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重慶旅游景點 >>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里,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4-03-12 17:10  瀏覽次數: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里?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個?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旅游,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里,怎么走?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位于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處長江三峽西入口,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接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距奉節縣城東10余千米。白帝城·瞿塘峽景區總面積4.7平方千米,主要由白帝城、瞿塘峽兩大景區構成,名勝古跡眾多,融自然與人文、詩情與戰火為一體,是飽覽長江三峽壯麗之美的起點。

奉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門票價格多少錢?http://www.917925.com/chongqingwenda/15067.htm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介紹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處長江三峽西入口,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接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距奉節縣城東10余公里。景區創建面積為4.7平方公里(東至白帝村、瞿塘村,西至關廟沱、南靠奉節、巫山縣界,北鄰子陽城),主要由白帝城、瞿塘峽兩大景區構成,名勝古跡眾多,融自然與人文、詩情與戰火為一體,是飽覽長江三峽壯麗之美的起點。1978年,白帝城景區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景點之一。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地圖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險筑城,公元25年自封白帝,改為白帝城。公元36年,在白帝山修建了白帝廟以供奉祭祀公孫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廟內改祀劉備、諸葛亮。唐宋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歷代文人騷客或游歷、或寓居、或為官,留下大量不朽的詩篇,因此又有“詩城”之美譽。三峽工程蓄水后,水位抬高至175米,四面環水的白帝城已成為“高峽平湖”中的一座“綠島”。

瞿塘峽緊鄰白帝城,全長8公里,集雄、奇、險、峻為一體,是三峽中最短、最窄、最險的一段峽谷。瞿塘峽內北岸赤甲山上有老關廟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巫山猿人遺址三大遺址和老關廟信號臺、赤甲樓、古炮臺、古棧道、風箱峽懸棺等景點;南岸白鹽山有孟良梯古棧道遺跡、摩崖石刻、犀牛望月峰、猿人峰等景觀,濃縮了中國200萬年的人類發展史。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

瞿塘峽景區內“雄踞天下”的絕景“夔門”,又名瞿塘關,位于瞿塘峽西口,西扼巴蜀,東控荊楚,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江岸兩山對峙,懸崖陡立,斧劈刀削,直上而下,中貫大江,滟滪砥柱;天開一線,峽張一門,谷鎖一江,此為夔門。夔門,以雄偉壯觀而著稱,古有“夔門天下雄”之盛譽,今享“中華山水之門”之美名,為第五套1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

奉節白帝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處長江三峽西入口,海拔188—1388米,地跨東經109°1′、北緯30°29′,東至白帝村、瞿塘村,西至關廟沱、南靠奉節、巫山縣界(火焰山、花巖子),北鄰紫陽城。 [10]

地質地貌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地處川鄂湘黔隆褶帶、南大巴山拗褶帶和川東褶皺帶三大構造交匯處,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各巖層走向大致為北東—西南向,褶皺所成背斜層常成山脈。境內溪河均屬長江水系。地貌由于地質構造、地層分布、巖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響而復雜多樣,山巒起伏,溪河眾多,溝壑縱橫,有溪河縱橫切割、山大坡陡等特點。

氣候特征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受地形地貌影響,氣候垂直變化較為顯著,形成典型的立體氣候。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區年均氣溫16.4攝氏度,1000—1400米的地區氣溫13.7—10.8攝氏度,高于1400米的地區氣溫低于10.8攝氏度。常年日照時數1639小時,年均降水量1132毫米。

建筑布局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總面積為4.7平方千米,主要由白帝城、瞿塘峽兩大景區構成。白帝城擁有多座城門,發現的有東門、小北門、大北門、皇殿臺甕城門(桑閤門)、小西門、西門等,白帝廟內有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明清建筑。 [19] 瞿塘峽緊鄰白帝城,全長8千米,集雄、奇、險、峻為一體,是三峽中最短、最窄、最險的一段峽谷。瞿塘峽內北岸赤甲山上有老關廟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巫山猿人遺址三大遺址和老關廟信號臺、赤甲樓、古炮臺、古棧道、風箱峽懸棺等景點;南岸白鹽山有孟良梯古棧道遺跡、摩崖石刻、犀牛望月峰、猿人峰等景觀,濃縮了中國200萬年的人類發展史。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主要景點

自然景觀

瞿塘峽

瞿塘峽又名夔峽。古時稱廣溪峽、巴峽、西陵峽等,為長江三峽第一峽。瞿塘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名勝古跡最為豐富。峽谷陡峭,兩岸雙峰欲合,斷巖千尺,古木蒼藤,好似繡幕高懸;峽中江水排山倒海,勢如山崩,聲震數里。2008年,三峽大壩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瞿塘峽已是高峽平湖,兩岸險峰峻石依舊,既有滿山紅葉似彩霞的絢麗多姿,又有碧水蕩漾、煙波浩渺的靜美壯闊。 

夔門

夔門位于瞿塘峽西口,赤甲山雄踞江北,白鹽山聳立江南,隔江對峙,絕壁如削,天開一線,峽張一門。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這里的河寬只有百余米,杜甫詩贊“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高約千米的赤甲、白鹽兩山對峙,滾滾激流、滔滔浪花就從這門中爭喧著擠進去。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間可陡漲20米,年水位的變幅甚至可相差50米。 

赤甲山 古《奉節縣志》[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版]記載:“赤甲山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每當斜陽西照,紅色的巖石就像一堆熊熊燃燒的烈火,形成“赤甲晴暉”的美景。赤甲山海拔1388米,為三峽主峰,東迎朝陽,西送晚霞,氣勢恢宏。依據唐代大詩人杜甫“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的詩句,稱此景觀為“三峽之巔”。 

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位于瞿塘峽南岸白鹽山腰,有一兀立的巨石,宛若犀牛橫臥,側頭東望,好像凝視夔門上面的月亮,故稱此景為“犀牛望月”。 

黃金洞

夔門白鹽山壁有一洞穴,上是70米懸崖,下有200米深谷。據傳西漢公孫述兵敗前秘密將數年積蓄的金銀珠寶藏于洞里,以備來日東山再起,故名“黃金洞”。2000年前,古代巴人集體在此洞消失,成為中國史學界的千古之謎。1998年8月25日,中國、英國、愛爾蘭3個國家組成聯合探險隊,登上夔門絕壁,進入黃金洞,在洞中發現遺骨、巖畫涂鴉、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等。 

滟滪堆

滟滪堆原是橫亙在瞿塘峽口、白帝山下的一座巨礁。長30米、寬20米、高40米,逆江而立,猶如一只兇猛的攔路虎,橫截半個航道,自古以來撞沉無數船只。“滟滪回瀾”以狂瀾萬卷、泡漩千重聞名遐邇。光緒《奉節縣志·山川》載:“滟滪堆,屹立瞿塘峽口,中流之巨石也。邑人自古相傳:滟滪堆下面有夔龍,夏天水漲,龍從西瀼河(今梅溪河)潛入龍潭沱,伏于龍王廟下;秋天水涸,又回滟滪。”如遇久旱水枯,滟滪可露大半,其下有三足如鼎,滟滪堆雖有覆舟危險的一面,但也有導航安全的一面。1959年冬,整治川江航道時,滟滪堆被炸掉。從此,瞿塘峽口變“天下至險”為“高峽平湖”。唐宋多位詩人以“滟滪堆”為名為題詠嘆。 

鳳凰泉

鳳凰泉是位于白鹽山絕壁底段的一個寬敞的偏巖洞,洞前一大鐘乳石,高8米,底部直徑6米,內出清泉,其形酷似一只鳳凰引頸伸入巖隙中吸飲清泉。“鳳身”長滿水麻柳樹,恰如滿身鳳羽,頭上天生一根小灌木,正像鳳之頂冠,清風拂過,綠羽翩翩,栩栩如生,故名鳳凰泉。2003年,三峽大壩蓄水后,鳳凰泉被淹沒。 

人文景觀

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瞿塘峽口,距奉節縣城以東10千米。四面環水,踞水陸要津。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見此地險要,易守難攻,便修建城池,方圓約五里,并屯兵防守。當時城中有口古井,常常有白霧升騰,有人傳言這是“白龍獻瑞”,要出新天子之吉兆。于是公孫述“躍馬稱帝”,自號“白帝”,其所建城池得名“白帝城”。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漢光武帝劉秀派兵入川,公孫述戰死成都。公孫述稱帝12年,在其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唯白帝城一帶較為安寧。他死后,當地百姓感念其恩,便在白帝山上修建一座廟宇,供公孫述像以做祭祀,為白帝廟。乾元二年(759年),唐代大詩人李白一首《早發白帝城》詩使白帝城蜚聲海內外。2007年三峽大壩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白帝城已成四面環水的孤島。 

忠義廣場

忠義廣場位于白帝山北側,占地7000平方米。廣場中央是一尊諸葛亮鑄像,鑄像總高7.9米,人像高5米。諸葛亮手握羽扇,衣襟飄拂。鑄像后面是用漢白玉雕刻制作的《出師表》碑,碑長16米、高4米、厚2米,正面書前《出師表》,背面書后《出師表》。 

白帝廟

白帝廟位于半島最高處,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91.2平方米。廟內有前殿(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白樓等古今建筑,有東碑林、西碑林、文物陳列室、懸棺陳列室等景點,白帝廟北側有“三峽第一碑林——竹枝園”。史載:“述歿,國人于白帝城建廟祀之。”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撫林俊以馬援“子陽(公孫述字子陽)井底之蛙耳”為據,毀公孫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漢將馬援(伏波)像,改稱三公祠。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巡撫司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張儉取“先主武侯同門宮”之意,將三公祠更名為義正祠,祀蜀漢昭烈帝與丞相諸葛亮,并塑立雕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撫段錦又增塑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像,改義正祠為明良殿。至此,“白帝廟內無白帝,長祀蜀漢人物”的格局一直沿襲至今。清代先后整修過廟宇,格局基本形成。1974年至1976年進行全面維修,1977年春節開放。1992年,白帝城博物館在白帝廟北側修建“三峽第一碑林——竹枝園”,形成今格局。 

白帝廟廟門

白帝廟廟門是白帝城的標志性建筑,重建于清代,沿襲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前為磚砌牌樓式石拱門洞,后為木結構單坡式門殿,牌樓兩側為“八字”照壁,東西兩側畫降龍云氣圖案和寶瓶云氣圖案。門洞豎匾上三周為五龍圍繞的浮雕圖案,中間豎寫隸體“白帝廟”名,用藍點白瓷鑲嵌。原宋人張珖隸書“白帝廟”因年代久遠,字跡破損,1957年由當代書法家劉孟伉重書,已被列入《中華名匾》。大門兩邊墻上兩只帶有雙喜圖案的花瓶,右邊插牡丹,左邊插菊花,寓意富貴和吉祥。門柱對聯由民國時期名人黃元澡題寫,上聯“萬國衣冠拜冕旒,暨號稱尊,豈容公孫躍馬”,下聯“三分割據紆籌策,托孤寄命,賴有諸葛臥龍”。 

蜀漢堂

蜀漢堂在白帝廟內,正中為3尊青銅鑄像,諸葛亮居左,劉備居右,二人隔案而坐,相談甚歡,奉茶的小書童侍立于旁。蜀漢堂展現“隆中對”的歷史場景。 

伐吳堂

伐吳堂是白帝廟內展示“沖車”“木牛流馬”“拋石機”“井闌”等三國時期的攻城武器,墻上的壁畫勾勒“關張遇害”“劉備出征”“陸遜受封(大都督)”“火燒連營”“夷陵兵敗”等幾個歷史片段,概述“夷陵之戰”的歷史。 

八陣廳

八陣廳位于白帝廟內,是以一具地理模型和一幅銅質浮雕描繪諸葛亮“八陣圖”困敵的傳奇故事。 

明良殿

明良殿正對廟門,處于整個白帝廟的中軸線上,是白帝廟的正殿,取“明君良臣”之意。殿內供奉蜀漢昭烈帝劉備、丞相諸葛亮、關羽、張飛像。清康熙十年(1671年),曾任夔州知府的四川湖廣總督蔡毓榮重修明良殿,并題“漢代明良”匾額,懸掛于明良殿正上方,后被錄入《中華名匾》。 

文臣廳

在明良殿右側是文臣廳,供有10尊青銅塑像,為蜀漢10大名臣:鄧芝、龐統、張松、糜竺、蔣琬、費祎、孫乾、李嚴、董和、法正。 

武將廳

在明良殿左側為武將廳,供有10尊青銅塑像,為蜀漢10大名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嚴顏、姜維、王平、向寵。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明良殿西側,殿內供有諸葛亮及其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的塑像。祠內有對聯:“三代英才千秋扼腕,蜀中相業百代留芳。

托孤堂

托孤堂位于白帝廟前殿。為21尊仿真人高度的彩色玻璃鋼塑像,再現“白帝城劉備托孤”歷史。 

忠武堂

忠武堂用壁畫和木刻介紹諸葛亮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等。 

觀星亭

觀星亭位于托孤堂西側,為六角重檐亭。底層由12根木柱、上層由6根木柱支撐,飛檐翹角,造型考究,亭中有一古鐘高懸。傳說諸葛亮率軍入川時,曾在此夜觀星象,故名“觀星亭”。 

竹枝

竹枝園位于白帝廟北側,為紀念唐代詩人劉禹錫而建,于1995年竣工開放,占地面積8000余平方米。園內設碑廊、竹枝樓和展廳。碑廊鑲嵌竹枝詞書畫石碑108通,其中竹枝詞書法碑88通,歷代竹枝畫及金石篆刻碑20通。內立有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石像。劉禹錫,長慶二年(822年)至長慶四年(824年)任夔州刺史(監察官員)。在夔州期間,劉禹錫深入最底層廣泛收集民歌,創作仿民歌詩體竹枝詞,被后世譽為“詩之《國風》,辭之《九歌》”。 

瞿塘峽古棧道

瞿塘峽古棧道位于瞿塘峽口至白果背一帶,全長12千米,最寬處3米,最窄處1米,高2.5米。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白果背一段棧道,光緒十五年(1889年),夔州知府汪鑒籌款開鑿風箱峽至西邊峽口一段。在瞿塘峽內一段有4千米全是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來的槽形路基,施工時,“工匠無所憑借,對壁鑿孔,層累而上”。棧道修成后,能行夔州知府的八人大轎。漫步棧道,上頂萬丈懸崖,下臨滔滔大江,仿佛凌空遨游。為了紀念這一千古壯舉,后人在崖壁上刻“開壁奇功”和“天梯津棣”的贊詞。三峽大壩蓄水后,瞿塘峽古棧道大部被淹沒。2016年啟動古棧道復建工程。 

瞿塘峽摩崖石刻

瞿塘峽摩崖石刻原位于瞿塘峽南岸臨江的崖壁之上,有南宋至近代的碑刻共13幅,總面積600平方米。題刻均為陰刻,字體包含楷、隸、草、篆諸體,內容涉及頌德、詠史、觀景等。最著名的是南宋乾道年間趙公碩所書寫的“皇宋中興圣德頌”,共980字。此外,還有明代詩人沈慶的《賦瞿塘上峽》和清代張伯翔的“瞿塘”、劉心源的“夔門”,近代抗日愛國將領馮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孫元良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等題刻。 

風箱峽

風箱峽與巴人懸棺在瞿塘峽北岸中部,懸崖陡壁上的洞穴和縫隙中放著無數黃褐色的長形木匣,古時傳說此地是木匠祖師爺魯班放風箱的地方,故得名“風箱峽”。后經考證,這些長形木匣實為巴人懸棺,懸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有的至今保存完好。 

孟良梯

孟良梯位于瞿塘峽南岸粉壁墻一帶的絕壁上。相傳是北宋楊家將孟良為運回老令公楊繼業的遺體所修,故稱孟良梯。今存石孔61孔,自上而下呈“之”字排列,最上端距山頂約有30米,石孔呈方形,高26厘米、深34厘米,每孔相距1—3米。據考證是南宋抗元戰爭中通往楊口城的一條古棧道。三峽大壩蓄水后,孟良梯下半段沉入江底,上半段依存。 

杜甫西閣

杜甫西閣原名觀音洞,位于白帝山下。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祀觀音神像于洞內,其側有鎮江閣,始建于元代。榕樹群立,紅墻綠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藤蔓布滿巖石。洞前可縱觀大江東去,俯瞰滟滪回瀾,西看落日余暉、漁舟晚唱,是夏日避暑勝地。1984年,為紀念詩圣杜甫進行整修,更名西閣。新修的西閣,游廊朱柱碧瓦,樓閣斗拱飛檐,閣樓上嵌有《杜甫吟嘯圖》大型彩色瓷磚壁畫,后在西閣入口處立有杜甫石像。2003年,三峽大壩蓄水后,杜甫西閣沉入江底,杜甫石像遷往白帝城半山腰安放。 

赤甲樓

赤甲樓位于長江北岸瞿塘峽口,因修建在赤甲山下而得名。赤甲樓匾額由書法家沈鵬題寫。樓內外鑲嵌歷代名人詠三峽的詩、詞、歌、賦,由中國書法家、被中央電視臺譽為“中國第一刀”的陳復澄以刀代筆刻制而成?逃斜蔽横B道元的《水經注》,刻有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赤甲樓臨江平臺處是古炮臺遺址,安置有兩門碩大的鐵炮。 

鎖江鐵柱

鎖江鐵柱又名鐵鎖關和夔關。位于瞿塘峽北岸,在長江和草堂河交匯處豎有兩根鐵柱,為瞿塘峽鎖江鐵柱遺跡。由南宋守關大將徐宗武所鑄,為南宋抗元戰爭遺跡。鐵柱用生鐵鑄造,高2.3米,直徑0.4米,基座高0.27米,柱身有5節寶頂,上部有紋飾。2003年前,遷往夔門古象館右側陳列。 

虞公洞

虞公洞位于赤甲山頂左下側的一個長形偏巖洞,洞口刻有“巖居川觀”4字,洞內設有石桌、石凳、石床,洞外有石臼和一眼清泉。明代知府虞有爵曾棄官隱居于此,故名虞公洞。 

夔門古象館

夔門古象館于1998年5月8日開館,館名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古人類學教授賈蘭坡題寫。夔門古象館共有4個展廳,分別為夔門古象化石廳、大象進化展示廳、地下仿生廳和老關廟遺址文化展示廳。夔門古象化石在1990年9月出土于奉節縣白帝鎮瞿塘三社,被開挖水池的村民偶然發現。經測定,是一具距今200多萬年的類象劍齒象化石。 

三峽第一碑林

三峽第一碑林位于白帝廟紅墻外,碑林內鑲嵌有竹枝詞書、畫石碑百余通,書、畫作品來自全國17個省市,包括各種流派各種書體,被譽為“三峽第一碑林”。原陳列于白帝廟東、西碑林內的著名碑刻“鳳凰碑”“竹葉碑”“康熙六言詩碑”等也陳列于此。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5048.html

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里?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屬于哪個?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個省?

上一篇:重慶洋人街
下一篇:涪陵區

相關白帝城·瞿塘峽景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里,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屬于哪個省?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