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顯通寺,五臺山顯通寺在哪里,五臺山顯通寺在哪個省
五臺山顯通寺在哪里?五臺山顯通寺屬于哪個省哪個市?五臺山顯通寺在哪個省?
五臺山顯通寺旅游,五臺山顯通寺在哪里,怎么走?
顯通寺,位于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北側,是五臺山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全山寺院之首,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之一。該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華嚴寺”。明初重建,太祖賜額 “大顯通寺”。 該寺坐北朝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各種建筑400余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銅殿鑄于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
五臺山顯通寺簡介
五臺山顯通寺門票價格(參考):6元/人
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廟,始建于東漢時期,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顯通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顆明珠。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中國建佛寺的開端。這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五臺山,法眼識圣地,立即看中五臺山的風水,并奏明漢明帝在這里破土建廟,揭開了五臺佛國歷史的第一頁。
五臺山顯通寺
之所以選中五臺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當時五臺山叫清涼山,佛經《華嚴經》里說,東方清涼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案可據;其二,兩位高僧看了五臺山的地形,覺得與印度靈鷲峰極似,靈鷲峰又是釋迦牟尼向弟子講經的地方;其三,據說在兩位高僧來以前,五臺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臺佛國的奠基石——五臺山第一座寺廟大孚靈鷲寺(今顯通寺)就這樣建立起來了,連那座山也稱作靈鷲峰了。
五臺山顯通寺寺院面積8公頃(一百二十畝),各種建筑四百多間,多為明清遺物。排列于中軸線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氣勢。大雄寶殿,重頂飛檐,巍峨寬大,占地約670平方米(一畝二分)為五臺殿宇之最,木雕彩繪,肅穆堂皇。殿內佛像高大,金碧輝煌。五臺山的重大法事活動,多在此殿舉行,屆時,各寺都有僧人參加。
無量殿是我國磚石建筑藝術的杰作。高20米,面寬28米,進深16米,從外面看是七間兩層樓房,殿內卻是三間穹窿頂磚窯,型制奇特,雕飾精細,宏偉壯觀,又稱無梁殿。在顯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純粹金屬建筑物,人稱“顯通銅殿”。
相傳,明朝穆宗駕崩前后,少主年幼無知,皇親李良發動了宮廷政變,接管了江山,就將娘娘李彥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宮,想絕明朝后裔。這少主就是后來的萬歷皇帝。大臣徐彥昭和楊波進入冷宮行讕,李娘娘又氣又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少主交給了徐、楊二人帶走,讓他們好好撫養。后來少主當了皇帝,懲除了奸臣。為了感謝母恩,就決定在五臺山為李娘娘建造一座銅殿。據記載,這座銅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燈和尚(山西平陽人),在現在太原市郝莊村南建起了高達13層的兩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興建永祚寺(即雙塔寺)的過程中,又奉萬歷皇帝的命令,到顯通寺“傳戒”時建筑的。
銅殿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國僅有的三銅殿中的一座。另外兩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過就其建筑藝術和美觀俊雅而言,那兩座都不及這座銅殿,而且峨眉山的銅殿早巳在戰火中焚燒壞了。
銅殿外觀為重檐歇山頂,共分兩層,上層四周各有六面門扇,下層四周各有八面門扇。每面門扇的下端鑄有花卉、松柏、鳥獸等圖案。“龍虎斗”、“龍鳳配”、“喜鵲登梅”、“玉兔拜瓤”……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門扇的上端都有精細的花卉圖案,形態各異,玲瓏剔透。正面橫梁上的“二龍戲珠”和“雙鳳朝陽”更是活靈活現。第二層的四周,有大約1米高的銅欄桿,其24面門上均有各式圖案。殿脊的兩端有銅鑄的似龍非龍的寶瓶,光芒四射,耀眼奪目。五臺山顯通寺銅殿內正中有一尊銅鑄文殊坐獅像,造形美麗。殿內四壁上的銅鑄小佛像,琳瑯滿目,多達萬尊。
長期以來,在五臺山寺廟群中顯通寺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它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內珍藏著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掛著“大顯通寺”匾額的山門外兩側,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龍形和虎形,分別寫著“龍”、“虎”兩個大字。寺廟中用龍虎把守大門,甚為奇特。而這兩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遺物,彌足珍貴。
在大文殊殿前有兩座碑亭,亭內的石碑也比較特殊,一座是無字碑,一座是有字碑,有字碑是清朝康熙帝皇帝的御筆。藏經樓內,收藏的各種文物那就更多了。在這里,有北魏時期銅鑄的旃檀佛像,有北宋開寶年間刊刻的雷峰塔藏經,有明代人繪制在菩提樹葉上的十八羅漢像,有楊五郎使用過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鐵棍……然而,在顯通寺內最珍貴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卻是千缽文殊銅像、銅殿和銅塔、無量殿、華嚴經字塔和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銅鐘。
大銅鐘懸掛在顯通寺的鐘樓內。這口鐘鑄于明朝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為什么不鑄成一萬斤呢?這是為了忌諱皇帝“萬歲”老爺的“萬”字。這口鐘名叫幽冥鐘。鐘的外部,鑄有楷書佛經一部,共一萬余字。因為敲擊時鐘聲綿長,傳播深遠,所以人們又把此鐘叫做長鳴鐘,也稱為長命鐘。顯通鐘聲,歷來是五臺山梵宇佛國的一個標志,向來為人們所稱道。
五臺山顯通寺特色
中國古代佛寺建筑群。在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靈鷲峰麓。據《清涼山志》載,東漢永平十一年建寺,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期再建,唐太宗時重修,武則天時期更名大華嚴寺,寺容已達高峰。寺前有高塔聳峙,后有菩薩頂。明太祖時又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代中葉寺僧分裂,始成現狀。萬歷年間(1573~1620)曾改稱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仍復顯通舊額。寺宇規模宏大,為五臺山祖寺。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坐北向南,面積8萬平方米,中軸線殿宇7座,自 前至后有觀音殿、菩薩殿、大佛殿、無量殿、文殊殿、銅殿、藏經殿。配屬建有銅塔、配殿、廂房、大鐘樓、僧舍、廄庫、禪堂、方丈院、糧倉等,現存建筑 400余間,均屬明清重建。 大佛殿即大雄寶殿,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建,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八椽,重檐九脊頂,凸字形平面,四周環廊。殿前檐廊下額枋、雀替雕龍。殿內供“三世佛”、十八羅漢等,背面為“三大士”像。
無量殿為純磚結構,明萬歷三十四年至四十年(1606~1612)建,崇禎九年(1636)補修。面寬七間28.2米,進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頂。內部結構券拱與疊澀砌筑,藻井形似花蓋。殿頂鋪設筒坂布瓦,外檐磚刻斗栱銅殿為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鑄造,三間方形,重檐九脊頂。殿內四壁鑄佛像萬尊,故又名萬佛殿。殿身比例和諧,制作工精,柱額、斗栱、梁架、屋頂及吻獸脊飾等完好無損。四周隔扇欞花圖案和裙板上花鳥人物,工藝尤佳。
銅塔位于銅殿前兩隅。原為五座,形制略同,象征著五個臺頂,人們至此,猶如朝拜五臺。現僅存兩座,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造,完好無損。塔為八角形,十三級,高約 7米。須彌束腰基座,覆缽形塔身,上置密檐瓦瓏,塔剎上露盤兩層,寶珠設于極頂。塔內及周身雕佛、菩薩、力士、弟子、諸天、羅漢等像。覆缽四周雕密檐塔9座,分七級和九級兩種。
大鐘樓在寺東南隅,明天啟四年(1624))建,面寬進深各三間,二層三檐十字歇山頂,周置回廊,下層磚砌券洞,刻有“震悟大千”橫匾一方。上層柱額承托梁架及樓頂,裝隔扇6抹,鉤欄圍護。樓內大鐵鐘為天啟間鑄造,重及萬斤,是五臺山巨鐘之一。
此外,寺內還保存有銅鑄十一面千缽文殊、華嚴經字塔、小木作八角形樓閣式塔、北魏銅鑄旃檀佛像、石雕菩薩等,也都是富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 1954年修繕左右配殿, 1956~1957年翻修無量殿,1974~1977年翻修西禪院,1979年修繕藏經殿,1982年鋪墁庭院,修繕東方丈院,1984年修繕夢樓糧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659.html
五臺山顯通寺在哪里?五臺山顯通寺屬于哪個省?五臺山顯通寺在哪個省?
相關五臺山顯通寺,五臺山顯通寺在哪里,五臺山顯通寺屬于哪個省?五臺山顯通寺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