雕如刻。有的重疊如羅漢,有的中空如天橋。飛來石、天狗望月、烏龜拜壽、石蛙跳天門、二仙弈棋、王母梳妝、中華石、渡仙船等等,無不因勢象形,惟妙惟肖。

牯牛降天氣一日數(shù)變,有“山中一日游,十里不同天”之說。晴時蒼崖吐煙,霧靄升騰,云霧繚繞,綿延不絕,變幻萬狀,瑰麗神奇,一會兒似玉帶,纏繞于峰巒山巔;一會兒似白絮,鋪瀉在峽谷緩坡。有時云帶萬里,蔚為壯觀。伸出霧層高高的山尖,如同蓬萊瀛島,人間仙境。若是山風激蕩,則云涌霧奔,如大海怒濤,洶涌澎湃,變化萬端;有時陽光普照,為云層鑲上道道金邊,金碧輝煌,瓊樓玉宇,景象奇絕。

牯牛降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溪水常流不斷,潺潺流水,從山頂淙淙而下,遇有石壁斷崖,飛瀉直下形成一道道水瀑,大的如銀河落九天,空谷轟鳴,水汽升騰;小的似白練輕垂,涓涓細流,如泣如訴。

清泉洗心池

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飛瀑相連,蔚為壯觀。溪流碧綠清澈,時深時淺,時緩時急,在山間林里穿行,每遇石凼平地,則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清潭,晶瑩剔透,異彩紛呈,如同一塊塊翡翠,每至雨季,潭瀑相應,山色朦朧,如一幅幅墨染的山水圖畫。

佛光

由于牯牛降獨特的地理及氣候條件,極易形成佛光,牯牛佛光清晰規(guī)整,顯現(xiàn)次數(shù)多,時間長。每當雨過天晴,云霧匯聚之時,陽光穿云透霧,灑向山谷,云海上常會懸起一輪五彩光環(huán),光芒四射,艷如花盤,繽紛柔和,仿佛一臺緩緩滾動的佛輦,若隱若現(xiàn),妙趣橫生。通過陽光的作用,若游人奔跑跳躍,光環(huán)中的佛影也隨著舉手投足,配合默契,實為奇觀。

牯牛降旅游指南

最佳季節(jié):四季皆宜。春(3-5月)觀百花競開,松枝吐翠,山鳥飛歌; 夏(6-8月)觀松、云霧及避暑休閑; 秋(9-11月)觀青松、蒼石、紅楓、黃菊等自然景色; 冬(12-2月)觀冰雪之花及霧松;如遇極寒天氣,還能欣賞到冰瀑奇觀。

建議游玩:4小時。

門票:門票100元/人(實行一票制,1.20米以下兒童免票,1.2-1.5米兒童半票;60歲以上老人、教師、現(xiàn)役軍人憑有效證件購買半票)

開放時間:08:00~18:00。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740.html

牯牛降在哪里?牯牛降屬于哪個省?牯牛降在哪個省?

上一篇:盧村
下一篇:皖西大裂谷

相關(guān)牯牛降,牯牛降在哪里,牯牛降屬于哪個省?牯牛降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