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吉林旅游景點 >> 查干湖

查干湖,查干湖在哪里,查干湖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24 12:37  瀏覽次數:

查干湖在哪里?查干湖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查干湖在哪個?

查干湖旅游,查干湖在哪里,怎么走?

查干湖,蒙古語為“查干淖爾”,意為白色圣潔的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位于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西北部。處于嫩江與霍林河交匯的水網地區,縱長37公里,最寬處10公里,湖岸線蜿蜒曲折,周長達128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時,水面面積345平方公里。蓄水6億多立方米。

查干湖簡介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環境優美、景色秀麗,盛產鯉魚、鰱魚、鳙魚等。夏天的查干湖如茵綠草水天一色,冬天的查干湖一片冰封,別有風味。每年冬天,都有大批的游客前往查干湖看當地漁民冬捕,近距離體會一番中國北方最后的漁獵部落的風情。

查干湖
查干湖

查干湖位置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蒙語查干淖爾,意為白色的湖,1984年定名為查干湖。位于前郭縣西北部穆家鄉南,霍林河末端,西南岸邊入乾安界,西北部接大安縣。湖底海拔126米,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水深4米,湖周長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億立方米,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14公里,是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該湖自古以來,魚類繁多,鴨雁群集,有丹頂鶴、白頭鶴、大鴇、灰鶴等珍禽。遼太祖(916年)建國后稱這里為“鴨子濼”,是契丹貴族的魚獵之地,遼圣宗至天祚帝七代王朝,都到此進行“春捺缽”&活動。元代至清初列為“放生泡”,嚴禁捕魚。1962年以后霍林河上游先后建起罕嘎力、興隆、勝利等水庫,層層攔蓄,入湖水量減少乃至斷流,到1972年,湖水面縮小到50多平方公里,酸堿度由8.5上升到12.8,1974年干涸,湖底堿土飛揚,周圍有7萬多畝耕地,8萬多畝草原受堿害。1976年開始,開挖從松花江左岸錫伯屯到查干湖54公里的引松工程,引水渠設計過水能力85立方米/秒,通過新廟泡送入查干湖,聯結辛店泡,使三個泡子連成一體。三個湖泡的總水面為375平方公里,總蓄水量5.98億立方米,總水域為403平方公里。1985年已蓄水4.5億立方米。松花江水的酸堿度為6.97,入湖后1985年淡化至8.8,湖水質由5級改善到3級,魚產量1981年50萬噸,1985年559萬噸。已退化的蘆葦從1981年起復蘇。

查干湖流域文化

歷史文化

查干湖,原稱查干泡、旱河,1983 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時,正式更名為查干湖。歷史上,在宋、遼時期稱之為“大水泊”、“大漁泊”。北宋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記載:“大水泊周圍三百里”。明代查干湖稱之為“拜布爾察罕大泊”。據《遼史·營衛志》記載:“皇帝從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洣,乃縱鷹鶻捕鴨雁。晨出暮歸,從事弋獵„„弋獵網釣,春盡乃還。”自遼金以來歷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漁獵”,舉行“頭魚宴”和“頭鵝宴”。元代至清初,這一帶江流泡沼星羅棋布,銀魚穿梭,水草肥美,雁鴨棲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風景如畫。是遼、金、元幾代帝王巡幸游樂的漁獵之地。

漁業文化

查干湖冬捕,一種古老的漁獵方式。2004年,中國城市研究會依據《亞太人文生態價值評價體系》,把查干湖冬捕評審列入“中華百大美景奇觀”并載人《亞太國際卓具保留價值的生態歷史財富》藍皮書目錄。2008年查干湖冬捕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查干湖冬捕景觀成功人選“吉林八景”,被譽為“冰湖騰魚”。

查干湖冬捕前要舉行跳舞祭湖醒網等儀式,這一習俗從遼金延續到當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頭魚拍賣更是熱鬧,一條魚能賣到上萬元。吃頭魚能帶來好運據說歷來帝王就喜歡吃查干湖的頭魚預示江山穩固風調雨順。查干湖冬捕曾獲單網捕魚量最多的世界吉尼斯記錄,一網最多能捕十多萬斤。 查干湖是目前唯一仍然保留蒙古族最原始的捕漁方式,因此令這個活動被列入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也因此令查干湖成為了吉林省新興的旅游景點[7]。冬捕每年舉行,以令這個傳統得以流傳下去。漁夫會在湖上厚冰鉆多個鉆孔來下網,然后透過透明的冰層追蹤魚群的動向。捕漁的網的網孔遵照傳統保持疏織,以確保魚齡在五年以下的幼魚可以游離漁網,以確保將來的漁獲[8]。即使如此,在2005年捕魚曾創下一次下網捕獲104,500公斤的漁獲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這個紀錄于2008年被168,000公斤的漁獲打破。

“查干湖冬季捕魚節”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游賣點,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剎(藏傳佛教)、查干湖滑雪場等景點,大力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而基于這個日益商業化的活動,冬捕每年的頭魚往往成為當地富有階層搶購的目標,亦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 早在一萬年前,古老的查干淖爾人就在這里以漁獵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稱查干湖為圣水母親湖,主要是他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長于斯,以湖為生,惜湖如命,愛湖 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長的冬季,他們更是依靠傳統的捕魚方式(查干湖冬捕)戧勝嚴寒,維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傳續。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據史料記載,遼帝最喜歡吃“冰魚”。每年臘月,遼王都要率領家眷來北方,在查干湖湖面上搭建帳篷。在帳篷里把腳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紙片兒,這時可以看見魚兒在冰下游動。看夠了想吃時再將薄冰打開,鮮活的魚兒就接二連三地跳上冰面……歷史上習慣把這種冬捕稱為“春捺缽”。查干湖冬捕不僅是一種漁獵文化,更是一種民族文化。冬捕是一項集體活動,使得各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得以交流,一切文化和精神在冬捕的日子里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傳承。查干湖冬捕是人類生存成果的一次大的,全面的,輝煌的展示和普及。

冬捕祭湖

查干湖冬捕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現代人對它的傳承和發揚。查干湖開發區成立以來,深入挖掘整理查干湖冬捕這一獨具特色的漁獵方式,重現了祭湖醒網儀式、冬網捕魚等。同時,在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上又增加了查瑪舞、民族歌舞、頭魚拍賣、現場觀魚和大型文藝活動等,不斷豐富內容。截至目前,查干湖開發區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2006年,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被中國旅游產業年會評為“中國十大生態類節慶”。 曹保明先生在《最后的漁獵部落》一書中這樣說:“這種古人類生存的文化形態至今仍能讓人直接去體驗和感受這種原色的地方如今已為數不多了,走近查干湖冬捕,有一種走進遠逝的樓蘭古地之感,又好似來到秘魯印第安人古老的生存部落,你會感受到大自然在平凡的接納你,又在生動地擁抱你。是的,這兒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處被自然和人類完整保存下來的漁獵部落。在現在文明中保存著傳統文化生活的內涵這是對歷史的一種延伸,它的價值不單單在于記錄了人類文化的走向,還記載了人類精神的歷程。”

祭湖醒網

查干湖冬捕前要舉行神秘的“祭湖·醒網”儀式。歷史上的蒙古族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據說,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九翼鐵騎,在晨曦時分,來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頭”臺地。在“蘇魯錠”的引領下與眾人一道手托“九九禮”,在九堆沖天圣火的噼叭聲中,掛其帶于頸,懸其冠于腕,站在祭臺前,面對查干湖,對日九跪,對湖九拜,齊聲高誦《查干湖祭詞》。接著將芳香的奶酒灑進查干湖,意為讓芳香的奶酒與一望無際的查干湖永久溶為一體。 這一千百年來延襲下來的、帶有傳統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網”儀式流傳至今天,場面壯觀而神秘。由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漁把頭宣布儀式開始,震天的鑼鼓,轟鳴的法號驟然響起。手持法鈴吹奏著海螺、牛角號,圍繞擺放著九種供品和點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掛滿哈達插滿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燒的炭火轉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誦經;查瑪舞隨之舞起;身穿白茬羊皮襖,腰系寬板皮帶的漁工和身系彩條頭掛串鈴的高頭大馬拉著裝滿冬捕魚具的爬犁威武地進入祭湖醒網場地。漁把頭左手端起盛滿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對蒼天圣湖高聲誦祭湖詞,隨后雙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別彈向天空、地面,然后將碗中的酒倒人湖面鑿出的冰洞,眾喇嘛也邊誦經文邊將供桌上的供品拋人冰洞。漁把頭從蒙古族少女,手中接過哈達系繞在插滿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歡跳著將手中的糖果拋向人群,將桶里的牛奶灑向天空、地面。

祭湖醒網是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所表達的是湖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對大自然恩惠的感激,也是查干湖人精心打造的一張民族旅游的特色牌。

查干湖旅游

旅游設施

查干湖景區位于吉林省前郭縣的西北部,距松原市區45公里,距長春市193公里,距白城市132公里,距哈爾濱市265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景區位于前郭縣蒙古屯鄉川頭村東側,處在松花江到查干湖的入口。風景區內的敖包山上建有一座氣勢磅磷的藏式喇嘛廟——妙音寺,喇嘛廟對面,設置寬闊的廟會廣場。按傳統習惜,每年六月十四、十五兩天,在這里舉行麥德爾經會,舉行大型化裝查碼舞會。陳列在博物館里的塔虎城遺址沙盤、仿制的庫里滿蒙文石碑、青山頭遺址出土的文物等更引人入勝。 風景區的最高處,一座五層仿古建筑——“放眼樓”巍然聳立,如同洞庭湖畔的“岳陽”,似滇池岸邊的“大觀”。登上放眼樓,整個旅游區的景觀可盡收眼底,。引松尾閘東側高崗處,一尊蒙古族少女敬獻哈達的大型雕塑,正以蒙古族最神圣的禮節,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歡迎。 風景區景觀星羅棋布,各具形態的亭、樹、閣,廊、雕像等,如顆顆明珠灑落在林海之中,常青樹婆婆環繞,把建筑映襯得熠熠生輝,廣場上、湖岸邊、密林中,于朗然醒目之處,分布著成吉恩汗、嘎達梅林、陶克陶胡及蒙古騎兵團眾勇士等歷史人物的中型雕塑和十二生肖小品,并建有一座小型植物園。 查干湖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漁業和蘆葦的生產基地,盛產鯉魚、鰱魚、鳙魚、鯽魚等15科68種和蝦類、蘆葦、珍珠水產資源,年產鮮魚3000噸,魚苗350噸,蘆葦3萬噸,其中查干湖"胖頭魚"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查干湖的冬捕場面最為獨特和壯觀,數九寒天,上千人冰上作業,幾十輛機動車晝夜運輸,幾十萬斤鮮魚破冰而出,其場面堪稱全國之最。這里也是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1992年被列入吉林省自然保護區。一座高30米、跨度直徑200米的水陸兩棲游樂宮設在園區盡端。內部設施應有盡有,門類繁多,可同時容納數千人,在這里觀賞游玩。引松尾閘上邊的船渡機械,可載著游人躍過引松橋,直入查干湖盡情游覽湖上風光。

規模宏大的游樂園中,世界著名風光縮仿建筑群,使游人宛如置身于異國他鄉,大開眼界,按照五大洲一些國家的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奇觀,依次精雕細刻、飾于園內。主要作品有古埃及金字塔、俄羅斯古代教堂。法國巴黎圣母院、日本大島居、美國的流水別墅等。風景區內設自由市場、仿古商業街、美食街、文化娛樂街等。

主要景點

妙音寺:票價 35元/人/次(此價格有查干湖旅游提供)

妙音寺是查干湖旅游區的一個重要景點之一,最早建于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建國后曾遭嚴重毀壞。 直至2000年,經吉林省政府批準恢復重建,至2002年7月建成。建筑面積6999平方米,占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該寺坐北朝南,主要采用了藏漢蒙結合式建筑,依照傳統中軸對稱式格局建成,整體布局莊嚴雄偉,氣象萬千。 其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院內有鐘樓、鼓樓、法物流通處、蒙醫診所和東西僧房左右配殿龍王廟外,還有藏式白塔及蒙古族特色的敖包,白塔前陳列有寺內出土一億三千年的古樹化石。

初游妙音寺,遠遠看見山門氣勢恢宏,奇麗壯觀。進入山門,大有進入洞天仙府之感,似乎覺得到了清凈之地,有了仙風道骨般的清爽與超脫。在大門正中首先看見一個法輪在轉,這是一個外面鑲有金色花紋的圓柱形手動法輪,據說前來游覽和朝拜的人轉動它,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

郭爾羅斯王府:票價 35元/人/次

查干湖畔的王爺府是郭爾羅斯前旗末代旗王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府邸,位于查干淖爾大街北側,引松河西側,是一座大型仿晚清古建筑群,占地面積二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213平方米,連同前面的廣場,后面的花園總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王爺府建筑布局嚴謹,氣勢恢宏,以四合院為單元,六進六出,呈現出博大精深,豪華壯麗的塞北名府的特色,為蒙地少有的宮殿式的府宅。東西兩區為商業區,中部是主展區,是集旅游觀光、歷史展覽、民俗探源、人文開發、餐飲娛樂、商務洽談、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

王府歷史展廳,展示的是末代旗王齊默特色木丕勒之王公世家、重建府第、王府統治、興辦學堂、王室生活、政教一體、抗墾斗爭等概況。亦是郭爾羅斯近、現代歷史的一個縮影。

王府民俗展廳,選取了衣食住行、婚俗節令、禮儀信仰、民間文藝、體育與娛樂、社會生產等六個方面,展示出素有“歌舞為伴、詩史為鑒”的蒙古族游牧文化、游牧風俗、游牧精神,在滄桑巨變中,留下的良風美俗。

查干湖漁獵文化博物館暨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博物館:票價 35元/人/次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景區,是我國惟一一座以漁獵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于2011年7月落成,并向游客開放。漁獵活動是人類原始時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查干湖及松花江沿岸的青山頭紅石砬子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遺址證明,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查干湖畔繁衍生息。從傳說中的肅慎、東胡、穢貊三大部落到夫余、渤海時期,查干湖畔的先民們依然以漁獵為主要生活方式。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環境,使這種原始、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直到遼金時期,隨著北方地區的游牧文化、漁獵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日益交流與融合,查干湖畔的農耕文化才逐漸發展。從遼代至元代,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帶領群臣、嬪妃來到查干湖進行“春捺缽”,在湖畔舉行盛大的祭湖儀式,鑿冰捕魚,設“頭魚宴”款待群臣使節。相傳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攻占金國重鎮塔虎城后,來到湖畔青山頭,面對查干湖親奉九種禮貢焚香祭拜,并將查干湖稱為“圣水”。至明、清時期,查干湖的漁獵活動已經空前繁盛,成為漠北的漁獵天堂,人間的樂土。 滿蒙文碑, 俗稱庫里碑。碑文為滿蒙兩種文字。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準此碑為吉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名為“滿蒙文碑”,全稱為“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滿蒙文碑是后金及清初滿族統治者實行滿蒙聯姻政策、清王朝與科爾沁關系的重要歷史見證。碑體雄偉,造型奇特,雕刻精美,巧奪天工,是蒙地罕存的清代藝術珍品,也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規模較大、雕工精細、藝術處理比較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石碑為火成巖,碑額、碑跌呈褐色,碑身呈淡灰色。石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通高5.82米。碑額呈長方體,頂端兩角略圓,高145厘米,寬130厘米,厚40厘米。碑身呈板狀長方體,高292厘米,寬125厘米,厚34厘米。碑面上共陰刻383個印刷體滿蒙兩種文字,每種文字的第一行皆為“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碑座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龜。尾長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寬處132厘米。龜四足撐地,身上紋飾雕刻精美。

滿蒙文碑為清代孝莊文皇后的生父生母碑。孝莊,又名布木布泰,清初內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有“滿蒙第一美女”之譽。《清史稿.外戚表》載:“孝莊文皇后父寨桑,莽古斯子。順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贈和碩忠親王”。《清史稿.列傳.后妃》也有同樣記載:“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贈太后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忠親王寨桑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外祖父,忠親王賢妃,即順治皇帝的外祖母。兩人死后,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被皇帝追封為和碩忠親王和賢妃,順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按順治皇帝及孝莊太后旨意,由寨桑夫婦的長孫和塔立碑于墓前。

區內八景

(1) 查干湖光:查干湖號稱“北國明珠”,水質澄澈、煙 波浩淼、水鳥翔集、蘆葦如濤,景觀壯美、靜謐而蒼涼,給人以震撼性的美感;

(2) 草原天堂:郭爾羅斯草原位于松嫩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遼闊。引松運河像閃亮的緞帶鑲嵌其間,灌溉著稻田,也滋養著草原;蒙古屯鄉蒙族族風情純正濃郁。那達慕大會、祭火、新年、祭敖包、成吉思汗大祭、端午獵日等節事活動豐富多彩,對游客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3) 蘆葦蕩漾:查干湖水波浩淼,蘆葦蕩漾,一片煙水迷離。查干湖的蘆葦蕩,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原料,也是鳥類重要的棲息避難所,同時還是蔚為壯觀的旅游景觀;

(4) 百鳥爭鳴:查干湖是吉林省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鳥類生活的棲息地和遷徙中轉之地。新甸泡位于查干湖保護區的核心地帶,蘆葦叢生,水草豐茂,一到鳥類繁衍遷徙季節,這里百鳥云集,堪稱鳥類天堂;

(5) 冬漁奇觀:查干湖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數十種魚類,每到冬季,漁民鑿開厚達1.5米的堅冰,將200米長漁網徐徐送入水中,喊著號子,將成千上萬斤的魚拉出水面,運向四方,場景非常壯觀;

(6) 鴻鵠憑欄:鴻鵠樓位于查干湖濱制高點上,樓高29米,取意查干湖為鳥類天堂,號稱鴻鵠樓。飛檐斗角、雕梁畫棟,建筑精美,風格獨特。登樓遠眺,只見水天一色、白帆點點、云水無邊、百鳥翔集,實為人間佳境;

(7) 百舸爭流:魚汛季節,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場景異常壯觀;

(8)水上樂園:廣闊水面上的游艇等現代娛樂設施構成吸引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水上樂園。

境外八景

(1) 青山日出:青山頭三面環水,被查干湖環抱。日出時節,煙水迷茫,云蒸霞蔚,景致壯美;

(2) 大壩日落:油田大壩西臨查干湖,水面遼闊,是觀賞日落的絕佳位置。日落時分,夕陽燦爛,水上金光閃閃,景致讓人沉醉;

(3) 長山煙雨:長山不高,宛如臥龍,橫亙在查干湖北面,煙雨之中,山形奔走,彷佛要騰空而起,場景奇妙;

(4) 佛寺曉月:歷史上的妙因寺曾是前郭地區的宗教文化中心,廟宇規模宏大,香火鼎盛,四方朝拜信者,絡繹不絕。在原址上重建的妙因寺,依山面水,建筑精美,體現了正統的藏傳佛教風格,是人們修身養性、觀光旅游的勝地;

(5) 藍天白云:天高云淡,白云朵朵,大地遼闊,牛羊成群,草原勝景美不勝收;

(6) 飛雪迎春:漫天風雪,籠罩了查干湖和草原,預示著春天即將來臨;

(7) 原馳臘象:冬季,冰雪覆蓋了草原大地,一片銀裝素裹。低山在草原上微微隆起,好一派原馳蠟象;

(8) 草原風暴:茫茫草原一到冬季就成了狂風肆虐的世界,呼嘯的寒風,裹挾著冰雪,穿過蒙古高原來到這里,刮得天地一片蕭條,讓感覺遲鈍的現代人,感覺到自然的風格和力量。

查干湖交通

查干湖在302國道距松原市33公里處,

市內交通:在松原市烏蘭大街夢巴黎門前,每天早上8:00設旅游專車出發往查干湖,票價13元。

松原市客運站也可乘坐查干湖旅游大巴,票價14元

松原查干湖機場即將開工建設,機場緊鄰查干湖景區。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767.html

查干湖在哪里?查干湖屬于哪個省?查干湖在哪個省?

上一篇:二道白河鎮
下一篇:長白山魔界

相關查干湖,查干湖在哪里,查干湖屬于哪個省?查干湖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